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楚鼎 > 第二百四十七章 曲有误,周郎顾(七)

  但凡不是缺心眼,这时候都不会处罚虞翻、丁奉,收买人心还来不及呢!
  周瑜亲自过去将虞翻两人扶起,好言抚慰,两人痛哭流涕,发誓再不冒进,听从一军之主的指挥。周瑜问起为何到天明才回大营,徐盛惭愧道:“周郎容禀,我三人从淮南军大营折返,半途遭遇埋伏,奋战多时才脱险。若是末将早早察觉,识破敌人诡计,就可以快些回到大营,不至于被淮南军有机可乘。”
  “胜败乃兵家常事,文向不必介怀。再说了,是我考虑不周全,文向能在遇伏后奋战不退,连夜赶回大营,不愧古之良将风范,我当为文向请功!”周瑜眼睛扫了一圈,“除了文向,还有仲翔、承渊和国仪,你们都是有功的。二公子和幼平更不必说,有大功!”
  孙辅趁机举荐董袭,周瑜道:“既是壮士,可请来一见。”
  孙辅亲自出去把董袭带了进来,周瑜上下打量片刻,赞赏道:“果真壮士也,你既然有功,暂且在我帐下做个亲兵,我为你请功。”
  在给孙策的军报中,周瑜主动揽下了所有责任,一口咬定是自己轻敌冒进,派虞翻、丁奉趁夜袭营,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被陈登算计,罪莫大焉。此外,周瑜为诸将请功,认为虞翻、丁奉遇伏之后临危不乱,徐盛指挥有度,都是大将之才,可堪重用;孙辅守御营寨,殊当死战,士兵为之感奋,功为第一。又二公子孙权、部将周泰远涉而来,奇计应援,保得大营平安,也是大功一件;最后是举荐董袭,周瑜用热情洋溢的口吻把董袭夸上了天,请孙策量才而用。
  总而言之,报告上除了周瑜有罪,其他人都有功,而且个个被周瑜写成“社稷之臣”。
  且说孙策收到报告,微笑着传阅左右,说:“公瑾想必是怕我担心急躁,故意把自己说的一无是处,不过公瑾手下一群骄兵悍将,以骑都尉的身份的确难以管理。子敬先生,请你写封奏章发往许昌,表周瑜中护军。”
  鲁肃应诺,问道:“周郎为诸将请功,将军以为如何?”
  孙策道:“公瑾的面子还是要给的,抄一份给后方的父帅,再替我拟一封家书,子敬先生明白了吗?”
  “肃明白。”
  江东军主力和关羽统领的荆州军团分东西两个方向北上,直取徐州,所遇城池皆克,偶有激战,淮南军节节败退,就算是幽州铁骑,也是一触即撤。孙策见这架势,用不了多久就能打到徐州城下,鲁肃提醒道:“孤军深入,最怕后方不稳,将军一定要注意粮道安全。而欲破徐州,先取下邳,将军可令周郎从东海取道西进,威胁下邳。”
  孙策点点头,忽道:“子敬先生,你以为龙且是在徐州,还是在下邳?”
  鲁肃不及回答,有关羽使者到,呈上情报:一支两千人的幽州骑兵经淮阴南下,与荆州军不期而遇,双方大战一场,幽州兵转道而去,荆州军都是步卒,追之不及,特来告知江东军一声。
  孙策冷笑道:“龙且是要截断我军归路啊。”
  鲁肃道:“淮南水域纵横,我江东和荆州出兵,多有船只。骑兵再快快不过行船,将军可令一军从水路回转广陵,只要广陵不失,幽州兵便无可奈何。”
  “子敬先生说的是,我这就安排。”
  淮南大地烽烟四起,就算是官渡大战最紧张的时刻,这里也吸引了不少目光。
  周瑜败了一阵,折损人马不过数百,重整旗鼓并不难。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经过这一场失败,周瑜反而消除了和部属之间的矛盾,虞翻、丁奉心悦诚服,又得到猛将董袭,上下之间空前团结。或许这就是人格魅力,周瑜不避讳自己的过错,能主动替部属遮风挡雨,难怪这么快聚拢人心。
  四月十六日,周瑜与陈登在朐县附近展开对峙,其时江东军五千有余,淮南军八千人。周瑜心存忌惮,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多次出营挑战,陈登迎战,使计诈败,周瑜见淮南军阵型不乱,放弃追击;陈登无奈,设计袭营,周瑜将营寨防御布置得滴水不漏,淮南军强攻一阵,折损人马数十,哗然而退。
  你来我往,发现对手出乎意料的狡猾后,周瑜和陈登默契的恢复对峙状态,固守营盘,不轻易出击。
  周瑜天天开会,他已经得到孙策的消息,江东军主力抵达徐州,龙且派兵在城外立起两座营寨,自己坐镇城池,互为犄角。孙策亲自上阵,久攻不下,只能围城。随后关羽率领荆州军赶到,龙且出城迎战,与关羽大战八十回合,未见胜负;关羽下去,孙策再上,五十回合难分高下。
  第二天关羽和孙策联手,龙且夷然不惧,三人转灯般厮杀至晌午,两百回合之后龙且渐渐力竭,收兵回城。孙刘联军趁势冲杀,城上矢石如雨,城外的淮南军从两翼掩杀,联军不得已撤退。第三天再挑战,龙且照样迎战,这回张飞先出来,两个大战一百五十回合,张飞落入下风,关羽出战,夹击龙且;结果龙且一看这个绿帽子的来了,二话不说扭头就走,倒不是害怕,是气的——你们还要不要脸了?车轮战很好玩吗?
  周瑜认为徐州形势危急,陈登不可能老在朐县耗着,迟早要撤。只要淮南军一动,他就杀过去,一举攻克朐县,转道向西,拿下厚丘、良城,逼近下邳。
  时机,最重要的是时机。
  然而,出乎周瑜意料,对面的淮南军安之若素,根本没有要撤退的意思。不仅如此,四月二十五日之后,淮南军后方旌旗丛生,似是来了不少援军。再过两天,淮南军扩建营寨,旌旗遍布,周瑜愈发疑虑,孙辅道:“淮南军人越来越多,这是和我们耗上了?”
  孙权爬上架鼓的高台观望片刻,下来道:“看旗帜淮南军得有上万人马,我军只有五千,陈登隐忍许久,莫不是要等援兵抵达,好将我军一举歼灭?”
  徐盛道:“恐是疑兵之计。”
  虞翻丁奉哥俩刚因为轻敌冒进丢了人,一听疑兵之计眼睛发光,又不敢开口,周瑜道:“仲翔、承渊,你们有话说?”
  丁奉吞吐道:“若是疑兵,请给末将两百人劫营,探探虚实。”
  虞翻汗如雨下,看向丁奉地目光传达着一个信息:你有种!
  两百人去劫营,就算敌人布置了疑兵,一座大营有个上千人也是正常的,要是淮南军真的有上万大军……虞翻胆子大,不代表傻,本来想和丁奉一起去的,一听只要两百人,默默地退了下去。
  你不要命我还要命呢!
  丁奉直视周瑜,一字一句道:“如折一人,甘当军法。”
  周瑜道:“承渊说笑了,打仗岂会没有伤亡?承渊骁勇,我是信得过的,只是兵凶战危,还需谨慎。诸君且退,待某思索一二,明日再议。”
  丁奉脾气上来了,脖子一梗,准备侃侃而谈,被虞翻扯了扯,硬是拉出帐外。虞翻擦着汗,对他说:“你我方有败绩,本应慎言慎行,承渊如何忘了教训?”
  丁奉道:“仲翔以为这不是淮南军的疑兵之计?”
  虞翻自哂道:“是不是疑兵,未有定论,但听周郎安排。”
  接下来两天,周瑜按兵不动,只是加强防备,半夜里还亲自起来巡营,正遇上睡不着出来走动的孙权。两人靠在木栏上谈心,孙权道:“周都尉被大哥表为中护军,这可是宫禁要职,以后周都尉也是将军了。”
  周瑜道:“若是先帝在时,中护军尚有风光,如今天下纷乱,朝廷威信扫地,一个中护军还不如县令实权在握。”
  孙权道:“将军可有不满?”
  周瑜道:“非也,我的意思是,我迟早要辅佐主公和伯符一统天下,恢复纲常,到时候主公还愿让我担任中护军,我必欣然受命。”
  孙权叹道:“将军志向高远。”
  两人沉默一阵,周瑜道:“二公子对淮南军近日之动向,见解若何?”
  孙权摇头道:“前些日子援救将军,只是运气好罢了,实则我对军事一窍不通,将军不可听我胡言乱语,当有自己的判断。”
  周瑜道:“君姑妄言之,瑜姑妄听之。”
  孙权遂道:“我不了解陈登,想来既能狡计百出,令将军奈何不得,也是智慧通达的人物。当此时,徐州危急,下邳空虚,换我我是坐不住的,就是不知道陈登坐不坐得住?”
  周瑜若有所思。
  翌日天明,周瑜击鼓聚将,命丁奉出击探听虚实。丁奉要两百人,他给五百人,又命董袭为副,多加勉励。丁奉信心百倍而去,狼狈不堪而归,五百人折了上百,自己身上插了三支箭,所幸不在要害,董袭也浑身是伤。
  周瑜听了报告,颓然坐倒。
  据丁奉所说,他领兵杀到淮南军大营门口,伏兵四起,陈登就坐在寨头大声嘲笑江东军无能。丁奉看得真切,确实是陈登,这回要不是没有深入敌营,五百人全得折在里面,他和董袭也别想囫囵着回来。

(https://www.eexsvv.cc/155402/14011716/)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