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都市小说 > 拒当接盘侠后,办养殖场带领全家致富 > 第127章 接待考察团

第一百二十七章  接待考察团

这场风波让柳青意识到,股份制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

企业治理结构、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这些在计划经济下闻所未闻的概念,如今成了必须面对的课题。

他专门请来省财经学院的教授,为管理层补课;建立职工股东代表制度,参与重大决策;甚至尝试推行“阳光薪酬”,让分配更加透明。

……

六月的阳光火辣辣地照在红星厂新铺的柏油路上,柳青站在厂区门口,看着陆续驶入的大巴车,深吸了一口气。

这是他推动股份制改革后,第一次接待如此大规模的考察团——全省四十七家重点国企的领导,今天都将汇聚于此。

“厂长,接待室都准备好了。”办公室主任张建国小跑过来,擦了擦额头的汗,“不过省里刚来电话,说程主任临时有事,要晚到一小时。”

柳青点点头,目光扫过厂区。

崭新的“红星农机股份有限公司”招牌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车间外墙新刷的淡蓝色油漆显得格外清爽,就连路边的绿化带都修剪得整整齐齐。

这是他精心准备的“门面”,要让所有来访者第一眼就看到改革的成效。

“柳厂长!”一个洪亮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柳青转身,看到省工业厅的刘副厅长带着一群人走了过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省纺织厂的苏琳厂长,咱们省唯一的女厂长,厉害着呢!”

柳青这才注意到刘副厅长身旁的女子——约莫三十五六岁,齐耳短发,一身藏蓝色中山装,没有多余装饰,唯有胸前别着一支钢笔。

她站姿笔挺,眼神锐利如刀,与柳青目光相接时,没有丝毫闪躲。

“久仰柳厂长大名。”苏琳伸出手,声音清亮,“今天终于能亲眼看看"红星模式"了。”

柳青握住她的手,感受到掌心传来的力度和温度。

“苏厂长客气了,互相学习。”

“苏厂长可是带着问题来的,”刘副厅长笑着说,“一路上问得我头皮发麻,待会儿柳厂长可要小心了。”

众人哄笑中,柳青注意到苏琳嘴角微扬,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锋芒。这个女厂长不简单,他在心里记了一笔。

考察团在会议室落座后,柳青开始了汇报。

投影仪将改革前后的数据对比打在幕布上:生产效率提升30%,职工平均收入增长45%,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一半……

“股份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柳青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核心是让职工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共享发展成果,共担经营风险。”

他详细讲解了职工持股方案的设计思路,如何平衡新老职工利益,如何设置股权流转机制。

台下不少人埋头记录,闪光灯不时亮起。

“柳厂长,”一个清亮的声音突然打断了他的讲解,“您提到职工持股后,废品率下降了28%。但我注意到,同期你们还引入了新的质量管理体系。如何区分这两者的作用?”

提问的正是苏琳。

她双手交叉放在桌上,眼神专注而锐利。

会议室安静下来。

柳青微微一笑,这正是他期待的问题。

“很好的观察。”他切换幻灯片,展示出一组对比数据,“我们做了分组实验:A组只持股,B组只培训,C组两者都有。结果显示,单纯持股能降低废品率约12%,培训约9%,而两者结合达到28%。这说明——”

“协同效应。”苏琳接话,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柳青点头,继续深  入讲解。

接下来的问答环节,苏琳的问题一个比一个刁钻,从股权定价到分红机制,从职工代表大会的运作到如何处理小股东异议。

柳青对答如流,两人你来我往,竟像是一场精彩的技术辩论。

“这女人不简单,”坐在柳青旁边的刘大山小声嘀咕,“比那些大老爷们强多了。”

汇报结束后,柳青带领考察团参观车间。

崭新的自动化生产线正在运转,机械臂精准地焊接、组装,工人们在电脑前监控数据,与传统国企车间的景象截然不同。

“这套系统是我们与德国企业合作开发的,”柳青介绍道,“但控制软件已经由我们的技术团队进行了本土化改造,更适合工人的操作习惯。”

就在这时,一阵刺耳的警报声突然响起。

生产线中央的一台关键设备亮起红灯,停止了运转。

“怎么回事?”柳青快步走向故障设备。

技术员满头大汗地检查控制面板:“主轴伺服系统报警,可能是编码器故障。”

考察团成员们面面相觑,有人开始小声议论。

这可是当着全省同行的面出丑,柳青感到无数道目光刺在背上。

“联系德国方面了吗?”柳青沉声问。

“联系了,他们说是编码器模块损坏,需要更换,配件要从德国空运,最快也要两周。”

两周?柳青眉头紧锁。

眼下正是收割机生产旺季,停产两周意味着损失上百万订单。

他瞥见苏琳站在不远处,正若有所思地看着他,似乎想看他如何应对这场危机。

“把技术图纸拿来,”柳青脱下西装外套,卷起袖子,“召集技术小组,我们自己做故障分析。”

刘大山瞪大眼睛:“厂长,这可是进口设备的核心部件!”

“进口的也是人造的,”柳青已经蹲下身检查设备,“既然能造出来,就能修好。”

接下来的场景让考察团成员目瞪口呆——柳青亲自带领技术团队拆解设备,分析电路图,讨论可能的故障点。

他的专业程度丝毫不亚于在场的工程师,甚至能指出德国原厂设计上的几处不合理之处。

“这里,”柳青指着图纸上的一处电路设计,“信号放大模块太靠近电源,长期高温工作导致元件老化。我们不仅要修复,还要改进这个设计。”

苏琳不知何时走到了柳青身后,认真观察着他的每一个动作。

当柳青提出改进方案时,她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和钦佩。

(https://www.eexsvv.cc/165210/36792883/)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