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言情小说 > 快穿之好好活 > 第一百八十二章 玛丽苏文皇后的贴身小太监(五十)

第一百八十二章  玛丽苏文皇后的贴身小太监(五十)

笄礼圆满结束,也不辜负护国公府上上下下用心忙碌了这么一场。

李绥夫妻还好,毕竟他们的身份在这里,能够让他们接待的宾客本来就不多,李老夫人就是坐着,也没做什么事,只是年纪大了,这么长时间的费神让他有些体力不支;也就是李家三兄弟,基本上是一直在府里迎来送往,协调调度,其实这些事情唐氏事先也已经安排好了,只是他们兄弟几人一直不放心,为了李元瑛这个姐妹能有一个完美的亮相,没少费心。

当然,最感觉疲惫的不是旁人,正是李元瑛这个当事人。虽然这场仪式的各个流程,李元瑛身边都有人提示,各项事务也有人服饰,但是李元瑛总感觉,自己全天就像一个提线木偶,只能任由旁人摆弄,上妆、换衣、跪坐、作揖、行拜礼,这些来来回回的举动,差点让不怎么受得了拘束的李元瑛被逼疯。

也就是在身边人的提醒下,李元瑛才能勉强的保持着大脑中的一丝清明,心里不断默念着今天对自己的重要性,让自己的脸上挂着这些天已经训练好的微笑,一副从容镇定的模样走完全程。

也就是在作为正宾的临川大长公主目前,李元瑛才是真正的头脑清醒,不过作为临川大长公主的小迷妹,在自己的偶像面前也是紧张的要死。

虽然临川大长公主已经是做祖母的人,年纪大了,白发皱纹这些十分影响人的美貌度的东西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近年来更是少见外人,看起来和李元瑛这么一个小姑娘实在是不搭界。

但是护国公府不管是李老夫人还是唐氏,甚至是李绥这个国公,提起临川大长公主都是赞赏有加,李元瑛小时候,唐氏更是把临川大长公主的一些事迹当做故事说给她听,李元瑛早就对其好感爆棚了。

长大之后,李元瑛更是机缘巧合和临川大长公主的一个小外孙女结识了,并在对方影响下对临川大长公主的好感更深,都快成为脑残粉了。

曾经李元瑛和想过,要向临川大长公主学习,也活得那么潇洒快活,没成想两人最后会成为亲戚,临川大长公主以后就是自己的亲姑母了。

在李元瑛这个粉丝的超强滤镜之下,就算临川大长公主现在成为了一个老太太,那也是全天下最漂亮、最优雅的老太太,也就是自家祖母能比一比。

两重关系叠加在一起,让李元瑛还怎么保持淡定?特别是临川大长公主对她行礼的时候,就算知道这是流程需要,也觉得自己有些晕眩。

等府里将那些观礼的宾客全部送走,李元瑛之前强撑着的那一口气也终于散了,整个人立马觉得身子有些发软,幸好身边不缺服侍的人,眼疾手快的将其扶住了。

李绥夫妻和李敬容、李敬贤这些当父母和兄长的,看着也有些心疼,挥挥手就让人扶着李元瑛回她自己的院子好好休息休息。

至于李老夫人?精神不济的她早在第一时间就被人服侍着离开了。

李元瑛回到自己的房间,勉强撑着精力,让身边的侍女为其宽衣又整理好了床铺,就扑到属于自己的雕花大床上睡的昏天黑地,一下子睡到傍晚夕阳西落。

醒来的李元瑛连晚饭都不想吃了,最后还是在春景的劝说下,吃了一碗小厨房做的鸡汤银丝面才罢了。护国公府的众人忙着恢复精力,却不想转眼之间就因为李元瑛笄礼上的各种事情上了热搜,还是头版头条的那种。

虞钰为护国公府举办的这场笄礼惊叹,更多的是为了它本身代表的那种传统文化,至于更细节的东西,毕竟不是土生土长的古代人,也注意不到太精细的地方。

但是正式参加这场仪式的宾客,都是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因为更加识货,所以感叹的更是真心实意。

参加的男性宾客,不是在朝为官,就是各大家族精心培养的子弟,他们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宾客的身份上,别说这次六部尚书、左右侍郎一个部落,翰林院、御史台的主要领导能来的也都来了,不能来的也托了人送来厚礼。

这么些人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是那个平时总是板着脸,一脸不近人情的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御史台的左副都御使御史,虽然官职里带着个“副”字,其实也是正三品的高官,身份只在左右都御史之下,协助左都御史统领着都察院这个大杀器,都察院的作用,就是“职专纠劾百司”。

除此之外,身为天子耳目,都察院上下都可以风闻奏事,就算奏事的内容有差错,也不会受罚,所以里面就算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七品小官,走在外面也是很有底气的,毕竟因为都察院职能所在,外人都对其敬而远之,内部可不就得团结一点?

大家心里也都明白,招惹都察院的一个人容易,但“打了小的来了老的”,背后如果牵连出的一大串人来,就不怎么让人愉悦了,所有人都不想自己家里的一些比如宠妾灭妻、以庶为嫡、强占土地、发放高利贷等糟污事上达天听。

现在的大环境下,只要是当官的,基本上就没有完全清白的,真要细细追究下来,谁身上不大问题小麻烦的一大堆,要是再扯出别的人来,那就更完蛋了。就算最后结果证明御史奏事的内容完全是子虚乌有,但期间自家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是真实的。

都察院第二个只能就是重案会审,朝廷中的重大案件通常由三法司会审,什么是三法司?就是指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司法权力的重要性谁都明白,多少人的身家性命有时候就掌握在这些人的一念之间。

因为这两个重要的只能,都察院的人在外还真是不怎么与人发生冲突,因为就算之前有什么矛盾,在都察院的人两处身份之后,也很少有人不依不饶的,大多数都是主动息事宁人,有时候甚至自愿吃下哑巴亏。

当然如果对方的身份实在尊贵,毕竟京城里贵人多,比如都察院万一惹上了什么郡王郡主世家继承人之类的,也得认栽,但总体而言,这个群体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现在的这个左副都御使,作为都察院的二把手,战斗力也是显而易见的强悍,不光嘴炮功底朝中少有人能及,而且手下还有一帮战斗力不俗的小弟摇旗呐喊,最重要的是因为本人性情耿介、嫉恶如仇,很受上司及皇帝的信任,听说这一任左都御史退休后,想着让此人顶上来,对朝中百官来说简直就是属刺猬的,根本无法下手。

然而在有些同样管理的宾客眼中,竟然让他们看见,这个大家平时避之不及的“活阎王”,竟然笑了?虽然可能因为他长期板着脸,导致脸部肌肉都有些僵硬了,硬挤出来的笑容看着倒是有些狰狞,但是,再不可置信,那也是笑了。

因此在一片热热闹闹的人群中,只有这一小块地方安静的落针可闻,所有人,除了那位冷面的左副都御史,其他人连呼吸都不敢大声。

当然,在这个煞神身边安生的度过整场仪式,被李家人礼送出门后,这么涨面子的事,当然要忍不住和别人吹嘘,于是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并对左副都御史那么安分的原因议论纷纷。

消息很快传到那位左副都御史耳中,当事人竟然不知道自己应该为这些吃瓜群众那些脑洞大开的猜测说什么。

自己虽然耿直,但并不傻好不好,官场上的一些事情也是玩的溜溜的,否则怎么能爬上现在这个位置?别以为外表伟光正的都察院就没有所谓的办公室政治,勾心斗角、栽赃陷害这些套路也是一样不缺。

正是因为他有还算高端的政治素养,那他有多想不开,才会在未来皇后娘娘的大日子上面找茬闹麻烦?

御史这个群体再是声名远扬,实际上也是皇帝手中的一把刀,刀钝了断了再换一把并不是什么麻烦事,皇后作为一国之母,某种意义上是与皇帝一体的。

别说什么郑承运现在根基不深、权利不稳的幼稚话,他之所以选择娶李家女儿为后,不就是为了补上这个缺点吗?这位左副都御史相信,再过几年,这对帝后肯定不会还是现在这种有名无实的样子。

别说他了,其他那些宾客不也是看到这一点之后才来的吗?不说结个善缘,也不能自己作死吧。

左副都御史行动力很强,很快,一些传小话的积极分子就被参了,虽然都是些无关痛痒的小事,但是这一手一被祭出来,效果是立竿见影,那些讨论的声音立马听不见了,谁知道都察院那些人手里还有什么黑料,可不能因为八卦把人给得罪了。

当然,这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女性宾客们的注意力则在护国公府受到的各色礼物,大堂里的各种摆设,最重要的是李元瑛身上穿的衣服和三加时用的首饰上。

给板上钉钉的皇后及皇后娘家送的礼物当然不能太过寒酸,金银珠宝什么的已经不稀罕了,什么三尺高的红珊瑚、珍惜玉种雕刻出来的送子观音像、南海黑珍珠穿成的手链、前朝大家的书画作品等等这些珍稀之物,一件件的被门口负责收礼的人唱出来,听起来就让人分外眼红。

李元瑛先后换的那三套衣物,别看外表中规中矩,颜色也不惹人注意,但那布料显然是江南绸缎大商梅家进上的贡品烟云缎,顾名思义,就是摸起来就像烟云一样柔软,因为极为贴合人的皮肤,穿起来极为舒适,但因为制造工艺难得,数量极为有限,少数拥有这种御赐之物的人家,平时都不舍得用,哪知道李元瑛竟然用它们一连做了三件衣物?

要知道这些衣物都是为李元瑛在笄礼上使用的,按种类应该属于礼服,尺寸也是按李元瑛现在的尺寸,而李元瑛往后的身材可能还会有较大的变化,那就证明,这三件衣服基本上就只能用这么一次。

想到这一点,所有人都心痛的无法呼吸。而且看那细密巧妙的针脚,也能看出绣娘的技艺高超,应是大家之作,只因为不能近距离观赏,基本上没人看出这是谁的手艺。

最重要的还是李元瑛前后三加使用的首饰,一加的发笄显然是百年沉香木心所制,木料昂贵,雕工更是难得,但这些还是有人能够复制的,二加所用的银钗、三加所用的玉冠,看起来平常,却分别是当朝太后和皇上所赠。不说本身是宫中大匠们的手艺,让人心痒难耐,最主要的是这份象征意义实在难得。

至于那些精心摆放的陈设,除了少数几个造型实在精美的,反而没怎么被人注意。

女性们年长的将自己之前的笄礼和李元瑛的对比,发现比不过,年纪尚轻的遥想自己今后的笄礼,发现也没有追赶上的希望,都是不由得情绪低沉。

至于回到家中的男性们,就被家里适龄的女儿、妹妹、侄女、孙女这样的晚辈团团包围了,问能不能今后也为她们办上这么一场,男人们只有苦笑的份,就是规格上再压减三分之一或者一半,对他们都是很困难,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操作。

毕竟,就算他们能够在物质上弄得差不离,宾客这方面确实真的没有办法的,护国公府有自己的上司,或者上司的上司,他们又哪里有这个脸面?不说别的,就说临川大长公主一个人,就基本上没戏。

护国公府还不知道自家即将被一大群醋坛子包围住,或者说,他们现在没有心情理会这些事情了。

就算李绥父子几人在外面听到一些风言风语,但随着李元瑛出嫁的时间越来越近,别的事情他们都已经无疑关注了。

(https://www.eexsvv.cc/164905/10422242/)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