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都市小说 > 重生1982:从摆地摊开始走向巅峰 > 第六十八章 送货上门

陈远志想了想说,“不去菜市场,菜市场卖不上价钱,咱直接去国营饭店。”

“直接送饭店啊!”

石竹惊讶的张大嘴巴:“那能行吗?人家国营饭店能要?”

木蓝也表示怀疑。

“陈皮,咱还是去菜市场吧,哪有直接去饭店的?”

“这你们就不懂了吧,咱这叫送货上门,优质服务。”

前世的大饭店,都有自己的进货渠道,而且供货商都很卷,送货上门是基本操作,很少有饭店自己跑去菜市场买菜的。

(小饭店除外)

“行,反正你懂得多,俺们都听你的。”

这些天,姊妹几个渐渐的发现,自己这个弟弟,确实跟以前不一样了。

懂得多,而且说起来头头是道,自己又不懂,干脆听他的算了。

到了饭店,王娟看见他就打招呼。

“哟,陈皮,今天这么早就来吃饭?不对,还不到饭点呢!”

陈远志指着石竹和木蓝说,“先不吃饭,你看看这蘑菇,你们饭店能要不?”

王娟瞅着石竹和木蓝,腰里?的三升篮,迟疑着问:“她们两个是?”

石竹和木蓝虽然穿的一般,裤子上还带着挺大个补丁,但是长得好看。

眉清目秀的,看起来很顺眼。

心里就踅摸,这两个哪个是陈皮媳妇?

好像都不赖啊!

“这是我三姐和四姐。”

陈远志看出来她眼神不一样,主动介绍,“她们前半场去山里采的蘑菇,你看看怎样?”

“哦,原来是姐姐啊!”

王娟闹了个大红脸,“长得这么好看,我还寻思着哪个是你媳妇呢!”

木蓝快人快语,“虽然我长得好看,但是我是他姐,他媳妇叫小芳。”

石竹尴尬的拉了下她衣襟,“木蓝,说这些干啥!”

木蓝扭头看着她,一脸不解,“咋了?我没说错啊!”

石竹无奈的苦笑,“我的意思是,咱是来卖蘑菇的,你说咱兄弟媳妇干啥?”

“行吧,那我不说了。”

木蓝果断闭嘴,还不忘宣扬她的身份,“弟,你说吧,我就在旁边看着。”

陈远志问王娟,蘑菇能不能要,王娟瞅着蘑菇,有些惊讶的说,“你们采的蘑菇好像跟别人的不一样呢!”

石竹骄傲的扬起下巴,“这是俺弟让俺们精挑细选出来的,当然比别人的好!”

王娟摇头,“这我做不了主,我只管卖票,得问主任。”

“那麻烦你叫姜玉姐出来?”

陈远志如沐春风的笑容,让王娟不好意思拒绝,合上抽屉说:

“行,刚好这会儿没人,你们在这等着,我去叫姜主任。”

不一会,姜玉就和王娟一起出来了,看了石竹和木蓝三升篮里的蘑菇,也是颇为惊讶。

“你们这蘑菇确实品相不错,留下吧,我们要了。”

石竹惊喜的问,“给多少钱?”

姜玉笑着说,“你们是陈皮姐姐,我自然不会给低了,这样吧,市场上一斤一毛二,给你们按两毛。”

石竹惊喜的眼前一亮,刚要说话,陈远志摸着下巴煞有介事的说,

“这个价钱可不高啊,姜玉姐,你要知道,我姐采了满满三篮,就选下去一小半,剩下的都是长得特别好的!”

石竹和木蓝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四眼茫然。

山里采的东西,两毛钱一斤还嫌少?

一毛二我都开心死了,咱弟是咋想的啊?!

姜玉为难的笑了笑,“这个价钱确实不算很高,但是咱这行情就这样,县城可能会高点,要不你去县城?”

“姜玉姐,你说这叫啥话?”

陈远志假装板起脸,“都送来了,我能再拿回去?两毛就两毛,给你了!”

两毛确实不高,但也绝对不低,这个优质客户可不能随便丢了。

再说他现在暂时去不了县城,卖多少算多少吧!

随后一过称,总共十二斤半,两块一毛钱。

蘑菇这东西比较膨胀,怕挤压,所以看着挺多,其实没多少重量。

算完账,王娟把钱递给陈远志,陈远志不接。

“给我姐就行了,蘑菇是她们采的。”

木蓝指着石竹,“给她,我三姐要攒钱给我弟随礼。”

石竹有些不好意思的说,“咱仨一起采的,分成三份好了。”

木蓝满不在乎的说,“给你你就拿着,亲姊妹,分那么清楚干嘛?”

石竹很认真的说,“那不一样,按说随礼应该俺婆子家出的,我拿这钱也是没办法,要不然我一分都不要。”

木蓝大大咧咧的说,“那行吧,分三份,你拿四块,我和大姐一人三块。”

石竹摇头,“多一块给陈皮,要不是他出主意,还卖不了这么多哩!”

“三姐,你就别推来推去了,我挣的比你多的多。”

陈远志当然不会要,一块钱而已,在他眼里根本不算什么。

叫石竹把钱收起来,陈远志又问姜玉,“姜玉姐,前两天下雨,山里还有蘑菇,让我姐每天送来?”

姜玉点头,“可以送,但我得和后厨说一声。”

“行,你去问问。”

姜玉去后厨叫厨师来,恰好是那天抓赵勇的两个,算是共患过难的。

寒暄几句,两人看了蘑菇,都说好。

按照这个品质,完全可以长期送。

姜玉点头微笑,“行,那就这么说定了,不过必须和今天的一样,不然我没法交差。”

“那当然了,我办事你放心!”

听说明天还能来,石竹喜出望外。

本来今天能卖四块钱,已经完全超出她预料了。

如果以后多来几次,是不是很快就能攒够十块钱,甚至是……二十?

石竹心里突然充满了期待。

她终于可以给弟弟随一份大礼了。

其实这个时候,大部分人随礼都是块儿八毛,两块钱都是近亲戚,或者是非常好的朋友。

但是石竹觉得,自己是亲姐姐,必须和别人不一样。

偏偏婆家又不好要,就很愁。

现在好了,钱终于有着落了。

随后陈远志又给饭店补充了几包调料,这才去菜市场。

石竹和木蓝第一次见他卖十三香,而且还带唱的,惊奇的不得了。

都忘了帮忙,完全化身成为观众。

一边听他唱着十三香小调,一边叽叽咕咕。

“没想到咱弟唱歌这么好听,怪不得十三香卖这么快!”

“你看那些大闺女小媳妇看咱弟的眼神,好像要把他吃了似的!”

“啧啧,没看出来啊,咱弟还有这本事!”

很快调味料就卖完了,本来今天不想去供销社的,但两个姐姐很久没来了,不去供销社转一圈,说不过去。

再次来到供销社,刚准备开口,朱老二就不知从哪蹦出来,神气活现的说,“郑琳,先说好了,不准卖给他!”

郑琳给他一个白眼,冷冷的说了一句,“我知道,不用你提醒!”

随后无奈的朝陈远志笑了笑,“陈皮,你看这,不是我不卖给你,实在是……”

没办法啊!

陈远志笑了笑,“没事,我就来看看。”

预料之中的事,陈远志完全不放在心上。

不过他真看不惯朱老二那狗仗人势的嘴脸,灵机一动,问道:“郑琳,我记得有很多东西是不要票的吧?”

七十年代,什么都要票。

洗澡要票,吃饭要票,理发要票,买东西更是必须。

柴米油盐酱醋茶都离不开票。

进入八十年代,一些东西就逐渐放开了。

以前要票,主要是物资紧张,不得不采取措施。

改革开放以后,很多地方逐渐变好,虽然仍然很穷,很落后,但最起码能吃上饭了,工业也开始缓慢恢复。

于是一些不太重要的东西就不要票了。

陈远志记忆中是这样子的,就是不清楚汤屋街目前的状态。

郑琳怔了怔,紧接着就笑起来。

“对,是有一些东西不要票,像花生瓜子这些零食,还有万金油胰子作业本铅笔,都不要票,你要吗?”

零食不是必须品,没钱的,不要票他也不会买。

“要,干嘛不要!”

陈远志就是故意气朱老二的,哪有不要的道理。

“给我称一斤瓜子,再称二斤花生,作业本来五十本,北城虾糖来一斤。”

朱老二气得嘴唇直哆嗦,“吃吃吃,你就不怕撑死!”

(https://www.eexsvv.cc/164463/36792942/)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