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都市小说 > 拒当接盘侠后,办养殖场带领全家致富 > 第65章 窑基下的秘密

第六十五章  窑基下的秘密

立春的日头刚爬上东山头,晒谷场西头的砖窑已腾起滚滚青烟。

张研究员捏着从窑基裂缝抠出的湿泥,镜片后的眉头拧成疙瘩:

“这底下是古河道冲积层,开春冻土一化,整座窑都得塌成泥汤!”

柳青抓了把泥土搓开,褐黄色的浆水顺着指缝往下滴,远处栓子正抡着铁锨带人挖排水沟,冰碴子在锨刃上撞出叮当响。

“先把东北角的窑基加固!”柳青话音未落,铁锨突然“当啷”撞上硬  物。

栓子扒开冻土,露出个裹着油布的陶瓮,瓮口铜钱串成的封链早已锈成青绿色。

老族长的拐杖这时候“啪嗒”掉在地上:“这是俺门村太爷那辈埋的镇窑宝,动不得啊!”

柳青却不管不顾,挥手让栓子继续挖。

陶瓮很快被完整取出,揭开油布,里面竟是满满一瓮古铜钱,还夹杂着几卷泛黄的纸卷。

“看来咱们村和这砖窑的渊源比想象中还要深啊。”柳青沉吟道。

这时候老族长带来的人却已经和干活的人形成了对峙的姿态。

本来在村里大力搞经济,村里的老古板们并不太管。

刚开始是觉得柳青这个娃娃折腾不出大风浪。

最后却发现合作社越办越好后,他们也跟着受益自然也就不管了。

大家擦肩点头的日子过了快一年。

柳青倒是没有想到,就因为挖出了一个古窑,让村里老年一辈和年轻人发生了第一次冲突。

老族长死死护着那个陶罐:“不准再挖了,你们这些小娃娃,根本不知道破坏了风水有多恐怖。”

……

祠堂里的马灯晃得祖宗牌位忽明忽暗。

吴村长把技改资金批文拍在供桌上:“县里五千块都拨下来了,总不能供个破陶瓮耽误全村致富!”

老支书攥着铜钱串的手直抖,二十三个铜板在烛火下泛着幽光:

“五八年破四旧砸了山神庙,结果旱了三年——这窑基的风水要是坏了……”

“铜钱送县博物馆,既保文化又添名声。”柳青突然开口,从瓮里拈起枚康熙通宝,“您看这钱上的字——‘同福’,正应了咱们合作社齐心奔好日子的景!”

柳青半哄半骗地安抚。

老族长情绪不那么激动了,但是也依然没有松口。

只是坐在高高的太师椅上,偏头喃喃着:“不行就是不行。”

吴村长没有了办法,直接让跟在他身后的二狗子拿了个投票箱上来。

满屋子人愣神的工夫,投票箱已经摆上了香案。

“咱们投票表决。”吴村长扯着嗓子喊道,“同意挖窑找北宋民窑遗迹,修古窑排水系统的往投票箱里扔纸条写“1”,不同意再挖的,写“2”!”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拿不定主意。

老支书叹了口气,率先走上前,颤抖着手往箱子里投了一张写着“1”的纸条。

他转身看向老族长:“咱们村穷了这么久,好不容易有了盼头,不能因为个陶瓮就断了前程。”

老族长紧闭双眼,嘴角微微颤抖,却始终没有开口。

接着,是栓子,他红着脸,投下了第二张“1”。

“青哥救了俺的命,俺信他!”栓子憨笑道。

随后,更多的人陆续上前,大多数都投了“1”。

投票结束,吴村长数了数票数,宣布结果:“八十三个纸团扔进去,六十四个写着“1”。”

老族长闻言,身体微微一晃,被旁边的人连忙扶住。

他睁开眼,目光复杂地看向柳青,最终只化作一声无奈的叹息。

挖掘工作再次开始,栓子带着几个青壮汉子,沿着杨守诚教授的指引,小心翼翼地挖掘着。

随着挖掘的深  入,一些破碎的陶片和砖块逐渐显露出来。

众人精神一振,加快了挖掘速度。

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北宋民窑的遗迹完整地呈现在众人面前。

一座古老的窑洞,依山而建,虽已残破不堪,但仍能看出当年的辉煌。

随着太阳逐渐西沉,晒谷场上的人群也渐渐散去。

柳青独自站在窑洞前,陷入了沉思。

动了土,为了安抚老一辈的村民,吴村长还是找来了道士,打算开个祭坛祭灶。

这天,马科长带来的防水沥青在窑基上淌成黑河。

张研究员抓了把石灰拌进红黏土,蹲在地上示范补缝:“一铲灰三铲土,夯的时候要唱号子——力道匀了才防渗!”

王寡妇领着妇女队边夯边哼《社员都是向阳花》,赵二狗独眼盯着水平仪,突然吼一嗓子:“东头高了半指头!”

柳青抹了把溅到脸上的泥浆,扭头见栓子猫腰往窑基塞东西。

追上去一看,那小子正把枚铜钱偷偷摁进新糊的泥缝里:“俺留个‘顺治通宝’,保窑火顺当……”

柳青无奈摇了摇头:“你这孩子年纪不大倒是迷信得很。

……

村头樱花树开花的时候。

县博物馆的吉普车碾着花瓣开进村。

白发老专家捧着陶瓮的手直颤:“这是清中期晋商藏的‘二十四局钱’,闽浙云贵的私铸版全齐了!”

摄像机镜头前,林小雨捧出蜂蜡雕的“钱瓮献宝”摆件,镂空的铜钱纹里还嵌着碎茶末——那是王寡妇出的主意:“带点金银花香,显得咱村雅致!”

当晚新闻联播刚播完柳家沟的报道,陈永年就从广州打来长途:

“港商看了电视,要订两百个文物同款蜡雕!”

……

五个月的时间。

柳家沟已经大变样了。

村里家家户户都起码有了一层楼的青砖房。

合作社与村大队办公开会的地方,更是被柳青设计成了一个四合院,坐落在晒谷场旁边,气派得很。

当柳青站在四合院天井里核对账目时,晒谷场方向突然传来柴油机的突突声。

马科长从北京吉普上跳下来,人造革公文包在阳光下泛着紫光:"柳主任!省乡镇企业局特批五万块文物保护基金!"

他话音未落,三辆载着钢架的活动板房货车已拐过村口老槐树。

戴着安全帽的施工队长探出头喊:"杨教授让我们搭个临时保护棚!"

(https://www.eexsvv.cc/165210/36792945/)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