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玛丽苏文皇后的贴身小太监(六十)
郑承运刚登基那年,为了普天同庆,也为了收揽人心,已经开了一次恩科,郑承运也从那次考试中选拔出一些有用的人才。
虽然进士在刚刚授官的时候,除了前三甲以外,官职都比较低,还有一部分人外放各地,看起来并不怎么得用。
可是这三年的时间,已经足够让其中真正的人才站稳脚跟,郑承运在朝堂上也真正有了一些属于自己的政治力量。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只要郑承运这个皇位持续做下去,将科举考试这个选人的武器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总有一天会将整个朝堂来个大换血。
不过不管未来如何,单说现在,郑承运手中的人手还是有些短缺的,稍有些上进心的人,也不会等着郑承运羽翼丰满之后才去锦上添花,而是早早的就准备下注投资了。
而下属要和上司拉进关系,在权力和金钱都完全处于下风的情况下,还有比送女色更加适合的吗?
也不是说郑承运就是那么急色的人,只是现在风气就是这样,男人在女色上不节制是正常的,一切都是为了早日开枝散叶、延育子嗣。
虽然一直以来,因为郑承运身边只有李元瑛一个发妻,传言都说帝后鹣鲽情深,民间还有一些有理有据的传说故事流传,可再怎么恩爱,皇后娘娘三年以来毫无所出也是事实。
女子“七出”里头,“无子”就是第一条大罪,当然没人敢在李元瑛面前,指着她的鼻子说她至今无子应该早日退位的话,这不光是失心疯,还是想着拖着全家人一起没命啊。
只是虽然嘴里不说,却挡不住人心浮动,算算郑承运的年纪,也有二十五了,这么大的年纪,别人都儿女成群,偏他膝下荒凉,没人相信他不为此事着急。
他们这些做人下属的,不就应该主动为自己的顶头上司分忧,将上司难以启齿的话说出口吗?
因此在这个十一月份一次平平常常的早朝上,在“有事起奏、无事退朝”的背景音中,一个御史台中的御史就这么站了出来:“臣有本奏。”
他的这个话音一落下,顿时整个大殿中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刚才感觉身子有些乏想打瞌睡的也一下子清醒了,每个人都不由的思考自己或者家里最近有没有犯什么事情,就连郑承运都提起精神,想着看今天又是谁摊上事了。
虽然这样说有些不庄重,但现在郑承运看御史弹劾别人的时候真的就像看热闹似的,可能是因为自己平时让御史台弹劾的太多了,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仪容不整、玩物丧志,连多吃一碗饭都快被他们称作奢靡了,平时受的罪可是不少。
想要发火吧,还碍于言官不可因言治罪的祖宗规矩不能下重手,总之就是憋屈坏了。
所以郑承运在看到御史喷别人的时候,也难免有一种幸灾乐祸的感觉,发现自己不是唯一被喷的,还有很多人和他处于同样的处境之下,也会感到平衡一点。
当然,看戏归看戏,郑承运还是知道轻重的,小打小闹的那些通常一笑而过,真正性质严重的,三法司可不是摆设,抄家也不是一句戏言。
不过等郑承运这个围观群众做好了吃瓜的准备,没想到话头却在自己这里。
之间那个中年御史出列,手持笏板,沉声说道:“陛下,如今后宫只有皇后娘娘一人,陛下与娘娘已完婚三年,仍未有龙嗣,臣恳请陛下广纳后宫,选良家子陪君伴驾,为我大郑朝开枝散叶,延绵子嗣,保我大郑朝国祚万年。”
这段话说完,所有人都忘了刚才自己想要做什么,众人都目光灼灼的看向说话的御史,又看向在龙椅上端坐的郑承运,屏息凝神等待郑承运的答复。
不过他们心里觉得,这个御史勇气可嘉,只是成功的可能性并不高,原来又不是没人提过这个建议,不都是被郑承运这个当事人果断拒绝了?
果然,郑承运立刻否定了这名御史的建议,只是道:“朕与皇后先前是为先皇守孝,而且我二人年轻,在子嗣上面并不着急,此事容后再议,众卿还有何事要奏?”
按说郑承运已经表明了态度,这名御史也已经成功的在朝堂上出了一次风头,现在就应该知道分寸,让此事适可而止。可偏偏这位御史像听不懂郑承运说的话似的,仍站在原地,低头沉声道:“陛下,皇嗣绵延关乎国本,不可儿戏啊陛下,皇后娘娘母仪天下,为天下女子表率,也应以国本为重,以大局为重。陛下为天下之主,切不可儿女情长。”
这句话,简直是明晃晃的表示李元瑛这个皇后当得不合格,既然她未能成功诞下龙嗣,就应该主动贤惠的帮着操持选秀这件事情,否则就是“不贤”。一句“儿女情长”,更是连郑承运这个皇帝一块骂了。
一瞬间,不知道有多少目光集中在这个大胆直言、勇气可嘉的御史身上,特别是今日同样上朝的护国公李绥,听到内容涉及爱女,更是恨恨的看向这个御史,简直想用目光把这个不知时务的竖子戳穿。
果然,郑承运很不高兴,怒声道:“朕登基不久,社稷未稳,朝中仍有不少政事悬而未决,朕心烦忧,卿等不知道为朕解忧,为朝事出谋划策,竟然将重点放在让朕广纳后宫上头,可对得起朝廷的苦心栽培,对得起你们身上的这身朝服?”
这话说的重了,顿时朝中百官无论官职高低,均齐身下拜,齐声告罪道:“臣等有罪。”就连刚刚说话的那个御史也不例外。
见百官都是这么一副战战兢兢的样子,就算知道里面有水分,郑承运的火气也消得差不多了,顿了一会儿,郑承运开口道:“众卿平身。”
得到郑承运的允许,众朝臣才直起身子,顺便整理仪容。
郑承运觉得,刚才来了这么一出,不管是自己,还是下面这些人,应该都没有什么要说话的兴致了,还不如早早退朝,因此向身边的苗山以目示意。
接到郑承运暗示的苗山也是乖觉,几乎是立刻领会到了郑承运的意思,在背后就给唱名的太监打了一个手势,只是“退朝”这两个字还没说完,搞事情的又来了。
这次的御史倒不是之前那一个,而是又换了一个更加年轻的,手持笏板起身出列:“臣有本奏。”
郑承运见是个之前没有注意到的生面孔,看在御史台的面子上,无可无不可的回道:“准奏。”
只是接下来郑承运就为自己刚才做的这个决定后悔了,只见年轻御史上前,俯身说道:“臣附议刚才耿御史所言,皇嗣绵延乃重中之重,关乎社稷国祚,不可等闲视之,耿大人公忠体国,臣等也不敢怠慢,圣人云······,《礼记》曰······,杨子(该时空一位研究儒学的大家)曰······”
一开始郑承运还能有闲心听这个年纪轻轻的御史说话,觉得他说话声音清朗,语速不急不速,娓娓道来,听到人的耳朵里真是一场享受。
就算听见他口中的话题不是自己爱听的,郑承运也没有动怒,还有闲心从他的话里提取出关键信息,刚才那个大胆的中年御史姓耿,果然性格和他的姓一样,十分耿直,只是不知道这份耿直是不是真的,在他背后的又是何人,今天闹了这一出,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常年待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郑承运也果断的将此事阴谋论了,要不然这个事情为什么早不提、晚不提,偏偏就今天提出来?自己都表明态度了,还像听不懂人话似的得寸进尺,一看就是有备而来,现在他们是看上一个人不行,又推出另一个了,朕就看看他到底能怎么说。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郑承运今天亲身体验了一把什么叫“人不可貌相”,没想到底下的这个年轻人,相貌好看、声音好听,但实质上却是个话痨。
为了让郑承运广纳后宫这个话题,时间跨度几千年,从三皇五帝到前朝当代,内容也涵盖百家学说,引用多位大家名言和多本经典著作,可以看出他平时的阅读覆盖面很是广泛,不只是会读应试书籍的书呆子,思维也很活跃,前期准备工作更是充足,按理说,这么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是真的值得表扬的。
可是,他滔滔不绝的话语根本没有别人插话的余地,郑承运坐在龙椅上,从开始的兴致勃勃到后来的目光呆滞,只用了一刻钟的时间,然后到心如死灰,又用了一刻钟的时间,又一刻钟过去了,为什么还没讲完。
话说是谁将这么个大才子扔到御史台这种地方,明明翰林院那种地方更适合他,既然有读书的天赋,那就好好地专心念书就行,整天忙这个忙那个不是浪费自己的天分吗?
调离岗位,这是郑承运在发呆过程中想到的第一个办法,想到此人今后如果常驻御史台,那自己今后可能遭受到长期这样的精神攻击,郑承运就觉得有些不好。
可是,在真正做出这个决定前,郑承运又犹豫了,如果把他调进翰林院,按照那里面恐怖的藏书量,要是他读了知道的更多了,将来从翰林院出来后变得更加能说怎么办,想想他不间断的讲话时间从一个时辰变成两个时辰,甚至更多,郑承运的小心脏就有些发抖。
沉思良久,郑承运还是觉得,如果真的要从“现在”和“以后”中做出取舍,那他选择“现在”,先把自己目前的问题解决了,至于以后,到时候再说吧,或者会等到眼前这人克星的出现?
郑承运久违的感受到自己发自心底的逃避情绪,并且不想从里面挣脱,也能看出下面这个年轻御史的杀伤力了。
郑承运做出决定时,底下人的演讲也逐渐步入尾声,等他终于讲完,以一句“请陛下圣裁”作为结束语,郑承运发誓,他听到了下面众朝臣放松的吸气声,想来刚才那一段时间,并不只是自己一个人煎熬,其他人也应该忍的够呛。刚才郑承运听了个开头,就觉得撑不下来忍不住开小差了,之后他下面人讲了什么他都没听见,但不妨碍他面色淡定、声音平稳的做出回复:“爱卿言之有理,只是此事关系重大,且容后再议。”
说完,也不给其他人再次插话的机会,果断道:“今天朝议就到这里,退朝!”
最后“退朝”这两个字,尤其说的铿锵有力,生动表明了讲话者的坚决态度。
这次并没有再出什么幺蛾子,反而所有朝臣都无比配合,“恭送陛下”这四个字说的整齐划一、声音洪亮,郑承运却好像从中听到了一丝感激和迫不及待?
想想朝堂上站着的那一大帮的中老年,再想想他们严肃的长了皱纹的脸,郑承运又把自己的这个想法给掐灭了,可能真是自己刚才出神太久了,都出现幻听了,回去可得好好养养神。并不知道自己已与真相擦肩而过。经此一事,御史台毕茂典的名字一战成名,在他之前的那个耿姓御史几乎无人记得,所有人记住的,都是毕茂典那特别能说的嘴炮能力,就连御史台也才知道,原来自己部门还隐藏着这么一尊战斗力超强的小神,培养,必须重点培养!
也不是说郑承运就是那么急色的人,只是现在风气就是这样,男人在女色上不节制是正常的,一切都是为了早日开枝散叶、延育子嗣。
女子“七出”里头,“无子”就是第一条大罪,当然没人敢在李元瑛面前,指着她的鼻子说她至今无子应该早日退位的话,这不光是失心疯,还是想着拖着全家人一起没命啊。
他们这些做人下属的,不就应该主动为自己的顶。头上司分忧,将上司难以启齿的话说出口吗?
(https://www.eexsvv.cc/164905/10422232/)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