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言情小说 > 快穿之好好活 > 第一百七十五章 玛丽苏文皇后的贴身小太监(四十三)

第一百七十五章  玛丽苏文皇后的贴身小太监(四十三)

李元瑛即将以皇后的身份入主中宫,为了让她在入宫之后早日适应,以便尽快的接手,皇宫里的规矩也该学起来了,太后娘娘还体贴的指了自己身边的两个嬷嬷,专门入府教授李元瑛宫中的各项礼仪,希望李元瑛认真习学,早日将其学会。

对于这件事情,护国公府的众人都表现的非常淡定。

之前他们就打听过,不管是谁,在进宫之前都是要经过相关培训的,原因也很简单,一般情况下,各家有各家的规矩,女子不管嫁到哪里,都要顺从那里的行事规矩,更何况是天底下规矩最大的皇家?有人说,皇家是天底下规矩最大的地方,也是天底下最不讲规矩的地方,这话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不代表着后宫中人可以在面对外人的时候,在行为举止上被人指摘,影响外人对皇家的印象。

皇后娘娘母仪天下,在日常的起居坐卧中,不管身边的大事小情,都有后宫前朝数不清的眼睛看着,所以更加要严格要求自身,从小事着手,渐渐树立自己的威信。

要不然,李元瑛进宫之后,就算身份尊贵,后台强硬,但是今天这个有个不妥,明天那里犯个小错,虽然不会对自己的地位产生什么实质性的影响,但是在下面的人心中,就不知道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了。

不管是护国公府还是李元瑛本人,当然都不会希望出现这样的事情,所以在学习宫中规矩这件事情上,府中上下都很是重视。

但重视归重视,不代表他们对李元瑛半点不心疼,所以对宫中太后娘娘特意派遣的林嬷嬷和胡嬷嬷这两个管事嬷嬷,也是尊敬有加,平时在衣食住行上,也是事事打点得妥妥帖帖,平时也多加慰问,谈话过程中更是不时的明示暗示,就想着让这两个嬷嬷平时对李元瑛多加关照,不要太过严苛。

他们现在这么紧张,还是因为之前他们对李元瑛的要求太低,在这方面没有足够的重视。

贵族子女,之所以能够看上去就和一般人不一样,能够很容易的与普通人区分开来,就是因为他们从小所处的环境不一样,接受的教育不一样,所以在行为举止中所体现的风度也不一样。

民间有句俗语,“三代为官作宦,方知穿衣吃饭”,意思也很直白,就是三辈子都做官,才能明白怎么穿衣和吃饭,不是简单的遮蔽身体和填饱肚子,在外人来看才有一个大家族应该有的底蕴。

而这些外在体现最明显的,就是世家传承的礼仪规矩。

礼仪这件事情,自古至今都很为人所重视,现在科举考试中主要围绕“四书五经”,其中就有一本《礼记》,专门讲述人们在各种场合之中应该遵守的各种礼节,统治者更是用“礼”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告诉人们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情,什么事情不能做,从而更好的维护自己的统治。

礼仪这么高大上,当然就不是所有人能了解的,就像一般的老百姓,通常情况下连自己的生存都不能很好的保证,是没有心思讲究这些的,只有那些不缺吃喝的富裕阶层,才有讲究这些礼仪的心情。

护国公府的祖先虽然是因为武功晋身,真实出身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子,但是在封爵之后,身份上早就实现了阶层的跨越,成功跻身上流社会。

而且,当时和李家先祖同样出身微寒的开国功臣有很多,所以就算有些世家对此看不太上,也不会明面上表现出什么情绪。

随着子弟一代代的传承,现在传到当今护国公李绥身上,已经是第四代,时间也已经过去一百多年,李家早就不是昔日吴下阿蒙,在各种方面也都开始讲究起来。

特别是为了李家子弟在真正的世家子弟面前不露怯,不让别人说嘴,李家人对自己的要求还更严格一些,在礼仪上也更加注意,只是不管怎么样,武将家的礼仪还是显得宽松一些。

当然,这些情况因为李家男性居多,性子本来也不是非常细腻,也就不怎么在意这一方面。

李元瑛作为李家的万绿丛中一点红,家人们对她的要求本来就不搞,只内心里盼着她一生平安喜乐就是,当然,虽然没有特意的要求,但是家人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已经足够李元瑛本身礼仪过关,不至于在外面失礼。

而因为家中父兄都投身军队,性子刚强,所以李元瑛被影响的性格也比较直爽,有的时候想东西想的深,但因为护国公府背景深、地位高、权利大,李元瑛自小与同龄人交际,都是被众星捧月的那一个。

就算偶尔言语或者举动有所疏失,其他人也只会夸李元瑛不拘小节,还真没有听过什么嘲笑、批评的话。

所以一直以来,不管是李元瑛还是李家的其他人,都认为李元瑛本身的利益规矩不错。

就算是李元瑛的年龄一年大过一年,应该是找人家的时候,也应该对其进行一些专门的女儿家的教养,但因为其他人不舍得李元瑛受苦,所以也就一直搁置了。

更别说主持中馈、针线女工这些了。

倒不是说李家人不知道让李元瑛学习这些的好处,毕竟以后嫁了人,也是一家的少奶奶,日后更加一家的主母,管家这件事情上不能含糊。只是在女工厨房方面,不光是李家,只要是有点家底的人家,家里又不是没有下人,怎么还能让主子亲自做这些呢。

平时在闺房之中,这些东西也就是和琴棋书画一样,是小姐们平时的消遣,并不强求她们在这些方面一定要技艺出众,要不然针线房和厨房是做什么用的。

要是小姐们平时绣个扇套荷包手帕的,也是看她们的心情,绣好了之后送给长辈或者姐妹们,也是小姐们的一片孝心或者姐妹情深,可不会轻易的在外面流通影响闺誉。平时打赏下人的那些荷包小件,都是身边善于针线的丫环们缝制的。

就连大婚时候的嫁衣,说是要新娘子亲手绣的才算是心诚,才能够得个好彩头,其实真正自己动手绣制的也只是那些家里没有余钱的人家。

像李元瑛这样的,只要自己确定一下款式,有的是手艺精湛的绣娘接下这种活计,保证尽善尽美,至于李元瑛本人,只要在收线时自己缝上几针,已经算是自己的心意了。

厨房里面的事情也是如此,李家又不是没有做饭好吃的厨子,李元瑛这个千金小姐,只要知道一些菜谱,能够说出一些菜的做法就行。

就像平时在宫斗剧之后,经常会有一些妃嫔端着一些自己的“爱心汤品”去御书房里,在皇上面前狠刷自己的存在感,可是平日里为了让自己在后宫里众多美人里脱颖而出,整天打扮自己还来不及。

所有的美丽,都是需要细心保养和维护的,特别是美貌,更是用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堆积出来的。

就不说手上要不要带个精致美观的指套,只为了保护自己的皮肤,就不太可能亲自去厨房那种烟熏火燎的地方。

只不过是动动嘴,想做什么、用什么食材,说给别人听,自然会有别人做,最后四舍五入,白白浪费的那些口水,也算是那些妃嫔们亲自做的了。

李元瑛当然也是这种情况,她嫁人又不是为了做老妈子,管理者也不用事事亲力亲为,府里这么大,下人这么多,这种操作也不现实。

她只需要知道每件事情应该怎么做,里面具体是什么流程,然后安排合适的人去做就行了。

当然了,也不是说安排了人之后就什么也不用做,要不然下人们心存侥幸之下,什么欺上瞒下、损公肥私的事情都会出现。

最直观的就是采买这一项,要是府里的主子不知道外面具体的物价,还不是管事们和负责采买的下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本来一件东西十文钱,账本上确是一两银子,油水这么大,如果主子不能明察秋毫,不是白白的损失了银钱,还让下人看轻?

其实,就算李家人再怎么不想李元瑛劳累,在李元瑛十一岁之后,也开始让她拿自己的院子练手了,平时唐氏处理家中事务的时候,也让李元瑛在一边看着,手把手的教导李元瑛其中的道理,遇到事情之后最好要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处理。

只是,可能是从小到大,李元瑛习惯了什么都不缺的日子,平时出门买东西也只是看准了就拿,连价格都不用问的,因此在金钱方面的意识就难免淡薄。

不说什么视金钱如粪土,完全不知道民间疾苦,也知道手中有银钱的必要性,只是没有什么真情实感,所以在这方面的学习就不怎么积极。

就比如说,李元瑛从十一岁开始管理这个院子,到现在也三年多了,但是连自己小厨房里的人多少月钱都不知道,除了最开始的时候有一阵上心,后来就把这些事情分成几部分交给身边的四个大丫头。

小院子的事情之所以这么秩序井然,一直这么安安稳稳的,也幸好春夏秋冬四景都是靠谱的人,在管理事务上有一套。

唐氏作为母亲,不是没有提醒过女儿,只是李元瑛并不以为意,在她看来,四景不管是忠心还是能力都无可指摘,自己本来就可以轻松一点的。

那个时候,唐氏想到李元瑛后面反正有自己这些长辈和护国公府作为依靠,李元瑛的兄长又都是出息的,并不需要太过担心李元瑛的以后,所以面对李元瑛的偷懒就默许了。

然后到了现在,李元瑛这里就有些抓瞎了。

传承久远的世家礼仪已经比李家复杂了,但皇宫中因为对身份地位的严格划分,规矩礼仪只有更加繁杂琐碎的。

虽然李元瑛身为板上钉钉的皇后,比她身份高贵的只有皇上郑承运和陈太后两座大佛,礼仪方面相对下面的那些妃嫔们已经少了很大一部分,但李元瑛还是觉得自己有些不堪重负,日子过得苦不堪言。什么是规行矩步,李元瑛这些天终于算是认识到了。

微笑的弧度、走路的步长、抬臂的角度、说话的声音高低和音速,总之方方面面都有说法,这种突如其来的舒服感,让平时轻松自在惯了的李元瑛感觉很不舒服。

林嬷嬷和胡嬷嬷可能是在宫中调教下人久了,为了保持威严习惯不苟言笑,在李家人面前也是面色严肃,看着就不好惹。

李家看在太后娘娘的面上多有礼遇,李元瑛就更别说了,早就被两个嬷嬷的严肃吓住了。

不过被两个同样严肃的嬷嬷整天保卫的日子,李元瑛是过不下去,所以好说歹说,终于说动了她们一个呆在李元瑛身边,一个去给同样入宫的春夏秋冬四景和自己的奶嬷嬷培训。

这也是个惯例了,后宫中只要到了嫔以上的位份,是可以从家里带人进宫服侍的,按照规定,嫔一人,妃两人,贵妃四人,皇后八人,所以李元瑛此举并不违制,还有三人并没有确定下来,准备再仔细想想看看。

至于其他的妃嫔们就看各人的运气了,一般来说,因为后宫位份比较难得,只有身份背景相貌上都无可挑剔,或者皇上实在喜爱的女子,才可能在一开始的时候封嫔,这已经的顶天了,大部分人还是从七八品开始起步,所以能够在入宫的时候带侍女的情况真是少之又少。

等着这些人的位份一层层的爬上去,身边早就有了自己的心腹,这个时候家里人就有些不够合用了。

话说回来,虞钰一直等待的,也就是能占用李元瑛剩余的这三个名额中的一个,从而跟在李元瑛身后进宫。

至于为什么虞钰一直以来都抱有这么大的信心,原因主要是四个字,性别优势。

(https://www.eexsvv.cc/164905/10422249/)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