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家浴缸通古今,养活雄兵百万 > 第一百零九章 城内城外

凤双双将竹简随手放在案几上,突然问道:"何欢那边还没有消息吗?"

几位将领面面相觑,纷纷摇头。

章海鹏的死士早已混入义行军内部,不时传回重要情报。

按理说,何欢带着精锐亲信,骑着最快的战马,按照行程计算早该抵达义行军控制的城池了,为何至今杳无音信?

见凤双双迟迟不表态,章海鹏终于忍不住问道:"关于义行军的邀约......你意下如何?"

凤双双站起身,走到营帐门口。

她掀开帐帘,任由阳光洒在脸上。

"我不会加入义行军。"她的声音不大,却字字铿锵。

这个回答让章海鹏暗自松了一口气。

但他不知道的是,凤双双心中所想远比他猜测的更为宏大。

她曾向神明立誓,要一统华夏,对她而言,要么成为天下的主宰,要么就是死敌,绝无屈居人下的可能!

得到明确答复后,章海鹏如释重负。他带着周瑾退出营帐,脸上终于露出笑容。

两人走向停在不远处的挖掘机,继续他们开垦荒地的工作。

......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又是十余日过去。

拒北城内的土地上已经成功播种了六平方公里的农田。这个面积相当于几个大型村落的耕种规模,在太平年间也需要一个春季才能完成的工作量,如今却在战乱年代以惊人的速度推进着。

农耕效率的提升源自多方面因素。

首先是陈伟提供的充足物资——成吨的优质种子、高效的化肥,还有那些大乾百姓从未见过的钢铁巨兽:耕地机和拖拉机。

这些钢铁怪物日夜不停地轰鸣着,将坚硬的土地翻整得松软平整。老兵们分成三班倒,人歇机器不歇,确保耕种进度不受影响。

更令人惊叹的是那些新式农具。比如陈伟送来的三角播种铲彻底改变了传统耕作方式。这种造型奇特的工具只需往地上一插,种子从漏斗倒入,拔出时泥土会自动回填覆盖。后面跟着的百姓只需拉着水管浇水,播种过程一气呵成,效率比传统方式快了十倍不止。

在安居乐业的激励下,百姓们的劳动热情空前高涨。每家每户都铆足了劲要完成五十亩的耕种目标。有了永久居住的户籍证明,有了遮风挡雨的新居所,这些曾经流离失所的难民们爆发出了惊人的生产力。

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全家老小齐上阵的景象。

白发苍苍的老者负责浇水,壮年男女操作农具,连孩童都在帮忙搬运种子。

为了避开正午的烈日,许多家庭选择在凉爽的夜晚挑灯耕作。

凤双双站在城墙上眺望这片热火朝天的景象,眼中闪烁着欣慰的光芒。但她知道,为了应对两年后的大雪灾,仅仅耕种还远远不够。

在凤双双的命令下,拒北城掀起了基建热潮。老兵们组织起施工队伍,有经验的工匠指导烧制砖块,煤矿源源不断地提供燃料。

新建的砖窑日夜冒着青烟,一块块红砖被烧制出来,用于建造整齐划一的新村舍。

在规划图纸上,一个现代化的聚居区正在成形:宽阔的街道,排水沟渠,集中供暖的砖房......这些都是为了抵御未来的严寒。

当拒北城内呈现一派祥和景象时,城外却是另一番天地。

战火已经蔓延至方圆数百里,尸殍遍野,饿殍满地。各路势力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展开了惨烈的厮杀。

乡绅联军与义行军的大战终于爆发。

双方在一座城池下展开了长达三天的拉锯战。乡绅联军发动了十余次冲锋,城墙下尸体堆积如山;义行军凭借城内储备和精良装备顽强抵抗。最终,这场战役以六万人的生命为代价落下帷幕,却未能改变任何战略格局。

小皇帝在幕后操控着这场消耗战,成功遏制了义行军北上的步伐。

而章海鹏安插在义行军中的死士们,凭借唐横刀和防弹衣的装备优势,在守城战中大放异彩,如今都已晋升为千夫长。

最令人费解的是那支保持中立的农民义军。

他们的行军路线越来越偏离京都,向着西北方向移动。将领们围着沙盘百思不得其解——西北方除了拒北城,就只有蛮族领地和两国边境。那里干旱贫瘠,根本不适合大军驻扎。

凤双双凝视着沙盘,突然问道:"何欢还没有消息吗?"

蓝江忧心忡忡地摇头。

何欢带领的两百多名精锐已经失联一个多月,连传信的老鹰都没有飞回,他主动请缨要带人寻找,却被凤双双婉拒。

"何欢比你想象的更聪明,"凤双双意味深长地说,"他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惊喜。"

又一个月过去,陈伟送来的遮阳网在田间架起了一片片绿色的天幕。在这些遮阳网的保护下,庄稼长势喜人:水稻抽出了新穗,玉米秆长得比人还高,高粱穗子沉甸甸地低垂着。

最早播种的蔬菜已经开始收获。红薯地里,农民们挖出一个个硕大的块茎;土豆田里,圆滚滚的果实堆成了小山;辣椒、黄瓜、茄子等蔬菜源源不断地运往城内的粮仓。

最令人惊喜的是那些西瓜,已经有碗口大小,再过些时日就能采摘了。

拒北城内,街道整洁,,粮仓充盈。

孩童们在新建的学堂里读书识字,妇女们在纺织作坊里忙碌,男人们或在田间耕作,或在工坊打造工具,这座边陲小城在乱世中奇迹般地创造出了一片世外桃源。

......

自那日长街血溅,御史张铎的侍卫被蓝江当街斩杀后,这位素来嚣张的朝廷命官终于尝到了恐惧的滋味。

那一日,张铎瘫坐在染血的青石板上,瞳孔里倒映着侍卫滚落的头颅。

蓝江的刀锋擦着他的脖颈划过,留下一道细如发丝的血痕——那是警告,更是羞辱。张铎颤抖着嘴唇,连一句狠话都未能吐出,便被随从搀扶着逃离了现场。

此后整整一月,拒北城难得清净,张铎闭门不出。

城北茶肆的说书人暗中编排,称这位御史大人“夜夜惊梦,需三五个婢女轮流守灯方能入睡”。

蓝江冷眼旁观,张铎一直这么躲着,反倒难抓把柄,不过他有耐心,以张铎的性格,绝不可能一直消停下去。

果然,秋雨初歇时,张铎再度现身,矛头却转向了城中新到的富商——江南陶瓷巨贾舒子崇。

舒子崇入城那日,六百仆从簇拥着十余辆满载瓷器的马车,声势浩大。

按拒北城旧例,商队入城需献半数财帛,但舒子崇仅缴了三分之一的银钱与一车釉瓷。

更奇的是,守城将领竟亲自为他引路,还拨了一处带水渠的宅院安置。百姓窃窃私语:“这舒老板,肯定有些背景。”

蓝江登门那日,带着半扇猪肉。

舒子崇出门相迎,蓝江只是淡淡道:“我要瓷器,越多越好。”

(https://www.eexsvv.cc/164285/36792901/)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