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娇道:“阿爹,您记得把户籍迁到省城去,这样方便找工作,也不必担心我。
我有空了,就去找您玩儿。”
明爷爷道:“乖孙,你就安心待在村里,别乱跑。”
明娇应了一声好,目送父亲和赵文远出了门,才转身进屋。
堂屋里,赵文远的母亲坐在炕头上抹眼泪。
见明家人出来了,赵母哭着道:“娇丫头,你爷爷是铁了心把明玉嫁去省城了,你可千万不能学你奶,非得嫁人。”
明玉低垂着眼皮不吭声,她也舍不得姐姐。
明娇安抚般地握了握明玉的手,抬眸望向赵母,认真地道:“婶娘,您不用担心。”
赵母擦掉眼角的泪,不敢置信地道:“你……你有法子帮文远考上秀才?”
“是。”明娇道:“我会写字、读书,文远如今正是用功的时候,我会帮衬他,让他考上秀才。”
明家三姑娘会读书的传闻在村里早就传遍了,所以她这话并不引人怀疑。
可她说啥?她会写字儿?她还懂念书?
赵母狐疑地瞧了明娇几秒钟,旋即苦笑道:“傻孩子,你别哄婶娘了,这些年我和你爷教你的字儿,你都忘光了?我还以为你是为了哄我高兴,才故意编出来的。”
明娇淡定地道:“不,我是真的会写字儿。”
她的记忆力太惊人,稍稍提炼了下,写毛笔字就跟喝水似的简单。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像明娇这样妖孽的,比如明美丽就没这本事。
但赵文远却知道明娇是认真的。
他激动地拉住明娇的胳膊道:“娇娇,你真的会写字?那太好了,我不怕苦,我一定会努力读书的。”
明娇冲他点头道:“恩,我会监督你的,你也要帮我一块儿监督你妹妹。”
赵文远忙不迭地点头,他看向明玉:“明玉,娇娇都同意了,咱们赶紧收拾东西准备搬家吧!”
明玉咬了咬牙:“嗯。”
赵文远很快收拾妥当,背着包袱,牵着明玉,往外走。
刚出了院子,赵氏便抱着明娇走上前:“老四,等等。”
赵文远停住脚步,扭头看着赵氏问:“咋啦嫂子?”
赵氏从袖兜掏出两张百元票子递给他:“你拿着。”
赵文远吓了一跳,推拒道:“嫂子,我不能要你们的钱,你们给我的钱都花完了。”
赵氏笑道:“你嫂子我虽然穷,但也不至于苛刻你们。
这是你嫂子私房攒的钱,足够买几亩地和一间铺面了,你且收下,若是你考上秀才,再还我也不迟。”
“我……”
“行了,就这么定了,快走吧。”
赵氏催促完,便带着明珠回屋去了。
她们俩的存款是赵文远的三倍,所以赵文远根本就看不上她们给的钱。
明娇则默默地将这件事记在心里,她打算等以后有机会了再告诉明玉,免得她瞎操心。
等赵家人走远,明娇小声问明爷爷:“阿爹,我听说县衙有个叫李师爷的人专门管招生和科举的事情?”
明爷爷叹了口气道:“是有这么个人,但他脾气怪得很,而且不好惹,他手底下的徒弟也很难缠,咱们家还是别沾染上他们比较好。”
“哦。”明娇不甚关心,反正明玉嫁过去,她们肯定是要回县城的。
“阿爷,您别急着做决定,明玉还太小了,不适合远嫁。”
“哎!”明爷爷叹息一声:“谁不晓得啊,可是你叔叔已经和县令签了契约。
咱们不答应,只会害明玉嫁不出去。”
“我知道,我心里有谱。”明爷爷道。
明娇抿唇不语。
其实她很不赞同明爷爷的说辞。
在原主的印象中,原主是个胆小怯懦,不谙世事的女娃娃,直到遇上她,原主才慢慢长大了,也开始变得优秀、自强不息。
这次的剧情中,明爷爷的命运改变了。
但是明娇并不确定,改变了明爷爷的命运后,明玉会不会受到影响。
不过这是明爷爷的选择,她没有权利干涉。
她只是希望明爷爷尽快做出选择。
明娇道:“既然你已经决定了,那我支持你,我会帮你劝服大伯和大伯娘他们的。”
明爷爷点点头,神色复杂地看了明娇一眼。
这个曾孙女儿,比他想象中聪慧,而且她有股子韧劲儿。
她的性格倒是像极了年轻时的他。
他摸摸明娇的头:“娇娇,你和娇娇去山坡上捡柴火吧,我把鸡蛋煮熟了装箩筐里带回家。”
赵母忙拦阻道:“你大伯娘刚刚给了我十斤细粮呢,我哪里还能要你们的东西,我先放厨房,晚上蒸了吃。”
“婶娘,您要是嫌少,我再给您补上。”明娇道。
赵氏摇头道:“娇娇说得对,咱们都是一家人,您就收下吧。”
明爷爷也劝说道:“你就收下吧,这些都是你侄媳妇的心意。”
“那行,这些东西我就暂时替明玉保管。”赵母爽朗一笑,她把粮食袋子塞到怀里,又把鸡蛋装进篮子里。
明娇看了看她的衣裳裤子鞋子,问道:“婶娘你怎么没戴孝?”
赵母道:“我是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这里离镇上又不远,哪里用得上戴孝。”
明娇恍然大悟道:“哦哦哦,对,我差点忘了,婶娘你是嫁出去了,不能总守着爹妈。”
赵母笑了笑,拎起篮子和赵文远兄妹离开了。
等人都走远了,明奶奶才道:“娇娇,你真想去给文远当童养媳?”
明娇点头道:“是的奶奶,我不想耽搁文远哥读书。”
“唉,这可咋整呀。”
赵氏拍拍她的肩膀:“你别担心,奶奶和奶奶夫婿都能供你读书的。”
明娇笑眯眯地道:“谢谢奶奶,奶奶我饿了。”
赵氏连忙道:“我去给你烧点热水泡澡,然后你换套衣裳,再睡一觉。”
明娇乖巧地点头,然后跟赵氏进厨房烧水。
明奶奶站在堂屋里,愁眉苦脸地道:“娇娇这孩子真懂事儿,我这心里真舍不得啊。”
“娘,娇娇还是个孩子呢。”赵氏劝慰道:“您想啊,娇娇才十岁,您忍心让她被糟践吗?”
“唉,也是。”明奶奶道:“可是咱家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能匀出多少粮食出来,就靠这些细粮熬到秋天。”
(https://www.eexsvv.cc/149632/36792545/)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