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言情小说 > 快穿之好好活 > 第一百六十八章 玛丽苏文皇后的贴身小太监(三十六)

第一百六十八章  玛丽苏文皇后的贴身小太监(三十六)

有一段时间,虞钰在上班以外的所有时间都是被各种媒婆包围着的,虽然这些媒婆的档次普遍不高,给他介绍的也是小门小户的女子,可虞钰从这些人的说话里,也知道这些女子不管在出身还是个人性情上,都属于自己能接触的比较好的那一批。

这种介绍听多了,虞钰也不是没有心动过。

虽然过去大多数时间都是女子,猛地成为男子之后有些不适应,但毕竟也是经历了入职培训的人,这种不适应连心理障碍都算不上,很容易就能克服。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在这个时空娶妻生子,安然的度过一生,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可偏偏虞钰别有身份,这个身体的状况又是先天有疾,别说和别人成婚了,虞钰就连参加科举的心思都放下了,就因为打听到参加科举考试入门之前还有搜身这个环节,虽然不是一个纯正的男人,但虞钰也不想将个人隐私暴露在所有人面前。

因此对这些介绍,虞钰就算再有想法,虞钰也必须得全部拒绝。

但就算虞钰那么坚决的拒绝过,但因为身边的热心群众实在太多,也只能相对保持一段时间的清净,到现在,虞钰身边还时不时会有一些给自己介绍对象的人群出现,只是方式相对合欢含蓄,虞钰觉得还能忍受。

现在虞钰除了每天构思新的点心,然后看看自己从市面上淘来的书籍之外,就是等着一件事情发生了。

金秋九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是一个幸福的季节,今年的气候也格外给力,风调雨顺的,眼看着就是一个丰收年。

在民间喜悦的忙着收获的时候,那伫立在京城金碧辉煌的皇宫,却弥漫着一种风雨欲来的气氛,在一间宫殿之中,事实有人进进出出,但那么多的人,行为举止之间却没有一丝动静发出,所有人都放轻手脚,小心翼翼的,连话都不敢说,就怕不小心打破这一室的平静。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是躺在床上的那个人,也就是当今皇上。

任何人看到皇帝现在的模样,都能很清醒的认识到,之前那个大权在握、说一不二的男人,已经身患重病,而且时日不久。

就算皇帝昏迷之前事先做了准备,但连续好几天没有醒来、没有露面,对别人来说已经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多方人士经过钻营之后,还是通过各种方式知道了皇帝的现状。

在得知皇帝病重昏迷不醒的消息之后,他们这些皇子心里,也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感受。

之前,他们之间斗争的就算再激烈,其实也是存在一定理智的,他们的父皇,始终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他们的心头,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可是现如今,那个一直横亘在自己这些人头上的阴影,终于有了消散的痕迹,但给他们的感觉又不是全然的喜悦,反而心情复杂。

就算现在的父皇再怎么冷酷无情,可是,曾经他在自己孩子们身上也付出过心力,也对他们进行过精心的培养,也曾经无微不至的关心过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对于这一点,曾经的太子是体验的最深的,心情也是最复杂的。

可是这种柔软的心情,在所有人的心里也都没有停留太久,之前皇帝对他们的好,早已经在现在不断的猜疑和打压下渐渐消磨殆尽了,他们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应该在父皇没有反应过来之前,让一切尘埃落定。除了一直以来的小透明八皇子郑承运,几乎所有的成年皇子都不约而同的做出了同一个决定。

在他们身后的那些人,不管是后宫中的妃嫔,还是皇子们的外家,还是早早就完成站队的朝臣,都被裹挟在这场战争之中,只有十之一二的中立派,始终没有参与其中的风波。

最后的解决却出乎所有人意料。

太子在众多兄弟们毫不留情的联合围攻之下,是最先出局的那个,到了最后,三皇子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他在兵士的保护下走进皇宫,所有人都以为他是想向皇帝请旨,或者干脆伪装圣旨立他为太子,让他的继承人身份更加名正言顺。

但也不知道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三皇子的心路历程发生了变化,竟然在最后想要对昏迷不醒的皇帝狠下杀手,可能,是压抑的太久,不想着继续忍了,想弑父之后直接登基?

不过他心里当时在想什么最后也无人知道了,因为在他想采取实质性措施的时候,在志得意满、毫无防备的时候,被早有准备的人制服了。

那个人,就是之前还在床上昏迷不醒的皇帝,他确实重病缠身、时日无多,也确实想要确定一个最终的继承人,所以他在最后的这段日子,亲自挑动了自己儿子之间最后的这场争夺。

但他也没有想到,最后站在他面前的儿子,竟然最后想对他下死手,幸好他向来谨慎,没想到事先安排的后手还真能用上。

三皇子大逆不道,皇帝追究他的问题还来不及,当然不可能把皇位传给他,其他的儿子是三皇子的手下败将,现在也是一地鸡毛,皇帝当然也看不上。

将自己的儿子们去阿奴扒拉了一遍,皇帝才发现,自己现在竟然只有八儿子郑承运这一个选择。

皇帝这个父亲的角色当得再怎么不靠谱,在几个儿子们之间再怎么偏心,他对自己的每个孩子还是有基本的了解的,公主那边有她们的母妃教养,平时和他接触的少,但皇子们的功课他可是全部过眼的。

对于郑承运这个儿子,皇帝想了想,发现自己对他竟然没有什么印象。

还是问了周围的人,才想起郑承运的母妃是谁,郑承运平时是什么作风。

因为父皇不喜母妃,郑承运平时也是一个被人忽视的存在,虽然碍于皇子的身份,没有人怠慢,但也没有人亲近,也就是身边常年伺候的那些人还对郑承运有点关心。

在这么一个大环境下,郑承运的性格也是习惯低调的,在读书的时候也没有刷出什么存在感出来,平时就是跟在太子和其他几个兄长后边。

也是陈嫔会教育孩子,因为陈嫔自知身份微薄,出了一张脸也没什么出彩的才艺,又过了这么些年,连美貌都比之前衰减了许多,凭借自己的出身到现在已经走了大运,也没什么不甘心想往上面继续攀爬的想法,对自己现在的情况很是知足。

陈嫔的淡然态度也很好的影响了郑承运,虽然外部环境对自己不怎么友好,但郑承运还是有盼头的,从小懂事后的心愿就是成年后开府,努力将自家母妃接出宫供养,至于争夺皇位?前面的那些兄长哪一个不比自己有本事,外家还给力,自己肯定争不过啊。

郑承运低调了二十一年,就想安安分分的度过余生,怎奈何前面的兄长们太有本事,最后反而闹腾的都出局了,就连之前看着态度冷淡的几个兄长,原来心里也藏着事呢。

然后,太子这个光荣的位置,就突然花落大龄单身男青年郑承运的身上。

先不说接到旨意之后陈嫔母子两人有多么懵逼,下了这个决心的皇帝的心情也好不到哪里去。

在皇帝召郑承运见了一面之后,这种不满的情绪就进一步扩大了。

在皇帝看来,郑承运除了一张脸完全吸收了父母的优点长得特别好看之外,其它方面简直可以说是一无是处,和前面的几个孩子根本没法比,更别说太子了。

想起太子,皇帝突然想到郑承运和太子这个哥哥的关系不错,如果上位之后,肯定会对其多加照顾,心情也就没有那么糟糕了。

在人生最后的阶段,有郑承运这么一个糟心孩子作对比,皇帝终于重拾了对原太子的父爱,想起原来的太子身上的各种好处,可这个时候,之前的太子早就被他亲自废了,就连皇帝后悔想让他继位,满朝的文武百官也没有一个能答应这么荒唐的事情的。

皇帝憋着一股心气对赶鸭子上架的郑承运进行教导,可是郑承运之前对政务和朝中百官的情况都没怎么接触过,了解的情况也多是表面,乍一接触这么多内容,脑中的CPU根本运转不过来。

天家现在名义上最为尊贵的父子两人,一个使劲的教,一个迫于无奈死命的学,可是这么多内容的学习,短时间内又怎么能看得见效果,皇帝也只能挑出其中最为重点的内容,让郑承运死记硬背先记住了。

皇帝的身体本来就不好,之前几个皇子们进行大混战的时候其实已经是强弩之末,只是后来发现自己后继无人,仅剩的继承人郑承运还有些上不了台面才死命撑着一口气,让太医想方设法的为其续命。

在之后的这些日子里,为了教导郑承运这个学生,皇帝又耗费了不少心力,本来就单薄的底子哪里扛得住这么折腾,也就是皇帝一支强大,才坚持了这么些时间。

进了十一月份,随着天气逐渐转寒,皇帝身体里的那丝热气仿佛也被这样的天气给带走了,皇帝的身体再也支撑不住十一月十日,皇帝就在对郑承运这个新晋太子的不放心中,生命走到了尽头。

皇帝驾崩,对整个天下都是一件大事,之后一整个月,整个朝廷都在为此事忙碌,不过皇陵和礼仪都是现成的,因此上上下下都显得从容。

只是在这期间的事情,轮到每个人身上的时候,就不免出现一些状况。

比如皇帝死后,除了正经的皇室众人,朝中的文武百官和身上有品级、有诰命的外命妇,也都要进宫前来哭灵,可不会管他们年龄大小,体力能不能支撑。

而且哭灵的时候,每个人所在的位置也是有讲究的,越是官位高的,离皇帝的距离也就越近,而灵堂的面积是有限的,这也意味着,那些官位低的,很大一部分人都要在露天活动。

可别以为在外面别人就管不到你,不管在屋里屋外,所有人身边都会有御史注视这些人的一举一动,若是在这么大的场合做小动作,或者动作不按规定的程序来,就等着回家自己吃自己去吧。

现在已经是十一月份,外面的温度已经开始变冷,但是这些进宫朝臣和命妇,因为有规定着装要求的缘故,并不能随意在身上增加衣物,年纪尚轻或者正处于壮年的那些人还能坚持,但是,那些年龄老迈、身体素质变差的那些人就有些难熬了。

停灵的七天时间,不管是对谁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不时的有人因为身体支撑不住而倒下,在被身边一旁早有准备的太监或者宫女抬下去后,很快就被送到距离最近党的太医面前,由太医对他们进行诊治。

可能是因为救治及时,这些不堪重负倒下的人并没有真正的出现生命危险,都很幸运的保住了性命,也让他们的家人终于松了口气。

之前在这样的场合中,每次都有一些身体素质差的丧命于此,大部分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这些人都是朝臣的举足轻重的老祖宗,先不说他们之间家人的关系到底如何,就说长辈一旦亡故,整个家族有直系血缘关系的人都要为其守孝,不管官职多大也要主动丁忧,就足够让他们得知长辈们身体状况恶化时真心实意的担忧了。

朝廷上下都讲究以德治国,孝为德之本,因此,一旦臣子们需要为长辈守孝,除了那种特别紧急的时刻,或者特别重要、堪称为中流砥柱的栋梁之才,皇帝一般都不会“夺情”,更多的情况下,就算皇帝夺情,臣子为了一表孝心,还是会在拒绝之后按计划回老家结庐守孝、以博清名的,否则道义上始终有亏,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别人翻旧账了。

(https://www.eexsvv.cc/164905/10422256/)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