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一名斥候快马加鞭赶来,“前方发现可疑人员,似乎在监视我军动向。”
卫忠眯起眼睛:“什么人?”
“看装束像是商人,但行迹诡异。属下派人跟踪,发现他们在城中多处据点互通消息。”
“知道了。”卫忠若有所思,“继续盯着,不要打草惊蛇。”
入夜后,军营中篝火通明。卫忠坐在帐中,听着外面传来的歌声。这是士兵们在庆祝胜利,虽然有些吵闹,但他并未制止。
钱珍端着热气腾腾的酒走进来:“司马,今晚不喝两杯?”
卫忠摇摇头:“还有事要处理。”他指了指桌上的竹简,“这是从敌将身上搜出来的密信。”
“可有发现?”
“有意思。”卫忠展开竹简,“这些人似乎在等什么信号。”
钱珍凑近看了看:“什么信号?”
“不知道。”卫忠将竹简收起,“但我总觉得,今天的胜利来得太容易了。”
“司马是说......”
“小心无大错。”卫忠站起身,“让弟兄们提高警惕,不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夜色渐深,军营中的喧闹声渐渐平息。卫忠站在营帐外,望着远处闪烁的城中灯火。他知道,在那些灯火背后,或许正藏着更大的阴谋。
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军队在一步步成长。从最初的乌合之众,到现在能够以少胜多,这支军队正在蜕变。
远处传来了更换岗哨的号角声,卫忠转身回到帐中。案几上的地图在烛光下投下摇曳的影子,仿佛预示着未来的种种可能。
韩飞所部的攻杀在一夜之间结束了。
消息传来时,天色尚未大亮。斥候骑士纵马疾驰,马蹄声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他翻身下马,单膝跪地:“禀报大人,韩飞仅带数十骑仓皇逃窜,其部下死伤惨重!”
“说具体些。”卫忠站在营帐外,晨露打湿了他的战靴。
“韩飞分散在十二处的邺兵死伤过半,被俘斩者数以千计。剩下的也都四散奔逃,毫无斗志可言。”斥候语气中带着难掩的兴奋,“我军伤亡极小。”
卫忠微微颔首。这场夜袭的效果比预想的还要好。他转身走进帐内,取出一封密信,交给亲兵:“送去太尉府。”
营地里陆续传来士兵们的欢呼声。这一仗打得漂亮,让所有人都看到了希望。
次日清晨,慕容翔召集众将,宣布赏格。
“每名参战士兵,赐绢两匹!”
此言一出,帐内众将纷纷侧目。两匹绢虽不算多,但对府库空虚的天国军来说,已是不小的负担。
“主公英明!”魏纶第一个开口附和,“此举必能鼓舞军心。”
陈直也笑着说:“士兵们平日领到的钱粮,连金陵卫的一半都不到。这两匹绢,足以让他们感恩戴德了。”
就在这时,一名亲兵快步入帐:“启禀主公,沈家庄送来了数千枚果子,说是犒劳将士。”
慕容翔眼前一亮:“分发下去。”
虽然每人只分到一枚果子,但这份心意却让士兵们倍感温暖。营地里到处都是啃着果子的士兵,脸上洋溢着笑容。
“邵司马不仅勇猛善战,对我们还如此关照。”
“是啊,跟着这样的将军打仗,值了!”
“听说他从不贪墨军饷,每次分粮都是先让士兵吃饱。”
议论声此起彼伏,传到卫忠耳中。他没有停留,而是带着宗辉直奔玉垣城。
城门大开,守军稀疏。卫忠皱眉:“怎么如此空荡?”
宗辉苦笑:“刘刚抓慕容震时,就把这里的人掳走大半了。剩下的也都心惊胆战,生怕遭遇不测。”
卫忠默默点头,开始仔细查看城防设施。他们走过城墙、箭楼、粮仓、水井,每到一处,卫忠都会驻足观察,不时询问细节。
最后,他站在城头远眺:“此城确实适合长期坚守。地势险要,城墙坚固,水源充足。”
宗辉欲言又止,眼中闪过一丝忧虑。
卫忠看出他的担忧,轻声说:“时局已经不同以往,按部就班地走老路,未必是好事。但有些事情,终究难以更改。”
“比如慕容翔北伐蓟城的决心?”宗辉小心翼翼地问。
卫忠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你留守金陵,去找糜都督要个差事。和张远一起负责招募兵士。”
“这......”
“有张远帮你,不会太难。他在金陵经营多年,人脉广阔。”
宗辉重重点头:“是。”
“走吧,大战在即。”卫忠最后看了眼玉垣城,“若是战败,你就跟着我,别去魏军署。那里不是久留之地。”
七月初八,一个重要的日子。
天国军四人组被召见太尉府。这次不同以往,是分头入内。韦昂最先进去,出来时面无表情。魏纶、陈直随后,两人却是喜形于色。
轮到卫忠入内时,他发现除了慕容翔,王妃和世子也在场。气氛显得格外凝重。
“坐。”慕容翔语气温和,这反而让卫忠心生警惕。
主公越是客气,往往意味着越危险的任务。果然,慕容翔开门见山:“从明日起,上军的练兵权交给你。”
“诺。”
“待北伐功成,将军之职少不了你的。”
卫忠立刻叩首:“仆誓死效忠!”
“金陵之事,听糜子恢的。”慕容翔加重语气,“朕已经跟他交代过了。”
房间陷入沉默。窗外传来远处士兵操练的声音,更衬托出室内的压抑。
“你觉得金陵能守住吗?”慕容翔突然问道。
卫忠没有立即回答。他能感觉到王妃和世子的目光都落在自己身上。
“只要众军同心,守住不难。”他谨慎地说。
“万一失守了该如何是好?”
“仆必护送王妃、世子突围东奔扬州。”卫忠斩钉截铁地说。
慕容翔满意地点头:“你退下吧。有事找糜子恢,他做不了主就去找王夷甫。”
七月初九,大军开拔的日子。
晨光熹微,金陵城门大开。慕容翔率军北伐,声势浩大。太子慕容琦、宗室诸王、文武百官,浩浩荡荡出城相送。
城头上,百姓们挤满了每一处可以站立的地方。他们挥舞着彩带,为出征的将士送行。
苟达出任南军中候,统领御军。这位老将军站在城门楼上,目送大军远去,眼中闪过复杂的神色。
金陵,迎来了韦昂时代。
街道上依旧熙熙攘攘,商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但细心的人能感觉到,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微妙的紧张感。
这座饱经沧桑的城市,必将掀起波澜。暗流涌动,风雨欲来。
(https://www.eexsvv.cc/164196/36792935/)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