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历史军事 > 爱你老妈,玄武门见 > 第49章 小金,你让孤有点难办啊

第49章

数道政令下来,如今大唐就像是一架运转起来的机器。

骤然吸纳了三十五万人口,并未使它出现任何的动乱,反而辐射了更广泛的疆域。

(古代编著户籍的时候,常以‘户’统计,一大家子、有的一大家子拎出来十来个一串一串的,有的就两三个。

有户xxx万≠人口xxx万,这个需要注意一下,我看到前文有哥们评论说看到有资料提贞观1500万人口,这个应当是1500万户,一户算多少口人,这个一直都有争议。

同时,唐朝户籍统计经常遗漏边疆和非编户。非编户→奴隶、僧侣。不是百分百遗漏,但也不是百分百统计。

所以,仅武周时期的人口,就只能给3000万至5000万之间,这取决于总人口估算方式。误差在2kw,笑死。

朔丹人口参考了7-8世纪突厥汗国鼎盛时期50-80w人的资料,与契丹辽国早期核心部族20-30w人的资料。)

自诩黄金血统、至高草原统治者的乌隼部,四千二百人全灭,其奴隶扎营在闪电城外的,存留不足五千。

改了名的三姓家奴、自诩王族禁卫的灰獒部,死伤不过百,其精锐两万,普通白账民一万,奴隶两万得以保留。

大贺氏、铁林部,在雪灾之后,统计出了十二万七千人口。

白霫部夷族,奴隶仅余三万。

将密林一带视为领地,较为擅长捕猎、游击以善射毒箭著称的黑水部,统计出了精锐一万,白账民两万,奴隶两万。

很有生意歪头脑的火罗部,白账民一万,灰帐民两万八,奴隶三万二。

玄蛇部,是萨满祭祀部族,除去奴隶以外皆灰帐民,体量最小也是最畸形的,其部族中灰帐民一千二,奴隶一万八。

还有,早就闻讯,已经在路上的赤炎部,并未实际统计,但预计有三万左右的人口,同等体量的战马,是个在李唯眼中富得流油的部族。(战马=固定资产,赤炎部实际上并不富裕,只是怀揣价值。)

就算是经过了恐怖的雪灾,每一个部的体量都不是被乌隼、白霫两部玩过消消乐的青阳部能碰瓷的。

数字往往是最直观的,青阳部在这数十年到底被屠戮了多少族人,稍加比较足以得出数据。

单说史书里黄巢一天能砍杀上千人,青阳部的遭遇,换黄巢上都得砍上一个月不休息。

闻者落泪,但李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上思索,这就是可被利用的资源。

——分化朔丹、汉化朔丹。

你朔丹现在的成分很复杂啊。

早早归乡、姓宇文、已经自诩祖宗本就是‘汉人势力’的青阳部,

因被朔丹王族、贵族迫害,其余部族冷眼旁观,它先天独立。

并又因为卓娜的关系,青阳部早早站队,是坚定的保皇党。

乌隼部、白霫部、灰獒部,是被杀怕了的,忠诚不绝对,但绝对不敢不忠诚。

想死吗?前头人的骨灰还是热乎的,还没入土做肥呢,你要加入吗?

黑水、火罗早有投靠之心,可说是趋炎附势也好、识时务者也好,他们滑跪的很快。

只是目前还在尝试跪着与大唐拉扯利益,但拉扯成功最好、不成功也行,就是争取一下,讲个价钱,别伤肝火,大家做个态度,表演表演,求您啦皇帝。

虽然都是这个心思,但相较于火罗的投机取巧之心,早早在忽里台大会上便表示出了对大唐皇子亲近、愿意归附的黑水部则显得都有些朴实憨厚了。

人家求的很简单:吃饱、喝好、别把我们当先锋敢死队,我们想当荣誉大唐人,能给上层贵族个小官儿当吗,好个面儿,就这。

铁林部因为体量最大,成分反倒是最杂的。

忘本最快的自然是以毕力格为主导的酋长势力。

而在归附的进展途中,部族中以族老血脉利益为主导三分天下。

保守派、激进派、反对派。

反对派自然是反对融入大唐,认为祖宗之法不可变,就算是迫于形式不得不归附于大唐,也该保留大贺氏、铁林部的自治性,而非交出牧场与资产,使族人任大唐皇子拆迁。

这部分人的声音不大,体量也居中,但因为聚集了三分之二的大贺贵族与五千白账民,他们便绑定了多达两万多名奴隶的资产。

但与之抗衡的势力并不差。

激进派多是白账民与灰帐民,他们认可酋长一脉的选择,认为子孙应当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大贺氏的子弟也该择优进化,而非守在草原一辈子的听天由命。

激进派如今吹嘘的,是大唐在冬日里零死伤,甚至有数十位婴儿顺产、存活的事迹。

保守派就比较有意思了,他们聚集着剩下的贵族,以及部分敢于说话的白、灰二帐族人、甚至还有几名胆大的奴隶。

他们认为激进派也好、毕力格也好还是太过保守了。

你们这是想要投靠人家大唐皇帝的态度吗!

首先我们族人必须要改名。

姓什么大贺,贺姓不好吗?一定要保留复姓,随个同音的的‘贺’,瞅着萨满大人那个赫连不好吗?

巴图、布仁,这一听不就是外族?想不出高深的汉字,那就把名字改成贺坚固、贺完全!

其次我们族人必须要超前。

什么叫做归附,我们操着一口蒙语,跟人家语言文化不互通,咋咋呼呼的,他们大唐人能真正把我们当自己人吗!

名誉大唐人有个屁用,我们要当真正的大唐人。

前面青阳部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你们这群年轻人不思进取,整日固步自封,拿什么跟他们比较?

如此,我铁林部祖宗历来高人一等的传承,岂不是要断在你们这群不肖子孙的手里?

统统加班,为大唐建设出一份汗马功劳,再供着孩子去学习汉文、读汉书、将来科举入朝廷做官啊!

最后没瞧见人家大唐皇帝的态度吗?

害搁着什么帐子、什么族人、什么奴隶的,我们都要做大唐人,要靠努力劳动定身份,要靠忠诚肯干定荣誉。

我们比的是大唐户口上的白纸黑字,懂?

铁林部吵得很厉害,自诩不同派系的人,每天在工地上见面也能靠双眼睛瞪得脸红脖子粗的。

而赤炎部……

套马的汉子还在路上。

赤炎部在朔丹汗王还在的时候就不怎么愿意参与政务,养马是他们赖以为生的手艺活儿,出事儿了马上,没事儿了上马。

没啥权利、钱财基本够花,也没啥太大的追求。

部族内自有一套评判优劣的标准,那也都是和驯马、养马相关的。

只是听说现在能给大唐人养马了,那个……买马能加钱吗?

不能也没什么,我们还能继续养马吗?

或者,让我们去中原养马也挺好的,听说朝廷有个官儿专门养马来着。

……

李唯没有急着给各位酋长、贵族分封官位,而是让他们所有人先参与了劳动。

可李唯不急,有人就很急——比如火罗部的酋长金囊达干。

“小人冒昧求见,还望陛下不要怪罪。”

金囊达干对汉文的学习小有所成,毕竟要做生意,不会些词句那肯定是不行的。

他还会点粟特语,粟特语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业语言。

(西域地区,中亚以及新疆,这个地方叫做昭武九姓诸国,太复杂的暂时不需要研究,唐代也是音译)

同时他也会点天竺(印度),天竺语言还分两种,什么南北的,他完全搞不清楚,就只能从嘴里往外蹦词,很难说长句,但这样跟信佛的做生意也足够了,毕竟他们都听得懂。

因为之前蹭过白霫部盐业的光,火罗部也搭上了古大秦(拜占庭)的商队,也学了些简单拂菻语。

就是波斯语有点糟糕,导致一直以来他都是捏着鼻子、忍着脾气,暴躁的和波斯人谈生意。

他们的语言变化有时候波斯人自己都说不清,乱七八糟的。(651年以后,波斯语受阿拉伯语影响变成了新波斯语)

做生意嘛,但凡能钻营的,金囊达干都很努力。

只是他会的词除去谈价钱以外都比较糟糕,主要和脏话、威胁相关,如今这个境地实在是不好说出口。

今日金囊达干以语调奇特的汉话向李唯致以问候,主要还是想表示个尊敬,好为自己争取到地位。

“不知康居酋长今日来求见,是有何事?”

已经不是‘我最好的朋友金囊达干’而是‘康居酋长’了。

听着称呼的变化,金囊达干咽了口唾沫。

“小人自知罪孽深重,恳请陛下给个将功赎罪的机会吧。”

金囊达干的认错,只能说太公式了。

他脸上每一道褶子都是因为什么皱起来的,略懂心理学的李唯瞧的明明白白。

他喝了口茶水,用着略显无奈的眼神看着金囊达干,叹了口气道,

“小金,你让孤有点难办啊。”

金囊达干一惊。

还没来得及问,就见李唯朝他递过来了一份文书。

金囊达干赶忙双手俯身接过。

还没翻开的时候,金囊达干就知道,这绝对不是李唯的手书。

纸质摸着不对,这是张麻纸。

虽然麻纸在草原上也十分的珍贵了,可他听说麻纸在大唐一般是用来写公文,拿来给皇帝呈递奏状的……

忐忑中,金囊达干翻开一看。

汉文他有点不认识,但旁边有蒙语的注释补充,他也就能慢慢的看懂了。

草原的识字率普遍不高,金囊达干已经属于是顶尖的文化人之一了。

这上面可没写他什么好话,全是罗列他广为人知的光辉事迹。

其中就包括了,他们火罗部重要的经济来源——放高利贷。

大唐律法中规定了借贷利息,说是月息不能超过六分,累计利息不允许超过本金。

若超过六分即构成违契不偿,超出的部分视为非法所得,若以暴力或胁迫手段追债,按‘恐吓取人财物’论处。

火罗部所得超额利息需归还受害人,并上缴罚金于衙门,同时处杖刑。

火罗部追债,造成借贷者家破人亡案例诸多,要判终生徒刑。

同时,火罗部酋长金囊达干也以私库放高利贷,应按照大唐律法革除其酋长之位,并加重处罚,以儆效尤。

这还只是其一。

剩下的还有‘较固取’(垄断、强买强卖),‘更出开闭’(操纵物价),‘略人略买’(非法奴役良民)等等。

好家伙,他金囊达干就是有九颗头也不够处置的。

可金囊达干思路是清晰的,他虽是被吓到了,但却立马为自己开脱狡辩说,

“小人惶恐,只是……这桩桩错事皆是在伪王阿史那无知痴愚统治时犯下的,小人在大唐可未曾做过一件错事,还望陛下明察。”

“孤自然明察,不然你的脑袋早就搬家了。”

在文盲面前,李唯咬文嚼字也是没用的,所以他说的很直白。

如今金囊达干的汉文觉悟,恐是还不如受了两个季度教化的青阳部奴隶来得高。

“陛下!火罗部绝对不会违背您的意愿,去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小人也上交了全部的家财,小人的忠心苍天可鉴啊!”

说得好。

当时骑兵与盾队包围了火罗部,外面奴隶没有武装,内里族人武装了可不用比划都知道打不过。

为了保命,除了直接跪,上交全部的财产以外,火罗部莫非还有其他选择?

还是说,火罗部是在今年开春还未破冰的时候,主动带着家财来大唐跪拜求归附了?

不过李唯自然不是叫他来计较这些的,小金自然有小金的用处。

天天做假账的人,自然能一眼鉴定同行。

就算现在是个摆设,将来也有大用。

无论是鉴定同行,还是被同行拉拢,都太方便李唯做清洗整顿了。

李唯收回给金囊达干翻看的奏状,和煦的安抚道,

“孤知道你的忠心,也记得去年秋季我们相谈甚欢的交易。

你在孤这里,有信誉。

所以对你的安排,也是在慎之又慎的思考之后才有了定夺。

孤决定将你与你的族人下放到基层历练,只有熟知了基层自下到上运转的,将来你才能为大唐朝廷尽忠效力。

不然,若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对百姓生活吃穿用度的开销一应不知,孤又该怎么以你委以重任?

你或你的儿子,就算入了户部,当了高官,又以什么服众?”

金囊达干没想到这竟然还真的被他柳暗花明的盘活了,心情一时间有些激动。

“谢主隆恩!小人自然踏实干活儿,绝对不让陛下失望!”

“这就对了。”

李唯对他的态度很满意。

“只是还有一件事,听闻你有个很疼爱的孙女?”

金囊达干听后心里狂喜。

莫非连陛下都知道他孙女的美名了吗!

这可太好了,不枉他这段时间费尽心思的打听……

当时想的是做给小汗王当次妃也行,有他给与经济支持,无论如何也不会受委屈,更是不会低小汗王大妃一等。

可现在人家是大唐皇帝了啊!

虽然次妃是没了,可做个宠妃,那可是光宗耀祖、惠及家人的天大喜事。

带着朔丹人的惯性,金囊达干并不觉得宠妃低皇后一等。

没瞧着那木讷胆小的二公主,都因为陛下的宠爱成了气候吗!

他孙女如此优秀,更是生得一副好相貌,只要进了皇帝的后宫,何愁不能大展宏图、享尽荣华富贵。

草原人对大唐是有滤镜的。

甭管怎么着,只要进了大唐入了勋贵家门,得了个体面的身份,那一定是金银玉器、珠宝琉璃享之不尽的。

可还没等金囊达干想到日后作威作福的画面,李唯就出言打断了他的畅想,

“孤理解你对孙女的爱心,特意为你寻了门好亲事。”

咯噔。

金囊达干脑子里的画面破碎了。

如同草原春季响彻狂野的闷雷,打了三声,就下起了倾盆大雨。

“不久之后,我大唐会迎来一位威武将军。

你的孙女配与他,再合适不过了。”

帝王赐婚,可有下面人置否的余地?

没有,除非想死。

将金囊达干的孙女配出去,也并非配平,一定要当个月老牵红线。

李唯的出发点是政治平衡。

袁绍成贱民出身,基于该女频世界的惯性思维,饶是立下赫赫军功,已经爬上了大理寺少卿,但他还是不具备任何婚姻竞争性。

大理寺少卿是芝麻大点的狗官,贱民成的平民是出身低贱,一桌吃饭都嫌恶心。

所以如今袁绍成年纪二十二,依旧是个铁光棍。

二十二岁的男性,未婚,这饶是放在民间流行晚婚的大唐,也已经是大龄了。

若非有隐疾,或者是家里实在是不堪,否则这个年纪的男人就不该没有正妻。

所以袁绍成需要一个妻子。

这是他作为帝王,对麾下臣子的关心。

草原酋长的女儿不少,权利不会太大,且不会让袁绍成这种性情的人与其交心的,唯金囊达干。

铁林部不行,铁林部的酋长是太想进步一脉的。

李唯是准备留着毕力格到老死的,与注定成名的战神袁绍成联姻,不合适。

黑水部走武将的路子,李唯不能对下释放一个鼓励武将联姻的信号,这对皇位太不礼貌了。

赤炎部与灰獒部也不妥,两部局势情况虽然不同,但配他们的女儿与袁绍成,那可真是要被解读成羞辱了。

不说外戚势力过大的话,青阳部尚可,可青阳部都要绝后了,都指望着二妃生得两个儿子延续酋长一脉嫡支血统,哪里来的女儿孙女。

恰巧,金囊达干的孙女,李唯听说过。

帝王也是要听八卦的。

李唯派人核实过传言。

确实是位精通算术,为人务实,有管理后宅的手段,但性格却不算强势,同时有容貌的女子。

也是草原上出名求娶热灶。

金囊达干需要定心丸与心理平衡,

同时朔丹草原人需要看到可以被大唐人接纳的信号,

而大唐人也需要看到更多的好例子,去接纳在他们思想中为异族的朔丹人。

袁绍成虽然心思单纯,但在明确的利益面前,他豁得出去,也能耐心听人分析。

如此,双方都是聪明人。

就像是经过了两分钟就已经想通透了的金囊达干,唯利是图的他不会做出让李唯失望的事情来的。

金囊达干一听是大唐的名将,虽然他也不认识什么大唐将军,但也从失去了成为帝王宠妃祖父的失望中缓过来了。

他还是狂喜的。

孙女能做大妻自然是好的啊!

他是糊涂了,中原人哪里有什么大妻、次妻的,人家是一妻当家。

他孙女嫁给大将军,那就是大妇,是尊贵的朝廷认可的大命夫人了。(翻译:诰命,文盲人设)

况且将军……

将军一路带他们从草原杀去长安,还能一点军功不赚的吗?

划算,太划算了。

果然陛下是认可我的,无非就是被人告了状,对我有点小小误会罢了。

如今没给我职位,确实是希望我和我儿从基层历练,然后以能力服众的。

于是金囊达干跪地叩拜,哐哐磕头,口中的感谢之词吐得不带停的,

“这……如此恩泽,小人不知该如何感谢才好。

谢主隆恩!小人领旨!”

虽然还没发圣旨,也没文书,但考虑到金囊达干的文学素养,李唯并未与他计较这些。

说呗,多说点,他还能不爱听咋的。

反正金囊达干又被他忽悠明白了,他有点这种小心思再好不过了。

拿金囊达干打窝,指定好使。

(https://www.eexsvv.cc/164037/10438815/)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