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清晨,韩家的窑洞内弥漫着一股温暖的气息。老爹将那块羊油轻轻放入锅中,油脂遇热发出滋滋的响声,浓郁的香气在狭小的厨房里弥漫开来,韩远却不由得皱起眉头。他的目光落在那块逐渐融化的油脂上,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后世人们对羊油的评价——高脂肪、重膻味,几乎无人问津的食材。
“这是羊油,”老爹一边熟练地搅动锅中的面片,一边解释道,“豫西一带,家家户户都用这个。”
韩远试探着问道:“老爹,为什么不用麻油或者茶油呢?”
“麻油?”老爹停下手中的动作,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笑意,“那可是达官贵人才吃得起的东西。一斤麻油抵得上咱们半个月的口粮了。”
听到这话,韩远恍然大悟。虽然植物油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但在这个年代,榨油技术还十分粗糙。普通百姓家能用上牛羊猪的油水,就已经算是不错的生活了。
老爹端来两个粗糙的木碗,将热气腾腾的面片汤分别盛满。碗里除了软糯的面片,就只加了些粗盐和羊油。韩远接过碗时,能感受到木碗粗糙的触感,这让他不由得想起后世精致的瓷器。
“尝尝看。”老爹催促道。
韩远夹起一筷子送入口中,出乎意料的是,这简单的搭配竟然格外美味。面片的韧性恰到好处,羊油的香气与咸味完美融合,让人忍不住想要再来一口。
“到门口吃。”老爹端着碗走到门口蹲下,这是豫西人的老习惯。
韩远跟着蹲在门口,初春的阳光洒在身上,带来一丝暖意。街道上三三两两的行人匆匆而过,偶尔有卖货郎的吆喝声传来,一派市井生活的气息。
老爹的饭量着实惊人,那木碗怕是能装五斤面条,他却吃得干干净净,连汤都不剩。相比之下,韩远才吃了三分之一就觉得饱了,剩下的大半碗实在难以下咽。
“多吃点,”老爹缓缓放下已经见底的饭碗,目光中带着几分关切,“下顿要等到晚上呢。这年头,能吃饱饭的日子可不多。”
“真的吃饱了,”韩远摇摇头,“老爹,你要是不嫌弃,就帮我吃了吧。”
老爹也不客气,接过碗三下五除二就将剩下的面片汤解决干净。他用袖子随意地擦了擦嘴,起身回屋收拾碗筷。
吃完饭,老爹背上一个破旧的褡裢,又从墙角拿起一杆铁枪。那枪通体漆黑,枪头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芒,红缨随风轻轻摆动,透着一股肃杀之气。
“走吧,去军府领取补给。”老爹的语气平淡,仿佛提起的只是一件寻常事。
韩远眼前一亮,那杆铁枪的气势让他心生向往。“老爹,让我帮你扛枪吧。”
可当他接过枪时,整个人差点向前栽倒。这枪的重量远超他的想象,即便是双手握持也感觉吃力。
“哈哈,”老爹看着韩远狼狈的样子,忍不住笑出声来,“这可不是普通的枪。枪长一丈四,杆长一丈三,枪杆粗壮得有三指宽。枪尖呈现锋利的三角形,长七寸,下面系着红缨。”
“为什么这么重?”韩远将枪还给老爹,揉了揉发酸的手腕。
“十五斤重呢,”老爹接过枪,轻松地扛在肩上,“枪杆是硬木缠铁丝做的,这样既结实又保持弹性。要是纯铁的,那可就四五十斤了。”
韩远暗暗吃惊,他知道一般的白腊杆枪也就五斤左右,这杆枪居然有十五斤重。难怪老爹能轻松使用,看来这些年的军旅生涯确实练就了一身好本事。
“老爹,这枪一定有来历吧?”韩远注意到老爹看着铁枪时,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似乎藏着许多往事。
“走吧,路上说。”老爹迈开步子,韩远连忙跟上。
春日的街道上行人渐多,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老爹一边走,一边讲述着这杆枪的来历。原来这是当年荣国公柳卫赐下的。柳卫是隋朝战将,臂力惊人,能使四十五斤重的镔铁枪。他专门挑选高大健壮的士兵做亲卫,每人都配备了十五斤重的铁缠枪。
“在这支队伍里,竟有两员悍将能轻松掌控超重的神兵利器,”老爹的语气中带着几分追忆,“一个是他儿子柳直,另一个是薛将军。”
“薛将军?”韩远惊讶地停下脚步,“就是那个开国功臣薛将军?”
“对,就是现在的翼国公薛将军。”老爹感慨道,“他当年还是我手下的小兵呢。后来投了韩虎臣,又去了铁骑,再后来投了刘世雄,最后才到了大唐。”
韩远听得入神,没想到老爹还有这样的经历。他们说着话,已经走到了军府。眼前的建筑并不算气派,但门前的旗帜迎风飘扬,显示出几分军营的威严。
军府就在青龙镇,是个八百人的虎贲营。营门前,两个士兵正懒洋洋地晒太阳,木枪随意地靠在墙边。他们看到老爹时,态度立刻恭敬起来。
“老韩来了。”一个士兵打着招呼,目光却落在老爹肩上的铁枪上。
韩远注意到,那士兵的眼中闪过一丝羡慕。看来这杆枪的来历,在军府中并非秘密。他环顾四周,虽然士兵们看起来有些懒散,但从他们的眼神和站姿中,依然能看出军人特有的警觉。
进入军府后,韩远发现里面的情况与外面大不相同。士兵们正在操练,喊声震天,枪戟如林。看来这些人也并非表面上那般散漫,或许这就是大唐军队的真实面貌。
老爹径直走向一间偏房,那里是发放钱粮的地方。一路上,不时有人向老爹打招呼,显然他在军府中很有威望。韩远跟在后面,心中不禁对这个时代生出几分向往。
军府的偏房内,光线昏暗,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霉味。墙上挂着几幅已经泛黄的地图,地上散落着一些破旧的兵器。老爹走到一个木桌前,那里坐着一个身穿官服的中年人,他正埋头翻阅着一些文书。
“老韩,你来了。”中年人抬头,脸上带着一丝疲惫。
“赵大人。”老爹恭敬地行礼。
中年人点了点头,从抽屉里取出一些铜钱和粮食票据,递给老爹。“这是你这个月的补给。”
老爹接过补给,仔细检查了一遍,然后小心翼翼地收进褡裢中。“多谢赵大人。”
中年人摆了摆手,示意不用客气。他的目光落在韩远身上,眼中闪过一丝好奇。“这是你的儿子?”
老爹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骄傲。“是的,他叫韩远,是个有本事的孩子。”
中年人点了点头,他从抽屉里拿出一封信。“这里有一封给你的信,是从京城来的。”
老爹接过信,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打开信,仔细阅读起来。信的内容似乎让他有些意外,他的眉头紧锁,脸上的表情变得复杂。
韩远注意到老爹的变化,心中不禁好奇信中的内容。但他知道,现在不是问的时候。
离开军府,老爹的脸色一直阴沉。他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走着。韩远跟在后面,心中充满了疑惑。
回到家中,老爹把信放在桌上,脸上的表情依然凝重。“三郎,你来看看这封信。”
韩远接过信,仔细阅读起来。信中的内容让他大吃一惊,原来信中提到了即将发生的一场战役,而且老爹的名字也在征召之列。
“老爹,这是...”韩远的声音有些颤抖。
老爹叹了口气,眼中闪过一丝无奈。“看来,我又要上战场了。”
韩远心中一紧,他知道,这场战役对老爹来说意味着什么。他也知道,自己必须做出选择,是留在村里,还是跟随老爹一起面对未知的危险。
夜幕降临,韩远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他知道,自己的生活即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他也知道,自己必须做好准备,迎接未来的挑战。
(https://www.eexsvv.cc/164258/36793005/)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