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历史军事 > 谁说朕是暴君?朕要诛你九族 > 第七十四章 军报

这句话如同一道惊雷劈在韩爌头上,他猛地抬头,难以置信地看着皇帝。幸福来得太突然,以至于他一时语塞。

“臣、臣何德何能,蒙陛下抬爱,实在受宠若惊。”他连忙低头,生怕自己脸上的表情会暴露内心的激动。

“下去吧。”崇祯挥了挥手。

“臣告退。”

走出乾清宫,韩爌的心仍在狂跳。曾几何时,他也是内阁大学士。如今能再入阁,无异于重获新生。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在崇祯心中,这不过是一步棋而已。

东南局势动荡,李元起和屠家的事必然引起非议。此时推韩爌入阁,无异于给那些人一颗定心丸。韩爌在东林党中德高望重,在东南一带名声显赫,这一手,足以迷惑众人。

关于另一位阁臣人选,崇祯已经锁定了温体仁。虽说此人品行不端,但功劳摆在那里。不过得等他把南直隶的报纸整顿好再说。

辽东大捷,让主动权重新回到崇祯手中。蒙古虽有异动,但皇太极在沈阳已是焦头烂额,不足为虑。接下来,就是全力处理南京的烂摊子了。

次日,辽东大捷的邸报从京城发往全国。邸报中这样写道:公元1630年仲夏,建州野心狼子,目中无人,胆敢挑衅大明威严。王师东出,斩首两万,群奴溃逃。煌煌大明,四夷臣服。壮哉!

消息很快传遍南京城,如同一声惊雷。有心人已经嗅到了政治风向的变化。

杭州的钱龙锡听闻此事后,只说了一句话:“皇上已决意对东南用兵。”

这句话,仿佛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南京,这座繁华的六朝古都,即将迎来一场风暴。

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权贵们,此刻或许还沉浸在往日的荣光中。他们不知道,一场足以改变命运的巨变正在悄然酝酿。

崇祯的案头,摆着一份军报。

他的目光,久久凝视着那触目惊心的数字。

五千三百六十二名天雄军战死,三千六百七十二人负伤。这是一场惨胜,一场用鲜血换来的胜利。

“卢象升啊卢象升,你这是要用命去打仗吗?”崇祯轻叹一声,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

夜色渐深,宫灯摇曳。崇祯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黑暗,眉头紧锁。他的身影被灯火拉得很长,投射在地上,像一道孤独的影子。

“来人。”他突然开口。

“奴才在。”内侍王承恩连忙上前。

“拟一道圣旨,八百里加急送往辽东。”崇祯转过身,“另外,让太医院派最好的御医随行,务必要将卢象升的伤势医治好。”

“是。”王承恩应声退下。

崇祯重新坐回案前,提笔写下几行字。这是他要让大明日报刊登的内容,整整一版的篇幅,专门报道天雄军的事迹。

从卢象升的出身谈起,到他在大名府为官时的政绩,再到这次辽东之战的壮举。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对这位新晋名将的赞誉。

“军心可用,但也需要皇恩浩荡来温暖。”崇祯喃喃自语。

正当他准备休息时,一个内侍匆匆进来:“陛下,南京那边传来消息。”

“说。”

“温体仁...他...”内侍有些犹豫。

崇祯眼神一凛:“直说。”

“《金陵日报》刊登了一篇为李元起鸣冤的文章,据说是温体仁暗中授意的。”

“哦?”崇祯冷笑一声,“这老狐狸又在打什么主意?”

很快,一封奏疏送到了崇祯手中。温体仁在奏疏中痛陈东南报纸的弊端,说它们口舌混乱,流言四起,妖言惑众。

“真是好算计啊。”崇祯将奏疏重重拍在案上。

原来,温体仁先是收买了《金陵日报》的主编张德才,让他发表为李元起鸣冤的文章。随后又立即将张德才投入大牢,并杀人灭口。

这一切,都是为了给崇祯一个查封民间报纸的理由。

第二天早朝,大殿之上群臣济济。

杨所修第一个出列:“陛下,民间报纸已成祸患!它们肆意妄为,散布谣言,扰乱民心。若不及时整治,后患无穷啊!”

“臣附议!”礼部尚书张问达紧跟着出列,“这些报纸,简直就是乱臣贼子的喉舌!”

一时间,整个朝堂上下,都在谴责民间报纸的“恶行”。

崇祯静静地看着这一切,嘴角露出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朝堂上的争论持续了整整一个时辰。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得面红耳赤。

“够了。”崇祯突然开口,大殿顿时安静下来。

“诸位爱卿所言极是。”他缓缓说道,“朕一向提倡言论自由,但若有人利用这份自由来蛊惑人心,那就是罪过了。”

话音刚落,一道圣旨便传遍天下:自即日起,所有街头报刊悉数被查禁。

紧接着,崇祯又宣布了一个任命:韩爌高升为阁臣,开始参与朝廷大事,并即刻赴南京主持“报纸案”。

这两手棋,一软一硬,打得妙到毫巅。

查封报纸必然会引起东南的不满,但让素有威望的韩爌去主持此事,又能安抚人心。

消息传到南京,温体仁的脸色变得异常难看。

“韩爌?”他握着茶杯的手微微发抖,“陛下这是要......”

“大人,现在该怎么办?”幕僚小心翼翼地问道。

温体仁沉默良久,才缓缓说道:“静观其变。”

与此同时,张维贤正坐在自己的书房里,听着下人禀报这些消息。

“有意思。”他轻抚着胡须,“陛下这一招,当真是高明啊。”

书房里,檀香袅袅。张维贤站起身,走到窗前。外面,春雨绵绵,将整个南京城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

“报纸,不过是个由头罢了。”他自言自语,“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就在这时,一个仆人匆匆进来:“老爷,刚收到消息,韩爌大人已经启程了。”

张维贤点点头:“去准备一下,过几天我要去拜访几位故人。”

南京城里,暗流涌动。各方势力都在为即将到来的风暴做准备。

而在京城,崇祯依旧每天处理着堆积如山的奏章。表面上看,一切如常。但明眼人都知道,一场足以改变大明命运的博弈已经展开。

这一日,崇祯召见了几位心腹大臣。

“诸位以为,此事当如何收场?”他问道。

孙承宗第一个开口:“陛下,臣以为,当以雷霆手段,震慑宵小。”

“不可。”周延儒摇头,“东南士绅根深蒂固,若用强,恐怕会适得其反。”

争论再起。崇祯静静地听着,目光深邃。

夜深了,大殿里只剩下崇祯一人。他站在龙椅旁,望着殿外的月光。

“朕这一步,走对了吗?”他轻声问道。没有人回答,只有夜风轻轻掠过。

第二天一早,崇祯便召见了韩爌。

“此去南京,你要记住一点。”崇祯说道,“不要把事情做绝,给他们留一条活路。”

韩爌躬身应是。

“去吧。”崇祯挥了挥手。

看着韩爌离去的背影,崇祯的目光变得深沉。

(https://www.eexsvv.cc/164170/36792936/)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