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历史军事 > 谁说朕是暴君?朕要诛你九族 > 第二十七章 推行新田制会议

前方又传来喧哗声。一群衙役正在驱赶几个乞丐,手中的皮鞭抽得啪啪作响。

“滚!都给我滚!”领头的衙役骂骂咧咧,“知府大人要来巡视,别在这里碍眼!”

乞丐们跌跌撞撞地逃走,其中一个老妇人摔倒在地,手中的破碗摔得粉碎。

“哎呦......”老妇人想要爬起来,却被衙役一脚踢开。

“死老太婆,快滚!”

崇祯眼中寒光一闪,正要上前,却被张之极拦住。

“陛下,先去府衙。”张之极低声道,“这些蛀虫,一网打尽才是正理。”

崇祯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怒火。是啊,不能打草惊蛇。这荆州府的官场,怕是比想象中还要腐败。

而此时的荆州府衙门,今日格外热闹,大堂内人影绰绰,三三两两的官员正低声交谈。阳光透过窗棂斜斜照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不仅仅是衙门里的官员,新上任的通判郑谷昌也在其中。他身着青色官服,面容清瘦,正与几位同僚寒暄。附近各县的地方官员悉数到场,一个不落地到齐了。

周边各州县的官员齐聚一堂。他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低声议论着什么,脸上带着几分忧虑。

荆州府最大的地主王老爷正与徐老爷凑在一处,两人时不时交换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荆州左卫千户所的沈云沛则独自站在一旁,神情严肃。

堂内烟雾缭绕,茶香四溢。几名衙役端着茶盘穿梭其间,为各位大人添茶倒水。

这场会议的主题是新田制。

京城连日来书信不断,说是朝廷今年要大力推行新田制。农务院御司使宋应星如今可是皇帝跟前的红人,一纸政令便能让天下官员为之奔波。

长江一带春耕已至,各地官员不得不紧急召开会议商讨对策。可这些官员真正关心的,并非新田制本身。

“诸位请安静。”荆州府同知李昌贵站起身来,他身材魁梧,声音洪亮,“知府大人有要事相商。”

张维兴端坐在正中,他穿着绣着飞鸟的官服,面色沉稳。目光扫过堂内众人时,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凝重:“京城已有消息传来,朝廷今年要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新田制。”

他用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继续道:“本府先说说新田制的几个要点。”

“第一,各县每个甲里都要设立新田制指挥所,朝廷会派人来视察。”说到这里,他意味深长地看了众人一眼,嘴角微微上扬。

在座的官员心领神会,这是在暗示该如何打点朝廷派来的人。有几个知县甚至已经开始在心里盘算该准备多少银两。

“第二,每个县、每个甲里都要设立大明日报报社,礼部会派人前来管理。”

“第三,各县必须大力推广红薯种植。”

“第四,农务院下发的《新田制全览》要印发学习。”

“第五,惠泽田要落实到百姓手中。”

张维兴说完这些,又补充道:“还有一事,京城那边对我们上缴的税收很不满意。”他的声音突然低沉下来,“户部和户科的人即将抵达湖广,武昌府昨晚已经传来消息。诸位最好把事情办妥当些,若是丢了官,可别怪本府没提醒。”

表面上看,张维兴说得正气凛然。但每句话里都暗藏玄机,在座的官员哪个不是人精?都听出了其中的门道。

“大人!”王老爷坐不住了,他拍着桌子站起来,脸上写满愤怒,“我们可都是按规矩上缴的税啊!”

徐老爷也帮腔道:“都是那些贱民偷税漏税!”他挥舞着手臂,“我手下就有一大批佃户,明明有钱却不交租,这风气得杀一杀!”

这话说得荒唐。在场谁不知道真正偷税漏税的是谁?几个知县互相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嘲讽。

“徐老爷说得对!”王老爷接话道,他的脸涨得通红,“陕西方面急需采购30万石粮食,这帮穷苦农户就是不尽本分,我们拿什么卖给陕西?”

他话锋一转,声音突然变得意味深长:“要运往陕西的粮食,可都有诸位大人的份例啊。”

此话一出,堂内几位知县的表情顿时变得微妙起来。有人低头喝茶,有人假装整理衣袖,都在回避这个敏感的话题。

“知府大人!”荆州左卫千户沈云沛站起身发话,他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急切,“此事不能拖,据说河南有不少知府因为拖欠税款,已经被押解进京了,怕是性命难保!”

张维兴转向李昌贵:“咱们荆州府的税收还差多少?”

“按新税法,还短缺80万石粮食。”李昌贵翻开手中的册子,语气沉重。

此话一出,堂内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有人不安地挪动着身子,有人暗暗擦拭额头的冷汗。眼下还有这80万石的窟窿,都是在座诸位的。新税法规定官员也要交税,而且按田产多少递增。

“诸位可有良策?”张维兴环视众人,目光中带着审视。

“加派!”公安县知县李哲文直言不讳,他一拍桌子站起来,“就说朝廷要备战,只能从这些穷困百姓身上再多征点了!”

“对!加派!”其他知县纷纷响应,有人甚至已经开始计算每户该加派多少。

张维兴对李昌贵说:“此事就交给你去办。”

又补充道:“新田制是陛下器重之事,诸位要上心。郑大人是新来的通判,主管新田制,还望大家配合。”

诸位知县起身行礼:“郑大人。”他们的态度恭敬,但眼神中却带着几分探究。

郑谷昌还礼:“诸位客气。”他的脸上挂着得体的微笑,看不出喜怒。

张维兴起身告辞:“你们先聊,本府还有公务。”

等张维兴一走,气氛顿时轻松起来。有人开始低声交谈,有人放松地靠在椅背上。

李昌贵笑道:“郑大人可是咱们这边的人,有什么话尽管说。”他给郑谷昌倒了杯茶,动作熟稔。

(https://www.eexsvv.cc/164170/36792983/)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