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鞭打散父子情,请称陛下! > 第417章 开门!自由贸易!

“陛下的心胸,便是古之帝王当中,也只有汉高祖可以媲美了。”魏征有时候也不得佩服李家的基因。

他们家就是对于这种东西吧...有一种天然的蔑视感。

可能这就是还没被打压彻底,少年帝王的意气风发吧?

太上皇二十八岁登基,当今陛下才十八岁,二十八岁的太上皇当年都能将他们这些隐太子的臣子重用,更别说这位十八岁的少年天子了。

少年意气更盛太上皇一些,也实属正常。

想到这些,魏征的脑子突然开始胡思乱想起来。

太上皇还在年富力强的时候,便在职位上走到了顶峰之上的顶峰,御极十年便荣封太上皇。

太子十八岁的时候,能不能有他老爹的水准呢?

“臣真的是老了。”魏征赶忙将这个大逆不道的想法甩出脑海之中:“臣年轻的时候,还能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件事情上去。”

“不到这件事情做完,臣的精力便不会懈。”

“现在只要稍有停顿,臣这个脑子便开始发散,好在御史台的事情都交给海瑞去做了,臣还能休养,否则怕是会误了朝廷的大事。”

“魏师有空不妨多去找孙道长学学养生之道,至于朝廷上的事情,自会有人去处理。”李承乾关切道:“大唐众正盈朝,不会逮着魏师这样的老人可劲的用的。”

“毕竟我也不是太上皇,太上皇在位的时候,萧瑀都六十二岁了,还得担任民部尚书呢。”

“民部掌管着天下的财政,是六部当中最为繁琐的部分,让一个六十二岁的老人去管理这些,太上皇也不怕给萧瑀累出病来。”

其实萧瑀本人是不介意的,若是有机会的话,他恨不得在尚书左仆射的位置上坐到死。

可惜李承乾怜悯他的身体,他还没从民部尚书升到尚书左仆射的时候,便让他回家养老了。

“就比如我最近拔擢出来的敬翔,也是一位宰相之才,假以时日,便能担当重任。”

“同州冯翊的敬家吗?那确实是忠臣之后,值得信赖。”魏征最佩服李承乾的,便是他那识人之才。

识人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要比李二的军事天赋还要难得,尤其是拥有这个能力的人,是一个帝国至高无上的统治者的时候,这个能力的作用便会被无限的放大。

这也是为什么魏征从不进谏李承乾懈怠政务的原因。

太上皇起早贪黑的处理政事,还没有李承乾放权给赵贞吉几人做事做的妥当。

妥当到什么地步?便是做了这么多年官的魏征,在看到赵贞吉几个人处理的政事,都挑不出来毛病。

而且效率还快,这几个人一个月处理的政事,便能抵上太上皇一年多的工作量...

如此高效处理政事的朝廷,可能也就民部调拨人力物力的辛苦活只能一点一点的去熬,其他部有时候都会出现无事可做的空窗期。

这在贞观年代是完全可不可能出现的。

便是魏征想要劝李承乾勤政...他都不知道从哪里立足,然后展开自己的话题劝解帝王。

因为能够发现这些人才并加以重用,便是李承乾身为皇帝最大的功绩了,也是最好的勤政。

“陛...陛下,您让我裱的画我已经裱好了,然后您让我题的诗,我也题好了。”脸上带着明显的淤青,走路有些别扭的蔡京捧着一幅画走到了李承乾的面前。

“裱好了?让我看看。”李承乾接过画卷展开,上面画的就是那天在花园当中,蔡京为李承乾画的那幅画。

“探策生马驹,王度如金玉。英威肃四溟,雄图混八纮。”魏征轻轻念叨:“好诗,好诗啊。”

“再配上这幅画,简直将陛下的英勇神武体现的淋漓尽致。”

“好了,送去给太上皇吧,他不是想给自己当年征战沙场战死的那几匹骏马雕刻一个八骏图吗?我会找最好的工匠为其雕刻的,而这首诗,也是我送给太上皇的。”

当然画上面的人是李承乾,因为他觉得,自己要比李二英明神武那么一点点。

“等下,你脸上的淤青是怎么回事?不会又撞到墙了吧?”察觉到什么的李承乾皱着眉头看着蔡京说道:“天子脚下,竟然有人敢殴打朝廷命官不成?”

“是...是臣向高俅学习踢球的时候,不小心造成的。”蔡京有些目光闪烁的说道:“踢球嘛,有些小动作是正常的。”

“都是皮外伤,再过几天就会好的。”

“运动的时候也要注意安全,别弄的一身是伤。”李承乾也没有再多问:“杜敬同和韦挺的事情你办妥了吗?”

“陆指挥使那边说,再过一周便能让韦挺和杜敬同进行生死搏杀了,臣也派人宣传出去了,用不了多久,京兆下辖的地方都会知道这件事情。”

随后这件事情便会传遍天下,到时候杜敬同就只能老老实实的给朝廷当鹰犬。

因为没有世家地主会将其当作自己人了。

“很好,反正这两个人谁活着都出来我都能接受。”李承乾满意的点了点头:“剩下的事情继续做吧,我这里有无穷无尽的白银,而你要做的,便是帮我将这些白银转化为实物。”

“你花出去的每一两白银,都是你的功绩。”

货币的价值本来就是虚的,白银这东西虽然比纸币要强一些,但是也强不到哪里去。

对于李承乾来讲,便是金山银山摆在他眼前,那也跟粪土没什么区别。

因为他的权位在这里,他是皇帝。

但这些东西要是可以换来真东西,那才能真的起到作用。

他要做的事情,便是将日本的银山开采干净后,全都用来买东西。

银子先在大唐境内流通吸干地主,然后流通到国外去,用银子来让国外的原材料源源不断的流入大唐。

大唐再高价卖出成品,形成贸易顺差,用商业的手段吸血全世界。

这样大唐多花出去的钱造成的通货膨胀造成的后果,是全世界一起承担的。

不然就跟李二曾经说过的一样,钱多了不是好事。

(https://www.eexsvv.cc/149935/11798117/)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