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芸带着孩子们咋收拾鱼,准备晚上的鱼汤,院子里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她的思绪。
"娘子!娘子!"韩宇的声音透着掩不住的兴奋。
柳芸皱了皱眉,起身推开房门。"你嚷嚷什么?"
韩宇却顾不得这么多,一把抓住柳芸的手。"娘子,你猜我刚才听到了什么?"他的眼睛亮得惊人,仿佛要把黑夜都点亮。
柳芸挣开他的手,没好气地说:"我又不是神仙,哪猜得到。"
"隔壁李嫂家的儿子要成亲了,"韩宇压低声音,"他们家打算订做一套风车磨!"
这话让柳芸眼前一亮,但她很快又冷静下来。"你怎么知道的?"她警惕地问。
韩宇嘿嘿一笑,"我刚从河边回来,听路过喝醉的人说的。"
"这事先别声张,"她思索片刻后说,"明天我去找韩木匠商量。"
韩宇连连点头,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柳芸看着丈夫孩子气的表情,心中不禁也有些好笑。“先进来准备吃完饭吧。”
第二天一早,柳芸便急匆匆地赶往韩木匠家。
"韩大叔,"柳芸开门见山地说,"我听说李嫂家要订做风车磨,咱们得抓住这个机会。"
韩木匠放下手中的工具,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柳娘子,你这消息可靠吗?"
柳芸点点头,"虽然是道听途说,但我觉得值得一试。"
韩木匠沉吟片刻,"那咱们该怎么做?"
"首先,我们得把价格定下来,"柳芸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我昨晚想了想,有个初步方案。"
韩木匠接过纸,仔细看了起来。柳芸继续说道:"我们可以分三个档次:小型、中型和大型。每个档次的价格和配置都不同。"
韩木匠听完,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柳娘子,你这想法可真是......"他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
柳芸微微一笑,"韩大叔,这只是个开始。我们还得考虑运输、安装等问题。"
韩木匠点点头,"那咱们得好好商量商量。"
果然过了没几天,李嫂家的儿子就托人递信过来,麻烦柳芸到金石镇商议风车磨的事情。不敢耽误第一笔生意。柳芸第二天就踏着晨露,步伐匆匆向金石镇赶去。路过自家田地时,她放缓脚步,目光扫过青翠的稻田。稻穗微微摇曳,在晨风中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她心中默默盘算着今年的收成,眉头不自觉地皱了皱,随即又舒展开来。
金石镇的喧嚣渐渐传来,街边小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柳芸在一家小摊前驻足,买了两个热腾腾的杂粮饼充饥。咬着饼,她穿梭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脑海中不断回想着即将与李嫂儿子商谈的细节。
李嫂儿子已经在金石镇镇上买了房子定居,还挺气派,柳芸整了整衣衫,深吸一口气,抬手叩门。
"柳姑娘来啦!"一个年轻男人来应门,看样子早就等着了,笑呵呵地将她迎进院,两人寒暄几句,便直奔主题,一同前往预定的风车磨坊地址。
金石镇依河而建,蜿蜒的河道如一条玉带,静静流淌。钱东家选的地方靠近官道,一座古朴的石桥横跨河面。柳芸蹙眉打量着河滩,眼中闪过一丝担忧。
李嫂夫家姓钱,柳芸就称呼他钱东家了,"钱东家,这地方恐怕不太合适。"
钱东家一愣,连忙追问:"怎么不合适?"
柳芸指着河滩解释道:"这里地势低洼,若遇涨水,风车磨怕是要被淹了。而且河滩上的地很软,搭建磨房有陷落的风险。"
钱东家听罢,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他不由得暗自佩服柳芸的见识,连连点头道:"确实如此,是我考虑不周。那依姑娘之见,该往哪里寻个好地方?"
两人沿河而行,寻找更合适的地点。不多时,一处河道窄处映入眼帘,水流湍急,两岸皆是天然石堤。
柳芸眼前一亮,快步走近仔细查看。她蹲下身,手指轻触石堤,感受着其坚实程度。随后又站起身,目测了一下河面宽度和水流速度。
"这里如何?"她回头询问钱东家的意见,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钱东家打量四周,渐渐露出赞同的神色。他踱步查看了一番,却又皱起眉头:"只是,通往这里的路面得拓宽些。"
柳芸轻笑,"不过百余米,花不了多少银钱。况且,路面拓宽后,往来更加方便,对生意也大有裨益。"
钱东家听罢,眼中闪过一丝犹豫,旋即下定决心。"那就这儿吧,订三套小型风车磨。"他干脆利落地说道。
柳芸闻言,从袖中取出纸笔,写下一纸简单的定金收据。两人各自摁上手印,一笔生意就此敲定。
"十天内可安装好吗?"钱东家有些担忧地问道,眼中透着几分急切。
柳芸沉吟片刻,"风车磨制作无需担心,其他您这边准备妥当便是。不过,"她顿了顿,"场地整平怕是要费些功夫。"
钱东家连连点头,拍胸脯保证:"四五天内,我定将场地整平妥当,决不耽误工期。"
谈妥细节,柳芸这才告辞离去。回村路上,她脑中已开始构思风车磨的具体设计。
回到韩家村,柳芸径直来到韩木匠家。她将尺寸设计图交给韩木匠,简单交代几句,便匆匆回家吃午饭。
午饭后,柳芸便扛起工具,准备去采石头。刚出门,便看到韩峰两兄弟迎面走来。兄弟两人二话不说,跟着她一同前往采石场。
石场上,三人忙碌着,汗水很快浸湿了衣衫。柳芸挥舞着锤子,一下下敲打着石块,眼中满是专注。不时有碎石飞溅,她也毫不在意,只是专心致志地完成手中的工作。
几天后,三张直径七十厘米的小磨便做好了。柳芸仔细检查每一处细节,确保无误。与此同时,韩木匠那边的风车也已完工,上好漆正在晾干。
三架风车尺寸一模一样,分毫不差,推磨也是如此,只有纹理有细微差别。每个部件上都刻着"韩家老宅村风车磨坊"的字样,柳芸看着这行字,眼中闪过一丝自豪。
这段时间里,忠实从下河村领了三波人过来,柳芸又成功谈成两单家庭私用小套组。单子多了起来,柳芸和韩木匠都忙得不可开交。
韩木匠紧急在村里找了两个帮手,一起制作风车扇叶。柳芸则带着几个年轻人,手把手教他们制作推磨。整个韩家村都沸腾了,村民们纷纷打听这门新营生。
月底,一共五套小组合风车磨交付出去。听闻村里人也可以当掮客,还能拿提成,各家都动了心思。外嫁来的女人们,纷纷回娘家,给娘家人宣传风车磨坊的好处。外出吃席时,也会顺便提上一嘴,还让对方去的时候记得报自己名字,能便宜一些。
这般操作之下,还真给柳芸的风车磨厂带来了几个小单。柳芸给他们的提成,她们会从中拿去五文十文的,返给自家定风车磨的亲戚。
各家情况都差不多,没有特别富裕的,也不是所有村都有下河村的实力,所以是三五家共买一套,摊薄了成本。
在这件事上,柳芸发现,村中妇女们实在很有当销售的潜力。特别是在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体系下,女性几乎包揽了家里除去种地伐木砍柴以外的所有家务。这风车磨,给女人带来的益处更多,她们也更有驱动力去推广。
然而,柳芸心里清楚,女人们的行动范围较小,想往镇以外的地方发展,十分艰难。她暗自思忖,还得要靠那些外出走商的小贩、货郎,才能将风车磨的名声传得更远。
夜深人静,柳芸独自坐在院中,盘算着这门生意的前景。
(https://www.eexsvv.cc/164353/36792963/)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