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言情小说 > 快穿之好好活 > 第一百七十章 玛丽苏文皇后的贴身小太监(三十八)

第一百七十章    玛丽苏文皇后的贴身小太监(三十八)

对郑承运此时的处境,朝中包括李绥在内的很多大臣都看在眼里,也在想郑承运接下来会采取什么手段,来突破周围的这些封锁。

却没曾想,郑承运想到的方法是这个。

联姻。

按理说,联姻是政治场上很常见的一种手段,是双方加深合作关系、统一立场最可靠的方式。

作为一个皇帝,能充分利用联姻这个手段,将元配皇后之位拿出来,拉拢朝中重臣,也是一个用时最短、效果最明显的一种手段。

郑承运能够这么快速的做出决定,找出突破点,作为臣子来说,理应感到欣慰。

如果这件事情不是牵扯到自己的女儿的话。

李绥一生可谓是顺风顺水,沉沉浮浮几十年,现在也算得上是位高权重,手段了得,平时更是每逢大事有静气,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保持着自己的从容风度,就算有些人对他有意见,但大多数情况下对他也没什么办法,不是没有吃过别人的亏,只是最后都还回去了。

可是,这个不管在谁心中都不简单的人物,偏偏有一个人时时刻刻牵动他的心肠。

那就是他的独生爱女,也是整个护国公府所有主子们的心肝宝贝——李元瑛。

李家之前代代男丁旺盛,不愁传承,这一点不知道被多少家族羡慕,也是因此才能在男丁先后战死的情况下保持传承不失。

可是不论什么时候,物依稀为贵都是一句至理名言,什么东西一旦多了,之前再珍贵也不怎么稀罕了,儿子也是一样。

李家的男儿众多,再加上男子天性脾气刚硬,又从小舞刀弄枪,被别人摔摔打打的,性格上就有些桀骜不驯,虽然也从小学习相关的礼仪,在外面对待别人是人模人样,还被人交口称赞,但实际上什么样子,哪能瞒得过家人呢?

旁人再怎么夸赞“麒麟儿”,家人眼中也只是一个“臭小子”。

但女儿就不一样了。

李元瑛作为李家几代人中唯一的女儿家,从出生后就一直倍受家人关注,可以说给了李家众人很大的惊喜。

李家人才知道,原来女儿家可以这么香香软软的,可爱的让人的心都能化了,同样的一件事情、同样的一个动作,女儿家做出来就怎么看怎么惹人爱,而且女儿家性子体贴听话,不想臭小子一样整天惹事让人生气,让人怎么稀罕也不够。李家上下,包括李元瑛的弟弟李敬行,都想给李家唯一的女儿最好的,衣食住行、钗环首饰、美意美食,无不精心准备,唯恐李元瑛哪个地方不适意。

也是李家家底丰厚,武将,特别是曾经征战过沙场,又身居高位的武将,就没有家底简薄的,李家在其中不能说是家底最为深厚,也差不了太多,不管是金银珠宝还是文玩古籍,不能说是堆积如山,但数量上也能让旁人惊叹,只是李家向来行事低调又家风节俭,所以平时不怎么显山漏水。

这么多的家产,单单只供养李元瑛一个人,就算再怎么挥金如土,李元瑛一辈子也花不完,所以李元瑛从小可以说是从金山银海里,金尊玉贵的长大的。

随着时间一年年过去,李元瑛也一天天长大,好像转眼间十几年的时光一下子就过去了。

李绥作为一个女儿奴,从李元瑛满十岁的时候就开始焦虑,一想到女儿将来要嫁人,心绪就难以平静。平日里平静如常,暗地里不知道叫人把京城中适宜的未婚男子排查了多少遍,就连外地来的风流才子们也暗地里一一了解过。

只是出于一种老父亲的心理,不管对方如何优秀,李绥总觉得配不上自己的宝贝女儿,总能在对方身上挑出大大小小的毛病,也因此李元瑛即将及笄,婚事还没有着落。

不过对这一点,之前的李绥也并不心急,在他心里,自己的女儿家室、相貌、人品都无可挑剔,根本不用在婚事上发愁,最重要的还是找一个合心意的。

万万没想到,会有让自己的女儿有当上皇后的一天。

皇后母仪天下,听起来很尊贵,实际上也确实很尊贵,可是这个位子就像皇位一样,不是那么好做的,一旦走上去,一举一动都有天下万民、后宫前朝无数双眼睛看着。最重要的是,皇上总是要不断的充盈后宫的,单单只是面对宫中数不清的妃嫔关系,对女子来说就是一种严重的摧残了。

李绥这个大男人倒不是多么了解女儿家的细腻心思,只是因为心疼女儿,之前挑选女婿的时候也没想过让未来女婿纳妾,还想着拿自己的身份压着对方不二色呢。

但是如果对方是皇帝的话,李绥在身份上先天处在下风,哪里有什么手段能让郑承运不纳妾呢?别说郑承运许不许,其他的朝臣也不会允许护国公府的女儿在后宫一家独大的。

可是李绥能那么果断直接的拒绝吗?

护国公府不只是有李绥和李元瑛两个人,外面还有数不清的人的命运和李家紧密相联,李绥的举动若有不妥,影响的从来不只是李家上下。

现在新皇上位本来局面就复杂,只是众多势力表面上维持着一个微弱的平衡,这种关系是脆弱的,任何外力贸然介入都会打破这种看似平静的局面。

郑承运娶李元瑛为妻,就像想要和护国公府谋求政治上的同盟,而护国公府一直以来都是以“维持皇朝正统”为己任的,这种一贯的立场让李家超脱于朝堂的一些派系斗争,但也让李家在皇帝的面前出于一种微妙的弱势地位。

郑承运就算看上去再凭借运气、本身才干再有争议,但他上位的方式确实符合程序,而且各种手续齐全,是皇朝无可争议的正统继承人,一旦提出什么要求,一向以忠臣自居的护国公府都要认真斟酌,哪怕他现在的地位还不怎么稳当。

说穿了,就是护国公府现在被名声束缚住了,可人活在这个世上,不愁吃穿之后,图的不就是一个名声吗?

一旦李绥果断拒绝郑承运的这次求婚,事情万一被别人知道,不知道多少人对护国公府和皇上的关系有所质疑,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会以此来攻击护国公府,借此对李家下手。李绥对于即将到来的攻击,只是觉得有些麻烦,但还不足以惧怕,对他来说,没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他能随心所欲,任意树敌。

而且,对于郑承运的这个提议,李绥心里难道就没有半点心动吗?谁也不敢这么说。

李绥现在心里就有些矛盾。

作为一个父亲,他舍不得让自己的女儿直面社会的黑暗复杂。

可是作为一个家主,他又有些忍受不了眼前的这个诱惑。

李绥心里再是复杂,面上仍旧一如既往的淡定,带着淡淡的为难,对郑承运欲言又止:“陛下厚爱,本不应推辞,只是事出突然,臣实在是······”

郑承运对李绥话中透露出来的隐隐拒绝之意并不怎么在意,他之前已经有了李绥直言拒绝的准备,现在李绥的话中还留有余地,已经足够让他惊喜了。

“无妨,是朕,是我唐突了,李大人尽可深思,我出来时间也不短了,也该回去了。”

见郑承运这就要回宫,李绥也免不得连忙起身,礼数周全的将郑承运送出府去,见郑承运带着侍卫们走远了,连人影都看不见了,才又转身回府不提。

之后几天,李绥倒是将这件事情挂念在心,久久没能作出决断。

见着女儿,心里难免想到入宫之后日子艰难,家人又难能照看周全,可要是离了眼前,心里又想起如果李元瑛当上皇后之后对李家的助力。

之前对后宫之事不屑一顾,那是家里没有女儿,而且身为妃嫔,说的在好听也只是个妾,堂堂护国公嫡女,还看不上这个位子。现在可是堂堂的皇后之位直接送上门,是正宫,正经的论起地位,只在皇上一人之下。

先皇已经去了,先皇后去了之后一直后位空悬,现在宫中只有几个太妃,也就是现在皇上的生母陈嫔依照礼法被封为圣母皇太后,但一直以来的风评也是个安分不惹事的。

如果李元瑛成为皇后,头上也只有一个正经婆婆要孝敬,至于皇上,只要护国公府一日得力,郑承运应该也就不日不会对她不好,这种自信李绥还是有的。

至于后面进来的后宫妃嫔难免扎眼,这世间的女子嫁人之后,不管之前身份再如何尊贵,也就成了别人家的,夫婿纳妾又不是新鲜事。

李元瑛要是嫁给别人,李家再怎么给她诚邀,要是对方明着不纳妾室,暗地里收上几个通房,不管是谁也没处挑理,到时候伤心还是一样的。

倒不如嫁到宫中,好歹身份尊贵,不用受别人的气。

李绥想了又想,竟然自己快把自己说服了。

其实李绥心里想了这么多,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为了巩固自家的地位。

护国公府这个名头,听起来挺了不起,谁见了也得夸赞两声,这样的名声,这样的影响力,也是李家历代男人们抛头颅洒热血、奋不顾身英勇奋斗换回来的。

先祖跟随开国皇帝作战有功,论功行赏时得了个护国公的爵位和振国将军的名号,并允许国公爵位世袭三代始降,别人说李家人得了个天大的恩赐,却不想想这一切不都是因为先祖劳苦功高。

之后李家人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为了维护家族的荣光,一代代李家人都投身战场,可以说是立功无数,所以在勋贵中,李家人对这世袭的爵位也一直理直气壮、引以为荣。这么些年过去,李绥已经是第四代李家人,也是国公爵位可世袭传承的最后一代,也就是说,爵位再传给嫡长子李敬容时就要降等,具体是什么爵位则要看皇上的心情了,

李绥也见过别的勋贵降爵时的世间百态,听话的懂分寸的降一等,家中子弟不屑被别人,特别是御史抓住把柄的,降上两等、三等也是有的。

就说原来刘家原来也是国公爵位,只是因为家风不正,子弟经常惹是生非,被别人抓住短处,又闹到皇上身前,现在只是一个小小的伯爵,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看他家的笑话,导致子女的婚事也比之前艰难了许多。

李绥对自家子女的教养是不操心的,也能保证族人和下人们闹不出什么大事,他之所以这么烦恼,是因为天下承平日久,久无战事,朝中文官力量就上来了,从先皇开始就有了重文抑武的倾向。别的不说,就说勋贵的爵位传承,竟然已经开始让文官插手了,有些勋贵与文官看不顺眼,结果在爵位上被卡的难受,吃了大亏。

护国公府行事一向不怎么张狂,到不担心文官们对其有意见,他担心的是文官们背后的皇上。

前面李家人立功太多,保住了李家荣耀的同时,也惹了皇上的眼,别的不说,就说李家人在军中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些。

前面几位皇帝当时为了形势用了李家人,但也不影响他们在问题解决之后对李家人有意见。

正好现在日子安稳了,皇帝也就开始着手削弱李家的势力了。

李绥也就是在三十岁前,没有继承爵位的时候上了几次战场,后来国朝再出现什么战事,李绥再也没参加过。

先皇说是“杀鸡焉用牛刀”,其实什么意思大家都明白。

李敬容和李敬贤,从小习武日日没有松懈,结果现在长成之后也没有什么用武之地。

几年前李敬容的那次南下,其实也是先皇试探的意味更多,就算没有他,相关的东西也会有别人送上来,现在两兄弟在军中,不能说没有事情可做,但是事务重要性上有待商榷。虽然不影响正常的升迁,但是难免消磨人的志气。

(https://www.eexsvv.cc/164905/10422254/)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