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言情小说 > 快穿之好好活 > 第一百五十章 玛丽苏文皇后的贴身小太监(十八)

第一百五十章  玛丽苏文皇后的贴身小太监(十八)

等几个人换好衣服,坐上马车之后,就光明正大的向着城门之外走去,在出城的时候,虞钰还担心有人阻拦,结果却守城人员目不斜视的就给马车放行了,走的这么顺利,让这段日子习惯了波折的虞钰还有些不习惯。

之后,虞钰就跟着李敬容一行人一路向北,直直的向京城方向前进,一路上虽然为了赶时间,不断的加快速度,但虞钰也没觉得吃过什么苦头。

那是因为,负责赶车的护卫对一路上的行程了然于心,大多数时候总能准时在城门关闭之前进入沿途的城镇中让他们休整,因为他们手上不差钱,虞钰这个蹭吃蹭喝又蹭住的日子也过得舒服。

虽然因为这一路为了不引起别人的注意,一行人特意保持低调,并不能大手大脚的花钱,但也得益于这一点,直到回到京城,虞钰都没见到有什么波折。

虞钰这个普通人,当然感觉不到背后的腥风血雨,也不知道之所以会这么平静,都是李敬容已经将手里的东西交付了出去,并且不小心走漏的风声的缘故。

再三确认李敬容等人手中现在除了金银等财物,确实别的什么东西都没有之后,背后追查的人果断的就将放在李敬容一行人身上的力量收回,全力搜集新的线索,或者着力消除自己的破绽去了。

李敬容付出这么大代价才找到的东西,肯定是有一定分量的,就算对那些站在顶端的大佬都有一定的影响,但他们不一定出事,底下的人一定背锅,所以,现在与事情有涉的一干人等,在估摸着抢不回证据之后,第一反应就是将自己从漩涡中摘出来。

所以这一路,也就是虞钰是真的心宽的觉得什么都没发生,心情愉悦的就跟着李敬容等人来到自己的目的地——镇国将军府。

虞钰在第一眼见到镇国将军府时,可能是出于心理作用,就是觉得这个府邸怎么看怎么觉得威严肃穆,不敢让人直视。

其实虞钰也觉得自己的感觉有些莫名其妙,又不是没有旅游过,紫禁城、南方园林和挖掘出来的王城遗址都见识过,当时也没有除了觉得这些地方占地空间大、建筑雄伟、设计巧妙,其他的也就没什么了,怎么现在只是在府外看了一眼,就突然心神动荡了呢?

虞钰也没有在这个问题上思考多久,在看门的小厮认出李敬容,连奔带跑的往后面报信后不久,府中的侧门就开了,下人们恭敬的领着李敬容带着虞钰和四名幸存的护卫进府。在这里插播一句,让李敬容等人走侧门倒不是对他们不尊敬,李敬容身为府上大公子,本事又大,上上下下谁敢让他没脸?只是镇国将军府上的门第太高,不到一定身份的人,根本没有资格走正门,就算李敬容是府里公认的继承人,谁见了都尊称一声“少将军”,也走不了正门。

虞钰要是不跟在李敬容的身后,别说侧门了,正常情况下连角门都进不去。

虞钰跟在李敬容身后,终于知道书上所说的“庭院深深”四个字是什么意思。

初代护国公府虽然也是太祖御赐府邸,但那个时候战争刚刚停息,京城中经历了一场大战,很多的王公府邸都毁于一旦,幸存的那些比较完整的、占地面积有大的宅邸数量有限,不知道被多少人盯着呢。

一开始太祖倒是想着将其中一座改为护国公府,不过李野虽然是武将,但就看能坐稳统帅之位、又一直深得太祖信任上,本人也不是一个头脑简单的莽夫,因此婉拒了太祖的盛情,挑选了一座次一等的府邸,就是现在的镇国将军府。

李野的这个举动,倒是让太祖很感动,周围的人都在想尽办法给通过皇帝给自己谋求好处,只有自己的亲家护国公,为了给皇帝分忧,连到了手的好处也能推出去,两相一比较,能不对护国公的好感更上一层楼?

之后护国公李家之人的心思也都放在钻研武学和兵法上,对于物质享受倒是不十分热衷,吃穿住行上也一直保留着行伍上的作风,该有的牌面也会维持,但一般不会太过浪费奢靡,居住的宅邸也是因为人口的扩大才几次扩建,面积上还一直没有达到国公府邸的规格。

后来,李家男丁因为战争不断战死,尤其是嫡枝更是受损严重,可以说是子嗣凋零,见着府中庭院空旷,当家人更是没有什么扩建的念头了。

镇国将军府的情况,在有心人眼中并不是秘密,按理来说不符合礼法规矩的行为,在镇国将军府一直以来的名望的笼罩下,倒是又成了李家为国为民、一心报国的生动例证,也没人不长眼色的在上面做文章。

因此,虞钰在行走途中心中惊叹镇国将军府名不虚传,府邸又大又状况的时候,还不知道这只是一个未完成品。

不过就算虞钰知道这个情况,心里也不会冒出别的想法,短短的一段路,虞钰就被沿途中来往的巡逻的护卫和干活的小厮、婢女给镇住了,心下终于对贵族生活有了一个直观的认知。

虞钰并没有观察多久,因为李敬容在带着四名幸存的护卫去见父亲,也就是当代护国公、李家家主之前,先召来管家对虞钰在外院进行了安置。

虞钰在安排的房间中送走管家后,才慢慢的在房中坐下,缓缓的松了一口气。

刚才一路上来往护卫下人虽然多,但是基本上动作见动静都非常小,连谈笑声都丁点没有,一眼就能看出李家治家有方,其中有着军队训练的影子,这种安静沉肃的气氛,也很好的影响到了虞钰的言行举止,连呼吸都不敢大声,生怕自己贸然的举动会惊扰了什么。

现在虞钰终于能够一人独处,心中说不出的激动,迫不及待的想着好好的放松一下自己。

这边虞钰一派放松享受的时候,李府的书房中气氛一片凝素。

李敬容的父亲、当代护国公李绥,面色严肃的听着向来得意的长子对自己讲述这一路上的经历。

不是没有慈父之心,只是在李敬容领命前去时,李绥就已经预料到这一路肯定波折不断、处处惊险,心中的慈父心肠不是没有为此事犹豫过。

在他心里,李敬容不管在外有多大的名声、多高的官位,都还是一个孩子,更何况,李敬容今年也只有二十二岁,刚与妻子成婚两年,好不容易大儿媳有孕,他并不想让自己的长孙生下来就没了爹。

可是,谁让李家一直以来就是天然的“保皇党”,家族一直以来都坚定的跟在坐在皇位上的人身后,对皇子间的明争暗斗,不管他们怎么拉拢都不为所动,从不参与,虽然在此过程中肯定会得罪一批人,但最后能登上皇位的那个人,对李家只有更加信任的,正是因为李家一贯的中立保皇立场,才让李家始终荣宠不衰、传承不绝。

可太让皇帝信任之后,也不是没有坏处,虽然不会轻易因为一些小事怀疑你,可却能把手中最为棘手的任务派给你,让你真正践行“出生入死”这一成语的真实意义。

李敬容南下,就是因为目前朝堂局势已经危如累卵,皇帝已经决定出手收拾烂摊子了。

当今皇帝郑元纬,是郑朝传承至今第五位皇帝,三十三岁继位,如今已经在位整整三十年,六十三岁的年纪,在这个生产力低下的年代,毫无疑问已经是高龄老人,到了应该颐养天年的年纪。

事实上,五年前皇帝身子骨就开始抱恙,按理来说应该早早的确定继承人,以确保国祚延续,但是习惯了一言九鼎的掌权者哪里会那么心甘情愿的将权利下放呢,就算是儿子也不行,更何况,皇帝作为一国之主,又哪里是缺儿子的人?

当今后宫不少,数得上名号的妃嫔就有十几人,不记名的只有更多,当今身体又长年累月的被全国医术最高的那一拨人调理,因此很是老当益壮,子女前后加起来二十多人。

将那些年幼夭折、不入序齿的皇子皇女们去除出去,顺利长成的孩子也有十七名,其中,皇子八名,皇女九名。

之所以皇子这么少,那时因为其他的人都因为皇宫里明争暗斗,周围人又保护不力,早早的去了,在这个皇宫,既讲究母以子贵,又讲究子以母贵。

虽然皇室向来看中子嗣,但是皇帝却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个人,后宫中的女子从入宫开始,就已经一脚踏入一个残酷的战场。

就算刚入宫的小姑娘天性再怎么天真纯善,在入宫后都是迅速的成长成熟,变得心狠手辣,因为天真单纯的人在这里,是活不下去的,不知道什么时候传来的明枪暗箭,就能致人于死地。

所有的一切,都因为这里女人虽然多,但她们共同分享的皇帝只有一个,为了自己的后宫生活变得更好,为了家族的荣光,只能每个人都施展千般手段,就为了引起皇帝的注意。

而因为能经过层层考验入宫的女子,大都是美貌和智慧并存的存在,因此相互之间的斗争虽然不动声色,但交手处更加阴狠。

作为实际意义上的后宫的掌控者,皇帝会不明白这里面的道道吗?肯定心中是有数的,但他的心里根本不在意,作为皇帝,胸怀四海,又怎么会在后宫的小事上事事关心呢?因此平时虽然也会注意前朝后宫的微妙关系,时不时的对一些人进行安抚,但更多时候,在后宫的问题上是随着自己的心意来的。

有的时候,事情的真相并不重要,上位者的想法才重要。

民间的那些冤假错案,是因为判官全都是榆木脑袋,眼睛被糊了看不清楚真相吗?这样能力不足的人不说没有,但更多人只是顾及到涉案人背后的人际关系,选择了对自己最为有利的那一个。

后宫的事情也一样,皇帝可能也知道其中的真相,但他可以任性的选择偏袒自己更加喜欢的那一个,知道另一个让自己更为喜欢的人出现。

当今因嫡妻元后早逝,因此皇后之位一直虚悬,后宫中张贵妃、李淑妃、季贤妃、陈珍嫔、丁美人等人存在感还稍微强烈一些。

其中,丁美人是因为近期因为花容月貌被皇帝看中才有了一些知名度,资历最浅,又无子嗣傍身,因此并没有多少人在意。

剩余的那些人,就是这次夺嫡队伍的主力军了。

皇后虽然早逝,但她为皇帝诞育了太子和长公主两个子女,又因为死得早,在皇帝心里有着不一样的地位,这种感情也很好庇护了幼年丧母的太子和长公主姐弟两人,让他们能在皇帝的关注中顺利的长大成人。民间一直传言,当今对元后的感情是多么的身后,导致至今仍未立后,但事实上,是真的的元后一往情深,还是单纯的避免麻烦,那就不得而知了。

太子在皇子中排行为二,太子出生之时,之前的皇长子都已经十岁了,在太子出生之后,这个十岁的孩子因为一场意外不幸夭折了,其生母也因丧子之痛太过悲伤,不小心在一次重大场合中御前失仪,被皇帝所厌弃,不久后就打入冷宫,在冷宫中郁郁而终了。在太子两岁之后,后宫中的妃嫔才陆陆续续的生有皇子,其中,张贵妃生有三皇子和六皇子,李淑妃生有四皇子,季贤妃生有五皇子和七皇子,陈珍嫔生有八皇子,这些皇子原来可能也和太子兄弟情深过,但是现在,除了五皇子和八皇子仍然倾向太子,其余人都已经变成了太子的竞争对手。

最近几年,因为皇帝身体出了问题又不愿意放权的缘故,干脆明里暗里挑拨皇子之间进行争斗,老实说,各皇子身旁投效的人不是没有智谋之士能看出其中的问题,只是那把龙椅实在是诱惑力太大了,谁也不能控制心中对这把椅子的向往,因此也真的如皇帝所愿,斗争越发激烈起来,朝堂上也受到了不少影响。

(https://www.eexsvv.cc/164905/10422274/)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