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历史军事 > 剑指金陵:乱世权谋 > 第二十章 乱世中的抉择

陈昭默默点头,起身告辞。临走时,他回头看了一眼仍然站在窗前的卫忠,欲言又止。

夜深了,府衙内外都安静下来。只有巡逻的脚步声时远时近,提醒着这座城市并未真正入睡。

卫忠坐在案前,借着烛光批阅文书。忽然,一阵微风吹来,烛光摇曳,在墙上投下晃动的影子。

他抬起头,望着窗外的月光。这个不眠之夜,注定还很漫长。因为明天,或许就是另一个血雨腥风的开始。

而他,作为这座城市的守护者之一,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柴房内,孙守信匆匆赶来,额头渗着细密的汗珠。他的衣衫有些凌乱,显然是一路快步赶来。

屋内正在擦拭兵器的士卒们抬头望去,手中的动作不由自主地慢了下来。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令人不安的气息。

孙守信四下张望,确认周围无人,这才压低声音道:“都尉,要打仗了。”

卫忠目光如电,在场的士卒们瞬间会意。两名士卒默契地起身,提刀出门值守。他们的脚步声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庭院深处。

“说吧。”卫忠的声音低沉而平静。

孙守信咽了口唾沫,声音略显颤抖:“蓟城传来家书,成都王已经集结了二十万大军,正在分批南下,目标直指金陵。”

“二十万?”卫忠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不屑,“幽州都督区能有三万兵马就不错了,所谓二十万,不过是临时征发的丁壮罢了。”

话虽如此,但他心里清楚,蓟城的精锐之师不容小觑。幽州都督区的世兵战力,在八大军区中也是数一数二的存在。这些久经沙场的老兵,每一个都是百战精兵。

“从蓟城到金陵,需要多久?”卫忠沉声问道。

孙守信面露尴尬之色,支吾了一下:“我...我去过...大约一个月的路程。”

卫忠并未追问他去蓟城的缘由,只是陷入沉思。片刻后,他抬起头,目光坚定:“梅园不能再待了,必须尽快撤回金陵城内。”

“正该如此。”孙守信叹了口气,“那些老弱妇孺,只会成为累赘。现在外面...已经开始吃人了。”

“已经这么严重了?”卫忠眉头紧锁。

“都尉,您该多去外面看看。”孙守信的声音中带着几分苦涩,“有些地方,连山匪都不敢去。那里的百姓,又穷又横,啥都没有,就剩一条命。匪徒去了,说不定反被他们抓去当口粮。”

柴房内一片寂静,只有火把发出细微的噼啪声。卫忠站起身,来到窗边。远处的天际泛着血色的晚霞,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腥风血雨。

“这些日子,我确实与外界接触太少,只看到了这乱世的一角。”卫忠喃喃自语,“有根,你可知道山林中那些亡命之徒的情况?”

孙守信搓了搓手,语气沉重:“那还不清楚?从金陵到金陵,淮南到建康,到处都是贼匪。就连一个小土包都能藏着一伙人。多是些当年的溃兵,没法回家才落草为寇。”

“这些人性情如何?”

“开始还好说,时间久了...”孙守信摇了摇头,“就说不准了。人性这东西,经不起饥寒的考验。”

卫忠转过身,目光在在场的每个人脸上扫过:“要打仗了,怕不怕?”

“说不怕是假的。”孙守信苦笑着,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但现在哪有活路?不如拼一把。”

“记住,临阵脱逃者,斩。”卫忠的声音不大,却字字如铁。

“诺!”众人齐声应道,声音在柴房内回荡。

两天后,王妃从金陵返回别园。

护送途中,卫忠提出了撤退建议。马车内,王妃的面容被帘子遮掩,只能看到她纤细的手指轻轻拨弄着帘角。

“此番入洛,正为此事。”王妃的声音透着几分疲惫,“我已经安排好了城内的住处。”

“王妃英明。”

“都尉不怕死?”王妃突然问道,“你才上过两次阵吧?”

卫忠沉默片刻,马蹄声在耳边回响:“我感激王妃的知遇之情,我不能怯懦。”

王妃轻轻掀开帘子一角,若有所思地看着卫忠:“卫君这话,我能信么?”

阳光透过帘缝洒在她的脸上,卫忠看到她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情绪。

“王妃且看我的表现。”

“好,我信你。”王妃放下帘子,声音轻柔而坚定。

六月十五,韦昂抵达梅园。

撤退在即,整个庄园内一片忙碌。仆人们来回奔走,收获粮食,打包财物。马厩里不时传来牲畜的嘶鸣声,院子里堆满了待运的物资。

粮仓前,卫忠正在清点存粮。今年的收成不错,但能带走的却不多。道路泥泞,马车负重有限。更重要的是,大批人马移动,本就不易。

“都尉。”孙守信快步走来,“城内的住处已经安排妥当,可以分批转移了。”

卫忠点点头:“先把老弱送走,年轻力壮的留到最后。”

“那些不愿意走的佃户怎么办?”

“由他们吧。”卫忠叹了口气,“强扭的瓜不甜,他们既然选择留下,就是他们的命数。”

夜幕降临,梅园内依旧灯火通明。院子里不时传来搬运物资的声音,混杂着低声的议论。

卫忠站在高处,望着远方若隐若现的火光。那是附近村落的篝火,在黑暗中显得格外刺眼。

战争的阴云已经笼罩在这片土地上,而他们,不过是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中的一粒尘埃。

但至少,他们还能选择如何面对。

卫忠坐在案前,手执狼毫,一笔一划地写着家书。窗外蝉鸣阵阵,夏日的暑气透过窗棂渗入室内,汗水顺着他的额角缓缓滑落,却丝毫不影响他专注的神情。

笔下的字迹娟秀,一笔一画都透着几分书香气,竟是一手漂亮的楷书。韦昂站在一旁,目光在纸上流连,不住地点头。

(https://www.eexsvv.cc/164196/36792990/)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