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蟒雀吞龙,开局娶了邹氏 > 第180章 杀官造反,震惊宋徽宗

  “……”
  姜耀杀了高衙内之后,围观的百姓们纹丝没动,鸦雀无声。
  这当然不是汴梁城的百姓们胆子特别大,当街杀人都不怕,而是事情发生的太快,太过震惊,太过超出他们想的想象罢了。
  说时迟,那时快。
  事实上,从陆谦拿出宝珠诬陷姜耀,到姜耀杀陆谦,斩二三十个高衙内伴当,再到亲手结果了高衙内,才用了不到五分钟而已!
  死了!
  一下子,二三十号人就这样死了!
  其中甚至包括欺男霸女、百姓们畏之如虎的花花太岁高衙内!
  这是真的吗?
  难不成,是在白日做梦?
  大宋承平日久,百姓们不但没见过这种事,简直连做梦都不可能做到啊!
  一时间,人人心神剧震,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诸位还愣着干什么?”
  姜耀虽然杀了二十余人,但是气不长出面不更色,就连衣襟上都没沾上半分血迹。唯有手中的解腕刀,在滴落着滴滴鲜血。
  他咧嘴一笑,道:“还不快跑?待会儿打起来了,刀枪无眼,你们可别吃了挂落!”
  “走啊!快走!”
  哗~~~
  百姓们这才清醒过来,慌里慌张向四下里散去。
  不过,也有人一边跑着,一边传声姜耀。
  “好!姜耀,干得好!”
  “好汉子!”
  “姜英雄为民除害!”
  “姜英雄快跑!”
  “趁着城门还没关,姜英雄赶紧往南跑!”
  “别往南,官兵追出城,你跑不了!钻无忧洞!”
  “对!好汉快钻无忧洞,进鬼樊楼啊!”
  “别嫌鬼樊楼名声不好听,好汉留下有用之身,没人看不起你!”
  ……
  所谓无忧洞,就是汴梁的地下沟渠系统。
  汴梁的地下排水系统又深又广,里面可以住人,多有亡命之徒藏匿在里面,他们管这叫“无忧洞”。
  鬼樊楼,即罪犯在无忧洞的窝点。
  鬼樊楼,是相对外面的白“樊楼”而言。这里面有大量被掳掠而来的女子,故名“鬼”樊楼。
  地面上的樊楼是京师的地标性建筑,而地面下的鬼樊楼则是藏污纳垢之地,是繁华京师的阴暗面。
  那里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官府的力量延伸不到。
  据说,有大宋的宗室女子,被拐入鬼樊楼中,朝廷都无可奈何。
  汴梁百姓们,对于鬼樊楼,当然是厌恶之极的。
  不过,为了保住姜耀的性命,他们宁愿姜耀进无忧洞,加入鬼樊楼!
  “多好的百姓啊!虽然他们有的胆小懦弱,不触犯他们的根本利益就只会忍气吞声,绝大多数人不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但是,这是他们的错吗?他们能力有限,能承担的风险更是有限,能够一日三餐,能够在这世道中保家人平安,就已经达到了他们能力的极限。而且,他们胸中还有热血在!他们知道谁对他们好!知道,谁是他们的英雄!不过……”
  姜耀暗暗想着:“我姜耀又岂是钻阴沟的鼠辈?!”
  咻~~
  随着姜耀一声呼哨,一匹火红的战马,从街头疾驰到了他的身边。
  “拦住他!拦住他!”
  “他杀了高衙内!”
  “杀姜耀,立功请赏啊!”
  ……
  毕竟是京师重地,天子脚下,姜耀刚一上马,就有五六十个捕快,手拿铁尺锁链,向他的方向狂奔而来。
  不过,那有什么?
  “杀!”
  随着姜耀一声虎吼,格虎战戟划了个优美的弧线,杀向了那群捕快。
  对,你们是职责所在,要维护汴梁治安。
  但是,高衙内在汴梁城内胡作非为,调戏良家妇女的时候,你们在哪里?高衙内逼死人命的时候,你们又在哪里?
  你们难道心里面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就算职责所在,喊几声也就罢了,跑那么快干什么?这么短的时间内集结起来,岂不是真想取为民除害之人的性命?
  别说什么不得已的苦衷什么的,你们就是该死!
  噗噗噗!
  功夫不大,五六十名捕快,尽皆被姜耀斩杀于长街之上。
  按说,到了现在,姜耀就该打马向南,赶在城门关闭之前,赶紧逃出汴梁城。
  但是,姜耀没有!
  光杀一个高衙内算什么?
  怎能称得上天下第一号通缉犯?
  今天,他要干票大的!
  “闪开!闪开!”
  “吾乃关西姜耀,今日不但杀了高衙内,还要杀高俅,斩草除根!”
  “高俅和尔等非亲非故,命却是自己的!”
  “谁敢拦我?谁敢拦我?”
  ……
  姜耀虎吼声声,骑着赤兔马,向着东面高俅的太尉府杀来。
  轰隆隆~~
  早就准备好的梁山铁骑不断汇合,功夫不大姜耀身后跟了三百骑骑兵。
  而另外一边,禁军已经慌乱地开始集结。
  等姜耀带人杀到太尉府时,太尉府门前的长街上已经聚了禁军五千余名,列阵以待。
  “大概是五千左右的禁军……好,杀的就是你们!你们这些废物!”
  姜耀见了这些外强中干的禁军之后,发出了一声冷笑。
  没错,这些禁军就是废物,废物中的废物!
  他们的先祖,曾经是震慑天下的都门禁军,曾经是赵匡胤从后周继承的百战精兵,曾经是大宋用来震慑和讨伐不臣之力的坚实后盾。
  然而,现在呢?
  在历史记载中,华夏危难之际,号称几十万的大宋禁军,在金军未到达黄河边时便已溃败。第一次金军围城时,他们甚至不敢上城墙抵抗;他们在支援太原的战斗中,不但一触即溃,而且坑害友军是把好手,导致小种率领的西军精锐全军覆没。
  好吧,这两次可以算是他们缺乏战斗经验,勉强称一句情有可原。
  但是,金军第二次围汴梁城时呢?仍然无一人敢战。当金军攻破汴梁时,他们只能跪地乞命,任由胡虏虐杀,连丝毫的反抗都不敢。
  这样的废物,凭什么不死?
  活着浪费粮食吗?
  “杀!杀光他们!”
  姜耀一声冷笑后,下达了命令。
  这三百梁山精锐骑士,是梁山最巅峰时期,最精锐的力量。
  人人都骑着精选的高头大马,每一匹都肩高背阔,肌肉贲张,乃是从无数战马中经过严格筛选的佼佼者。
  非但如此!
  这些战马还身披重甲,从面帘、鸡颈到当胸、马身甲,乃至搭后、寄生,无一不备。它们身上的甲叶竟然全都采用奢侈的冷锻工艺,叶片上密布着森然可怖的瘊子。
  每当它们移动时,就仿佛一个个活动的堡垒在行进。战马的面甲后喷出长长的白气,不耐烦地刨动着蹄子,在石板路上溅起阵阵火光。那些长短不一、厚重锋利的兵器和它们身上散发出的沉默却极具威慑力的气势,令人望而生畏。
  “杀!杀啊!”
  “主人有令!杀无赦!”
  “一个不留,杀光这些废物!”
  “不但杀光这些废物,还要杀高俅啊!”
  ……
  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怒吼,三百甲士催动胯下战马。马蹄重重敲击在地面上,那震撼人心的声音直抵每个人的心底。
  战马们似乎也感受到了即将到来的战斗,变得兴奋而暴躁。长长的嘶鸣声不时响起,一匹匹战马昂首奋蹄,马面甲下喷出的白气显示了它们的斗志。
  而他们对面的敌人呢?
  “快跑啊!快跑!”
  “造反!姜耀是真造反啊!他竟然真敢跟禁军动手!”
  “贼人太厉害了,咱们绝对打不过啊!”
  “高俅早跑了,咱们在这里替他送死吗?”
  “走啊!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姜英雄饶命啊!”
  ……
  在三百梁山甲士们的冲锋下,五千禁军眨眼就崩溃了。
  无数兵刃被丢弃,禁军们如同鸟兽散。甚至有许多人被践踏在地,无数双脚毫不留情地踩踏过去。那些来不及逃脱的人,则不顾一切地跪倒在地,大哭乞命,磕头如同捣蒜一般。
  姜耀却来不及管他们。
  禁军号称几十万,虽然肯定不是实数。但是,十几万总是有的。
  蚁多咬死象,这三百精锐,在此地肯定算不上安全。
  所以,得赶紧办正事!
  姜耀一声令下,三百甲士冲入了高俅的府邸,但见男子全部杀光,所有能看见的金银财物一并收取。
  之所以没烧这太尉府,是因为姜耀在太尉府的外墙上提了一首反诗。
  自幼曾攻经史,
  长成亦有权谋。
  恰如猛虎卧荒丘,
  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得罪权贵,
  那堪忍辱京师。
  今日得报冤仇,
  血染汴梁街头!
  ……
  ……
  两刻钟前,汴梁城镇安坊,李氏行馆。
  “飞琼伴侣,偶别珠宫,未返神仙行缀。取次梳妆……争如这多情,占得人间,千娇百……未消得、怜我多才多艺……表余心意。为盟誓。今生断不孤鸳……”
  一位年方二十、身着素净衣裙的女子,正低吟浅唱着一首婉转的词。只看她身着的那袭不起眼的素衣,谁又能猜到,这位佳人就是名满汴梁的李师师呢?然而,当那优美的曲调飘荡在空气中,当她那绝世的容颜在灯光下熠熠生辉,谁又能不认出,这位佳人正是名满汴梁的李师师?
  一曲终了,李师师望向端坐的中年男子,轻声问道:“我这首词,官家听起来可还入耳?”
  她的声音如绵绵春风,沁人心脾,令人沉醉。
  她口中的官家,当然就是宋徽宗赵佶了。
  别看世间传闻,赵佶和李师师约会的地点是樊楼,但实际上却是这汴梁城镇安坊的李氏行馆。
  赵佶眼中含笑,赞赏道:“师师的歌声,自然是妙绝人寰。但这首柳永的《玉女摇仙佩·佳人词》,我已耳熟能详,虽然美妙,却少了些许新意。师师,你最近是否学习了新的词作?”
  李师师优雅地点头回应:“官家真是问到了点子上,奴家最近确实习了一首词,名为《青玉案·元夕》。这首词最近在汴梁城风靡一时,几乎家喻户晓。”
  “哦?”赵佶兴趣盎然,“那我可要好好聆听一番了。”
  李师师轻轻颔首,开始吟唱:“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随着李师师悠扬的歌声,姜耀的这首《青玉案·元夕》传入了赵佶的耳中。
  “果然绝妙好词!”宋徽宗赵佶虽然是昏君一名,但文学素养是相当高的,道:“不知是谁人做了此词?恐怕那柳永柳三变,面对此人,也要逊色三分。”
  李师师道:“其人姓姜名耀,关西人氏。一入汴梁,就挥金如土……”
  他将姜耀在汴梁城内的种种作为,一一对宋徽宗赵佶讲来。
  什么挥金如土啊,什么文采风流啊,什么崔念奴念念不忘啊,什么自己派人去请,却拒绝不见啊,全说了一遍。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眼见李师师提起姜耀来眉飞色舞,一双美目中异彩连连,赵佶顿时心中有些不悦。
  待李师师叙述完毕,赵佶带着一丝冷笑,不以为然地说:“说到底,这姜耀不过是又一个文才更加出众的柳三变罢了。读书人应当钻研经典,而非写这些霪词艳曲。他这种作品,对国家有何益处?姜耀此人,虽然声名鹊起,但在朕看来,终究难成大器。”
  呵,人家姜耀写这些“霪词艳曲”,是难成大器。
  那你这个九五之尊,弄什么花石纲,弄得江南百姓民不聊生,就有出息了?你来我这伎馆里,听这些“霪词艳曲”,就很高尚吗?
  李师师心中暗暗吐槽。
  不过,她冰雪聪明,人情练达,绝不会在面上表现出来。
  她只是温婉地行礼,轻声细语道:“陛下教诲得是,姜耀确实不足挂齿,师师受教了。”
  赵佶轻捻着三缕胡须,颇为自得地说:“师师你能明白就好。朕身负天下重任,心系万民福祉,才是真正的大丈夫。那小小的姜耀,根本不值一提。”
  不过,也正在这时——
  “不好了!陛下,出大事了!”一名宦官急匆匆地闯了进来,脸上满是惊慌。
  “何必如此慌张?在朕面前,天下能有什么大不了的事?”赵佶在李师师面前继续装逼。
  “可是……可是……今天有人在街上杀了太尉府的高衙内,而且,他还率领一帮匪人,打散了五千精锐禁军,要杀高太尉。谁知道,他究竟想如何收场?他知不知道,这李氏行馆?陛下,您一身系天下安危,快快回宫,躲避躲避吧!”宦官气喘吁吁地汇报。
  赵佶顿时面色大变,失声问道:“什么?竟有此事?那个贼人究竟姓字名谁,怎么如此凶悍?”
  “启禀官家,他就是关西姜耀!”

(https://www.eexsvv.cc/163934/10967987/)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