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玛丽苏文皇后的贴身小太监(五十五)
不过郑承运的这种心态,在外人看来也是理所当然。
世间再有人谤他、欺他、辱他、笑他、轻他、贱他、恶他、骗他,身边人还是那些人,只是都换了一副面孔,在他面前全是面带微笑,郑承运就算当面对他们说了什么不中听的,大多数也能做到唾面自干。
之前跟他矛盾最深的那些个人,都已经被家里人拘在府里,有些已经送回乡下老家,一看就是怕郑承运翻出旧账,牵连一家上下,索性不让他们在郑承运跟前露面。
郑承运登基之后,已经把这些事情看淡了,但这些人的做法还是不可避免的让郑承运感觉到快意。
也初步体会到手中有权的重要性。
但郑承运的悲剧之处就在于他的能力现在还支撑不起他的野心,心态又浮躁求成。
郑承运知道自己的状态不对,但苦无改变之计。
知道大婚后娶了李元瑛为妻,心态上才开始平和下来。
李元瑛对他来说并不单纯是一个妻子,一定意义上也是他的救赎。
郑承运急躁是因为他心虚,心虚在没有底气,先皇这个靠山早早的去了,关系好的太子哥哥也不在人世,几个幸存的兄弟看不起他,母族式微提供不了助力,四顾无援的环境,让郑承运在对待那些大世家、大贵族的时候都觉得自己矮了一头。但现在勋贵中的领头羊,护国公府,已经站在他的身后,李家背后的那些军方力量,也就相当于他的力量,他以后再也不用一个人苦苦挣扎、看不见前路。
这种背后有靠的感觉,让他在收拢权力的时候都从容了,现在收不回全部,那能有一点是一点,大不了好好学习。
有了能够投入信任的盟友在一旁为自己筛选,郑承运也不用像以前一样,认为全天下都是坏人都想害朕了。
而且,虽然很大意义上属于政治联姻,但李元瑛各个方面都与郑承运很是契合互补。
郑承运心思重又敏感多疑,对权力地位十分执着,但李元瑛在这些方面却和他恰好相反。
从小在富贵窝里被人宠着长大的李元瑛,不管对权力还是对金钱都没有太大的概念,也不懂得压抑自己的情绪,高兴不高兴会直接表现出来。但李元瑛又不是简单的傻白甜,护国公府也不会允许自己教出来那样的姑娘,所以平时不管是各家关系还是为人处事,都是会对李元瑛细加教导的。
只不过之前李家势大,李元瑛并没有用到这些心机谋算的必要,而且李元瑛本性率真,也实在不耐烦这些弯弯绕绕,对李元瑛的这种任性,长辈们也有心纵着。
只不过之前李家势大,李元瑛并没有用到这些心机谋算的必要,而且李元瑛本性率真,也实在不耐烦这些弯弯绕绕,对李元瑛的这种任性,长辈们也有心纵着。
不过这并不代表着李元瑛的杀伤力就低了,越是直肠子的人,有时候办出来的事情越让人无法言说,更何况她的身边,还有春夏秋冬这四个在她杀人时会给递刀的好帮手。
不管李元瑛知不知道,春夏秋冬四景除了在日常生活中照顾她的起居,也负责着在暗地里出手,为李元瑛解决问题。
而李元瑛根本不用脏了她的手,仍然能够自由自在的在阳光下快乐的活着。
正是因为李元瑛心思简单,想什么叫人一眼就能看透,才能让心思细密的郑承运在她面前不自觉的放松下来,在和她相处时并不用时时刻刻的费心劳神。
在郑承运心绪波动的时候,向来性子粗疏的李元瑛也对此非常敏感,也会有意的做出一些事情来转移郑承运的注意力。
不管这些法子好用不好用,反正郑承运是感受到自己皇后的心意了,又怎么能不动容?
两人的感情一日千里,这样帝后和谐的场面,倒是所有人都喜闻乐见。
大臣们是为了朝堂局势的安稳,陈太后作为一个深宫妇人,在朝政上也没有多少敏感度,倒是想不了这么多,就是想抱孙子了。在她看来,自家儿子在婚事子女这些方面,已经晚了别人不知道多少步了。
二十出头的年纪,在现代社会正是大学即将毕业的时候,在这里却有不少人成了好几个孩子的爹,已经开始担负起整个家庭的重任。
过去陈太后还是陈嫔的时候,再是低调,有一些场合也不能不出席,有些社交也不得不维系。
女人们凑在一起,交谈的话题除了丈夫就是孩子,而妃嫔们凑在一起,因为有着共同的丈夫,谁得宠谁不得宠,个人自是心里有数,所以平时说的就是自己的孩子了。
有孩子的妃嫔说起这个话题来,对无子的妃嫔隐约就是有意的炫耀,至少谁让她们肚子不争气,再是羡慕,也得乖乖的听着,时不时还得像捧哏一样做出各种合适的反应。
而那些有子妃嫔们组团说话时也不就是那么和气,谈论公主的时候和和气气的也就罢了,反正皇家对公主向来优待,只是公主又没有继承权,再得宠也是一副嫁妆了事,再不引人注意看在皇家的面子上,在外面也没谁敢怠慢。
但皇子之间的话题可以说是暗流涌动了。
谁的儿子因为功课好、做的差事好被皇上夸奖了,谁的儿子即将成婚了,对方是哪家的闺秀,谁的儿子娶的儿媳妇争气,成婚不久已经有孕在身,马上就会有孙子孙女了······几乎不管在工作还是生活还是为人处世,方方面面都要比较。
那时候的陈嫔并不关心别的,就将是郑承运前面几个哥哥的婚姻状况,包括他们的妻子和儿女状况听了一耳朵。
有时候见后宫里的一些“姐妹”,明明和自己的年龄差不多大小,已经有了孙辈承欢膝下,也不是不羡慕的。
只是奈何自己的儿子郑承运的婚事一直没有着落,别说成婚,就连个指婚对象都没有,她也没有那个胆子向皇上或者别的妃子提起,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郑承运的婚事一直拖着,都快成了她的心病了。
现在出身高贵的儿媳妇终于到手了,她连在儿媳面前摆婆婆款的心思都没有,只是想着让儿媳早点给自己生个孙辈,让自己稀罕稀罕,孙子孙女的都无所谓了。
虞钰跟在李元瑛身边的这些天,一次也没见陈太后有意磋磨李元瑛这个儿媳妇的迹象,只是催生催的毫不掩饰。
只是这种热情,李元瑛这个新媳妇显然是无法消受。
也不是说为了追求个人空间自由什么的,现在的人大多对“自由”什么的都没什么概念,已经习惯生活在条条框框之下了。
嫁人之后上敬公婆、中敬丈夫、下抚子女,已经是几千年来的一个共同认识,别说古代了,就连现代对媳妇的要求也就是这几点。也不是说目前身体不宜有孕。虞钰倒是觉得李元瑛现在十几岁的年纪太小,如果怀孕生子既不利于子嗣、也不利于健康,但是他的这些观点有谁会信呢?
古代的传统就是早婚早育,别说十五岁了,十二三岁生孩子也是常事,更准确的说,只要女子身体来了月信,就代表着她的身体已经发育成熟,可以怀孕生子了。
所谓的“童女”,不在于具体的年龄,只是看女子身体发育的状况。
至于母亲年龄太小,生下的孩子身体也不好或者干脆养不活,有的时候甚至母体生命也保不住?
在时人的观念当中,这些也统统不是事,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只是因为做母亲的身体不好,带累了孩子,这个没了再找一个也就是了,身为女子的牺牲,因为女子的社会地位相对低下,就一直被看做理所当然。可能现代人会觉得古代人的这种做法实在愚昧,思想上还没开化,但就古代这个大背景下,这就是根深蒂固的社会共识,不是一两个人有异议就能推翻的。
在这样的社会大前提下,就算李元瑛再是身份尊贵,也脱不出这样的思想框架,她倒不是对生孩子这件事情有排斥,就是婚前,唐氏教导她要早早生孩子巩固地位的话她还记着呢。
只是李元瑛在孩子的事情上再看重,被婆婆一催,也就像是变了味似的。
李元瑛也不是没有向郑承运说过这件事,但郑承运能说什么,陈太后是他亲娘,前些年母子二人在偌大的皇宫之中可以说是相依为命,感情自然不比别人,至少李元瑛这个小娇妻的份量还是有些不足。
只是郑承运也体贴李元瑛年龄尚小,难免做事不周全,虽然对李元瑛说了几句让她在平时要对陈太后孝顺听话的一些话,让李元瑛有些不太开心,但郑承运对李元瑛这个小女孩的手段还是有的,哄了几句就让李元瑛重新开心起来了。
郑承运为了自己耳边的清净,也在每天去慈恩宫为陈太后请安的时候,将这件事情提了一嘴,只说自己现在忙于朝政,并不想着现在要孩子。
不管陈太后接受不接受这个理由,反正郑承运的态度是摆在这里了,在这之后,不管陈太后心里怎么想,是不是认为自家儿子娶了媳妇就忘了娘,对李元瑛这个儿媳妇心里是不是开始有了意见,反正和李元瑛相处的时候,催生的话题是眼见的减少了。
这种举动确实有效的让李元瑛的心情好转起来,知道这里面有郑承运的功劳,不用身边人教,李元瑛就对郑承运体贴了不少,也愿意听他的话,平时多往慈恩宫面见陈太后交流交流感情。
一时之间,太后、皇帝、皇后这三个大佛相处和谐,连整个后宫的气氛都让人觉得轻松了几分。
当然,李元瑛作为皇后,非寻常妇人可比,除了要与丈夫、婆婆联络感情,整个后宫的事务也要她着手处理。
虽然严格意义上说起来,现在后宫里只有太后、皇帝和她三个正经主子,但先皇的那些太妃们,和目前仍旧幸存的那些皇子和已经出嫁或者还在宫中的公主们,李元瑛也要处理她们的相关事宜。
至少,就算对他们印象不好,不想着和他们有什么过多的接触,至少要知道他们的名字和现在的情况,之前他们或者有处境不好、生活条件因为下人有意怠慢导致非常艰难的,都已经随着改朝换代成了历史。
人们知道的是,现在后宫由李元瑛当家,这些人中,涉及其他皇子的问题也就罢了,有什么差错,别人也会思考是不是郑承运这个皇帝的态度,是不是郑承运对他们的态度有变。但是对于太妃和公主这些女眷,世人眼中的弱者,这些都会被看作李元瑛的责任,就算那些太妃和公主之前并不安分也是一样。
可以说,李元瑛在处理她们的事情上,既要考虑皇帝丈夫的态度,又要考虑不能引起别人的非议,这种分寸让这个新手皇后实在难以把握。
后宫中这些太监、宫女、女官的日常用度和每月的俸禄,也需要李元瑛这个皇后娘娘过目才行,不仅如此,整个皇宫中的收入开支账目,也得让李元瑛心中有底。
只要涉及到账单的问题,下面人呈上来的肯定有一定的水分,问题也是或大或小,李元瑛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在这些账目之中发现问题,不被底下人糊弄,换句话说,就是让他们贪污的时候也要有分寸一点。
毕竟,皇宫中的厨房物资采买,都可以明目张胆的写着“鸡蛋一两银子一个”的。
除此之外,皇宫中如果举办什么重大的庆典或者宴会什么的,也需要李元瑛这个皇后来进行统筹协调,还要发挥好夫人外交的作用,时不时跟那些亲皇派中坚力量的女眷们搞好关系,对那些暗地里经常搞小动作的,通过他们夫人或者母亲的口,把郑承运不好意思说的话传达过去。
这么想来,事情还是挺多的。
(https://www.eexsvv.cc/164905/10422237/)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