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未落,殿外又传来通报:“刘宗周、何如宠求见!”
“宣。”
两人进殿行礼,崇祯并未让他们起身,而是直接下令:“传旨!着礼部在全国各州府、县城、甲里张贴反腐标语,让百姓知道朝廷的决心!”
刘宗周应声:“臣领旨!”
“第二件事,”崇祯目光扫过众人,“全国推行新军制!论武官体系与军事规章制度,全部重整!”
何如宠闻言,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陛下,此事是否太过仓促?各地将领恐怕一时难以适应,军心可能...”
“军心?”崇祯冷笑一声,手按在腰间的佩剑上,“你是在质疑朕的决定?”
何如宠顿时跪伏在地,额头紧贴地面:“臣不敢!”
崇祯冷声说道:“这事儿得军委会亲自抓,各地官员必须全力配合!违者,军法从事!另外,”他顿了顿,“朕决定设立建军节。从今年起,每逢金秋九月初,便是我大明建军节!”
殿内一片寂静,群臣这时才恍然大悟。
三权分立的格局已经初现端倪。立法院主持立法,廉政督察府负责司法,军委会掌管军政,内阁主持行政。四大系统各司其职,直接跟陛下汇报。
这是一个全新的朝廷架构!
“退下吧。”崇祯挥了挥手,群臣鱼贯而出。
待殿内只剩下王承恩,崇祯才长舒一口气,重新走到窗前。夕阳已经西斜,给宫墙染上一层血色。
“陛下,”王承恩犹豫片刻,还是开口道,“这些改革,会不会太快了些?”
崇祯没有回答,只是凝视着远方。良久,他才低声道:“朕已经等不及了。”
王承恩不敢再问,默默退到一旁。
大明的积弊已深,如果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改革,等待他的将是更大的风暴。
就在这时,外面又传来通报声:“启禀陛下,八百里加急,辽东有紧急军情!”
崇祯的眉头微微一皱,心中已有不祥的预感。
拆开一看,果然如他所料。朵颜卫出事了。
万丹伟征联合八千建奴铁骑,发动兵变,已经控制了元上都。亲明的固鲁思齐布人头挂在城门,鲜血还在滴落。
“来得真快。”崇祯冷笑,眼中闪过一丝寒意。
他站起身,走到挂在墙上的地图前。目光在喀喇沁部的位置停留了片刻,随即转向宣府、蓟镇。
这是朵颜卫的核心,就在宣府、蓟镇以北。一旦喀喇沁部倒向建奴,宣蓟防线将彻底暴露在建奴铁蹄之下。
这场席卷朝野的惊天大变,皇太极就是从这里长驱直入的。
“声东击西,好一招声东击西。”崇祯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寒光。
皇太极在辽河以西布置重兵,表面上是要进攻,实则是为了吸引朝廷注意力,好让他暗中拿下喀喇沁部。
这种谋略,不得不说,确实高明。
但崇祯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可惜,你遇到的是我。”
辽东之战的胜利,已经彻底打乱了皇太极的部署。
八千建奴铁骑已经是极限,皇太极再也抽调不出更多兵力了。一来要防备袁崇焕和孙传庭随时渡河,二来辽河大败后,他内部矛盾重重,必须留着亲卫稳定局势。
“这盘棋,该我来下了。”崇祯眼中精光闪烁,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他立刻唤来心腹太监,吩咐道:“去,把王承恩叫来。”
不多时,王承恩匆匆赶到。
“臣参见陛下。”王承恩躬身行礼。
崇祯摆摆手:“免礼。朕有要事交代。”
他将朵颜卫的情况简要说明,然后道:“你立刻写两封信。一封密信给张之极,命令切断元上都粮道,严防多尔衮突袭。一道圣旨给阿苏特部台吉,痛斥万丹伟征罪行,号召蒙古各部共讨叛逆。”
王承恩听完,不禁暗暗惊叹。陛下这一招,可谓是釜底抽薪。没有援军,没有粮食,多尔衮必然会选择突围。到时候,就看谁的刀更快了。
“臣遵旨。”王承恩应声道,随即退下去执行命令。
崇祯走到窗前,看着北方天际。朵颜卫的局势,看似突变,实则已在掌控之中。
这就是运筹帷幄,这就是决胜千里。
与此同时,朝中大臣们也没闲着。
“李自成此人不除,我等难安啊。”一位官员低声说道,眼中闪过一丝忧虑。
“此事需从长计议。”另一人附和道,“毕竟现在他深得圣心,我等不可轻举妄动。”
“不过是个上不得台面的泥腿子,也敢在朝堂上耀武扬威?”有人不屑地说。
“诸位放心,自有应对之策。”一个沉稳的声音响起。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说话的是礼部尚书徐光启。
“徐大人有何高见?”有人急切地问道。
徐光启环视四周,确定没有外人后,才缓缓开口:“李自成虽得圣宠,但毕竟根基浅薄。我等不妨借机向皇上进言,说他不通礼法,有辱朝廷体统。”
“妙啊!”有人拍手叫好,“这样一来,即便皇上不肯罢黜他,也会对他有所防备。”
“不错,”徐光启点头,“我们还可以暗中安排人盯着他的一举一动。只要他有半点差错,我们就可以借题发挥。”
众人纷纷赞同,一时间群情激昂。
不知不觉间,已经有上百位官员在暗中谋划对付李自成了。
这就是大明朝堂,表面平静如水,暗流汹涌。每个人都在算计,每个人都在布局。
而在这错综复杂的局势中,崇祯就像一个冷眼旁观的棋手,静静等待着最后的收官。
北方的风越来越冷,元上都的城头上,固鲁思齐布的人头依然在风中摇晃。
多尔衮和万丹伟征占据了城池,却不知自己已经落入了一个更大的棋局。
没有粮草补给,没有援军支援,他们就像是被困在笼中的困兽,只能等待着猎人的收网。
而在这盘棋局中,真正的猎人,是那个坐在乾清宫中的年轻天子。
他在等,等着多尔衮按捺不住,等着蒙古各部蜂拥而至,等着这场声东击西的戏码收场。
因为他知道,胜利已经近在咫尺。
这就是权谋,这就是帝王之术。
在这个尔虞我诈的时代,能活到最后的,从来都不是最强的,而是最聪明的。
而崇祯,显然属于后者。
几天后,一个消息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朝野上下的轩然大波。
李自成,这个刚刚被皇帝重用的新贵,竟然在朝会上大放厥词,公然质疑朝廷政策。
“这个李自成,真是不知天高地厚!”有大臣愤怒地说。
“就是,他以为自己是谁?不过是个刚刚得势的小人罢了。”另一位官员附和道。
然而,也有人持不同意见。
“诸位别急着下定论,”一个沉稳的声音响起,“李自成虽然言辞激烈,但他说的未必没有道理。”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说话的是兵部尚书孙承宗。
(https://www.eexsvv.cc/164170/36792931/)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