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蟒雀吞龙,开局娶了邹氏 > 第181章 宣和耻,活捉宋徽宗

  啪!
  赵佶但觉面上火辣辣的,好像是脸上被人左右开弓狠狠扇了两嘴巴子那么疼痛!
  废话,能不疼吗?
  刚才还口口声声,说姜耀难成大器,不算什么人物呢,现在人家就当街杀官造反,并且冲散了五千禁军,马上就要大闹汴梁城!
  还有最关键的!
  他赵佶和姜耀,到底是谁怕谁,马上就要见分晓。姜耀不怕他赵佶,在汴梁城当街杀官造反。但是他赵佶怕不怕姜耀呢?是不是听说了姜耀之事后,马上就要溜之大吉?!
  还是在心爱的女人李师师在注目之下!
  赵佶九五之尊,能丢得起这个人?但是,不丢人,就有可能丢了性命!
  到底怎么选?
  “这……”赵佶面面愁容,犹豫不决。
  “圣人不能走啊!”
  咚咚咚~~
  随着一阵沉重的脚步声,御前班值统领何灌快步走入屋内,道:“圣人微服私访,身边只有臣以及五十名班值护卫!若是在回宫途中,遇到了姜耀,凭这五十名班值如何护得住?倒是在这里,姜耀怎么知道圣人的所在?而且,汴梁城内,有禁军百万,应该怕的是他逆贼姜耀,而不是圣人,他肯定会速速逃往城外。待姜耀走了,圣人再在微臣的护持下回宫,岂不是更为稳妥?”
  “胡说!”那宦官怒道:“你说姜耀会走,姜耀就一定会走?!万一姜耀不走呢?万一姜耀知道,官家就在这李氏行馆呢?等他把李氏行馆一包围,官家想走都走不了了!”
  “我虽不能肯定,姜耀一定不知圣人的所在。但是,他知道圣人存身之处的可能,实在太小!”
  “那官家回宫撞到姜耀的可能,又到底多大?”
  ……
  二人一阵争执,宋徽宗赵佶就更犹豫不决了,但觉脑中嗡嗡嗡作响,脑仁都疼。
  李师师现在,却心神激荡异常。
  她心中暗想:原本我以为,姜耀不过是个年少多金的风流才子,希望见上一见罢了。但是,现在看来,我还是小瞧了他!
  他更是好汉,是英雄!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的英雄!
  必须说明的是,虽然赵佶对李师师非常喜爱,但李师师对他并不感冒。
  很简单的道理,李师师自小沦落风尘,难道是自愿的?她对这个朝廷,难道能有什么好感?
  另外,身处天下消息最灵通的烟花之地,她知道现在的天下,究竟是什么样子。在南方,因为花石纲的缘故,民不聊生,随时可能生变。在北方,因为“括田法”,同样是盗贼遍地,到处火星。只要有人登高一呼……恐怕这似如同烈火烹油“盛世”,就会轰然倒塌!
  还有,她和赵佶相处越多,越明白赵佶的卑鄙龌龊。这是个极度聪明,但又极度自私自利,丝毫不考虑百姓的苦难,只想“以天下奉一人”,进行极致享乐之人!
  别的不说,就说她李师师吧。
  的确,赵佶对她不错,但是,再不错,能把她纳入宫中吗?绝不可能!
  好吧,她李师师出身低微,入宫太过惊世骇俗。那么,为她赎身,赵佶总能办到吧?
  但是,没有!
  赵佶完全没有!
  直到现在,李师师虽然养尊处优,但在大宋的正式身份仍然是最低贱的伎子!
  说穿了,赵佶只是把她当成一个玩物罢了,哪有什么真感情?
  既然如此,那天下随便换个官家,都会比赵佶强吧?
  李师师忽然心中一动,道:“官家,请听奴家一言。”
  赵佶道:“师师你讲。”
  李师师道:“奴家以为,官家还是速速回宫为好。”
  “为什么这么说?”
  “奴恐怕,这是姜耀的声东击西之计。想那姜耀聚拢无数贼寇,冒天下之大不韪大闹汴梁城,恐怕所图非小。那么,他图的到底是什么呢?是小小的高衙内,官家信吗?而且,他大张旗鼓去杀太尉高俅,高俅能不逃走?姜耀怎么可能成功?以姜耀的聪明,能想不到此事吗?”
  赵佶心中悚然而惊,道:“师师的意思是……”
  李师师道:“奴家的意思很简单。姜耀如此大张旗鼓,恐怕是为了调动禁军。他真正要杀的……恐怕就是官家!”
  何灌怒道:“姜耀一介草民,怎么可能知道,圣人的行踪?再说了,他和圣人远日无仇近日无怨,杀圣人做什么?”
  “这就是事情的关键了。”李师师秀眉微挑,道:“姜耀哪里来的那么多强兵?又怎么让这些强兵入的城?何将军能保证,这城中没有姜耀的内应吗?”
  嘶~~
  赵佶倒吸了一口凉气,心中有些意动。
  是啊!
  姜耀哪里来得那么多强兵?说朝中没有人和他勾结,怎么可能?
  而且,杀高俅,对姜耀能有半文钱好处吗?
  倒是杀了朕……就能便宜那个小畜生!
  畜生啊!
  你才多大?
  朕才把你封为太子,你就如此迫不及待了?
  也是,姜耀吸引禁军的注意力,你再令派人手来李氏行馆杀了朕,天下何人知道,是你动的手?连李世民弑兄杀弟的恶名都不会有!
  好算计!
  真是好算计!
  幸亏朕身边有冰雪聪明的李师师,一眼就看穿了你的狼子野心!
  何灌察言观色,当时就急了,一下拦在赵佶面前:“不可!万万不可!外面混乱如斯,最好就是以静制动,圣人万万不可贸然移驾!圣人是白龙鱼服,区区五十班直扈卫,要是出了什么万一,谁担待得起?”
  顿了顿,他厉声向李师师喝道:“君国大事,哪有妇人插口的余地?快快让开,否则休怪何某得罪!”、
  然后,环视周遭的宦官:“快去将李女史架开!她一个女子不懂事,你们也不懂事吗?”
  李师师却毫不相让,也尖声吼了回去:“他不仅仅是圣人,是官家,还是我李师师的男人!他要死了,我李师师又算什么?哪里还有现在的尊荣?倒是你何灌……反正换个圣人,还是高官得做骏马得骑。说不定,还会因为今日之事,飞黄腾达,光宗耀祖呢!”
  “我……”
  何灌简直都要气晕了,跪倒再地,连连磕头,道:“臣对圣人的忠心,天日可表,日月可鉴!圣人切不可听信妇人谗言,做出终身憾事啊!”
  李师师却也跪了下来,道:“官家一身系天下安危,何等贵重?留在这里,太过危险,奴家请官家快快回宫。”
  “何灌你的忠心,我当然是知道的。不过……”赵佶道:“师师刚才所言,也有些道理。自古天家……不知有多少不忍言之事。就是那英明神武如唐太宗,不也曾经有弑兄杀弟囚父之举么?”
  “额……应该,不止于此吧?”
  事关天家父子的猜忌之事,何灌也不敢多言,语气和缓了许多。
  赵佶叹了一声,道:“我也希望,是我多心了。不过,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现在,就移驾吧,还请何将军用心护卫。”
  “愿为圣人效死!”
  赵佶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何灌也没办法,赶紧率领五十名御前班值,护着赵佶以及二三十个宦官出了李氏行馆,向皇宫方向而来。
  “赵桓谋反?他哪有那么大胆子?”
  其实,李师师虽然没见过赵桓,但是,还是那句话,身处大宋的顶级烟花之地,李师师的消息是极为灵通的。她当然知道,太子赵桓绝无那么大手笔,做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效仿唐太宗。
  “虽然可能性不大,但是机会终究是有的!姜耀啊,姜耀,为了天下万民,你不要让我失望啊!”望着赵佶等人远去的背影,李师师暗暗想着:“这赵佶,是天下最卑劣无耻之徒。即便换成赵桓,也会比他强上太多吧?”
  ……
  ……
  另外一边,姜耀在高俅府邸外面提完了诗,就要带三百骑兵出城。
  不过,正在这时——
  “好!好个关西姜耀!俺早就说过,你是虬髯客一般的人物!说不定,日后就是个唐太宗!”
  随着一声大喝,一个身形高大的和尚,大步流星,向着姜耀的方向赶来。
  其人身长八尺,腰阔十围,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貉臊胡须。头裹芝麻罗万字顶头巾,脑后两个太原府纽丝金环。上穿一领鹦哥绿纻丝战袍,腰系一条文武双股鸦青绦,足穿一双鹰爪皮四缝干黄靴,腰间挎着一把戒刀,手持一把六十二斤水磨镔铁禅杖。
  不是花和尚鲁智深,又是谁?
  姜耀道:“禅师,你怎么来了?”
  “俺为什么不来?”鲁智深道:“姜英雄,不得不说,你也太小瞧了洒家!既然做如此大的事业,怎么有不通知洒家一声?这世道,俺早就受够了,这就随姜英雄,搅他个地覆天翻!”
  “如此甚好,禅师快快上马,随我出城。”
  虽然这些梁山精兵,系统仅仅附赠了一匹战马。但是,高俅身为太尉,府里能少得了好马?而且,刚才杀散那五千禁军,也抢了不少马匹。事实上,现在的梁山精兵,是一人双马。另外一匹战马上,有不少金银细软,以及行军的粮食、帐篷等物。
  随便让鲁智深换上一匹就行。
  鲁智深曾经是关中提辖,骑马是毫无问题的。他翻身上马,道:“姜英雄且慢出城,咱们先接上林教头一家!”
  “额……”、
  其实,姜耀虽然没为林冲考虑,但已经为林娘子考虑过了。
  如果他现在去接林冲,林冲说不定不但不会跟随,反而要作为大宋的“忠臣孝子”和他拼命。姜耀这是何苦来哉?
  所以,他仅仅是在高俅府邸的外墙上,提了一首反诗。
  尽量把仇恨拉到自己的头上。
  不过,既然姜耀要打造“义薄云天”的人设,鲁智深又已经当众提出要接林冲了,姜耀还真不好拒绝。
  去吧!
  反正林家又不远,再说了,大宋禁军的战力,比姜耀预想中还要弱得多。
  多留一会,也不会增加多少危险。
  大不了,直接绑了林冲出城。
  只要林冲跟姜耀走了,是不是自愿,还有什么关系吗?从某种意义上讲,也算“逼上梁山”了。
  “也好!去接林冲!”
  姜耀一声令下,三百骑又往林宅的方向奔驰。
  “嗯?”
  这时候的汴梁城,已经家家关门闭户,大街上空无一人。只有远方不断传来吆喝声,显然是禁军在不断集结。但是,五千禁军都难挡这些悍匪一击,接下来不集结足够的兵力,他们不敢来和姜耀拼命。
  不过,街角处,怎么陡然出现了一队百十人的人马?
  这些人尽管身着便装,但是,人人骑着高头大马,还很有些人的骑术相当不错!
  他们怎么还敢招摇过市?
  究竟是什么人?
  会不会对吾等不利?
  算了!
  不管了!
  “杀了他们!”
  姜耀随手一指,身后就有一百梁山精骑,刀枪齐举,向着那伙人冲去。
  噗噗噗!
  眨眼间,就是二三十人尸横就地!
  “别杀了!别杀了!”
  “官家在此!圣人在此!尔等焉敢无礼?”
  “大宋皇帝赵佶在此啊!”
  何灌的大喝声,在那群人中响起。
  没办法,何灌已经尽力了。
  打又打不过,跑也跑不了。不喊出赵佶的名号,行吗?
  说句不好听的,就算太子谋反,也不一定要弑父吧?但现在不喊出赵佶的名号,赵佶马上就就得死在这里!
  “赵佶在这?住手!”
  姜耀催马向前,道:“哪个是赵佶?站出来!”
  “朕就是大宋皇帝赵佶。”
  一个身量不高的中年男子下马,走出了队列,竭力保持着镇定,道:“你……你就是关西姜耀吗?”
  “不错。正是。你说你是赵佶,有何凭证?”
  “朕虽出来的匆忙,但有便玺为证!”
  说话间,从腰间解下了一枚小玺。
  自有梁山甲士上前,接过了那小玺,递到了姜耀的面前。
  “宣和主人?”
  今年是宣和元年,赵佶自号“宣和主人”,姜耀自然是知道的。想来,天下也无人敢造一块“宣和主人”的假玺。
  “所以,你真是赵佶?我今天,真活捉了大宋皇帝?”
  “确实如此。”赵佶道:“虽然朕不知道,姜英雄为何行事如此激烈。但是,人生在世,谁不是为了富贵荣华?别人能给你姜耀的,朕都能给!有什么要求,姜耀你尽管提吧,朕定当竭力满足。今日之事,也愿以大宋皇帝的名义,对天立誓,概不追究。”
  “所以,赵佶你是认为,我是受人指使?那你可想错了!”
  姜耀心如电转,微微一笑,道:“说实话,这次吾大闹汴梁城,没打算把你赵佶怎么样的。但是,既然你主动送上门了……”
  一股极为不祥的预感涌上了赵佶的心头,追问道:“怎样?”
  “那就把靖康耻,变成宣和耻吧!”姜耀淡淡地道。

(https://www.eexsvv.cc/163934/10967986/)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