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改革引发工人静坐
林小雨理解丈夫的压力,从不抱怨。
她独自照顾早产的儿子,还要处理稀土研究中心的工作。
只有夜深人静时,她才会对着熟睡的婴儿轻声诉说对丈夫的思念。
这天清晨,柳青正在洗漱,突然接到保卫科紧急报告:上百名工人聚集在厂门口静坐抗议,反对股份制改革!
柳青匆匆赶到现场,只见厂门前黑压压坐着一片人,大多是中老年工人。
他们拉着“反对变卖国有资产”的横幅,沉默而坚定。最令人意外的是,带头的是向来支持改革的王德发老师傅。
“王师傅?”柳青蹲下身,与坐在最前排的老人平视,“您这是……”
王德发脸色灰暗,眼窝深陷:“柳厂长,我对不住你。但股份制这事,我老头子想不通啊……”
他颤抖着从怀里掏出一张发黄的照片,“这是1954年建厂时我们班组合影。那时候,我们为了抢修苏联设备,三天三夜没合眼……现在要把厂子分了,我……”
老人哽咽难言。
柳青接过照片,上面年轻的面孔意气风发,与眼前白发苍苍的老人形成鲜明对比。
他突然明白了阻力从何而来——对这些把一生献给工厂的老工人来说,股份制不是机遇,而是对他们毕生奉献的否定。
“王师傅,厂子不会分,只会更好。”柳青握住老人粗糙的手,“您想想,要是当年建厂时您能有股份,现在退休了不也能多份保障?”
“可万一厂子垮了……”
“所以要大家一起努力不让它垮啊!”柳青提高声音,让周围人都能听见,“买了股份,您就是主人了。设备坏了,您心疼不?浪费材料,您生气不?因为这都是您自己的财产了!”
人群开始骚动,有人小声议论。
但是也只是一时的动摇。
不知道哪个角落有个人喊了一句:“说得好听,都是主人就是没有主心骨!”
“对!我们几十年如一日,图的不是股份,是那份归属感!”
“就是,就是,厂长不答应收回决议,我们就坐在这里不走了!”
“对,不走了!”
柳青看着一广场非暴力不合作的员工们,十分头疼。
……
秋雨淅淅沥沥地打在红星厂斑驳的水泥地上,柳青站在办公楼窗前,望着厂门口静坐的人群。
那些佝偻的背影在雨中纹丝不动,像一座座沉默的雕像。
“厂长,雨越来越大了。”刘大山搓着手走进来,工作服上沾满油污,“王师傅他们不肯散,说除非取消股份制。”
柳青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窗框。
三天了,这场对峙已经持续三天。
他试过政策宣讲、算经济账甚至个别谈心,但王德发这些建厂元老就像厂门口那棵老槐树,根深蒂固地扎在旧观念里。
“老刘,你说他们到底怕什么?”柳青突然问。
刘大山挠挠头:“要我说,这些老伙计把一辈子都献给厂子了,突然说要"分家",心里肯定不是滋味。”
雨滴在玻璃上蜿蜒而下,模糊了柳青的视线。
他想起前世看过的一部纪录片——九十年代末国企改制时,多少老工人抱着“厂是我的家”的信念,最终却沦为下岗职工。
这一世,他绝不能让历史重演。
“走,去仓库看看。”柳青抓起雨衣。
“现在?”刘大山瞪大眼睛,“外面下这么大雨,仓库又脏又乱……”
柳青已经大步走出办公室。
雨水顺着他的雨衣帽檐滴落,打湿了皮鞋。静坐的工人们看见他,纷纷别过脸去。
只有王德发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闪烁着倔强的光。
“王师傅,雨大了,您老身子骨要紧。”柳青蹲下身,与老人平视。
王德发咳嗽两声,花白的胡须上挂着水珠:“柳厂长,老头子我1954年进厂,什么苦没吃过?这点雨算啥!”
他拍了拍身旁的木箱,“除非你答应不搞那什么股份制,否则我们就坐这儿不走了!”
柳青没接话,目光落在老人身旁的木箱上。
褪色的红漆上隐约可见“红旗班组”四个字。
“这是……”
王德发脸色微变,下意识用手挡住箱面:“没什么,老物件罢了。”
雨突然变大,豆大的雨点砸在地上溅起水花。
柳青眼疾手快帮老人撑起雨伞,顺势扶起他:“王师傅,咱们去仓库避避雨,您给我讲讲这箱子的故事。”
老人犹豫片刻,终究抵不住秋雨的寒意,被柳青搀扶着走向废弃的老仓库。
其他工人面面相觑,也陆续跟了上来。
仓库里堆满蒙尘的旧设备,空气中弥漫着铁锈和机油的味道。
王德发抱着木箱,像抱着什么珍宝,小心翼翼拂去上面的雨水。
“这是……”柳青帮老人打开箱子,里面整整齐齐码放着发黄的照片、奖状和笔记本。
“红旗班组的历史。”王德发的声音突然柔和下来,粗糙的手指轻抚过一张合影,“1958年,我们班组被评上全国先进集体,周总理亲自接见的。”
柳青屏住呼吸。
照片上年轻的王德发站在一群工人中间,胸前戴着大红花,笑容灿烂得刺眼。
旁边是一张已经褪色的奖状,上面“工业学大庆”五个毛笔字依然遒劲有力。
“那时候啊,我们红旗班组创造了连续三百天无事故的纪录。”老人的眼睛突然亮起来,“苏联专家都说不可能,但我们就是做到了!”
柳青心头一震。
他环顾四周,目光落在一台锈迹斑斑的车床上——那是五十年代的老式机床,控制面板上还刻着“红旗班组专用”的字样。
“王师傅,这台机器……”
“是我当年的"老伙计"。”王德发蹒跚着走过去,像抚摸老友般抚过斑驳的机身,“五八年大炼钢铁时,它连续运转三个月没停过!”
柳青突然有了主意。
他转向跟进来的工人们:“大家知道吗?这台老机床的齿轮传动系统,正是现在我们新型联合收割机传动装置的雏形。”
人群一阵骚动。
刘大山瞪大眼睛:“厂长,这……”
“没错。”柳青斩钉截铁,“红星厂的技术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没有红旗班组的探索,就没有今天的创新。”
(https://www.eexsvv.cc/165210/36792886/)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