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玛丽苏文皇后的贴身小太监(五十一)
万安元年,七月十九,天气晴,宜婚嫁、祭祀
没错,新年过后,郑承运就将年号更改了,什么“三年无改父志”,天家能和普通百姓一样吗?
就说守孝这件事情,别人都是三年,在皇帝身上就是以月代年,只需要守孝三个月就够了。
为什么,守孝需要茹素,不能吃大鱼大肉的也就算了,毕竟现在有些寺庙里的素斋是一绝,能够用素食做出肉味来,而且用植物油代替平时用的猪油,味道清淡但并不难吃,又养生又健康。虽然这样的做的成本很大,但皇帝是什么样的存在,是“举天下而供一人”,谁没条件也轮不到皇帝吃苦受罪,宫里的御厨手艺做的只有比民间更好吃才算正常。
不说别的,就说后宫里的那些妃嫔,不管是为了什么吧,总有一些时日要“诚心礼佛”,礼佛的时候吃的素菜可是讲究多了,就为了这些难伺候的主子,御厨们都得把这素材做实做好做出水平。
既然吃饭已经不成问题,那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当然是因为守孝期间不能近女色。
要是一般人,就算他是朝廷重臣,如果在守孝期间沉迷酒色,声色犬马,让人珠胎暗结,被人揭露出来,也得被扣上一顶“淫秽”、“不孝”的大帽子,之前就算名声再好也是白搭。
所以就算有人受不了守孝期间的清苦,私底下做什么也得偷偷摸摸,最主要的是要保证不能让女子怀孕,这样只要别人找不到把柄,民*官不究的,也就过去了。
但皇帝这样就不行。
不说别的,就说为了国祚延续,皇帝还要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保证子孙繁盛,否则偌大的帝国没有了继承人,可不就是完了?
而且按照现在婴幼儿那么高的夭折率,皇帝的孩子不仅要生,还要多多的生,因为谁都不能保证这些孩子能全部长成,就算顺利长大了,也不能保证他头脑聪明、身体健康、心里正常,万一本身有什么毛病,帝国还是得陷入没有合格继承人的窘境。
而那些因为昏庸君主而导致亡国的历史教训还少吗?大臣们可都是读过不少史书的。
而郑承运这个皇帝和其他皇帝还不一样,其他人谁不是登基的时候都有子女,就算少年登基的天子,也是很早的成婚生子。
也就是郑承运,二十啷当岁的年纪,别说子女了,连个妻妾都没有,说出去别人都不信。
你说郑承运不是没有宠幸过别的女子?那些身份都太低微了,就算郑承运还是王爷,在所有人心里,她们也根本没有资格为其诞育子嗣。
而如果郑承运这个领导人一直没有子嗣可做继承人,就不能稳定人心,那其他人又怎么能够安心的上他这条船呢,就不怕这艘船一朝倾覆?
所以对于帝后大婚这件事,不光是郑承运自己着急,其实朝臣们也很关注。
要不是护国公府要为李元瑛举办笄礼,正式大婚前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准备,而经过钦天监测算,笄礼过后,七月十九这个日子是距离最近的大好日子,多方因素叠加起来,才能把时间拖到现在。
但是,到了这一天,就算早有心理准备,李家众人还是止不住自己的眼泪,就连李元瑛的两个嫂子,因为平时关系处的好,对这个小姑子也是十分不舍得。古代婚礼讲究“六礼”,也就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纳采,九是男家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若女家同意议婚,则男家正式向女家求婚,根据《仪礼士昏礼》中“昏礼下达,纳采用雁。”的说法,正式求婚时须携活雁为礼。
问名,就是男家托媒人询问女方的姓名和八字,如果男女八字相合,则进行下一步。
纳吉,就是男方把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告知女方,又叫“订盟”,原来也是以雁为礼,现在则多是金银首饰等物,性质上相当于现在的定婚,也可称作“送定”、“过定”、“定聘”。
纳征,就是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又称“纳币”、“大聘”、“过大礼”,男方的聘礼多少则体现着对女方的重视程度,现在流行“厚聘”,男方在这方面小气是会被人看不起的,要不然有些人家为什么会卖女儿,就是为了这些聘礼。
请期,就是男家择定结婚日期后,备礼去女家,请求同意结婚的日期。
亲迎,就是我们最耳熟能详的部分,新郎亲自到女方家里娶新娘。
要是讲究并且疼爱女儿、舍不得女儿早早出嫁的人家,从备嫁到发嫁,这些流程总得花上一两年,甚至两三年的时间才能走完,因为双方订婚之后就已经被视作夫妻了,之后要是再悔婚的话,对双方家庭都是个打击。
而到李元瑛这里,却只有半年多的准备时间,要不是李元瑛出生的时候,父母就开始为其攒嫁妆,就这一方面都得让人麻爪,要不怎么护国公府诸人总是觉得李元瑛受委屈了。
而且,郑承运作为皇帝,这些环节都是不用他亲自办理的,从纳采到请期,都是由礼部作为代表全权负责的,然后从宗室里找出一个男性适龄青年在旁边做吉祥物,表明整个皇室的欢迎态度。
就算亲迎这个环节,也是礼部带人前来,迎接李元瑛这个准皇后娘娘,代表皇帝走完应有的礼节,在将李元瑛接出门后,为了表示隆重,仪仗队伍还会把李元瑛坐的花轿抬着,按着事先规划好的线路绕京城一圈,之后才能最终进宫,一直到交泰殿门前才停下。
在皇后仪仗队伍绕城环行的时候,皇宫中里也会安排人时时注意队伍的情况,在整个队伍即将进入宫门的时候,会有人给郑承运这个皇帝汇报,郑承运才从乾清宫出发到交泰殿,等候李元瑛的到来。
这样看起来,整个大婚过程,郑承运这个做新郎的反而是最清闲的一个。
这种情况也和尊卑制度有关,皇后说起来在礼仪上与皇帝平等,出同车、入同座,在元旦、皇帝以及本人生日时,共同接受百官的朝贺,实质上还是低一头的。
这一点,从称呼上就能看出来,别人对皇帝称“陛下”,对皇后则称“殿下”,“陛下”独一无二,“殿下”在皇子公主身上也可以使用,而且,皇后对皇帝也是称“臣”的,否则怎么会有“臣妾”这个称呼。
所以那些女方为难男方的花样,比如念催妆诗、带着伴郎团被新娘娘家人拿着棒子打什么的,是不可能出现的,护国公府作为李元瑛的娘家,也不会有机会对着郑承运这个女婿、孙女婿、妹夫什么的放狠话。
严格说起来,就连以后想要回娘家,基本上都是不可能的事,相反,唐氏和两个儿媳想要进宫去看望女儿小姑子什么的,都需要皇帝、皇后批准,次数如果多了还可能招致非议。
至于父亲和兄弟们,作为外男更是基本上没有和李元瑛见面的机会,有什么事都要通过家中女眷们传话。
想到这些事情,护国公府又有谁能欢喜的起来?
李元瑛这日也是天没亮的时候就早早的起身,张口唤了一声,早就等在外面的人也是一下子就拥了进来。
这些人都是为李元瑛今天的婚礼做最后的装扮的,有为李元瑛梳头的,有为李元瑛妆面的,有准备为李元瑛服侍衣物、穿鞋的。
这些人在李元瑛身边,保证李元瑛除了在梳妆台前坐着,一点都用不着费心费力,这些人会把所有的事情都打理的妥妥当当。
而且,这些人也并不是护国公府从市面自己上找到的,都是从皇宫里分派下来的,保证手艺一流,如果李元瑛对她们满意的话,不出意外,这些人就是李元瑛最初的班底了。
就是为了能够留在皇后娘娘身边,她们也不会在事情上敷衍。
李元瑛的房间并不小,在这么多人进来之后还有很大的空闲,但或者是心情的缘故,看着自己不管是眼前还是身边都有一大串服侍的人,李元瑛感觉不到什么风光、什么畅快,反而觉得空气有些憋闷,让她有些喘不过气来。
李元瑛突然一皱眉头,却是让有的人误会了,正准备给皇后娘娘开脸的嬷嬷就因为这个跪下了,虽然她觉得自己下手根本不重,但主子不满意,那就是错的。
被这个动静惊得回过神来的李元瑛,想想就知道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情,不好意思承认自己刚才走神,也不忍心这个嬷嬷就这么跪着,就语气含糊的让她起身,继续刚才的动作。
得了李元瑛的允许,那嬷嬷才松了一口气,继续拿了早就剥好的熟鸡蛋,还有一根细丝线,绕到李元瑛的身后,用红色的细丝线交成十字状,挨着李元瑛的面部,将她脸上的汗毛慢慢的全部绞掉。
李元瑛长期养尊处优,就算跟在父兄身后练武,过后也能得到及时保养,平时又山珍海味的吃着,养的所以虽然是出身武将世家,一身皮肤却是白皙如玉,特别是重点保养的脸部,用很俗气的一句话形容,就是像剥了壳的鸡蛋一样滑嫩,所以就算嬷嬷的动作尽可能的放轻,李元瑛还会时不时的感觉到刺痛。
直到脸上的汗毛全部被清理了,嬷嬷才放下手中的丝线,转而拿起鸡蛋挨着李元瑛红彤彤的面颊,轻轻地揉了起来,面上的痛感也消失了不少。
开脸礼仪结束,李元瑛示意身边人给嬷嬷赏了红包,嬷嬷嘴里说着恭喜的话,笑眯眯地退到一边。
这时候,就有另外的两人上前,一人负责给李元瑛上妆,一人负责为李元瑛做造型。
在她们动作的时候,不管是和护国公府关系比较好的,还是关系一般的人家也都来人了,其中有当家的夫人,也有李元瑛的闺友,夫人们不好待多长时间,与李元瑛略说了几句话就离开了,只留下那些未婚的姑娘们在房间里与李元瑛聊天说笑。这样人来人往的,但因为来人的数量多,李元瑛房间也是基本上没有什么空间了。
等李元瑛头部和脸部装饰完,之前还不断交谈的人群也瞬时陷入了沉默,“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诗中的美人,应该就是李元瑛现在的模样吧。
等李元瑛再在周围人的服侍下层层的套上衣物,最后穿上由江南一百位顶级的绣娘花费五个月精心制成的大红嫁衣,再带上宫中送来只有皇后娘娘够资格戴的那顶凤冠,几乎所有人都被震住了。
在场的人都是平时和李元瑛比较熟悉的,她们见过自认见过李元瑛的各种样子,开心的、客套的、微笑的、忧愁的、嘲讽的,在她们心里,李元瑛还是那个天真娇俏、活泼灵动的少女,是她们的好姐妹。
但现在她们看着李元瑛这副富丽堂皇、雍容华贵的模样,才发现李元瑛也能如此气势逼人、尊贵无双。
她们突然就觉得,现在的李元瑛距离她们好远,也真切的意识到,李元瑛的皇后之位意味着什么。
今后如果再相见,双方感受的应该更多是君臣之分,曾经的姐妹情谊,也不知道能剩下多少。
有人的心里浮现出伤感,但也有人因此尝到了嫉妒的滋味,以后李元瑛就和自己不是一个层次的人,为什么她总能如此好运。
但不管在场的人心绪再如何起伏,所有的一切早就已经尘埃落定。
等侍女提醒众人已经到了接亲队伍到达的时辰,所有人更是双唇紧闭,眼睁睁的看着李元瑛被盖上红盖头,刚才令人惊艳的面容由于丝纱的遮挡,朦朦胧胧的看不清晰。
然后,她们再注视着李元瑛在身边侍女的搀扶和提醒下,到院中行完礼节,接过礼部人员手中的金册、金宝,也正式有了皇后之实。
(https://www.eexsvv.cc/164905/10422241/)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