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对于户部没有银子这事,是真的不知道,不过他也不着急,
只是在第二天朝堂上驳回了礼部要修缮太庙的折子,另有让后宫前朝都节省开支的旨意!
明里暗里说自己没钱了,
康熙一直以为,自己让群臣去国库借银,是考虑到一些大臣他们的月份不足以养家糊口,是体贴大臣的行为,
自己大方的让他们去借银子,他们也会更感恩自己这个帝皇,从而也算是一段君臣相和的佳话!
可没想到,旨意下去后,
这些大臣听是听懂了,却不为所动,和康熙设想的,因为感恩从而将欠银自觉的还回来的场景大相径庭,
白檀每次在西暖阁内汇报工作时,看到康熙现在的样子都知道他肯定心里特别不好受。
现在别说是南巡和军饷了,就是各处的赈灾银子也拿不出来,康熙第1次开始反思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
想着想着又想到了远渡重洋的保成和在沙俄的保清,心里开始犹豫着要不要追讨欠款。
白檀看出了康熙的犹豫,心里想着这是个刷好感的好机会,也为了让康熙快点下定主意,
带着一个大大的箱子就来到了西暖阁面见康熙。
康熙不知道白檀带了一个大箱子,是葫芦里卖的什么关子,不过当他打开白檀的账本后,立马就懂了,神情严肃了下来,
只因为那账本是白檀这几年做生意的入账,那箱子里的东西也就不言而喻,正是白檀的全部身家。
“这是做什么?朕怎么能要你一个小辈的东西!”
康熙此时是羞惭,气愤再加上感动,种种滋味扎在心里五味杂陈。
白檀笑嘻嘻道:“怎么就不能要我这样一个小辈的东西了呢?汉阿玛养我多年,难道我就不能给汉阿玛一些孝敬银子了吗?”
康熙被气笑了,道:“你给朕拿来孝敬银子是正常,但也不能把全部身家都拿来呀。”
白檀安抚康熙,“你也知道我这几年挣的多,外面的都叫我钱串子,而我又不喜欢享受,家里留了些养家银子够用也就是了,钱财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我留着他们长毛不如做点实事。
您南巡的日子已经定了下来,帝王之言怎可出尔反尔?要是真让您因为银钱不够耽搁在半路上,别说大清的皇室了,就是整个朝廷的大臣也面上无光,
而且就算您南巡的日子可以推后但大阿哥那边的军饷粮草呢?这可是万万不能拖延的,
儿臣这里的银子虽然对于整个大清而言也是杯水车薪,但却能够缓解汉阿玛一时之急,
儿子自幼承汗阿玛慈爱教导多年,怎能不急汉阿玛之所急?忧汉阿玛之所忧?
再说了,要不是仗着有汉阿玛在背后撑腰,那些大臣王公哪里会卖儿臣的面子?
让儿臣在短短时间里就赚了这么多银子呢!”
康熙虎目含泪,依旧推辞,“朕不能拿!”
主要是孩子心思太过赤诚了,自己的私库也是满满的,却也没想着往外拿!
白檀亲昵的上前,像儿时一样推着康熙的胳膊道:“汗阿玛要是执意不要,儿臣就要生气了!”
康熙叹了一口气,箱子里的银票都是万两的,康熙从里边拿了一摞出来:
“这算是朕借你的,等把欠款追讨回来后,朕一定加倍还你,
其他的你先带回去等朕以后缺了银子再问你借。”
白檀撇了撇嘴道:“汗阿玛可真瞧不起我,一千万两的银子罢了,还什么还呀!”
不过最后白檀还是拿着剩余的几千万两银子回家了,康熙说要追讨欠款,再把银子还给自己的话听听就行,不用当真。
如果自己真的拿了康熙环的银子,那这份好感就白刷了,
而且自古以来都是欠债的是大爷,讨债的是孙子,
这话对于白檀和康熙来讲适用,对于康熙和群臣来讲也同样适用。
这笔欠款短时间内还真不一定能讨得回来。
白檀刚出乾清宫,后面传旨的旨意就到了雍郡王府和廉郡王府。
旨意上让老四和老八奉命追讨国库欠银。
两人收到了旨意转头就来了白檀的贝勒府。
两人过来的原因也很简单,问这世上什么人的消息最灵通?
只有两类,一是乞丐,二是商人。
乞丐数量众多,且流传在市井不被人防备,商人则需要灵敏的嗅觉来嗅出财路和判断局势。
白檀虽然是官员,但背地里行的却是商贾之事,不仅如此,因着白檀,从来都是好脾气,也不狗眼看人低的缘故,颇认识几个黄杆子,
这些黄杆子虽然属于乞丐,但实际上他们都出身尊贵,只不过是落魄了的八旗子弟,穿着鲜亮,乞讨时也从来不拿杆子或者是破碗,
内部里定下了规定,只讨商户不讨百姓,讨钱时只在商户门口,唱五句莲花落,商户若不给钱,他们掉头就走,
明日聚集三五个黄杆子,再来再唱5句,不给钱依旧掉头就走,后日再来一群黄杆子再唱5句,一群人围在店门口也不闹事,但来往行人也不会进入店内。
若不给钱,便日日都来,
如此下来,这些商户们看到黄杆子过来,都会识相的掏钱,双手恭恭敬敬的奉上,
不然等黄杆子越聚越多的话,掏的可就不仅是这些散碎银两了,而是每个黄杆子都要给到。
这种行为,说是乞讨,其实更像是一种敲诈,
不过黄杆子们因为不闹事,身后也认识几个官员勋贵,所以官府也不能奈他们如何,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样一群庞大的势力!
而白檀谁知道情报收集的重要性,所以和他们的头头认识。
胤禛最讨厌这种不务正事的人,而胤禩虽然表面温和但骨子里却依然有着皇子阿哥们的高傲也是看不起这类黄杆子。
所以就由白檀出面,让这些皇杆子们收集各大臣的信息,
哪家大臣今天有子弟上了青楼招了花魁,
哪家又在酒楼,大办宴席招待亲友,
哪家的夫人又买了多少的首饰衣衫?
哪个大臣又买了古董书画赏玩,等一一列明,再让胤禟派一些账房,随着他四哥八哥一起登门,
好好给这些大臣算算账,没有银子还国库的欠款,却有银子吃喝嫖赌讨小老婆欢心?
若是依旧梗着脑子不还钱的那也好办,既然你没钱,以后以上这些活动都都免了吧,
每日就和普通百姓一样粗茶淡饭,让九爷的这些账房就住在府里,帮着他们府里算账,
府里的少爷小姐祖宗太太的也是能节省就节省,派人看着他们绝不许让他们乱花一毛钱。
时间长了这些不还钱的家里处处大人哭,孩子叫的,顶不住后院的压力也就把钱还上了。
另有家里实在困难的大臣宗室,胤禛胤禩,也没让他们真的还钱或者是变卖家产抵债,
而是推荐他们家中子弟去钟表厂做个小管事儿来贴补家用,等有了银子后,将欠下的国库银子分期还款。
这样有条理的一家家过去,底下该还银子的大臣基本都还的差不多了,只剩下一些实在位高权重,或者是铁帽子亲王家里,不好动粗威胁的账目了,
而往往就是他们这些人欠钱欠的最多。
胤禛想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就想上门讨债,
但是南巡回来的康熙却叫停了两人的行为,现在国库不缺钱了,这些老家伙们能不得罪还是不要得罪。
又让白檀坐镇户部,将那些欠钱不还,还要死皮赖脸再次硬借的条子都顶回去,寻常的户部大臣不敢得罪来借钱的人,白檀可不怕,
只除了一个老母重病过来借了100两的大臣外,
其他以各种理由来借钱的通通被白檀赶出了户部,这一下再没人说白檀脾气好了,一个个背后里都暗骂白檀是守钱奴,只进不出的死貔貅。
白檀不理,只一味的听康熙的吩咐!
而胤禛卸下了讨钱的差事,又回到了以往闲云野鹤的咸鱼模样,
今天和宜修一起吟诗作画,明天带着年世兰出去跑马,后天去和耿氏小酌一杯,偶尔也会和白檀一起去圆明园种种地生活实在悠哉。
而提起种地的白檀,也终于在山西一带寻到了从明朝起就流入这片土地上的玉米番薯等物,
只是这些作物,因为还没有进行培育,所以产量远远不及后世那样多,
时间就在他一边关注,胤禛的后院,防止年世兰像影视剧里那样做大,
另一边开始了新的研究生涯,只不过白檀既不姓袁也不姓李,也找不到这方面有天赋的人,所以进展很是缓慢,不过倒是意外的让他调配出了能够增加产量的土家肥,也不算是没有收获。
(https://www.eexsvv.cc/164885/10426689/)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