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历史军事 > 地主怎么了,我可是个好地主 > 第十六章 金丝面饼热卖:生意的红火

天还未亮,老爹家的老窑洞院子瞬间沸腾起来。院子里点着几盏油灯,火堆的光芒在墙壁上跳动,将整个院落映照得如同白昼。空气中弥漫着面粉和豆沙的香甜气息,让人忍不住深吸一口气。

韩远站在院子中央,看着地上整整齐齐摆放的一笼笼金丝面饼,眼中闪过一丝满意。昨日他们八人忙活了整整一天,就为了今天这一大早。回想起来,每个人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石碾子碾糜子时发出的沉闷声响,石磨转动时的吱呀声,筛面和面时扬起的白色粉尘,以及煮红豆和大枣时散发出的阵阵香气。

“这活计真不轻松。”岳七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将最后一笼面饼放在地上,“一石糜子能做这么多,也算是赚到了。”

岳小八搓着手,脸上带着期待:“三郎,这面饼卖多少钱合适?”

韩远正要回答,一旁的岳十三已经掰着手指头算了起来,声音中带着几分得意:“一石糜子能卖到三千文的好价钱,做了两千个面饼,卖一个面饼就能赚小半个铜板。”

“瓜娃子,光算糜子钱?”岳七瞪了自家侄子一眼,“红豆大枣的钱你没算进去。”

“叔,那不值几个钱。”岳十三撇了撇嘴,“馅料里最香的还是那颗颗红艳艳的红豆,现在红豆便宜得很。”

韩远靠在院墙边,默默盘算着成本。确实,光是材料成本一个面饼也就两文钱左右。但八个人忙活一整天的人工,还有他独家的碱面配方,这些都是不小的投入。

“要不...卖十文一个?”韩远试探着问道,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过。

“贵了。”老爹放下手中的蒸笼,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经验老道的神色,“外头的面饼都是五文一个,咱们突然涨到十文,怕是没人买。”

院子里一时安静下来,只有火堆噼啪作响的声音。韩远看着地上的金丝面饼,眉头微皱。确实,定价太高可能会影响销路,但定价太低又显得不够珍贵。

“就卖五文。”老爹拍板定了价,语气坚定,“每个面饼能落袋一文半银钱,两千个就是三千文的利。现在最要紧的是打出名气,等金丝面饼的名声响了,价钱自然好说。”

众人纷纷点头,老爹的话在理。韩远也不再坚持,开始安排接下来的行动。八人分成四组,一批货足足有五百个面饼。老爹和韩远去洛京,其他人分别去宁民、玉山和青溪三县。

“这是工钱。”韩远给六人每人发了一百文,“算是昨天和今天的辛苦费。”

天边泛起鱼肚白,韩远和老爹背着装满面饼的筐子,踏上了去洛京的路。三十里山路对于常年习武的两人来说不算什么,但背着近三十斤重的筐子还是让人感到些许吃力。

“老爹,你现在是队副了,该给你买匹马了。”韩远看着老爹健步如飞的背影说道。

“不急。”老爹轻松地调整了下肩上的筐子,“先把新石屋修好要紧。”

山路蜿蜒,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渐渐地,洛京城的轮廓在晨雾中若隐若现。韩远不由得放慢脚步,望着这座雄伟的都城,心中五味杂陈。

“走吧,先去城南的酒楼。”老爹熟门熟路地在前面带路,“那边人多,好做生意。”

来到城门口,守卫拦住了他们:“站住,检查盘缠。”

老爹掏出府兵腰牌,守卫立刻态度大变:“原来是府兵大人,请进请进。”

进了城,韩远才真正感受到洛京的繁华。街道宽阔整洁,店铺林立,即便天还早,已经有不少商贩在摆摊准备。空气中飘散着各种食物的香气,混合着晨露的清新。

“醉仙楼到了。”老爹指着前方一座气派的三层楼阁,“这是城南最大的酒楼,若是能打开这个局面,其他地方就好说了。”

韩远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下衣襟。他知道,这可能是改变命运的一天。但他不敢有太大的期望,只是默默在心里告诉自己:一步一步来。

“掌柜的在吗?”老爹熟练地走进酒楼,向柜台后的伙计问道。

“哟,这不是李队副吗?”一个圆脸掌柜从后堂走出来,“今儿个这是?”

“带个新品来给掌柜的瞧瞧。”老爹放下筐子,取出一个金丝面饼,“尝尝?”

掌柜接过面饼,仔细打量了一番,这才咬了一口。他的眉毛顿时扬了起来:“嚯!这口感,这馅料,好东西啊!”

韩远心中一喜,但面上不动声色:“掌柜觉得如何?”

“五文一个,您要多少?”老爹直接说出价格。

掌柜略作思考:“先来一百个试试,若是客人反应好,后面再多要些。”

就这样,第一单生意谈成了。接下来的一整天,两人在洛京城里东奔西走,将蜜糕推销给各家酒楼。到傍晚时分,五百个面饼竟然全部卖完。

“三郎,今天算是开了个好头。”回程的路上,老爹笑着说道。

韩远点点头,心中却已经在盘算着明天的计划。他知道,这只是个开始。在这座千年古都里,还有太多的机会等着他去把握。

夜幕降临,两人走在回家的路上。远处的洛京城渐渐隐入暮色中,只剩下点点灯火在暗夜中闪烁。韩远回头望了一眼,心中暗暗发誓:这座城市,终有一天会记住他的名字。

(https://www.eexsvv.cc/164258/36792994/)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