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正岳仁踏着积雪来到秋娘家,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作为岳秋娘子的堂伯,他在族中德高望重,这桩婚事若是由他亲自出面进行协调和处理,无疑是最为恰当且合适的选择。
“大哥,嫂子。”岳仁一边说着一边拍了拍身上的雪花,随后在炕边坐下,“韩家那边的意思已经打听清楚了。”
岳秋娘子的父母彼此对视一眼,眼神之中透露出一丝难以掩饰的紧张。母亲赶忙给岳仁倒了杯热茶,双手端到岳仁面前,小心翼翼地问道:“堂兄,韩家那边...他们究竟是怎么说的?”
“韩老爹很满意,”岳仁捧着茶碗,让温热驱散手指的寒意,“只要你们这边点头同意,婚事就可以正式定下来。”
岳秋娘子的父亲在听到这番话后,长长地松了口气,语气诚恳:“既然是堂兄你做主,我们哪有不同意的道理。”
正说着,只见秋娘缓缓地从里屋走了出来。她身着一件朴素的灰布衣裳,尽管没有华丽的装饰,却显得格外整洁而大方,透露出一种自然的美感。听到父亲的话,她的眼眸瞬间闪烁出明亮的光芒,仿佛内心被某种期待所点燃。然而,这光芒仅仅持续了片刻,她便又迅速地低下头去,脸上泛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羞涩,似乎在掩饰内心的波动。
“秋娘”岳仁温声道,“这是关乎你一生的重大决定,你也需要认真思考并明确表达一下自己的态度。”
岳秋娘子轻轻抿了抿嘴唇,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决然,她的声音虽然轻柔但却充满了坚定:“我愿意。那十亩陪嫁的良田,我想过了,决定不要了。”
母亲心疼地凝视着女儿,眼中闪烁着复杂的情感,既有深深的怜爱,又有无奈的叹息。那十亩肥沃的良田,原本是岳秋娘子前夫在迎娶她时所赠的聘礼,按照世俗的常理和法律规定,这本应归属于她的名下,是她应得的财产。然而,在现实的抉择面前,她却表现得异常坚决,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放弃这份本应属于她的土地。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超越物质利益的坚定与淡然,仿佛在告诉世人,有些东西比金钱和土地更为珍贵。
岳仁点点头,语气中带着赞许:“你能有这份心意就已经很好了。不过关于土地的事情不必急于一时,现在最重要的是先把婚事定下来。”
何家那边的态度也迅速地通过各种渠道传达到了这边。他们的儿子战死沙场,留下了这么一个年轻的寡妇,独自带着两个年幼的女儿,生活的艰辛和不易显而易见。在这种艰难的处境下,突然有了一个好人家愿意接纳这位寡妇,愿意与她续弦再婚,这对于何家来说无疑是一个缓解困境的好机会。因此,他们自然不会对此事加以任何阻拦,反而会欣然接受。更何况,岳秋娘子在婚姻期间并没有生下男丁,按照传统的观念,没有儿子就意味着家族的香火难以延续。而家中仅有的两个丫头,虽然也是血脉亲情,但在传承家族香火的问题上,她们的作用毕竟有限。因此,从家族长远利益的角度考虑,何家更没有理由反对这门亲事。
婚期就定在新石屋修好之后,韩远的户籍问题也顺利解决,从郡府到朝廷,都有了正式的记录。他终于成为了韩家峪的一员,再也不用担心身份的问题。寒冬时节,正是修缮窑洞的最佳时机,此时干活不仅省力还能省钱。
韩家峪的百姓大多居住在窑洞里,这里的黄土层虽然不及陕北那么厚实,但也十分坚固。韩远花了几天时间,反复琢磨新窑的设计方案。他手执木炭,在纸上仔细绘制,不时停下来深思熟虑,再添加一些细节。
“老爹,您看这个设计怎么样?”韩远将图纸平摊在桌上,期待老爹的意见。老爹凑近仔细观看,只见图纸上三孔窑洞一字排开,每孔窑洞都设有正间和两个侧房,共计九间房。窑洞高三丈三尺,宽一丈,进深三丈。
“这边是我住的,那边给桂儿和菊儿。”韩远指着两侧的房间详细解释道,“其余的房间可以用来做厨房、粮仓和储物间。每个主窑都要修上暖炕,说实话,这窑洞简直就是天然的空调,冬天暖和得跟火炕似的,夏天凉快得跟地窖一样,不过这里的冬天实在太冷了。”
“窑洞前要开辟一个大院子,”他继续说道,手指在图纸上移动,“这里修建围墙和门楼,院墙边上搭建牲口棚、柴房和茅厕。院子里打一口水井,种满枣树、梨树和核桃树,绿油油的,看着就让人心情愉悦。”
老爹的眼睛越看越亮,胡须都翘了起来:“好!这要是修成了,可真气派!就是……人工恐怕需要不少。”
“这事我已经打听清楚了,”韩远笑着说道,“咱们这里有个规矩,一家修窖,全村帮忙。只要管饭就行,不用给工钱。”
“那也得请几个窖匠。”老爹摸着下巴思索道。“是的,窖匠得花钱请。不过其他人工都不用花钱,咱们只要管饭就行。”
老爹沉吟道:“光管饭不行,等修完了还得给点谢礼。这火炕又是怎么回事?”
“冬天可以在下面烧火取暖,”韩远解释道,“白天坐着,晚上睡觉都暖和。”
“就怕费柴火。”老爹有些担忧。
“不会的,这种炕很省柴。”韩远信心满满地说道。
消息很快在村里传开,老爹要修新窑的事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虽说是外来户,但老爹在村里很有威望,平日里乐善好施,现在又当了官。一说要修窖,立刻得到全村的积极响应。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村民们就扛着工具纷纷赶来。有的挖土,有的和泥,有的搬砖运石,场面热火朝天。韩远和几个窖匠商量着具体的施工细节,不时在图纸上指指点点。老爹则忙着张罗饭食,请了几个村里的婶子帮忙做饭。
工地上说笑声、号子声此起彼伏,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韩远看着这热火朝天的场面,心里充满了期待。这将是他们一家人的新家,一个充满希望的开始。
夜幕降临,星光点点,新窑的轮廓在月光下若隐若现,仿佛在诉说着未来的美好与幸福。
(https://www.eexsvv.cc/164258/36793000/)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