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楚鼎 > 第二百七十三章 官渡之战(十五)

  取得了乌巢之战的胜利,曹军暂时赢得主动权,但本身粮草的危机没有解除。看河北军削减战斗人员,仍牢牢扎定营盘的架势,摆明了耗下去,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曹操也变得一筹莫展了。
  进入十月份,白马、延津的战斗趋于激烈,河北军步步为营,逐渐占领了这一片区域。林宁采用“积小成大”的战略,不求大的胜利,用一点点小胜利让河北军重拾信心,随着曹军多次小败,粮草危机一再逼近红线,战争的胜利天平倾斜到了河北军这边。
  曹营里,许攸是最焦急的一个,他现在每天都做噩梦,梦到曹军失败了自己被河北军抓住,然后扔进鼎里,被烹了一遍又一遍……
  为了帮助曹操取得最终胜利,许攸把肚子里的坏水掏得一干二净,素以心狠手辣著称的程昱都自叹不如。就说乌巢之战后,许攸干的第一件事是去说降袁熙,在曹操看来,这个袁绍的儿子就是混吃等死的货色,对林宁肯定没有忠心,随便一吓就能搞定。
  许攸不这么认为,经过乌巢之战,他很怀疑林宁能后知后觉布置援兵,其中就有袁熙的提醒。这个“贤侄”可不是好相与的角色,许攸自认先前看走眼了,小伙子扮猪吃虎有一套。
  和往常一样,想见袁熙直接去他的单帐,在床上肯定能逮住他。袁公子可能天生缺觉,一天一睡一睡一天,这天睡得正香,被两个曹兵掀开被子揪起来,许攸拢着袖口,皮笑肉不笑道:“贤侄,对不住了,你是林宁那边过来的,曹公对你不放心,让我来送你上路。”
  袁熙挣扎了一下,惊恐道:“叔父何出此言?你我二人都是太尉大人派来的,莫非叔父反投了曹贼?”
  “好教贤侄死个明白,吾与孟德乃多年好友,孟德待我远过于林宁,士为知己者死,孟德奉天子于许都,吾不愿做那乱臣贼子。”
  “无耻之尤!”
  袁熙就像愤怒的狮子瞪视许攸,看样子想咬人,许攸一甩宽袍大袖:“带走!”
  一直拉拉扯扯到了帐口,袁熙慌了,连连道:“叔父,叔父,饶小侄一命,袁熙愿降!”
  许攸示意暂停,走到袁熙面前道:“贤侄,按说你的父亲袁本初是被林宁打得亡命天涯,但你的好叔叔袁公路又投降了林宁,曹公很不放心你,所以才要杀你。我和孟德、本初都是少年好友,不愿贤侄白白死了,若你能证明自己的忠心,我就可以保你不死。”
  “如何证明?”
  许攸笑了,从怀里取出布帛,展开念道:“朕闻人伦之大,父子为先;尊卑之殊,君臣为重。近日曹贼弄权,欺压君父;结连党伍,败坏朝纲;敕赏封罚,不由朕主。朕夙夜忧思,恐天下将危。卿受先帝托孤之重,朕之干城,当念高帝创业之艰难,纠合忠义两全之烈士,殄灭奸党,复安社稷,祖宗幸甚!破指洒血,书诏付卿,再四慎之,勿负朕意!建安元年秋九月诏。”
  袁熙茫然道:“这……”莫非许攸是大汉忠臣?他还特意看了看抓自己的曹兵,凶相毕露,没有任何松手的意思。
  念罢,许攸抖着布帛道:“尚书令荀彧乃汉室忠良,陛下知之,故写此诏密付于荀令君,使令君奔走联络,纠合义士,恢复汉家天下。贤侄,荀令君很快会从许都来到官渡前线,而你——要把这个消息秘密传给林宁,有关密诏的事隐晦提及,不要太露痕迹。”
  兵不厌诈!袁熙真是太佩服曹操了,这招都想得出来,换了他老爹袁绍,就算有人出这主意,也肯定驳回,因为涉及到祖宗颜面问题。
  许都,荀府。
  收拾好了行装,荀彧正打算出门,下人来报国舅董承拜访。
  荀彧亲自迎出,董承精神不好,两人见礼之后并肩进门,一不小心跌了一跤。荀彧去扶,董承摇摇手道:“不妨事,人老了,不复少年时。”
  入正厅奉茶,董承跪坐时不停捶腿,荀彧见了,命下人搬来幽州出产的桌椅,两人相对而坐。董承笑呵呵地喝了口茶,环视左右道:“令君家中果然舒适。”
  荀彧幽幽淡淡道:“彧正要出门,国舅有话请说。”
  “令君可知飞将军射石饮羽之故事?”董承说,旋即一拍脑袋,“令君学问渊博,此事又广为流传,当然不会不知道了。”
  荀彧笑道:“吾已知国舅来意,然荀彧终不与国舅一途也。”
  董承道:“颖川荀氏世受国恩,今圣天子在位,令君何故助纣为虐?”
  荀彧脸色大变,环顾一番低声道:“国舅慎言!此话若传到曹公耳中,吾也救不得,恐国舅家里上百口,无一可免。”
  董承的笑容逐渐变淡,愤怒形于色:“董某本以为令君心中犹存汉室,不想如此做作,董某看错人了。”拂袖而去。
  荀彧也不去追,等人走远了喃喃道:“汉家分崩,虽有热血而天下未定,如曹公定天下而为周文、齐桓,汉家亦可存续。”
  从许都到官渡不过两百里,这也是曹操不能再退的原因,再退一步,河北军压到许都,连转圜余地都没有。荀彧走到半路,听到兖北被河北军占据的地区发生暴乱,利益受损的世族豪强聚集私兵要夺回失去的一切。林宁以徐庶为主,进行血腥镇压,其中吕玲绮的身影异常活跃;世族豪强虽然私兵很多,加起来一两万够了,训练也不差,但平时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混吃混喝,聚到一起没有统一指挥,没有磨合时间,和一盘散沙差不多。被河北军一冲,崩溃的速度比割麦子也不差,一夜之间兖北暴乱就被镇压下去,林宁对首恶、党羽斩首示众,无罪者包括家属俱释而不问。
  兖北地区风声鹤唳,大的世族豪强一蹶不振,小家族也是战战兢兢。
  荀彧对此有两个看法:兖北暴乱的失败会让冀青幽并四州的暗流停滞一段时间,强大的河北军不是短时间能扳倒的;而林宁对暴乱的处理,铁血镇压没错,镇压后不斩草除根,却释放了家属是大大的错误。
  指望家属感激林宁的不杀之恩是愚蠢的,反正这事换荀彧来办,有多少杀多少,心慈手软不能用错了地方。
  所以这是林宁和别人不同的地方,幽州制度没有株连、抄家,林宁最反感这一套。成人就不说了,那些襁褓里的娃娃也要受到牵连,林宁自认为不是日本鬼子,他还有人性,如果一个穿越者连最起码的人性都没有,他也不配称自己来自文明社会。
  荀彧加紧赶路,快马加鞭到了官渡的曹军大营,曹操盼得花儿都谢了,抓住荀彧的手激动道:“文若,有你在,破林宁必矣!”
  荀彧笑道:“丞相且宽心,林宁虽然势力滔天,步步行险,能得一时之胜,不能长久。”
  把人带到帅帐后面,吩咐不许任何人打听荀彧到来的消息,曹操取出密诏道:“这是一招险棋,经过火烧乌巢,林宁的兵力削减了一半,仍强我至少两三倍。这些天我忧心如焚,决定采纳公达的计策,就是用这伪诏引诱林宁。思来想去,文若你是最合适的人选,只有你拿着伪诏去河北军大营,林宁才会信,才会上当。”
  荀彧心头一紧,一边接过密诏一边道:“敢问丞相,为何是我?”
  曹操笑了一声道:“文若自从当了尚书令,接触那么多老臣,而心志不移,我还有什么信不过的?我曹操已经到了危机存亡的时刻,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这身家性命我就托付在文若身上,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
  “丞相……”荀彧激动得浑身颤抖,“丞相不负荀彧,荀彧必不负丞相!”
  临行之前,许攸被叫过来交待一些河北军大营的事,荀彧面带笑容,等许攸下去了才对曹操说:“此人虽有智计,而反复无常,先事袁绍,后投林宁,于心不能秉公,丞相不可大用。”
  曹操不以为然道:“子远是我多年好友,又是奇袭乌巢的大功臣,林宁容不下他,本相最缺人才,能用当然要用。”
  林宁这边收到了袁熙的密信,懒洋洋地看个开头,一下精神了。
  升帐之后,众将陆续来到,这次是高层会议。林宁命人将密信传阅,等一个个露出兴奋之色后,示意踊跃发言。
  董昭道:“许昌的细作没有传回消息,主公还须慎重。”
  沮授道:“荀彧此人我素知之,若是他受天子密诏,应该不假。”
  徐庶和田丰默然不语,马超、黄忠、波才、蒲亮等人七嘴八舌,没个统一意见。
  林宁托着下巴沉思,荀彧对曹操的忠心他是知道的,要说反曹他第一个不信。但有了密诏就不一定了,荀彧忠于汉室,说不定为了汉家天下真的铤而走险一次。历史不能指给他明路,信或不信,他需要自己判断。

(https://www.eexsvv.cc/155402/14011690/)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