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言情小说 > 快穿之好好活 > 第一百三十九章 玛丽苏文皇后的贴身小太监(七)

第一百三十九章  玛丽苏文皇后的贴身小太监(七)

虞张氏是反应最大的一个,对虞沛竟然在外面赌博一事,她是最拒绝相信的一个。

一直以来,虞沛这个长子都是她的骄傲。

从一开始,虞沛的出生进一步巩固了虞张氏在虞家的地位,当时虞张氏婚后多年未开怀,婆婆都准备给儿子纳妾了,正是因为虞沛的及时到来,这件事情才不了了之。

那个时候,虞张氏就觉得虞沛这个儿子就是自己的福星。

后来,随着虞沛的逐渐长大,在虞张氏眼里也越来越优秀,就算之后自己丈夫死亡后导致家境大不如往,虞沛也早早的考中了秀才,让家里重新有了起色。

就算虞沛之后再没考上举人,也是虞家所有人的主心骨。

而且在虞张氏看来,虞沛孝顺、懂事,比什么都强。

一直以来,虞沛都是虞张氏的骄傲。

但是现在,她却听到,这个她一直引以为傲的儿子,竟然爱上赌博了。

再没见识的人,也知道一个人要是开始赌博,那基本上没有好下场。

不管什么时候,都不缺少因为赌博而倾家荡产的例子。

虞张氏活了这么久,之前也听说过不少大户人家因为子弟不肖,在赌场逐渐输光家产,从而家境潦倒、妻离子散的例子。

就算富户都受不了赌博,更何况虞家现在只是一个普通人家。不只是虞张氏,二房夫妻两个也对虞沛赌博的事情接受不良。

当今时代,将人分为“士农工商”四大阶级,读书人的社会地位天然就高人一等,这种观念根深蒂固,虞家自然也不例外,虞沛这个兄长,不管是在弟弟还是在弟媳眼里,都是极有威严的。

但现在,这种长期以来的威严有些动摇了。

至于虞钰和另外两个小丫头,没有谁在意他们的看法,但他们心里也颇受震动。

此刻家里最幸福的,应该就是虞卓这个真真正正的小孩子了,还躺在床上快乐的吐着泡泡。

在家里这么多人的注视下,虞沛动了动唇,嗫嚅两下,还是没有把话说出口。

在别人看来,这就是默认了。

虞张氏的心一下子就凉了,瞬间老泪纵横:“沛儿,  你怎么真的,真的,你糊涂啊,你这样做,怎么对得起列祖列宗,怎么······”

虞沛见一向关爱自己的老母亲情绪这么激动,心中也颇感羞愧,低下头去不能言语。

正当气氛一片静默的时候,虎哥又跳出来刷存在感了:“老夫人,事情就是这样,您有时间痛心,不如先替虞相公把钱还上?毕竟,虞相公这个读书人欠债,还是这个原因,传出去也不好听啊,之前我们已经算是为虞相公考虑了,始终没去书院,这次来到家里也是迫不得已,还是想好生的私下里把事情解决了的,不过要是还不还钱,那接下来我们可就什么也不保证了,到时候虞相公的名声坏了,也不能怪我们不是?”

虎哥这番话正中要害,话里话外软硬兼施,硬是把虞家母子俩给惊醒了。

就算对虞沛突然惹出这般祸事,心里对虞沛这个长子有些恨铁不成钢,但虞张氏的心里对虞沛还是很看重的,虞沛以往的良好表现,让虞张氏宁愿相信虞沛这是一时误入歧途,等日后改好了,还是一如既往的优秀。

因此,听钱庄这些追债的人说不还钱就要去书院闹腾,让虞沛名声受损,虞张氏是真的有些着急。

一旁始终默不作声的虞沛也是一样,他作为正经读书人,最是知道名声的重要性,平时无事还好,可要是名声一旦受损,整个人基本上就完了,随处可见的指指点点,不是谁都能受得了的。

而且,虞沛就读的是县里最好的书院,青云书院,一看名字叫就知道这书院野心很大,有着“青云之志”,每年的束脩也是花费不菲,因为教授都是举人级别,之所以这样,全因为青云书院的院长是一个曾经的进士,只因不适合官场,才回到家乡建立了这所书院,专心于教书育人这一伟大的事业。

有进士作为招牌,才有这么多举人前来应聘,学生更是慕名而来,而且,大部分学生都出身不凡,县令、县尉的公子也在这里上学,还有本县和其它县里著名乡绅的家人,但不是说家世好就能进入这里,入学前的考试可是极为严格。

因为这家书院立学以来逼格就很高,非童生不能进,主要目的就是帮助有潜力的学生考科举的,至于蒙学是没有的。

而青云书院历来取得的成就,让它就算考试再严格也有许多人趋之若鹜。

三十五年来,书院里已经考出五名进士,四十七名举人,一百三十余名秀才,别觉得这么多年,才这么点人算是有出息,平均到每年也没多少人,但是你要明白,现在的书院可不像现代的学校似的,每年学生那么多,书院里走的是精英路线,每年找人,三四十人就是多的了。

因此上面的数字,已经可以证明书院在科举上的强大实力,就算入学之后学生最后一无所得,但读书期间那些比较高层次的人脉关系也让人受益匪浅,只要为人不是太极品,总能得到一个比较好的前程。

就算现在过去这么多年,曾经的院长也已过花甲之年,早就不能教书了,可耐不住儿孙争气,都先后考中了二甲进士,现在都是官身,儿子现在还在外地当知县,孙子可就在京城当官,虽然只是一个从六品的小官,但工作单位确实在翰林院,翰林院一直以来以“清贵”著称,里面的翰林更是被人称为“储相”,也知道里面的人未来前程大多远大。

最重要的是,院长的孙子现在年龄还不到三十,能在这样的年龄有这样的成就,谁人不高看一眼呢?

因此只凭借着这两个招牌似的人物,现在每年来此报考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了。

青云书院的门槛这么高,要不是虞沛过去考中秀才的时候实在年轻,还有几分才气,也是不可能进去的。钱庄的人刚才说是给虞沛面子才不去书院闹事,这些话听听就好,主要是两家拼背景钱庄显然的拼不过,虞沛的这点小事根本不值当钱庄的主人将书院得罪了。

虞沛就算对里面的事情清楚,但他却根本不敢去赌。

万一钱庄的人真的那么做,那虞沛这么多年的努力毫无疑问会化为乌有。

这么多年都考不中举人,显然虞沛没有那个才华,或者没那个运道,虞家又不是大富之前,每年光是供着虞沛读书也是很大一笔支出,已经是一个大负担了,按理说,虞沛早应该从书院退学,在外面找个生计,不管是当先生还是做账房,总要能养活自己、养活家人。

可是一直以来,虽然书院里的先生委婉的向虞沛表示过,可只要书院一天没有主动劝退,虞沛也就死皮赖脸的待在学院不走,就算其他人对他有些非议也不挪地方。是因为虞沛脸皮厚对此不以为意吗?不,之前虞家的经历只是让虞沛更爱面子,自尊心更强了,对他人的言语,只有越加在意的,之所以带着不走,可就是因为面子,虞沛才更加不能离开。

虞沛享受书院里的氛围,还有书院给他带来的各种隐性福利,平时只要在外面亮出青云书院学生的身份,谁不对他高看一眼?极大满足了虞沛的虚荣心。可一旦从书院离开,他虞沛和其他的秀才又有什么区别?更别说背负着骂名离开,就更加让他不能忍受。

因此虞沛此时看向虞张氏,脸色上满是乞求:“娘······”

虞张氏看着虞沛的表情,早就心软了,因此对虎哥客气的问道:“这位小哥,我家儿子欠你们一共多少?”

虎哥看着虞家想要还钱,态度也立马好转了不少,回答道:“不多,也就是一百二十四两。”

“什么?”听到这个数字,虞张氏眼前一黑,差点晕过去。

一百二十两听着并不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可也要因人而异,按照现在的物价,二十两就能够虞家人大半年的吃喝,一百二十两是个什么样的概念?

等着还完了这些钱,虞张氏辛苦攒下的家底就下去了一大半。

虞沛也被虎哥的这句话惊住了:“虎哥,我记得当时只有五十六两,没这么多。”

虎哥听见虞沛质疑,脸上立刻挂上一抹笑,在满是横肉的脸上充满蛮横之意:“虞相公,你忘了把利息算上了,加上这些天的利息,正好这个数。”

虞沛还想问什么利息,怎么自己都不知道,虎哥脸色又是一拉,沉着脸道:“所以,到底还不还钱?”

被虎哥这么一吓,虞沛就忘了要说什么了。

一边的虞钰倒是看出这里面绝对有猫腻,但他才十二岁的年纪,人微言轻,不管说什么都不会被人注意,而且,她在这个时候也不敢因为此事激怒这些人,反而让事情闹的更大。

虞张氏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知道今天这个钱非交不可,也就没再说什么,蹒跚着脚步就往屋里走拿银子去了。

把银子交到虎哥手里的时候,虞张氏脸色难看,一旁的虞涞也忍不住出声道:“娘······”

然而虎哥眼风一扫,虞涞好不容易鼓起的勇气也就蔫了。

虎哥拿到银子,也就好说话多了:“虞相公,之前的事情咱们一笔勾销,以后您要是再想着用钱,还是来找我们吉祥钱庄,毕竟做生不如做熟嘛。”

虎哥带着人心满意足的走了,虞家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看着这帮人是真的走了,虞张氏才沉着脸,带着其他人回到正屋。

屋里的饭菜早已冷却,当然,现在没人会关心这个。

一群人的眼睛都紧紧盯着最后进门的虞沛,想在他那里要个解释。

虞沛面色苍白,但还是开始诉说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

两个月前,虞沛和一群同窗去怡红阁,只听这个名字,也知道这是一座青楼。

不过听虞沛说话的这些人都没在意,这个时候,读书人去青楼是风流之举,常有读书人在青楼之后会友聚餐,完事后再找个姑娘,都是常规操作,至于虞沛去那里,也就是简单参加个场合,找姑娘这件事是一定没有的。

倒不是相信虞沛的人品真的那么正直,真正的原因是,虞沛没钱。

当红姑娘的花费不是虞沛这样的人家能够承担的,那些收费便宜的,虞沛有着读书人特有的清高,自己还看不上呢。

长此以往,虞李氏也了解到虞沛的这个心理,对虞沛在这方面也很放心。

在这间怡红阁,虞沛就和人发生了冲突。

这里面的事情一点也不复杂。

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有余钱,一些家境贫寒的书生,未必才气不好,因此青楼就逐渐有了这么一个规矩,读书人以诗词作为入场券,要是诗词格外的好,青楼不仅不收钱,还额外给润笔费,之后拿着楼里拿着诗词替姑娘们扬扬名,提提身价,也算是双赢。

虞沛等人也不例外,当然,能和虞沛在一起的,也都是一些家境不好、学业平常或者是家里小富,但没有什么才分的,家境很好或者才学很高的,对虞沛这个十几年都没什么长进的,心里都不怎么看得上。

一群人也都不是第一次去,规矩还是很熟悉的,唯一不同的,就是里面多了一个陌生人,说是里面某人的朋友,虞沛当时看着有人对他态度热络,也就当他的背景比较硬,但能和自己出来,也夸张不到哪去。

几人约的是怡红阁的如月姑娘,虽然名字好听,但在楼里面也就是中流水准,不过这样的水平对虞沛他们也是够用了。

在如月姑娘提出要求后,几人就开始赋诗,虽然虞沛科举不行,但在诗词上倒是颇有些灵性,虽然不能说是大家之作,但在这些人中就算是上乘了。

然后,新来的那个朋友也参与了,让虞沛惊讶的是,他的作品竟然和虞沛的不相上下,但最后,虞沛还是因为多年来勤学苦练的书法稍胜一筹,拔得头筹。

当时风光过后,苦果就来了。

(https://www.eexsvv.cc/164905/10422285/)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