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历史军事 > 爱你老妈,玄武门见 > 第57章 满城尽带黄金甲

第57章

历俊的脑子昏昏沉沉,身上却火辣辣的,一刻都无法停歇的痛苦,使他彻夜难眠。

他想过自己为何会落入今天这般境地。

他想过自己若是再多做些什么一定会有不同的结果。

他更想过自己不该贸然杀死李老,就该带着他,悬于军旗之上,这样李唯小子一定不敢轻举妄动。

他唯独没有想过自己错了,更没有为死在他手下的亡魂忏悔过。

所谓坏人‘迷途知返’,不是因为他‘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只是因为他输了,他想扳回一城继续赢下去。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哪有那么多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李唯和大部分人的精神都是正常的,血腥的场面看几次会麻木会接受,但不代表会热爱。

坏人得到他‘应有’的报应就足够了。

若李唯继续派人医治着历俊,使他研究出的酷刑一下下的作用在自己身上,最后再把他做成人彘,这样做是对的,是历俊罪有应得,种因得果。

可李唯这样做,历俊就要被洗白了。

(下文不要提前拔刀,谢谢诸位)

李唯知道以史为鉴,单看明朝他就知道自己要如何把控度,如何办事了。

如明朝的方孝孺,他是明朝文人集团因利益与皇权冲突,被推出来做伟人的信标。

如李唯,他做大唐皇帝,势必要与太多人为敌。

就算他以赫连孛做靶子,也绝对不能出现:

让皇帝宠臣赫连孛,与女帝宠臣、酷吏历俊做对比的情况。

因为等式一旦成立,这就这不仅仅是与他为敌,这意图是在篡改历史,抹杀李唐。

到底是怎么传出来的‘明吹傻逼,明朝不如清朝’?起因有很多,但岁月史书占大头。

方孝孺被朱棣砍得冤枉吗?

冤枉个蛋。

他是壮烈牺牲的文人榜样吗?

他是个屁。

真正发自内心认为朱允炆是正统皇帝,并且追随他的,要么殉国,要么继续奔走各地,拉拢豪绅、士族,无一不站在抵抗的最前线,他们也都是文人而非武将。

方孝孺呢?躲哪里去了?

朱棣打着清君侧的名义杀进南京,岂会在刚进皇宫之中就高呼‘老子要称帝’?

能豁出去跟猪抢饭吃的朱棣,会在功成名就、临门一脚时如此猖狂,丢掉脑子忘乎所以?以至于被人诟病?

方孝孺一个文弱老叟,怎么就能在士兵厮杀、敌我分不清的南京皇宫里,不被任何人阻拦精准地冲到了朱棣面前,大呼‘啊!你个造反的逆贼!’。

再说朱棣清君侧后被拥立登基时,按照周礼,所谓礼节、所谓文书早就该准备好、该被写好了,还用得着亲自找方孝孺去写?

讨伐燕王的檄文都是方孝孺起草的,朱棣更是怒斥过方孝孺该死该杀。

如此前后矛盾的事当真是朱棣所为,他是脑有恶疾吗?

还姚广孝、朱高炽跪地苦苦哀求朱棣,‘哇!这是我们大明文人最后的种子,不能杀他啊’。

能早早押宝朱棣,做靖难幕后黑手,能爬个山就感慨出‘萧梁帝业今何在?北固青青客倦看’的人,谁是文人种子?他心里觉得方孝孺配吗?

做高僧闲云野鹤、淡泊名利,早就把自己一辈子身后名都安排好了的人,他干这种事?

再说,朱高炽,朱棣带兵进南京的时候他还在北平守家呢。

确定了‘永乐’年号以后,才从北平才来的南京,朱高炽是会面对面快传,还是给朱棣打了视频通话?劝他别杀那个写密函设计离间他和朱棣,要他死的方孝孺?

朱高炽是一直以仁厚形象示人,但他应该不是个憨直蠢驴。

且朱高炽若此时就在南京,以他的脑子和学识,他能不去阻拦朱棣以‘永乐’做年号吗?

永乐,最初是北宋方腊反贼的年号。

说燕王朱棣文盲没读过书,可以。说朱元璋钦定的燕王世子朱高炽没读过书,这可以吗?

这群文人就是要让朱棣这辈子、死后千百年,都刻上洗不掉的反贼烙印。

可他们没想到,历来能做太宗皇帝的,除了宋太宗丢了人了(姑且算是内斗行家),都是有天大本事的。

汉太宗刘恒,唐太宗李世民,明太宗朱棣。

朱棣凭一己之力,使永乐彻底成为了盛世的代名词。

现代人知永乐大帝、永乐盛世、永乐大典,若非特别钻研历史的,谁去考究那个方腊是个什么东西?

但他们还是改成了历史的。

不亲自一本本书去翻、去考究,连百科、ds都被喂得不知所谓,提到明史就装疯卖傻。

如果明朝皇帝当真如这群文人记载的不堪,为何公知心中的灯塔会说‘如今东方古国将要恢复他们在明朝时期的统治力’。(唐朝太远了,考虑一下他国历史长短)

诶呦喂,怎么就不说恢复成清朝时的统治力呢。

敌人最见不得对手好,且他一定是最了解对手的。

所以这时候回看所谓明史中的实证。

‘欸!我亲眼去太庙看了!朱元璋鞋拨子脸!

欸!我亲眼在太庙看见了!太庙里面供着的是个朝鲜妃子的牌位,朱棣不是马皇后的儿子!是卑贱的庶子!

欸!诛杀十族,残忍!血腥!暴戾!’

每一次明史被修订,朱元璋、朱棣就更暴虐更愚蠢,方孝孺死的就更壮烈,编造故事的bug也少了一点。(虽然老朱家人确实有毛病,但与文中提及事情无关)

单说,清朝还为杜撰的壮烈之士方孝孺打过补丁呢。

不然还能咋办?方孝孺死前的绝句,怒斥朱棣弑杀至亲骨肉残忍至极。

嗯,朱允炆呢?

一个薛定谔的杀了侄子,一个证据确凿的杀了几个叔叔全家,到底谁更过分些。

为何要提及明史的惨烈。

因为和自己的处境像啊。

他比北平远点在朔丹,是嫡子但不是藩王是安和驸马,国度内的皇帝他也不干人事逼得自己和百姓活不下去了,他也要‘清君侧’,他也要南下擒龙,他也要与朝中大势力做斗争强化皇权,与这个女频世界杜撰的正统对抗。

这不就是历史的车轮滚来滚去重复不停复制粘贴吗?

而且他的版本还地狱些。

他要制约的不是文人集团,是文人集团的前身,传承千年的世家门阀集团。

正常历史中的唐朝,门阀集团被黄巢拿着族谱一个个点名对着杀光了。

带来的好处就是,底层真正有本事的人,有了上升的渠道,科举它真的是科举了。

可问题在哪里。

当时的政体没有因为门阀缺失,而补全一套超脱出门阀士族血脉关联、对国家忠诚效力的法度。

它依旧是靠着外儒内法,用一成不变的祖宗之法治理的。

能拿古代的法律去治理改革开放以后的东方大国吗?

不能。

所以能拿没有了门阀的法度,继续去治理中原大地吗?

从站在千年历史之后的角度上来看,答案也是不能。

文人多了上升的机会,他做的就真的比门阀好吗?

有待辩证,有优有劣。

传承千年的门阀世家锁了上升渠道,可是以书院、地方为体系的‘寒门’文人上台,他也锁。

科举到底是以哪个流派的注释为范本,地区出身哪里、师从何处,这和世家门阀以血统决定科举制度,它无非就是换了个皮罢了。

只是唐、北宋,都还有着自古以来传承的文人气节,无论是文人还是武将,大家的脊梁骨都是挺直的,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是誓死保家卫国的。

坏在哪里。

宋完,元起。

元朝分人种制度,引入了大量以放高利贷、收税、只想搞钱完全不在乎人民的色目人、外族人,并将他们列在汉族之上。

他们是商人,只要钱,也只在乎钱,于是依附于制度,所谓的‘豪绅’正式诞生了。

也是从这时起,中原大地上萌生出了资本主义的芽。

乱花渐欲迷人眼,没了气节、社会道德约束和底线,多少人能顶得住诱惑,想不择手段的飞升?

明推翻了元,赶走了色目人,可豪绅依然在。

文人背后有豪绅,文人贪慕权利,商人逐利,文商结合开始与皇权博弈,恶性斗争就这样拉开了序幕,逼得国库空空,皇帝都不敢出宫了。

古代良民四种,士农工商。

之所以这样分配,不是掌权者、古代人愚蠢,不知道商人会带来的经济繁荣与好处。

而是自春秋战国以后,通过那段纷争时期大量的历史案例验证,通过分析秦大一统的必然结果,

统治者发现,最弱的农,反而是立国之本,最忠诚于国家的民,

最轻松、最富裕享受的豪绅、大商人,恰恰是亡国之蛆。(我没有喷现代行商人的意思,别过度阅读理解,orz)

商人与没有根基的文人,他们对这个所谓的明朝,有多少羁绊?

世家在这片土地上传承千年,说中原大地是皇帝的,可他们瞧不起皇帝,宁娶五姓女,不尚皇帝女。

认为流水的皇帝的铁世家,自诩这片中原大地是我家。

世家会追逐权利,可绝大多数的他们是不会背叛这生养了自己与祖宗的土地。

而仅有自己与金钱的文人集团呢?

他们在朝廷这个公司任职,他们其中有多少人,对皇帝真正有感情、有忠诚?

大部分的,还不是谁开得价高,就归顺于谁。

女真能入主中原,他们哪里来的米粮、盐铁?

老天爷的馈赠?

贼给的,因为这赚钱呀,他们巴不得没有国界,因为这样他们的利益会更广。

权臣秦桧一卖,儒家之首孔家一跪。

卖国而已,文人与豪绅谁都没有心理负担的。

他们幻想着还能有个异族进来,继续放宽权利,让他们继续做豪绅,继续做土皇帝。

每个朝代的衰败都有因有果。

明朝的衰败,除去武德充沛的皇帝做事不够圆滑,以杀制杀、以暴制暴外,

它的因种在唐,果结在南宋,烂毁于元。(不是说唐的错,也不是说黄巢的错,也不是吹世家好,也不是说文人就是烂。是追根溯源,剖析问题本质,这是事后诸葛亮行为,不是指指点点喷古人傻逼,别误会我,也别过分解读,我没别的意思,求你们orz,因为主角想做千古一帝,想让唐朝国祚延绵,想要福泽后代子孙,所以他在分析,  这也是在解释主角以后颁布政令和斗争的动机,都看到这了,咱也别搞新闻学的魅力了,再给你们磕个头。另,免费小说不按字数给我钱,不用担心我水这个解释,偷了不属于我文章的稿费)

现在是694年,吸取历史的教训,李唯不敢保证杜绝这种情况发生,但他至少可以将这个过程再减缓个两千年。

杀掉鱿鱼,使商人这个群体,没有高高在上的机会。

强化士农工商立国之本,鼓励农业发展,强化军士荣誉,避免地方军权集中,避免军饷腐败。

同时,塑造大主人翁意识,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家国之地寸步不让’,‘犯我大唐虽远必诛’。

这只是对未来的计划简章,实际上遇到问题时,李唯要见招拆招的地方还有更多。

而且这里是女频世界,真他娘的有人把他妈、武氏女帝当做正统,把武周当做盛世,把李唐当做逆贼。

有些是纯脑子不好,有些是真利益相关。

李唯能让别人给他岁月史书去了?

能让人说‘欸!历俊是可怜的忠臣,他对女帝的武周忠心耿耿、兢兢业业,讨伐在草原称帝意图造反的李唯,才落得这样的凄惨下场,被折磨的不成人形不得好死,最后还做成了人彘消遣,可悲可叹’。

能让后世打拳说,‘欸!一定是李唯残暴不仁、变态无道、见不得女人好,所以才在玄武门政变,弑杀了千古第一女帝’。

要是真有那么一天,李唯绝对从自己坟里爬出来,以造福兆民、千古一帝的功绩换取一次现代的恐怖复苏。

他要这群人不得好死。

……

所以,三天后,历俊很平淡的死了。

伴随着他的死亡,酷热的夏日也结束了。

草原上的秋风凉爽,如今工业发展,却也注重环境保护,与农耕建设。

站在高台上,深吸一口气,充斥着鼻腔的,是一股好似被阳光烘焙过的谷物清香,有点像被碎的糙米混合着干草的气息。

昨日有小雨,闻起来还有一股泥土的芳香。

但其实,这是泥土里各种混合物与尸体混杂的香味,不过李唯很喜欢。

先前青绿色的田野,变成了金黄色,因今年有着骨灰助力而营养充沛的土地,使粟米长势喜人。

谷穗因颗粒饱满而下弯,远远看去当真是美极了,没有人在见到这样的场景时,还能压得住嘴角,露不出笑容来。

饶是李唯也不例外。

作为一个自小‘只读圣贤书’的现代人,李唯也是第一次亲眼所见这样令人震撼的场面。

画下来吧。

这样的场景值得被所有人看到,因为这是生与未来的希望和底气,也是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祥瑞之兆。

(https://www.eexsvv.cc/164037/9885976/)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