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三年七月,一纸圣旨震惊天下。
二十三人,九族同诛。
三千余人,一夜之间,化作京城街头的冤魂。
宫灯摇曳,映照着崇祯那张略显疲惫的面容。他放下手中的朱笔,目光落在案几上那份沾染血迹的密折上。
“陛下,李元起已经伏诛。”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站在崇祯身后,声音低沉。
崇祯眼中闪过一丝寒芒,手指轻轻叩击着桌面:“如何?”
“按陛下旨意,在城外剐了三千刀,喂了二十碗人参汤。”骆养性顿了顿,语气中带着几分厌恶,“那些疯狗闻到血腥味,蜂拥而至,将他的血肉一块块叼走。直到最后一口气,他都在求饶。”
“这就是南京户部尚书的下场。”崇祯冷笑一声,眼底浮现出一抹讥讽,“他倒是会享受,一年俸禄不过千两,却在南京城外修了座价值十万两的园子。”
骆养性躬身道:“东南一带的抓捕还在继续,屠氏一族两百三十六人已经押解进京。”
“证据确凿?”
“千真万确。”骆养性从袖中取出一叠文书,“他们在湖广、河南大肆吞并惠泽田,再将粮食高价卖往辽东。仅去年一年,就运了十万石粮食过去。”
崇祯眸光一冷:“这些人,简直就是在用大明百姓的血养敌。”
“陛下说得对。”骆养性附和道,“屠氏在杭州湾有十几艘商船,每月都往返辽东。表面上运的是丝绸布匹,实则暗中夹带粮食。”
“沈婉的事情处理好了?”崇祯突然问道。
骆养性神色一黯:“已经按陛下吩咐,让她与沈棨见了最后一面。沈婉...她跪在牢房外整整一夜,到天亮时已经昏死过去。”
崇祯闭上眼,眉头微皱。沈棨是兵部主事,与屠氏勾结已久。他的女儿沈婉,本该在下月出嫁。
炎热的七月渐渐过去。
八月的京城城,秋风送爽,树叶泛黄。
抄家的数目终于清点完毕——四百三十万两白银,三千亩良田,十二座宅院,以及数不清的字画珠宝。
这些财物已经全部充入国库,用作军饷。
夜幕降临,电闪雷鸣。
皇帝披上了一件朴素的白色长袍,在骆养性的陪同下来到北镇抚司昭狱。潮湿阴冷的地牢里,火把的光芒在墙壁上投下摇曳的影子。
“罪臣刘梦谦(赵文方)参见陛下!”两个囚犯跪伏在地,身上的囚服早已污秽不堪。
崇祯在骆养性搬来的椅子上坐下,目光在两人身上扫过。这两人,另一位是杭州知府,来者是仁和县知县。杭州湾的粮食外流,他们难辞其咎。
“刘梦谦。”崇祯的声音很轻,却让人不寒而栗,“朕给你的俸禄太少了?”
“陛下圣明。”刘梦谦额头抵地,声音颤抖。
“赵文方,官场对你实在不公?”
“不敢,朝廷待臣甚厚。”赵文方的额头渗出冷汗。
崇祯端起茶杯,目光如炬:“既然如此,为何要纵容屠氏、李元起将粮食运往辽东?给朕一个解释。”
“陛下冤枉啊!”
“砰!”
茶杯砸在地上,碎片四溅。茶水溅到两人脸上,他们却不敢擦拭。
崇祯猛地站起身,怒火中烧:“还敢喊冤?若无铁证,朕会将你们提到京城?”
两人被这突如其来的怒火吓得瑟瑟发抖,额头紧贴地面。
“最后一次机会,说!还有谁从杭州湾走私粮食?”
崇祯心中清楚,这绝不是二十三人就能完成的勾当。锦衣卫的密报显示,南京、苏州、杭州、无锡等地,突然出现大量貂皮和长白山人参。这些物产,都来自辽东。显然,有人用粮食与建虏做交易。
“陛下开恩!小人是真不知啊!”刘梦谦连连叩首,额头磕得鲜血直流,“上面只让我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赵文方突然开口:“陛下,小人倒是知道一个。”
“说!”
“南京刑部尚书冯英......”赵文方颤声道,“有一次他的货被劫,特意让人来报案......”
崇祯眼中寒光一闪。难怪让冯英查办屠氏案,半个月毫无进展。原来他自己就是同伙。
“免你死罪。”
刘梦谦见状,连忙道:“陛下,小人也想起一人!”
“谁?”
“顾秉谦的儿子顾台硕。他与浙江都指挥使周可言关系匪浅,恐怕......”
“具体说说。”崇祯的声音很轻,却让人不寒而栗。
“三月时,我手下查获一批运往杭州湾的货物。追查之下才知是顾台硕所为。臣本想依律处置,谁知那些运货的竟是浙江都指挥使司的军户...”
崇祯眸光一闪。军户,这个词像一把利剑,直指问题的核心。
“确定是都指挥使司的人?”
“千真万确!那天,在场的可不仅仅是我一个人,陛下可派人去查。”那人连连叩首。
赵文方也开口:“臣可以作证!那批货物确实是顾台硕安排的。”
崇祯眼神一凝。又是一条大鱼。
雨越下越大,雷声轰鸣。崇祯站在窗前,望着漆黑的夜空。骆养性手持火把,恭敬地站在一旁。
“陛下,要不要立刻派人去拿人?”
崇祯摇摇头:“不急。鱼儿已经上钩,就让他们再蹦跶几天。”
“陛下英明。”骆养性躬身道,“属下已经派人盯着冯英和顾台硕,他们最近频繁与人会面,似乎在密谋什么。”
崇祯冷笑:“无非是想毁灭证据,转移财产。让他们忙活去吧,朕倒要看看,还有多少人会浮出水面。”
“是。”
“对了,”崇祯突然问道,“那个叫张晨的商人查得如何了?”
骆养性眼前一亮:“回陛下,已经查清楚了。这张晨表面上是个粮商,实则是建虏的细作。他在杭州、苏州等地设立商号,专门收购粮食。”
“继续说。”
“他用高于市价三成的价格收粮,再通过水路运往辽东。为了掩人耳目,他还会夹带一些丝绸布匹。据查,光是去年一年,他就往辽东运了二十多万石粮食。”
崇祯眼中杀机闪现:“此人现在何处?”
“就在杭州城内。”骆养性压低声音,“属下已经派人盯着他,只等陛下一声令下。”
“不,”崇祯摆摆手,“暂时不要动他。让他继续做他的买卖,朕倒要看看,还有多少人会上他的当。”
“陛下高明。”
雨越下越大,打在窗棂上发出啪啪的声响。崇祯负手而立,目光深邃。
这场肃贪风暴才刚刚开始。那些藏在暗处的蛀虫,一个都跑不掉。
骆养性看着崇祯的背影,心中暗暗佩服。自从即位以来,陛下雷厉风行,先是整顿吏治,后又严查贪腐。短短三年时间,已经查办了大大小小上百起案件。
这一次的屠氏案,更是捅了个大窝。二十三名朝廷命官,三千余人被牵连,四百多万两白银充入国库。这等手笔,在大明朝都是少见的。
(https://www.eexsvv.cc/164170/36792934/)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