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昭棣想来想去还是觉得用竹叶最合适。
她去屋后摘了许多细长宽大的竹叶回来洗干净甩去表面的水份。
直接把生的青团放在竹叶里包好再上锅蒸,这样就解决了青团总是黏糊糊不好拿取的问题。
食用起来也方便些。
赵昭棣蒸了三锅青团,除去中途吃掉的,还剩二百一十二个。
抬头看一眼天,估摸着已经是下午四五点的时候了。
再耽搁下去人怕是都回家了,姐妹三人一人提了一篮子青团就出门了。
虽然出了几个小时的太阳,但路上依然泥泞,没办法,只能找着稍微干一些的地方走。
到了山谷中果然看到许多来游玩踏青的人,男女老少都有,他们衣着华丽,谈笑风生,吟诗作对,自在得很。
还有一男一女的有情人站在树下幽会,不远处必然有丫鬟小厮等着。
这么热闹,可把赵昭棣激动坏了,一进谷就放声大喊起来。
“卖青团啦,新鲜出炉的青团。”
“春日限定的青团,错过今朝待来年。”
“赏赏花,看看景,来口青团添春韵。”
她的声音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
赵昭棣知道这些贵人讲究个雅趣,所以叫卖时不能像在大街上卖竹笋那般市井。
好在她原来也是个标准的985大学生,受到过高等的教育,经历过残酷职场的洗礼,要对这些古代的甲方爸爸投其所好也不是难事。
一首应景的小诗也是张口就来。
“春临沃野翠无垠,艾草鲜嫩采清晨。”
“捣绿揉糯凝春露,巧制青团诱客魂。”
“红豆绵甜藏爱意,如逢暖霭梦留痕。”
“苏子花生香满溢,恰似春风拂心门。”
“笋肉相偕鲜韵绕,犹闻细雨润山林。”
“蒸笼轻起香飘处,不负春 光此味存。”
短短一首诗,既交代了这青团是用些什么东西制作而成,还披露了这青团的制作过程。
简单明了,懂的都懂,不必再过多介绍。
无视两个妹妹被惊呆的小眼神,赵昭棣再接再厉。
一首诗算什么,顶多就是热个场子罢了,她不仅要把这些青团全都卖出去,她还得把青团的身价抬高。
一边走一边开口:
“一口青团,一口春,莫负春 光莫负味。”
“一口青团,一味念,且惜韶华且惜甜。”
“一口青团,一怀暖,且吟清风且吟欢。”
“一口青团,一心喜,且赏繁花且赏意。”
她边走边念,已经不仅是吸引了别人的目光这么简单,许多人已经朝她走了过来,饶有兴趣的打量着这个出口成章的农家小丫头。
她衣着朴素,鞋子上更是沾满泥土,却气度不凡。
赵昭棣见人群围拢了过来,也停下了脚步,拿出一个青团,剥去竹叶,那一个个圆 润饱 满,宛如翡翠团子的青团就展示在众人面前。
站在前排的人瞬间就闻到一股清香扑鼻的气息。
馋虫都被勾了出来。
赵昭棣道:“一口青团,享尽春意盎然,一口青团,尝遍山色斑斓,一口青团,领略春 光烂漫,一口青团,回味春日清欢。”
“各位贵人,可要尝一尝我这新鲜出炉的青团?只要十文一个。”
十文,在寻常百姓眼里已经算得上是天价了。
毕竟肉包子也才两文钱一个,还比这青团大上许多。
但,来这游玩的人多数都不寻常。
即使有些穷苦的书生,但也只占少数。
那些个有钱人早就被赵昭棣的一番花样宣传给折服了,争先恐后的说:“我要两个。”
“我要五个”
“我要三个。”
......
赵昭棣把手中那个剥开的青团递到一个大娘怀里的小孩手中:“小可爱,这个送给你吃。”
然后就忙着给大家拿相应数量的青团,来娣维持秩序,盼娣负责收钱。
赵昭棣刚开始还会问询别人想要什么口味的,但后来场面就一度混乱,大家几乎是靠抢的,哪儿还管什么口味不口味的。
有些一大家子都出来游玩的人一次性就买了十几二十个。
买的最少的也是两个起步,这两百多个青团压根就不够卖的。
很快就见了底。
还有许多人没有买到。
“哎呀,怎么就没了?我都还没买到呢。”
“是啊,我也好想吃那充满诗意的青团。”
......
也有已经把青团吃到了肚子里的人发出了点评:“嗯,清香软糯,甚是美味。”
“是啊,早知道这么好吃,我刚才就多买几个了。”
赵昭棣也没想到这东西卖这么贵还能这么抢手,立马就表态:“明日,明日我会多备一些,就在此处,再次与大家相约这春味。”
那些人没买到青团的人听了这话,本来明日都不打算来此地了,又决心再来一回。
盼娣的篮子里已经装满了铜板,她的小身板很是费力才将其提起。
开玩笑,那可是两千多个铜板,虽然换算下来只有二两多银子,但重量绝对是杠杠的。
来娣开心的要接过篮子:“我来吧。”
但盼娣拒绝了:“不用不用,我来。”
她没想到姐姐做的青团竟能卖这么多钱,虽然是重了一些,但她感觉,现在就是再来一篮子,她也能提得动。
看着两个妹妹争着提钱,赵昭棣只觉得好笑。
这有钱人的钱着实好赚,她下一步,得赶紧把院子翻新起来,到时候,就在家里做生意,卖些应季新奇的吃食,靠山吃山就地取材,主打一个营养健康分量少价格高,赚她个盆满钵满。
翻新院子不是简单的事,先得设计好图纸,再找到靠谱的师傅,赵昭棣一时也腾不出手来。
做青团的艾草只有清明节前后的最为鲜嫩,口感最佳。
她得趁这段时间尽量采集更多的艾草备起来,用不完的也可以煮过之后再晾干,等冬日研磨成粉,照样可以做,只是味道上会稍微逊色一些,但在冬日来说,也绝对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
在接下来的半个月里,赵昭棣姐妹三人都在采艾草,做青团,卖青团中度过。
阿赖也从没出现过,赵昭棣已经确信他不会再回来了。
哎,等成亲的时间一到,她拿不出新郎官来,又要在别人口中变成一个被人便宜占尽后无情抛弃的可怜女人了。
赵昭棣哭丧着个脸,这还蛮值得难过的。
嘿嘿,她装的。
男人哪有赚钱重要。
可青团的销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在降低,大家对青团的热情已经不似最初那般热切,毕竟是糯食,吃多了容易腻味。
赵昭棣也决定青团的生意就到此为止了,来年再战。
半个月的时间她们就赚了三十多两银子,已经很可观了,加上之前卖人参的五十两,嗯,她可以腾出手来翻新改造了。
只是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财有跌宕起落,她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失了大半钱财。
(https://www.eexsvv.cc/165069/10319778/)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