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楚鼎 > 第一百五十一章 一见杨过误终生(五)

  幽州城越来越繁华热闹,即将出使罗马的顾雍、吕岱相约逛逛市集,买一些路上的日用品。
  这几天辽东前线的消息陆续传来,纸张在幽州普及之后,林宁又搞出活字印刷术,创办了官方报纸《幽州之声》,由蔡邕、刘虞、卢植、华佗四人任主编,免费试发第一版,讲的就是辽东战事。林宁还特意吩咐在正式版面之外多做一些花边新闻,报纸再便宜也是可以赚钱的,正式发行之后老百姓才是最大的市场,老百姓喜欢看什么,当然就发什么。顾雍在街上碰到报童,顺手买了一张报纸,略过花边新闻,主题文章由有着丰富战争经验的卢植主笔。
  作为闻名海内的大儒,仁义礼智信的代表,道德上的完人,卢植官至尚书,文可以安邦,讨伐黄巾,武可以定国。他写的文章,天下人绝不会怀疑真实性,顾雍自然也不会,读了一半,不说内容,文采飞扬,气势雄浑,令人赞叹。
  吕岱道:“是不是卫将军大胜?”
  顾雍把报纸递过去,吕岱看了看道:“公孙瓒举辽东全土归顺,如此幽州一统,幸甚幸甚。只是,公孙瓒割据辽东数千里,轻易投顺,恐怕其中有诈。”
  顾雍道:“定公多虑了,公孙伯圭枭雄也,卫将军更是一代英主,只要卫将军在一天,公孙氏和辽东就乱不了。”
  两人一边指点江山,一边瞎转,不知不觉转到了幽州学堂,这可是幽州人才的培养基地,看门里门外都有重兵把守就知道了。顾雍想着来都来了,出使任务一年半载回不来,进去看看也好。他和吕岱被兵丁确认身份,又搜了身,才放进去,幸好两人脾气不错,碰上个暴脾气的,非吵起来不可。有身份的人脾气都差,被人捧惯了,突然有人不吃你这一套,素质好的动口,不好的就动手了。
  幽州学堂占地上千亩,格局宏大,筹划初期,由于城内用地紧张,有人建议将学堂建在郊外,还有的建议干脆上山。但林宁考虑到幽州没有统一,乱世即将来临,谁也不能保证幽州本土不受侵扰,当初乌桓铁骑南下,一路杀到渔阳城就吓得不少人尿裤子。所以,林宁力排众议,将总部设在城内,分部设于城外西山,学堂建设由田畴全权负责。时至今日,幽州学堂声名远播,与大汉朝的太学并称,因为战乱和皇权衰落的因素,太学已经零落,天下很多读书人多往幽州求学。幽州文教之盛,名噪一时。
  学堂总部及分部有各类讲师数百人,学生达到三万余人,规模之大,培育人才之多,均属空前。林宁深知教育是百年大计,亦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虽然鼓励全面发展,但偏科生不会歧视,反而多加培养,尤其是数学、军事这类偏科的,最受重视。由于中国古代重文不重理,幽州学堂最基本的各科教材由林宁编纂,可把懒散的林大将军累坏了,虽然事后许多人崇拜的目光很舒服,想想彻夜编纂教材、脑细胞死了一批又一批的恐怖场景,林宁就暗暗发誓:以后找人代笔,再不自己写了,考试还有人找枪手呢,我那么死心眼干嘛!
  顾雍、吕岱兜兜转转,来到了政学堂,总讲师由吏部总管董昭兼任,董昭大忙人一个,只是挂名,半月巡察一次就不错了。两人运气好,今天正是董昭抽空在政学堂上课的日子,既然进入学堂内部,就已经英雄不问出处了,没人会再找他们麻烦。所以在外面看到董昭上课,两人从后门悄悄进去,找了位子坐下。
  董昭讲到国计民生这一块,政学堂教材不是林宁一个人编的,由很多人参与,董昭便是其中之一。因此,教材放在讲案上,董昭不用去看就滔滔不绝,说到激动处还挥舞手臂,神情肃穆;顾雍愣住了,此时的董昭背后仿佛有一片光辉,圣洁而耀眼。
  “……卫将军说过,朝廷必须政令通达,各部职责明确,才能使得治世长久。如今天下扰攘,圣天子在位,受挟于董卓,卫将军开辟幽州基业,戎马未歇,先兴文教,圣人子弟皆受沐浴教化。然而,卫将军一再强调,无论读什么样的书,以务实为第一。”
  林宁多次视察学堂建设,听了很多讲师的课,最后提出一点要求:上课的时候尽量言语显白,不要一段话有一半“之乎者也”,虽然学堂不是开蒙的私塾,大部分学生有一定基础,但个人天资不同,避免一开始就因为“之乎者也”把人绕晕。所以董昭讲课引经据典很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同样的,读书读多了的董夫子,思维敏捷,口若悬河,别说儒生顾雍,粗人吕岱在下面都听得津津有味。
  “……有人指责卫将军拆分州郡框架,分权各部,使事权不得统一,长此以往,必将互相推诿,效率低下。不然,大汉四百年以来,与世家共天下,大汉朝廷政令只能下县,而不能下乡,故能调动的资源有限。卫将军奋起于野,灭黄巾,战胡羌,讨董卓,以不世之才,鼎立幽州,所添一砖一瓦,皆非无用功。”
  董昭说话有点像现代人,因为林宁闲的时候把学堂讲师聚集到一起授课,讲师们喜做笔记,许多词汇都是从林宁那里传过去的,理解了之后讲师活学活用,董昭算是学得惟妙惟肖的。
  “……我幽州自卫将军立足以来,日渐昌盛,以渔阳为例,官府政令已经可以直接下达到乡亭。卫将军说,未来要形成泰山压顶之势,政令畅通无阻地下达到每一村每一户。”
  与封建官府相比,幽州官府的分权体制似乎过于分散,无法有效调动资源。实则不然,封建官府由于政令不下县,许多方面都是自治甚至是空白,幽州集团在控制力深入到乡亭之后,世家力量被严重削弱;从州郡一体的官衙分出机构,明确教育、水利、农业、商业等方面的专职人员,使得幽州官府的权力获得最大加强,如果不分设机构,也管不过来,最后弄成一团糟。职责分工的好处愈来愈得到体现,世家力量的削弱也强化了幽州官府的权威,因此调动起来的人力、物力都是封建官府无法想象的。
  幽州集团有很多人是世家出身,林宁创立的制度让他们很矛盾,一方面是权力变大了,一方面是家族利益受损,但凡没有大公无私的精神,对林宁这个始作俑者不会没有怨恨。但林宁威震天下,声望在幽州百姓心中如日中天,幽州军团对林宁绝对效忠,这个貌不惊人的男人拥有着至高无上的威权,无论死在谁的手上,都会引起数百万幽州人的怒火。而林宁的死忠更不会坐以待毙,他们将一面拥立林宁年幼的儿子,一面彻查到底,一旦阴谋败露,等待幕后黑手最好的结果也是千刀万剐……
  董昭总结:如果有两个幽州,一个是大汉的幽州,另一个是卫将军的幽州,那无论怎么比拼,后者都比前者更强大。
  课堂中途,是学子的提问时间,有的学子故意刁难,董昭渊博如海,至今还没被难倒。顾雍看学子们提的问题五花八门,董昭一一作答,气度俨然,心中感叹:幽州正在走向正轨,只要不出差错,哪怕没有百年不遇的奇才诞生,依靠雄厚的实力也足以蹍平天下。
  正沉思间,外面起了骚动,乱糟糟的,有声音带着惊喜喊道:“是卫将军,卫将军来学堂了——”
  董昭所在的课堂也蠢蠢欲动,被他一拍戒尺,声音不大,却如雷霆万钧,一下把所有学子闷头一棍子抽回座位,各自正襟危坐。这时骚动愈来愈近,林宁的声音清晰可闻:“公仁在哪个房间讲课?”有人回答,不多时,幽州牧已经站到门口。
  林宁笑容满面,一只脚还没踏进去,正和起立学生一起弯腰行礼地董昭忽然抬头,双目射出前所未有的神采。以林宁对他牛脾气的了解,心中一突,知道要糟,一只脚悬在半空迟迟不落,笑容也僵在脸上。
  果然,董昭开始发威:“主公请收回尊步,此乃教授圣贤子弟之所,若主公视察,可提前通知,学堂也能早做准备。此时一堂课未完,主公有事请在外面等候,莫要打扰学子苦读。”
  林宁别提多尴尬了,其他人除了顾雍面露微笑,都在心里替董夫子捏了把汗。虽然林宁的雅量人所共知,但当面给幽州的最高长官下马威,林宁下不来台,发怒也属正常。只见幽州牧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比变脸精彩多了,最后叹口气,林宁向董昭和学子们还礼,退了两步,真的站在门外候着。
  其他没课的学子聚拢在院子里,议论纷纷。
  “都说卫将军有周公风范,果然如此。”
  “卫将军文韬武略,以武功震慑羌胡,又能礼贤下士,不愧贤主也。”
  “刀兵尚未入库,幽州文教大兴,此圣人之道。”
  “圣人曰:仁者无敌……”
  有心高气傲的学子被董昭当面训斥过的,心里总是不服,看到这一幕,均想:以后先生再训我,我就和卫将军一样,恭恭敬敬地退在一边,聆听教诲,绝不顶半句嘴……

(https://www.eexsvv.cc/155402/14011812/)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