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都市小说 > 拒当接盘侠后,办养殖场带领全家致富 > 第105章 临危受命

第一百零五章  临危受命

“给孩子的礼物。”柳青举起一块心形的矿石吊坠,“等他出生那天送给他。”

林小雨眼眶发热:“万一是个女孩呢?”

“那就再做一个粉色的。”柳青笑着凑过来,吻了吻她的额头,“男孩女孩我都爱。”

秋去冬来,林小雨的肚子渐渐显怀。

实验站的工作并未因此停滞,反而接连取得突破。

在杨教授牵线下,他们与哈工大建立了联合实验室,林小雨父母未竟的研究终于有了传承。

春节前夕,柳青搀着林小雨来到后山。

当初发现矿脉的地方,如今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国家战略资源保护区”几个大字。

“就这儿吧。”柳青选了个向阳的坡地,挖开冻土,埋下一个铁盒。

里面装着他们的结婚照、实验站的第一份专利证书、还有写给未来孩子的信。

林小雨抚摸着微微隆起的腹部,轻声道:“等孩子长大了,我们带他来这里,讲爷爷奶奶的故事,讲柳家沟的故事。”

柳青点点头,从包里取出一株小树苗:“特意从县苗圃要的,银杏树,能活上千年。”

两人合力将树苗栽下,培土浇水。

冬日的阳光穿过云层,照在银杏树纤细的枝干上,也照在林小雨手腕那枚稀土戒指上,折射出七彩的光芒。

“春天就会发芽。”柳青搂住妻子的肩膀,目光投向远处炊烟袅袅的村庄。

如今村庄已经不再是三年前的模样,如今家家户户都是砖瓦房,甚至除了住所,已经开始生成配套的功能性商店。

柳家沟已经有了一副小农商品市场模样,一副后世城乡结合部的形态。

在八十年代这样的地理环境,已经算是发展很好的村镇了。

……

时光如白驹过隙。

柳家沟的春天来得格外早。

三月的阳光洒在新铺的柏油路上,反射出黑亮的光泽。

路两旁整齐的太阳能路灯杆上,挂着红灯笼,那是春节时留下的喜庆装饰。

林小雨挺着七个月的孕肚,站在村口的“柳家沟国家稀土资源研究中心”牌子前,望着远处崭新的三层教学楼。

校园里传来孩子们清脆的读书声,混合着操场上的欢笑声,在春风中格外悦耳。

“小雨,怎么又站这儿?当心着凉。”柳青匆匆走来,将一件薄外套披在她肩上。

他刚从省里开会回来,西装革履的打扮与记忆中那个穿着补丁衣服的农村青年判若两人。

“没事,晒晒太阳对孩子好。”林小雨微笑着摸了摸隆起的腹部,“省里会议怎么样?”

柳青脸上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接过妻子手中的文件袋:“回家说。”

两人沿着新修的柏油路慢慢走回家。

路过的村民纷纷打招呼,有叫“柳主任”的,有喊“小雨老师”的,还有直接叫“青娃子”的老辈人。

如今的柳家沟早已不是当年那个穷乡僻壤——整齐的联排小楼,设施完备的卫生所,甚至还有一个小型电影院。

稀土矿带来的收益彻底改变了这个山村的面貌。

“省里要把我调走。”一进家门,柳青就憋不住话了。

林小雨正在倒水的手一抖,温水洒在桌面上:“调哪儿?”

“省城。红星机械厂。”柳青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红头  文件,“省里直接下的调令,让我去当厂长。”

林小雨接过文件,手指微微发抖。

红星机械厂是省里最大的国有企业之一,有两千多工人,主要生产农业机械和矿山设备。

她快速浏览着文件内容,眉头越皱越紧。

“这厂子现在什么情况?”她轻声问。

“濒临倒闭。”柳青苦笑,“设备老化,管理混乱,产品滞销,已经半年发不出全额工资了。省里说,要么改革,要么破产。”

林小雨放下文件,走到窗前。

窗外是村里新建的文化广场,几个老人正带着孙子孙女玩耍。

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泥泞的打谷场。

“为什么是你?”她转过身,声音有些发颤,“你从来没有管理过这么大的工厂。”

柳青走到妻子身边,轻轻握住她的手:“省里看中了我们在柳家沟的改革经验。程书记力荐,说我是‘最懂改革的新生代干部’。”

他顿了顿,“而且,红星厂的主要产品之一是矿山设备,他们希望能结合我们的稀土开采经验,开发新型机械设备。”

林小雨沉默良久,突然问:“什么时候走?”

“下周一。”柳青声音低沉,“但我还没答应。你现在这样……”

他的目光落在妻子隆起的腹部,“我怎么能放心离开?”

林小雨突然笑了,眼角泛起泪光:“傻瓜,这是多好的机会啊。省里这是要重用你。”

她拉起柳青的手放在自己肚子上,“孩子会为爸爸骄傲的。”

柳青单膝跪地,将耳朵贴在妻子肚皮上,感受着里面微弱却有力的胎动:“可是……”

“没有可是。”林小雨抚摸着他的头发,“稀土研究中心有杨教授坐镇,村里有老周他们,我能照顾好自己。再说,娘和花儿都在呢。”

当晚,柳家召开了家庭会议。

柳广志听完儿子的调令,沉默地抽了三袋旱烟,最后只说了一句:“国家需要,就去。”

赵素英抹着眼泪去厨房煮了一锅柳青最爱吃的酸菜鱼,算是无声的支持。

柳花则兴奋地跳起来:“哥要去当大厂长了!我同学肯定羡慕死我!”

夜深人静时,柳青搂着林小雨躺在床上,两人都毫无睡意。

“我打听过了,红星厂的情况比文件上说的还糟。”柳青低声说,“厂领导有斗争,工人怨气冲天,还有人说原料和成品经常‘不翼而飞’。”

林小雨转过身,在月光下凝视丈夫的侧脸:“所以你更得去。”她轻声说,“两千多个工人背后就是两千多个家庭。如果厂子倒了……”

柳青握紧妻子的手,没有回答。

窗外,春风轻拂过院里的银杏树嫩枝,发出沙沙的响声。

……

(https://www.eexsvv.cc/165210/36792905/)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