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急急走到府外对着一个手下说道。
“准备快马,一人双马、马上返回荆南大营!”
旁边一个心腹边急追问道。
“出了何事?”
那商人说道。
“这是一场泼天的富贵,要与不要只有主人能决定。”
“时间有限,马上出发!”
说着就上打马而去。
而在府内看着那商人离开。
一旁的赵广问道。
“陛下,你干嘛要告诉他我们有如此多的镜子?”
“像当年水晶杯那样囤积居奇一个卖上千金,到时各城同时一出手,岂不美哉?”
刘禅却是摇摇头。
“当年那事闹的如此之大,同样的手法再用一次,你当东吴、曹魏的暗探是瞎的不成!”
“水晶杯之事不能再做,这次我要做一笔长期交易的生意,能为我大汉长期带来稳定利益。”
“哼!”
“孙权以曹魏同意其称帝、而答应对我大汉禁商。”
“他到处在查我们的丝绸、茶叶,不让这些东西卖到大汉。”
“那好啊,我们有豫州这一通商通道,也不着急。”
“他不卖给我们点什么,那朕就将这玻璃镜卖向他的吴地,受人欢迎的东西不怕没销路。”
这时向宠说道。
“陛下,现在汉吴双方还处在战时。”
“那人能于两方之间来往自如,一看就有军中之人为靠山,而且还是很硬的靠山。”
“你明着告知他们在与关中做生意,臣想他们很快就能猜到陛下身后代表是哪一方势力,这样岂不危险。”
刘禅说道。
“无彷!”
“现在几方势力基本已经明牌,在这种几方都在交战、禁商之时,能穿过边境去做生意之人都是些什么人,大家都明白!”
“说与不说也就是如此,真想要赚钱那就不会顾忌太多。”
“原来我还纳闷,孙权怎么就如此听曹睿的调动。”
“他东吴对于经商的依赖可是要大大高过曹魏。”
“他如何能狠下心与曹睿配合一起禁商!”
“起初我以为是曹睿割让了土地给孙权,后来才知道他是同意支持孙权称帝。”
“不过!”
“如此已来,孙权的东吴那些大家、商族时间一长,可都是坐不住了。”
“我不信他们真的能为了孙权而放弃自身家族的利益。”
“还是能影响自己家族命运的利益。”
李儒说道。
“东吴传回的情报所说,孙权所施行的禁商令也是一波三折。”
“起初那些东吴世家很是排斥这种做法,甚至一度出现王令执行不下去的现象。”
“要不是孙权称帝之后大封手下重臣。
“现在的张昭为尚书令、张纮为中书令、诸葛瑾为大将军、陆逊为骠骑将军、加荆州牧!”
“其他封赏之臣不下百人之多,大部分都是世家大族。”
刘禅说道。
“封官许愿、以达目地,此法虽有些效用,可不会太过长久。”
“这些吴中世家都明白自己的根基是什么。”
刘禅冷笑一声。
“这一次孙权表面上是为了禁商对付我们,其实他是在收拢帝王权力,想真正做一个不受任何人干扰的九五之尊。”
“想借禁商之事一边削弱我们、一边又打击了吴地世族的力量,真是一箭双雕,好手段!”
向宠问道。
“陛下此话何解?”
刘禅说道。
“吴地的世家之所以为世家大族,其对当权者的影响比邺城、长安更大,是因为什么。”
“那是因为,其一,他们心齐。”
“再有一点就是他们很多人手中握有大量的私兵、钱粮和对当地世绅阶层大于当权者的影响力。”
刘禅转身双手握拳比划着。
“这三样东西是什么!”
“私兵关键之时只听自家家主调动;有钱粮在手就能养的起更多私兵。”
“对于当地大家来说,私兵是矛、钱粮是盾,再加上他们对当地的影响就是官衣,孙权的很多政令是离不开世家支持的,要不然他就是当了皇帝,他的诏令也执行不到他东吴各地。”
“现在他以高官厚禄来麻痹这些大族,以温水煮蛤蟆的办法,先以禁商断掉其财路,想慢慢降低世家的力量。”
“没有钱粮来源,各家就是想码人也会很是费力!”
一旁的李儒听着刘禅所说也点头说道。
“是啊,生子当如孙仲谋,这不失为一计高招啊。”
刘禅也说道。
“当初因孙权打仗很是不好,朕还时常轻看于他。”
“可现在想来此人政治计谋很是厉害。”
“怪不得相父说,只要朕这个便宜舅舅不是亲自下场领兵作战,那他那脑子就是绝对在线,一定要小心!”
“不过现在禁商已过了许久,那些世家之中很多人已开始觉察到不对。”
“这些时日,他们除了得到了高官荣耀之外,自己的家族可是损失了不少财力。”
“这次朕来了荆州。”
“只要我们再给加上一把火,再有这珍品、容装乾坤玉明镜带来的财富打动大族之心,我就不信孙权的计谋还能顺利进行下去。”
这时一旁的贾穆问道。
“陛下,接下来我们怎么办?”
一说起来经商,刘禅都不用找任何人商量。
在经商方面,他自己就是一个顶格谋主。
刘禅手一指那商人离开的方向说道。
“我敢说,此商人背后不止一家势力。”
“多年以来。”
“这些家族之间互相联姻、结盟,很多家族之间早已行成了同进同退的攻守同盟。”
“这次魏吴双方的禁商令让东吴很多家族损失惨重。”
“之前他们碍于刚刚得了孙权的封官,不好意思出手。”
“可现在各地商人的货物都在北上豫州与我大汉通商,这个消息恐怕已经传到吴地。”
“他们就有了借口与我们来往。”
“接下来孙权对此事明着硬挡是挡不住的,他恐怕要另想办法。”
“而在他采取新的计策之前,我们先从他们这里捞一笔军费再说。”
刘禅说着看向那些镜子。
“马承你记一下!”
“现在我们有四款不同大小的镜子。”
“最小的容装明镜卖五十金一面,大一点的一百金,再大的两百金。”
说着手向李儒身后那最大的一种一指。
“这种能照人全身的衣着装束的大镜,要五百金一面,不讲价!”
“是!”
马承应声说道。
而两日以后,那商人也快马跑回了吴军的荆南大营。
来到大营之外那人都未下马,而直接一亮手中腰牌就直接快马进了大营。
(https://www.eexsvv.cc/147416/9146317/)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