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月千里寄相思 > 第135章 去怀庆府看菊花

苏裳和小玉走到另外一个角落,苏裳那颗心才渐渐舒缓下来。小玉偷摸往回看:“姑娘,大人没跟来。”

苏裳点头。

小玉问:“姑娘,依我看,大人悔改之心还是有的。他诚心诚意的,人又长得好看,就是严肃了些,看着有些吓人。不过呢,他有钱,还是个县令。如果……”

苏裳低语:“没有如果。你别胡思乱想。你忘了我们在沈家吃得苦?难道你还想回去?”

小玉打了个寒颤:“不,我不回去。那死老太婆吓人得很。不让出门,不让吃饱,还防贼一样防着咱们。”

苏裳说:“这就对了。咱们自过咱们自己的日子,想出门就出门,想逛街就逛街,想睡觉就睡觉。咱们就靠咱们自己。”

小玉使劲儿点头:“嗯,嗯。”

苏裳赏了一会儿菊花,没多久段青和蔡二娘也找过来,苏裳买了两盆菊花放在马车上,一行人也就回家去了。

等到了家,一推门看到院子里头放着几十盆绿色菊花,一朵朵的含苞待放。

苏裳惊了。

“谁买的?”

黄莹从堂屋里过来:“小唐送来的,还给了姑娘一封信呢。”

小唐送来的,那就是沈怀成买的咯。

蔡二娘和段青对视一眼,小玉狐疑:“小唐搞什么鬼?小唐呢?”

黄莹说:“跟车回去了。说还要忙,这两日就不来了。”

苏裳抿了抿唇:“行了,我正好想要些绿色菊花培育呢。段大哥,你把这花儿都搬到墙角那边去,回头我看看怎么扦插嫁接。”

苏裳打开来信:“卿卿,见字如面。金秋已至,天高气爽。听闻怀庆金菊名动天下,颇为利民。吾欲前往一观。卿卿欲往否?”

又说:“我令小唐等人相随,路上颇为安全。衣食之物都会备好。”

落款只有两个字:怀成。

苏裳瞠目结舌,不知该如何是好。

这家伙要去怀庆看菊花。

前几日她还惆怅自己没办法去怀庆府一睹菊花盛开,现在这家伙就邀请她去看菊花。

一行几百里,他说去就去?

也对,他有钱,有人,可不是说走就走。

虽然她很想去,这也是她好多年的梦想,不过跟着沈怀成去,这是一个问题。

他是前夫,他也是当官的,路上那些打劫的,谁敢动当官的?跟着他很安全。

苏裳折好信纸,依旧放入信封里。

这两天她都没吃好饭,干活的时候心不在焉,不小心还剪断了不少花枝。

小唐又送来了第二封信。

苏裳避开小玉和蔡二娘等人,偷偷摸摸拆了信。

“卿卿,上次所说去怀庆之事考虑得如何了?知你犹豫。这里说一件事,陈劲在洛城兢兢业业三年,洛城安防大有起色,民心安定,圣心大悦,特升他任怀庆府指挥使,权利大了两倍,收入也高了两倍,实令我羡慕不已。再者,他儿子快要满月,于情于理,咱们都得前去祝贺。”

落款是:怀成。

陈劲生了个儿子!

陈劲是自己的救命恩人。

苏裳不知不觉在收拾行李,还得给陈劲的儿子准备个小礼物。

沈怀成上次过来的时候拉了一车礼物,她也没仔细看,都放在温室后面的杂物间里,于是过去翻找。

几匹绸缎,几匹棉布,腊肉、一大根腌制好的火腿,上等的大米和白面……

苏裳不禁皱眉,沈怀成怎么给了这么多的东西?

这些也不能当礼物啊。

蔡二娘跟进来:“姑娘,找什么?这几天我闲着没事,就搬了两匹丝绸给你做了裙子,等下你试试看。”

苏裳说:“我一个救命恩人生了儿子,快满月了,我准备去看看那个孩子。你说,我给他带啥礼物?”

蔡二娘说:“自然是小金锁,金手镯。这些小东西值钱。那人还是姑娘的救命恩人,一套小金锁还不够,最好再送两个实心的金手镯表表咱们的诚意。”

苏裳尴尬:“家里不是没钱嘛。咱送不起。”

蔡二娘也发愁:“家里的银钱都用光了,现在咱们家靠买鸡鸭为生。这可咋办?”

两个人闷闷不乐,苏裳突然拍了拍手:“嗨,不去了。我不去了。等明年再说吧。”

她说话声音很大,仿佛下了某种决心。

等明年那小娃娃周岁了,她也有钱了,到时候表心意也不迟。

然而事情不是她能掌控的。第二天,她带着小玉在花田抓虫子,一队车马在花田路边停下,小唐下马过来:“苏娘子,大人在车上等。”

苏裳:“……”

小唐说:“大人说了,苏娘子什么都不用准备,人上车即可。大人说他不便下车,免得被有心人看到,还请苏娘子上车。”

小玉吃惊得嘴巴能吞下一枚鸡蛋:“姑娘,去哪儿?去县城?”

苏裳摇头:“不是,不去县城。”

她心乱如麻,昨日下的决心再次崩塌。她仿佛看到漫天遍野的小菊花在向她招手,呼唤她过去品尝正宗的菊花茶。

小唐再次拱手:“姑娘,还请快些。大人在等。”

苏裳还在犹豫,马车帘子动了动,沈怀成掀开车帘,笑吟吟地看着她:“快些上来,要不然要赶不上陈劲儿子的满月酒。”

等苏裳回过神来,人已经在马车上了。

她一着急:“小玉呢?”

沈怀成淡淡说道:“路途遥远,她又年轻,如何经得住颠簸?家里活儿又多,还得照顾铜锁那个顽童,我叫她留在家里。你自然有我照顾,无需担心。”

苏裳:“……”

谁让他照顾了?

不少农人在平整田地,洪灾过去,淹死的玉米和棉花都要拔掉,重新播种秋季农作物,还得抓紧时间种些白菜萝卜之类的蔬菜,等入冬后窖藏。否则入了冬,菜比粮食还要贵,那时候老百姓什么菜都买不起。

有老者扛着锄头,边走边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为饮,耕田而食。帝力与我何有哉?”

他嗓音沧桑,然而力气很足,唱得字正腔圆,回味悠长。

这是一首流传了上千年的《击壤歌》,意思是说太阳升起来了,我们就去干活;太阳落山了,我们就回去歇息;渴了挖井取水喝,饿了耕田种粮食吃。而帝王和帝王的官员们,和我有什么关系,有什么益处呢?

苏裳不由瞥了瞥身边的“帝力”。

这位可是超级“帝力”。

沈怀成凝神静听这歌谣。那老者唱了一遍之后,接着哼唱第二遍,歌喉悠长绵延,沈怀成不禁跟着哼唱。他自从记事起就在书院念书,可谓起早摸黑,读书之余,还得习武练功,后来考中进士为官一路上升到阁老,日子虽然辉煌,然而繁忙,何曾有过这等悠闲时光。

他心情舒畅,跟着那老者唱了一遍。他的嗓音浑厚低沉,带着成年男子的魅力和磁性,整个车厢都是他的歌声。他神态坦然,丝毫没把苏裳当成外人。一遍之后,他问苏裳:“我唱得好还是那老者唱得好?”

苏裳:“……大人年轻那老者许多,嗓音浑厚,歌声悠扬;那老者嗓音沧桑,让听歌的人感到世间沧海桑田,顿生无奈之感。可能那老者经历颇多,看遍人间无奈事,走过世间坎坷路,听来余味悠长,让人颇为惆怅,可谓余声绕梁。”

沈怀成没料到她能说出来这么一番话来。

(https://www.eexsvv.cc/160352/36792875/)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