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都市小说 > 嫡女回京后,乡下来的医妃是真大佬 > 第342章 不给人添麻烦

  穆凌出去了,钱薇薇才真正踏踏实实的睡了。
  这一觉整整睡了两个时辰,也就是4个小时,睡醒已经是中午了。
  穆凌带着陈玄礼,顾千姿,在镇长镇衙门几个差人,富户陪同下,去镇上亲临考察了。
  钱薇薇睡好了觉,吃了饭。
  觉得无聊,便想去镇上转一转看一看。
  为了凸显身份,她特意将乌黑的头发全都盘在头顶,插了两个别致的钗子,带了两只精致的耳环。
  将弯弯细细的眉毛往长描了描,眼角也往长里描了描,这样看起来妩媚一点。
  还将唇脂加重了点,让嘴唇看起来红润一些。
  也少少的抹了点胭脂。
  这样看起来年纪稍微大一点,脸色稍微好一点,嘴唇稍微红润一点,眼角眉梢也加了一份成熟女人的风韵。
  钱薇薇觉得这样打扮很符合新媳妇的身份。
  小欢小喜却觉得什么地方不对劲。
  两人也都是追随穆凌6年的军营的女兵,跟絮红嫣红一样,都是丫鬟兼女卫的存在。
  跟随王爷回京,她们被安排跟几百侍卫也是亲随在一起,随时待命。
  这次跟王爷出来,两人是第1次见钱薇薇,都觉得王妃娘娘实在太小了,个子小长得小,人小做事却大大咧咧的,不讲究,一点没有王妃该有的样子。
  但是王也很喜欢小王妃,两人坐在一辆马车上,王爷有时候还抱着王妃,给王妃披衣服。
  两人也亲眼见识了,王妃娘娘救小孩讲故事烤鱼的样子。
  所以这两个在军营6年的女卫,现在对王妃的感觉很复杂!
  说不上是佩服还是嫉妒还是羡慕。
  她们俩现在看钱薇薇的打扮很怪异,虽然小王妃穿的衣服比较成熟火辣,像刚成亲不久的新娘子。
  头发也梳得比较老成,是已婚妇女的发型。
  也是描眉画眼,抹了胭脂水粉。
  可怎么看起来还是小孩子的样子,是小孩子穿着大人衣服的样子。
  小王妃个子矮,身子弱,穿着这一身红色的喜庆的衣服,还是很合适的衣服,怎么都显示不出新娘子的身份来。
  倒显着她们两个,高高大大白白嫩嫩,柔美中透着英气,像主子。
  “小欢小喜,咱们就去镇上转一圈,如果看到王爷他们的话,就远远的跟着。”
  “跟你们说啊,我长这么大就小时候去镇上,跟过一次庙会,到现在为止还没真正的赶过集。”
  白水镇因为是个大镇,三天一个集日,镇上有集的这一天,四面八方的村民,有什么需要都会来镇上买。
  也有很多人家会把家里多余的农作物,手工制品拿来集上卖。
  有集的这一天会很热闹!
  王妃娘娘要去赶集,小欢小喜发了愁。
  王爷出门前一再交代她们,要好好伺候王妃,保护好王妃。
  作为王爷的女卫,这次被王爷带来主要的任务就是保护王妃娘娘。
  小镇上有集,街上人会很多,尤其是现在这个时辰。
  小欢小喜很为难。
  小欢一双大大的眼睛咕噜噜转了好几圈,才为难的说:“娘娘,王爷走的时候再三交代,让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娘娘。”
  小喜也说:“如果,如果娘娘有个一差二错的,奴婢跟小欢,就得就得去死,还要连累家里的爹娘。”
  只是去镇上赶个集,有这么危险吗?
  她自认为,平时并没有招摇过市,也没有在人多的场合露过脸儿,应该没几个人知道她是王妃吧!
  钱薇薇无所谓的说:“王爷那是多虑了!咱们都来白水镇了,就算在都城也没几个人认识我呀!”
  “我也就是想去街上转转看看,不是做什么危险的事情!”
  可是小欢小喜还是头摇的拨浪鼓似的:“不行,绝对不行,王爷说他没回来,王妃娘娘哪里都不能去。”
  “王爷本来想带着王妃娘娘出去的,可娘娘你睡得太沉了。”
  这俩丫鬟真是听话!
  可钱薇薇就想出去看看!
  她决定行使王妃的权利,就去街道看看。
  坚决要去,看看谁敢阻拦。
  走了两步,看到小欢小喜想阻拦又不敢,不阻拦又不甘心的纠结表情,想想还是算了吧。
  两个小丫鬟也不容易,这两天尽心,毕恭毕敬的,如果因为自己的任性,给这两女兵惹上麻烦,就不仗义了。
  更何况穆凌既然这样安排,一定是不希望她乱走。
  伸出去的脚又收了回来,冲着两个小丫鬟嘿嘿笑了两声:“我也就说说而已,不去就不去了,反正咱们就在集市口,在帐篷口就能看见集市的情况。”
  “一会儿听到叫卖什么的想吃了,你们谁给我买点过来。”
  现在是中午1点多左右,正是集市上人最多的时候,镇子外面的集市口都能听见叫卖声。
  小欢小喜满口答应:“娘娘想吃什么,奴婢去买就是了。”
  只要娘娘不在街上乱跑,干什么都行。
  小欢小喜既是丫鬟又是女卫,王爷交待她们要伺候好王妃,还要保护王妃的安全,最主要是安全。
  王爷临走的时候还再三交代,要她们必须好好的伺候保护王妃娘娘,绝对不能让王妃娘娘乱走乱动,如果王妃娘娘有什么事儿,两人的脑袋也就搬家了。
  两人跟穆凌在外征战6年,虽然作为女卫,作为女兵并没有太多的机会上阵杀敌,却知道了军令如山倒。
  王爷的吩咐就是命令!
  现在王妃娘娘只要不乱走,干什么都行!
  两人给钱薇薇搬了只凳子,钱薇薇就坐看通往街道的路上,人来人往。
  虽然不是乱世,却是荒年,来来往往的人都骨瘦如柴,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偶尔夹杂着衣服上没有补丁,或者穿着丝绸锦缎的人,就显得很特别。
  赶集的人都拖儿带女,挑着担子提着篮子,有女人还端着针线笸箩,是要在街上给人缝缝补补。
  百姓的日子苦!
  现在秋粮才收割,还没到青黄不接的时候,按理说不应该这么苦啊。
  忽然,她发现刚才还空荡荡的集市口两边摆了些地摊,有买红薯的,土豆的,白菜的,还有炒豆子的,烤白薯的。
  几个农妇将篮子打开,里面是煮熟的玉米棒子。
  不一会儿叫卖声此起彼伏:“玉米棒子,玉米棒子,嫩玉米棒子,一文钱一个。”
  “炒豆子炒,今年新打的豆子,一文一碗。”
  “苹果苹果,刚刚摘下的苹果,一文一斤。”
  怎么回事,怎么这些人突然冒出来了?

(https://www.eexsvv.cc/165100/10303860/)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