E小说 > 历史军事 > 败家子的逍遥人生 > 第九十二章 衡器

回过神,方休看着面前的梁虎,开口问道:“又有何事?”

        梁虎躬身,说道:“卑职奉命调查武备库一案......”

        听到这,方休眉头一皱。

        奉命?

        奉谁的命?

        早就看出来了,这家伙一直想把自己拖下水,果真不错。

        心里虽这么想,面上却仍不动声色,听他继续道:“卑职询问了武备库当值的士卒与主簿,发现此案......与工部有脱不开的关系!”

        梁虎说到这,脸上露出一丝狰狞之色,让人不由有些心惊。

        方休瞬间明白,这‘询问’二字,想来,并不如他所说的那般轻描淡写。

        当然,两世为人,还不至于被一个小小的校尉吓住,只是淡淡地道:“继续......”

        梁虎拱了拱手,说道:“卑职有一样东西,请将军过目......”

        话还未说完,便被方休打断:“去吧。”

        “是!”

        梁虎又行了一礼,走出营帐,片刻之后,拿回两个好似天平的东西。

        说道:“将军,此乃衡器。”

        衡器,顾名思义,是度量物体质量的器物。

        若是没有读过史书,可能会误以为天平是近代的产物。

        可实际上,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物品交换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衡器。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经颇为完善,所称量的物品与实际相差无几。

        看着那两个衡器,方休微微皱眉。

        随即,脑子里有一道灵光闪过,他立刻明白了。

        莫不是......有人在衡器上做了手脚?

        果然,梁虎放下衡器后,第一句话便是这个。

        “将军,此衡器,乃是工部送来的......”

        说着,指向左边的衡器。

        又道:“这个衡器,则是卑职托人寻来的。”

        指的是右边。

        紧接着,梁虎拔出腰间的佩刀,先是放在左边的衡器上,然后又放到右边。

        这古代的天平,方休看不懂,只是草草扫了一眼,便将目光放在梁虎的身上,想要听他解释。

        一番操作后,梁虎看向方休,说道:“同样一把刀,用左边的衡器,称量出的重量与右边相比,足足多了五成!”

        方休听见这话,心里不由一惊。

        五成?

        抬眸,看着梁虎,问道:“你可确认?”

        这句话,半个月前,曾经对他问过。

        如今,同样的话,又问了一遍,语气中却多了几分底气。

        梁虎显然明白,陛下要求整备军纪,彻查武备库一案,定然与这位方将军有关。

        因此,发现了这个秘密后,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方将军。

        “卑职......确认!”

        梁虎的神情与半个月前一样坚定。

        方休深吸了一口气,说道:“本将军知道了,你下去吧。”

        梁虎拱了拱手,说道:“是,将军。”

        说完,拿起两个衡器,走出了营帐。

        一时之间,整个营帐又显得空荡荡的。

        但是,方休的心却不像这营帐一样。

        睡,是睡不下去了。

        坐在案前,方休开始思考,这件事意味着什么。

        梁虎这个人,他了解,还是十分值得信任的。

        他寻来的衡器,即便不如朝廷的那般精确,想来,也不会相差太多。

        可与工部送来的衡器相比,称量出的重量,竟然足足少了五成......

        这就有点骇人听闻了。

        原先,武备库一案还仅仅局限于亲军与各地驻军,再往上,牵扯到的无非也只是兵部。

        可现在却不一样了,工部的衡器出了问题。

        这说明什么?

        参与此案的,已经不仅仅是武官。

        往深处想,工部送给亲军的衡器有问题,那送往盐场、矿场的呢?

        牵一发而动全身,工部出了问题。

        整个楚国,各个行业,尤其是朝廷控制的盐铁,那可是国本,万一也出了问题,那该如何是好?

        方休可以想象,楚皇知道这件事情之后,该是如何震怒。

        这下子,朝中的文武百官怕是有苦头吃了。

        想到这,方休不由叹了口气,抬眸,望向前方。

        朦胧之间,似乎看到了一场血雨腥风在京师上演。

        ............

        养心殿,暖阁。

        楚皇正坐在龙椅上,批阅面前的奏章。

        他是个勤政的人,一天有将近一半的时间都在暖阁中度过。

        古往今来,像他这般勤政的皇帝,不是劳累过度,早早驾崩,就是后宫失和,没能传下子嗣。

        总而言之,太过勤政的皇帝,没有一个,最后落得好下场的。

        不过,当代楚皇似乎是个例外,如今已是不惑之年,身体却仍十分硬朗。

        除此之外,子孙满堂,后宫也十分和谐。

        朝中文武百官,无不视当今天子为中兴之君,期望能跟随其做出一番事业,名垂青史。

        当然,在一旁侍奉的大太监刘成,却不这么想。

        他是宦官,所有的一切都来源于皇帝。

        他不在乎皇帝是否勤政、贤明,只希望龙体安康。

        因此,看到楚皇时刻不停的批阅奏章,刘成的心很急。

        上前劝道:“陛下,您批阅奏章已经一个多时辰,该歇息了。”

        “一个时辰?”

        楚皇微微一怔,随即皱了皱眉头,放下手中的奏章,叹了口气。

        真的老了......

        记得年轻的时候,自己可以连续三四个时辰批阅奏章,一刻不休。

        如今,仅仅一个时辰,就觉得腰酸背痛,好像在战场上拼杀多时。

        “斟茶。”

        楚皇叹了口气,吩咐道。

        “是,陛下。”

        刘成走出暖阁,片刻之后,就拎着一壶暖茶,走了回来。

        楚皇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说道:“半个时辰之后,再提醒朕歇息。”

        刘成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终究还是没有说出口,只是道:“是......陛下。”

        将案头上的奏章全部批阅完,天色已经暗了。

        楚皇放下奏章,只觉得全身上下,没有一处是不疲惫的。

        刘成伺候多年,楚皇一动,他便知道该做些什么,忙不迭上前两步,帮楚皇轻轻揉起肩膀。

        楚皇闭着眼睛,许久,突然问道:“方休那小子......最近在做些什么?”

        又是方休?

        这半个月,陛下提及方中郎将的次数,比提起宁王、康王的次数还要多。

        刘成心中诧异的同时,不由对方休更加重视。

        想着,改天要不要派些小宦官,去方府一趟,登门送礼。

        毕竟,他总觉得......方中郎将对咱家,似乎有些意见。

(https://www.eexsvv.cc/baijiazidexiaoyaorensheng/25883072/)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