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月千里寄相思 > 第136章 不过从头再来

她这几年的经历不可谓不少,不可谓不坎坷,在底层挣扎,拼死挣钱,自然能体会到老者的无奈。而自己呢,虽然念书辛苦,做官辛苦,可并无一日缺吃少喝,并无一日挨饿受冻,所以唱出来的歌自然没有那种历尽千帆的痛。

“是,裳裳说得极对。看来我尚需修炼。百姓耕种、挖井,帝力治理这天下,不过是各司其职而已。像此次洪灾,如果没有衙役和侍卫维护秩序,调动民间力量救济灾民,灾民可能会死守家园,然后被淹死,饿死;如果没有朝廷调动赈灾粮食发放灾区,那么这次死的人大概要翻倍。故而歌中所意,还是有些偏颇。”

苏裳淡淡一笑:“那是自然。要不然,百姓每年纳税缴赋养着帝力岂不是白养了?”

沈怀成的眼神瞬间锐利,星眸扫了一眼苏裳:“裳裳说这话,可是觉得朝廷赋税太多?”

苏裳并不避讳他:“我从前在京城生活,并不觉得老百姓赋税繁重。这几年养花为生,感觉百姓赋税颇重。百姓一年收入,交纳赋税之后,余粮仅能温饱。比如我来说,我也就养花第三年的时候挣了些钱,存了点儿银子。前两年牡丹未成,然而有地,也得交税,日子过得很苦。”

“我不懂太多,说错了话,还请大人原谅。”

沈怀成微微一笑:“大周律令乃是沿袭前朝,前朝纳税种类繁多,百姓因而颇受其苦。后大周立国,也改了不少。然而战后国力衰弱,大周急需充盈国库,所以百姓的税极多。经过几代百姓的努力,现在大周国力强盛,也该修一下纳税制度了。裳裳,我此次回京,一定会上书圣上,主持减税。”

苏裳一愣,一双雾蒙蒙的大眼看着沈怀成,粉红的樱唇张了张,却一个字都没说出口。

他要走了?

沈怀成沉默了半晌:“前几日,圣上令我回京入内阁,官复原职。我已接旨。”

苏裳:“……那、那你怎么有时间去怀庆?”

沈怀成低声说:“请了假,推迟回京。”

他自然不会说,他不舍离开这里,离开她。

他一开始是想推辞不去,就在荷山县陪她到老,然而这三年他看清民间不少黑暗,多少人看人下菜碟,当他是阁老的时候,一声令下,谁敢不从;当他是芝麻县令的时候,连乡绅都可以藐视他,藐视皇权了。

如果廖家那老东西听令捐粮,自己这个小娘子如何会花光家产?

她在这世间并无人相助,而自己也得往高处走,这样对自己,对她,对将来,都有好处。

但是这些话自然不用对她说。

“裳裳,吕公公,也就是来送圣旨的人,是皇上身边的红人,他自小就伺候皇上,身份不同。那日我恰好穿了你给我做的布鞋,他一眼相中了。我就送了他一双。”

苏裳的眼睛更大了:蔡嫂做的鞋子,给了当红的公公?

“裳裳,有时候下面的人说得喉咙都哑了,也不如吕公公在皇上面前一句话?我送给他一双鞋,你不要怨我。”

苏裳摇头:“我怎么会怨大人。那鞋也不是我做的,是蔡嫂做的。”

沈怀成:“……哦。”

又有姑娘在外头农田里唱歌,歌声清越,却是一首《越人歌》: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苏裳不知不觉掀开车帘往外看,那农女正奋力锄草,日头正烈,她满头是汗,然而依旧在快乐的唱歌。

她可真高兴啊。

沈怀成却颇为幽怨。

还以为那鞋子是她做的,一直不舍得穿,结果是蔡嫂做的,简直是惊天噩耗!

既然是蔡嫂做的,他还有什么舍不得,他就穿。

他气得脱掉皂靴,从箱子里拿出那双黑布鞋套上。

那女孩的歌声唱到:“心悦君兮君不知。”

她不是不知道,她根本就是不在意。

秋风频吹,吹动她的发丝,传来皂角的香味儿。沈怀成赌气扭脸不闻。

。。。

御书房内,裕康帝放下折子,吕公公送上一杯香茗:“皇上,御医建议不要久坐,不如去御花园赏花?”

裕康帝喝了茶水,起身:“也罢,先出去走走。这三年沈怀成不在朝堂帮朕,朕辛苦不少。这小子又请假不来,等他来了,看朕怎么骂他。”

吕公公赔笑:“皇上,沈大人多少年都没请过假,您就让人家好好歇几日,回头心情好了办事效率也高。他去怀庆府看菊花,顺便给陈劲陈指挥使的儿子过满月,左右都得表表心意不是?”

裕康帝站在小桥之上看大片的菊花:“怀庆府的菊花历代闻名,怀庆府也因此是纳税大户,那里百姓富足,安居乐业。倘若大周各地都如怀庆那般风调雨顺,那才是上天眷顾我大周。”

吕公公说:“说起来菊花,就不得不提那个养牡丹的嫂子蔡二娘?此次灾情,荷山县等地的粮商坐地起价,大发黑心财,糙米竟然卖到五两银子一斤。蔡二娘养花三年挣了两千五百两银子,全部捐出,抢在粮商提价前购入十八车粮食,这才解了沈大人的燃眉之急。这大嫂的心胸不可谓不宽啊。”

裕康帝缓缓散步:“自古商人重利,不能任凭此等黑心商人大发横财。等沈怀成来了,让他出个章程。蔡二娘救了两千灾民,此乃大善,不能不嘉奖。”

吕公公说:“皇上,沈大人也问过蔡二娘想要何等封赏,他自然会帮她向皇上讨要。蔡二娘一口回绝,说她捐粮的时候并没想过讨要封赏。天灾,人是避不开的。上天眷顾,没让她摊上那洪灾,就是上天给她机会,让她帮助那些灾民。皇上您看,这蔡二娘可会说话?”

“蔡二娘还让沈大人替她保密,说不愿周围人知道她捐钱的事儿。沈大人问她捐了钱之后怎么生活,那蔡二娘说:‘不过从头再来而已。’”

皇上不禁动容:“好一个‘从头再来’。一个民间女子,心胸如此开阔。相比之下,那些黑心商人更加可恶。蔡二娘此等大义,灾民未见其面,深受其恩。我大周有如此百姓,是我大周的福分。她不要封赏,然朕不能不赏。罢了,我给她写个匾额,让她世代流传下去吧。”

吕公公大喜:“圣上英明。”

(https://www.eexsvv.cc/160352/36792874/)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