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一两银子的工钱,一个子儿都不能少。”这是他定下的规矩。
徐光启不禁感叹,“陛下这是要开创新局面啊。”
为了更好地管理这些事务,崇祯又设立了工商局,由陈新甲担任局长。
农历二月二十五,天空阴沉,云层厚重,一道新政策颁布:允许百姓在工商局注册商社,只需一两银子便可登记。
这些商社可以参与交通局的招标,只要能招募到一百名壮劳力,就有机会承接水泥路的修建工程。
这个消息一出,立刻在民间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这是要让咱们老百姓也能做官家的生意?”一个小贩惊讶地说道。
“一个月一两银子的活计,听着倒是不错。”旁边的人附和道。
街头巷尾议论纷纷,有人心动,也有人将信将疑。
毕竟在大明,做生意向来是自由自在的。商人们习惯了买卖自由,对这种需要登记注册的新鲜事物,难免心存疑虑。
就连朝中大臣,也觉得这事不靠谱。
“陛下,这样做恐怕会引起商人们的不满。”一位大臣在朝会上提出质疑。
崇祯淡淡一笑,“朕心里有数。这是一条新路,通过扶持这些小商社,让他们依附朝廷的工程,未来必将开创一个崭新的商业模式。”
大臣们面面相觑,不敢再多言。
崇祯已经想好了下一步的计划,他要借助这些小商社,逐步打破大商人们的垄断。
就在朝廷忙于推行新政的同时,民间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在京城西郊的一个小村子里,几个年轻人正凑在一起商量着什么。
“老王,你觉得咱们要不要去注册个商社试试?”一个瘦高个问道。
“我看行,反正只要一两银子,赔了也不心疼。”被称作老王的人点了点头。
“可是,咱们哪来的一百个壮劳力啊?”另一个人提出了疑问。
老王眼睛一亮,“我有个主意。咱们村加上邻村,壮劳力加起来差不多就有一百个。要是能说服他们一起干,这事就成了。”
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达成了共识。
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就赶到了工商局。
“同志们,我们要注册一个商社。”老王有些紧张地对工商局的官员说道。
官员抬头看了他们一眼,“有银子吗?”
老王连忙掏出一锭银子,“有,这是一两银子。”
官员接过银子,仔细查看了一下,然后拿出一本册子开始登记。
“商社名称叫什么?”
几个人面面相觑,显然没想到这个问题。
“就叫...就叫西郊联合商社吧。”老王灵机一动。
“行,那你们是做什么生意的?”
“我们想承接水泥路的修建工程。”
官员抬头看了他们一眼,“有一百个壮劳力吗?”
“有!”老王信誓旦旦地说,“我们已经联系好了,保证能凑够一百人。”
官员点了点头,继续登记。不一会儿,他们就拿到了一张盖有官印的证书。
“恭喜你们,西郊联合商社正式成立了。”
几个人喜出望外,拿着证书就往外跑。
“等等!”官员叫住他们,“别忘了参加下周的招标会。”
“好的好的,我们一定准时参加!”
几个人兴高采烈地离开了工商局,仿佛看到了美好的未来在向他们招手。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个看似简单的注册过程,背后却是朝廷深思熟虑的结果。
崇祯的目的很明确,他要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一批新型的商人。这些商人不同于传统的大商人,他们会更加依赖朝廷,也更容易被朝廷控制。
同时,这也是一种变相的招工方式。通过商社这个中间环节,朝廷可以避免直接雇佣大量劳工所带来的管理压力。
可崇祯皇帝坐在御书房里,眉头紧锁。窗外寒风呼啸,吹得窗棂作响,更添几分肃杀之气。
他手中握着一份税收报告,指节因用力而发白。南方的税收,竟然只有区区三千五百万石!这与他预期的两亿石相去甚远。
“砰!”崇祯猛地将报告拍在桌上,茶盏被震得跳起,茶水溅落在案几上。
不知过了多久,御书房重归寂静,崇祯坐回龙椅,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那份税收报告依然刺眼地躺在案几上。
二月二十七日,阴云密布。
崇祯再次召集大臣议事,殿内气氛凝重。
“诸位爱卿,”他环视众臣,声音低沉,“南方的税收情况,你们可知晓?”
大臣们面面相觑,有人低头整理衣袖,有人假意咳嗽,没人敢接话。
“三千五百万石!”崇祯突然提高声音,“这就是你们给朕的交代?”
众臣噤若寒蝉,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
崇祯猛地拍案而起,茶盏翻倒,茶水在案几上蜿蜒流淌:“户部立刻派人下去追税查税!半年之内,补不齐的官员,全部撤职查办!”
户部尚书浑身一颤:“臣遵旨!”
“吏部也要追责当地官员。六科给朕严查!”崇祯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的脸庞。
大殿内鸦雀无声,只有外面的风声呜咽。
“退朝!”崇祯挥手,声音中带着疲惫。
大臣们如蒙大赦,纷纷退出大殿,脚步声杂乱。
崇祯独自坐在龙椅上,手指揉捏着太阳穴。新田制已经实施一年多了,北方各省虽然有些阻力,但总算在推进。可南方那些地主乡绅,那些官员贵族,竟敢如此明目张胆地逃税漏税!
他站起身,在殿内来回踱步。脚步声在空旷的大殿内回响,仿佛也在诉说着他内心的焦躁。
崇祯皇帝思来想去,决定微服私访,一路南下。
这一次,他没有告诉任何人,只带着骆养性和一支精锐部队悄然离开了京城城。
三月的河南,春风拂面,暖意渐浓。崇祯策马疾驰,身后是四千精兵。这支队伍轻装简行,行军速度极快。
“陛下,前方就是许昌了。”骆养性策马靠近,低声禀报。
崇祯微微颔首,目光远眺。他没有选择寻常的信阳路线,而是决定从南阳进入襄阳。这个决定让骆养性有些意外,但他并未多问。
“襄阳...”崇祯喃喃自语,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作为湖广北大门,这里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东西两侧群山环绕,一旦拿下襄阳,整个湖广平原便唾手可得。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清澈的河面上。崇祯勒住马缰,静静欣赏着这一幕。河水清澈见底,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
“真美啊。”他轻声感叹,眼中流露出一丝难得的轻松。
骆养性见状,心中暗暗松了口气。这一路上,陛下的神色一直凝重,难得见他露出这样的表情。
(https://www.eexsvv.cc/164170/36792986/)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