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历史军事 > 快穿大唐,他只想贪污腐败享人生 > 第2131章

听说那里到处都是地痞流氓,离得太远,一不小心就会丢掉性命。

不过,到了广州府之后,他才发现,只要不出广州太远,和大唐的其他州郡也没有太大的区别。

广州的居民,大部分都是汉人。

“今晚就请许贵,还有广州府房家的管事,我去会会他们。”

段开山不是个爱动脑子的人,但他们三家是广州府种植甘蔗最多的地方,三家在长安城里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他来了广州,首先要做的,就是和这两家的管事见个面。

“无妨,这几日许贵和房镇都在打探郎君何时能到。”

“对了,甘蔗已经种下去了,许贵有没有告诉你,甘蔗的事情?”

段开山很清楚,燕王府是长安城里最大的白糖生产基地,但他们的白糖都是从天竺来的。

怎么才能把甘蔗变成糖霜呢?

离开长安之前,他本想去找李想问一问,可惜李想早已经离开长安,不知道去了哪里。

总不能等种完甘蔗,还没弄明白怎么结出糖霜来,那才是真正的麻烦。

“我问过他,许贵说他会在广州建一个糖厂,榨出蔗汁,然后运到长安城。”

很明显,李想并不打算把制糖技术放在广州。

这种核心机密,还是谨慎的好。

只需将干蔗汁,也就是白糖的原始原料运回长安,再经过加工,便可制成白糖。

“把甘蔗汁晒干,然后运到长安去,应该没问题。”

段开山想了一下,也就同意了。

“对了,咱们是在广州府的哪一块地?”

“广州府最好的地皮,就在番禺县,燕王府与房府的甘蔗地,都在那里。”

“好,那就明天带我过去。”

……

就在广州的甘蔗长势喜人的时候,长安城周围的勋贵们,也开始种植棉花这样的新东西。

石静哼着小曲,往棉花地里加了些肥料。

去年,他种了新的南洋大米和稻鱼,让他的收入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本来今年他还打算继续养殖稻鱼,但听邻居们这么说,他还是决定听燕王府的管家来种棉花。

李想分了一半给长安城的勋贵,剩下的也只有三千多亩了。

李想想让燕王府做大唐第一的棉布商人,但绝对不想做第一大棉农。

“石福贵,你跟去襄州的石马和石豪,有没有来信?”

另一边,石福贵也在忙着给棉花施肥,两人认识很久了,偶尔也会聊上几句。

“上个月,我接到一封信,说他已经在襄州安顿好了,正在忙着开垦荒地,让他放心,除此之外,并没有其他的事情发生。”

有句话说得好,家书抵万金。

这个时代,没有手机,也没有网络,想要把消息传出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当然,这是因人而异的。

对于李想来说,只要他愿意,随时都可以派人去送信。

“放心吧,我听说关中这次去襄州开垦南洋水稻的人有数万之多,朝廷对此很是重视,一定会安排妥当的。”

石福贵的两个弟弟之所以会选择迁移到襄州,也是因为他的一句话。

所以这件事,两家人偶尔也会聊一聊。

“燕王亲自出京,视察南洋种植水稻之事,倒不是太担心石马他们种不出稻来,就是怕他们人生地不熟,受人欺负,生病什么的。”

石福贵的话,倒也是实话实说。

这个时代,家族观念很重,很多时候,都是帮亲不帮理。

你一个外来人,真要跟当地人起了冲突,吃亏的多半是你。

“放心吧,狮山书院的很多学生,都是跟着迁移过来的,有他们在,没人敢闹事。而且,到时候燕王也会去一趟襄州,襄州距离长安并不算太远,你只需要静待消息便可。”

石静这番话,虽然有些安慰之意,但却是发自肺腑。

借着朝廷大力推广南洋水稻的机会,他们在襄州开垦出了一块百亩的永业田,让子孙后代受益。

而且,石家兄弟众多,石马和石豪也能照顾一二,再加上石家村其他几家也要去,这点风险与利益相比,根本不算什么。

“那就拜托你了。”

……

长安城西北方向,渭水之畔,一座崭新的、恢弘的建筑正在冉冉升起。

“长孙兄,你麾下的那些大儒,已经答应去渭水书院任教了,是不是?”

郑海与长孙冲并肩而行,完成了渭水书院正式开张的最后一步工作。

如果说观狮山书院的蓬勃发展,刺激了这两家,那么渭水书院的建立,便是韦杜两家联合创办的曲江书院。

他们都是有眼力的人,自然能看出书院的未来。

虽然一开始可能会亏本,但是对于郑家和长孙家来说,却是不算什么的。

如今的书院,除了观狮山书院,大部分都是以科举考试为主,并不需要太多的实验。

不像后世,每一年的实验室,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放心吧,有我爹在,还能失败不成?”

(https://www.eexsvv.cc/164359/9729896/)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