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呼啸,城头上,积雪被风卷起,在空中打着旋儿,又簌簌落下。
崇祯立于城头,冷风吹得他的龙袍猎猎作响。他眯起眼睛,目光越过城墙,投向远方连绵起伏的群山。
“这鬼天气...”他低声嘟囔着,双手不自觉地往袖中缩了缩。
身旁的太监连忙上前一步:“陛下,风大,要不咱们先回去?”
崇祯摇摇头,目光依旧凝视着远方。他的思绪早已飘向了边军的军饷问题。这次军饷发放,他特意下令给边军涨了薪,从原本的一两银子,涨到了一两四钱。
“这可是关宁军的水平啊...”崇祯喃喃自语。
一阵寒风刮过,吹得城头上的旗帜猎猎作响。崇祯抬手揉了揉发涩的眼睛,脑海中不断盘算着数字。
宣府总兵力号称八万,可实际上能有四万就不错了。那些贪官污吏们用虚报兵额中饱私囊,剩下的四万都是纸面上的数字。
即便如此,光是这些军饷,一年也要近百万两白银。再加上运粮、修城、建营的杂役,每月半两银子,一年又是二十万两。
“粮草...”崇祯皱着眉头,“三十万石粮食,至少三十万两白银。”
身边的太监小心翼翼地问道:“陛下在为军饷的事情发愁?”
“一年一百四十六万两...”崇祯没有理会太监的问话,自顾自地算着账,“这还是保守估计。”
他转身踱步,靴子在积雪上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城头上的守军看到皇帝陛下走近,连忙跪地行礼。
“平身。”崇祯随口说道,目光落在这些士兵身上。他们的衣服明显有些单薄,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这些年军饷拖欠得太多了...”崇祯心中暗叹,“难怪边军战力低下,士气涣散。底层士兵拿不到该有的军饷,又怎么可能卖命?”
他停下脚步,转向身边的太监:“传令下去,这次军饷必须按时发放到每个士兵手中。”
“是!”太监连忙应声。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宣化城。街巷之间,士兵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脸上难得露出了笑容。
“真的假的?这还是头一次在十一月就能领到军饷。”
“听说还加了四成呢!”
“可别是空口白话吧?”
“我听说是真的,陛下亲自下的旨意。”
然而,张家口那边的形势却不太妙。卢象升率军围城已两日,可城内依然拒不开门。城头上,叛军首领汪正奇正在来回踱步。
“大人,现在怎么办?”何忠祥一脸焦虑地问道。
汪正奇停下脚步,望着城下的大军,脸色阴晴不定:“先拖着,看看情况再说。”
城下,卢象升站在马上,目光如炬地盯着城头。身边的侯世禄凑过来低声道:“大人,要不要...”
“给他们最后一次机会。”卢象升冷声打断道,“陛下已下旨,再不开门,就用红衣大炮轰城!”
第二天清晨,城门依然紧闭。晨雾中,二十门红衣大炮在城下一字排开,炮口对准城头。寒气中,炮管上凝结着一层薄霜。
“准备!”火炮营连长高声喝道。
炮兵们动作麻利地装填炮弹,沉重的金属球顺着炮膛滑入。这支火炮营在几个月前的大凌河之战中,就让三千八旗精锐尝到了苦头。
“开炮!”
轰鸣声中,二十发炮弹呼啸而出。城垛瞬间被轰得粉碎,几个守军被炸得血肉横飞。剩下的士兵吓得脸色惨白,双腿发软。
“继续!”卢象升一挥手。
第二轮齐射,直接在城墙上轰出了几个大洞。浓烟散去后,城墙上露出了狰狞的裂痕。
“卢帅,为何不继续轰击?”侯世禄不解地问道。
“不必了。”卢象升嘴角微扬,“军饷的消息已经传遍城中,接下来,就看城内自己的选择了。”
果然,到了下午,城内就传来一阵骚动。游击将军李常山带人控制了城门,将叛军首领汪正奇和何忠祥捆绑起来,推到了城下。
“末将李常山,参见卢帅!”
“免礼。”卢象升点点头,“叛军可都拿下了?”
“回禀卢帅,已全部擒获!”
汪正奇被按在地上,怒目圆睁:“李常山,你这个叛徒!”
侯世禄上前就是一脚:“放肆!敢违抗朝廷命令,罪该万死!”
卢象升看着被绑的汪正奇和何忠祥,心中暗叹。若不是陛下未雨绸缪,提前布局,这张家口之乱还真不好收场。军饷加码,再配合强硬手段,这才让叛乱不攻自破。
“传令下去,清点人数,准备发放军饷。”卢象升沉声道。
“是!”
城内的士兵们顿时沸腾了。这一仗,不费一兵一卒,就平定了叛乱。更重要的是,他们终于可以领到朝廷发下的军饷了,而且还是比以前多了四成。
卢象升看着欢天喜地的士兵们,不禁感慨。有时候,一场叛乱的平定,未必要靠刀光剑影。只要抓住人心,给予实惠,自然能收获军心。
夜幕降临,宣化城内外渐渐安静下来。城头上的火把在寒风中摇曳,将守军的影子投射在城墙上,拉得老长。
崇祯站在宫殿的窗前,望着远处闪烁的火光。太监轻手轻脚地端来一碗热汤:“陛下,天凉了,喝点暖和暖和。”
崇祯接过汤碗,轻轻抿了一口。热气腾腾的汤水让他冰凉的手指稍微暖和了些。
“张家口那边怎么样了?”他问道。
“回陛下,卢大人已经平定叛乱,正在清点人数,准备发放军饷。”
崇祯点点头,目光投向窗外的夜色。寒风依旧在呼啸,至少在这个寒冷的冬天,边军们能够拿到他们应得的军饷了。
城门外,整齐的银两堆积如山。阳光下,白花花的银子刺痛了某些人的眼睛。士兵们排着队,一个个走上前来领取军饷。
“这是今年的军饷,一分不少。”监军官员高声宣布。
人群中响起阵阵惊叹。多少年了,他们从未见过如此齐整的军饷发放。往日那些克扣盘剥的把戏,在这铺天盖地的白银面前显得如此可笑。
一名老兵颤抖着接过银两,眼眶湿润:“总算等到这一天了...”
二十三日,一个重要的消息传来:汪正奇和何忠祥被押解进京。
“陛下,汪正奇当初拒不开城门,连侯世禄来了都不放行。”黄得功禀报时,语气中带着几分嘲讽。
崇祯冷笑一声:“此地无银三百两,越是遮掩,越是欲盖弥彰。”
第二天清晨,大雪纷飞。崇祯刚起身,徐光启就求见了。
“陛下。”徐光启恭敬地呈上几个精致的小盒子,“这是按照您的方子研制的牙膏,已经试产成功。”
崇祯眼前一亮。穿越两年,终于等到了这熟悉的东西。他迫不及待地打开盒子,一股清新的薄荷香气扑面而来。
“徐爱卿果然没让朕失望。”崇祯由衷赞叹,“能量产吗?”
“回陛下,已试产十支,工艺成熟。”
“蒸汽机那边...”
“第二代还在改进中。”
崇祯摆摆手:“不急,先把第一代推广开来。让百姓先尝到甜头,这才是正经事。”
(https://www.eexsvv.cc/164170/36793006/)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