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姐是马秀英 > 第一百三十八章 文武同心

后半段路,赵好德终于能够安心下来,闭着眼假寐补觉。

马车慢慢悠悠,摇摇晃晃的往皇城赶。

路上碰巧还遇到了其他几位赶去上朝的朝臣。

掀开车帘礼貌性的打个招呼,然后便又都缩进马车中接着休息。

年龄都不小了,已经没有年轻时那么能熬,能得多睡会就多睡会,省的一会上朝时没精神。

被御史逮着说君前失仪……

等到了寅时两刻左右,赵好德的马车终于赶到了东华门外。

仆从小心的将其搀扶下来,并细心的为他披上一件棉袍,现在夜色还深,天气又冷披上防止着凉……

站定身形,赵好德放眼望去。

此时皇城宫门外,已有许多朝中重臣,聚集在这里,三三两两的围在一块说话。

也有些会做生意的小贩。

在距离宫门稍远的地方,早早的支起小摊燃着火,做些简单方便,又不会有味儿的吃食来卖。

一些还没来得及吃饭的官员见着了。

都会遣仆从,上前花上几个铜板,买上一些垫垫肚子。

偶尔还会有几名官员,过来和赵好德打个招呼。

但也仅限于此,打完招呼就走,绝不会和他过多交谈。

没办法,他虽是户部尚书。

但在一些人眼中,他同样也是眼中钉,肉中刺。

赵好德现在是二品大员,不用在乎这些,轻易没人能拿他怎么样,没有皇上点头,基本不会有什么事。

但是其他人就没有这个本事了。

也就只有户部官员,才会长时间聚在他身旁,因公和他低声交谈着一些衙门里的事情。

时间悄然而逝,已经到了寅时四刻。

吱呀——

东华门开。

已然全部到齐的百官,以文武分为区分,站成左右两列,而后再以官位高低为先后顺序,鱼贯而入进到皇城。

中间还有纠仪御史。

检查官员服饰,仪表,确定随身未携带武器与私物。

过程十分繁琐又麻烦。

慢慢悠悠终于等到太阳升起,终于破开了漆黑的夜色。

啪——!

啪——!

啪——!

朱元璋御辇抵达奉天殿,鸣鞭三声全体噤声。

紧接着便是文武百官齐齐跪倒在地,对着朱元璋行五拜三叩头之礼,并齐声高呼圣躬万福!

朱元璋端坐于龙椅之上,下首站着太子朱标。

居高临下的看着文武百官,纵然这样的已经见到了千百次,但心中都禁不住升起一股豪情!

“都平身吧……”

“谢陛下!”

朝会正式开始,各部逐次陈奏。

禀报各项事务进度。

还有些是地方上呈递奏疏,朱元璋都交给了儿子朱标宣读。

这些虽然都是国事,但其实并没有什么太重要,或者十分着急要处理的事务。

每天都是大差不差的那些。

武官一列几位老军侯听着,甚至忍不住的打起了哈欠。

这都什么事啊,天天说,天天说,就不能来点其他的换换?

没意思……

什么时候能下朝啊,他好跟老哥几个开摊子。

这两天手气太他娘的臭了,不管是牌九还是骰子,就没一次是赢钱的!

但哪有孩子天天哭的道理,物极必反,他今天肯定能赢。

肯定能翻倍!

“臣户部尚书赵好德,有本上奏!”

嗯?

户部尚书?赵好德?

户部刚才不是已经禀报过了吗?

怎么又站出来了,难道是因为年纪大了,刚才禀报的时候把一些事情忘记说了?

几位军侯好奇扭过去头,看向赵好德那边。

他们虽然不太喜欢遭娘瘟的文人。

可这也是要分对象的,赵好德是从龙之臣,早早的便投靠了朱元璋。

和勋贵之间,还是有些香火情的。

更何况他性情高洁,有气节有品行,勋贵对他感观还是很不错的。

朱元璋脸上也涌现出些好奇,不过在看向赵好德之前,眼神先在儿子朱标的身上掠过。

“哦,赵爱卿有何事要奏啊?”

“快给咱说说。”

“臣恳请陛下重开科举,分设南北两榜取士!”

赵好德说着猛地抬头,和朱元璋对视了一眼,而后又立刻低下,“为我大明选拔英才栋梁,充实官位,造福万民!”

话说完,赵好德直接跪在了地上。

而随着他的话说完,声音还在大殿中回荡,所有人都眼神莫名的看向赵好德。

他刚才说什么?

重开科举,分设南北两榜取士?

许多官员把眼神投向几位重臣身上。

他们要么是浙东一系,要么是出身南方诸省,若此策真的实行下去,他们将是最大的受害者。

这是在刨他们根基。

掘他们后备子侄的仕途!

“臣……”

一名南方官员闻言立刻站出来。

要出言反对赵好德的提议,要用胸中所用才学全力斥责,揭露其中重重弊端。

这不是造福家国的良策,而是害国害民的下策!

“臣中书右丞相徐达,附议!”

可他刚出声,文至丞相,武功第一,魏国公徐达便已先他出声附议。

徐达此举就像是导火索。

一下子就在朝堂中炸开了锅。

赵好德不过是一个二品尚书,朝中与他同级的不下于双手之数,他提出的东西,不管是好是坏。

想要阻止,都有的是办法,有的是人可能拿捏他。

可是徐达不一样。

一向不管事,不问事的魏国公,中书右丞相徐达不一样!

他是大明开国武功第一,身上又有太傅和中书右丞相的官职,论分量胡惟庸都不够与他并列!

现在他这一出声表示附议,其中的意义就不一样了。

以为自己是背后推手,正要准备看戏的胡惟庸,此时脸上也是露出了惊愕的神情。

这情况不太对啊!

徐达怎么站出来了?

“臣五军都督府左都督,国子监祭酒李文忠,附议!”

大明勋贵武官第二人,曹国公李文忠这时,也忽然站出来表示附议。

这两位虽身份是勋贵武臣,但身上都有文官的官职,又有参军国事的特权,不仅有资格附议,更有足够的分量压下所有反对的声音。

眼前这事情很明显了。

再傻的人,也已经意识到不对。

他赵好德根本就不是什么主使,他就是被人推出来的一枚棋子!

胡惟庸这时彻底的蒙了,一切计划都是他秘密安排的,没有人知道,更不会有人泄露。

怎么会演变成这个样子!

徐达,李文忠……他们怎么会这么快反应过来。

赞同赵好德提议?!

与他一样的懵逼的,其实还有赵好德本人,他虽然在心里已经有了底,知道朱标会袒护他。

让此国策顺利通过。

但是他没有想过,魏国公和曹国公,会第一个站出来附议!

就这都还没完呢。

见两位国公出言附议,一些出身北方的官员,再无丝毫鼓励纷纷站出来,高声赞同附议赵好德。

虽然事情还未盖棺定论。

但现在眼前这情况,已经没有人敢站出来表示反对了。

赵好德好对付,但是两位国公的分量,还有他们背后的存在,没有人得罪得起!

本以为是唇枪舌剑,争吵不断,你来我往……

没想到到最后,却是直接一力破万法。

两位国公站出来背书,一位武功第一,位极人臣,一位宗室武将,圣眷在身。

其中什么意思,再清楚不过了……

这国策,他们怎么都拦不住。

提出来的是赵好德,可是赞同却不是他,更不是两位国公,或者朝中北方出身的臣子。

站在朱元璋下首位置的朱标。

此时若有所思的看向自己爹,徐伯和表哥,他可没事先知会……

(https://www.eexsvv.cc/156341/11441657/)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