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言情小说 > 祖辈们:隔着时空看后世山河 > 第 380章 汉景帝的庙号

{汉景帝死后,怎么没人给他上庙号?}

刘启都惊讶了,要知道平时自己还挺透明的,没想到还有人惦记他啊。

刘邦脑子里一转,也想起来这是谁了,他孙子嘛,庙号,就连他自己都没考虑。

刘恒对他儿子的庙号没那么在意,连他爹现在都没上庙号。

刘彻:??他也不明白怎么会说到庙号的事情,还是关于他爹的。

对于庙号,西汉皇帝们大都是看得还挺开的。

{网友一:庙号制度可以追溯到商朝,是君王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祭祀时的名号。

庙号和谥号有区别,谥号起源于西周,皇帝和大臣都可以使用。

最开始,并不是所有的君王都能获得庙号,只有那些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才能被追加庙号。

换言之,不是每个皇帝都有资格拥有庙号。

汉朝将庙号恢复后,还是严格化执行的。}

百姓们了然,反正就是按照这汉景帝的功绩,还达不到拥有庙号的意思呗。

刘启脸上还很尴尬,话是这么说,但作为被点名的人,他不要面子的吗?也就是现在他年纪上来了,没以前脾气大。

刘彻想到他爹的性子,应该不会介意吧。

后面朝代的皇帝们还有点尴尬,总感觉这话里有话,因为这越到后面,庙号越是泛滥。

当然觉得自己能力功绩非常厉害的帝王们,心态还很很稳的,只是那些能力平庸之辈,多少有点心虚。

{另外,西汉四次上庙号,都有背后的政治动机。

汉景帝登基后,将刘邦尊为太祖、刘恒尊为太宗,这一祖一宗的传承顺序,也是为了证明自身的正统性。

等到汉宣帝时期,刘询尊刘彻为世宗。

宣帝也不是按顺序接班的,他前面还有他叔爷爷汉昭帝,给武帝上庙号也是为了自身的正统性。

西汉第三次上庙号是在王莽手握大权时期,为了讨好王政君,追尊宣帝为中宗、尊元帝为高宗。

不是说他多好心,只是为了后续的篡位做铺垫。

第四次则是王莽杀了汉平帝后,为了安抚人心,尊汉平帝为元宗,顺带尊汉成帝为统宗。}

王莽:...

虽然他现在已经出名了,还是天下人都知道的响当当的人物,但他并不想啊。

刘邦双手揣在衣袖里,拧着眉头,“这前面的还说得过去,后面这三个立庙,的确是不够格啊。”

刘恒对于儿子给自己上庙号,也看明白了是个什么意思,但他也的确无所谓。

刘彻也没多大想法,大概还是因为是一脉相承的政治生物,至于还要不要给他爹上庙号,没必要。

刘询眉头紧锁,他没想到自己的庙号竟然是王莽上的,em...这心情就不说了,不过当下最要紧的还是和霍光的事情。

大殿下,霍光低着头,一副任由陛下处置的态度,按如今爆出来的内容,的确是霍家有错在先,杀皇后这事怎么也不可能善了,罪魁祸首肯定是要处置的。

霍显被一杯毒酒赐下,尸体已经被带下去,要不是顾及到霍光,刘询更想将她五马分尸以解心头之恨。

刘询的手指有一搭没一搭的敲着桌面,现在关键是他该怎么对霍家,这一对比王莽,霍光简直都能称得上好人了。

刘询这边还在忙,各时空还在继续看光幕。

{刘秀登基后,废除了王莽上的四个庙号,因为王莽是逆贼,还是他的敌人,他当然不会认。

另外刘秀是刘邦的九世孙,按照礼法,他把自己过继给了元帝,元帝是嗣父、宣帝是嗣祖,算小宗入大宗。

后面考虑到宣帝的确对江山社稷有功劳,就把宣帝的庙号恢复了。

只是元帝、成帝、平帝的功劳不够,庙号就没恢复。

刘秀也是刘启的后代,但他也没有给景帝上庙号,大概也是时间距离太远了,况且意义也不大}

刘邦倒是没什么意见,还一边鼓励儿子,“刘盈要好好努力,不然不是你给小四打下手,就是小四给你打下手了。”

刘盈:...他爹这话说的没毛病,但是真不怕他们兄弟为了江山社稷反目成仇啊。

刘邦彷佛看出了儿子的疑问,“唉,你爹我年纪大了,以后当然是你们谁有本事谁上了,你是嫡长子,按道理自然是你登基,但你不争气,爹也没办法。”

刘盈鼓着脸跟河豚似的,“爹,我肯定争气,你瞧好吧。”

汉景帝时期

刘启也是个‘知耻而后勇’的,不就是庙号嘛,虽然他觉得可有可无,但既然提到了,这次他肯定干得好,到时候,庙号还不简单。

另一头的刘秀摇摇头,反正现在武帝看到了,应该会给他爹上庙号吧,至于自己就算了。

只是哪知道刘彻也没这打算,都到这个时候了还弄这些做甚,没必要。

{网友二:应该是汉朝一开始也没有完整的庙号系统。

虽然庙号这东西在商朝就有了,但商距离汉还隔了八百年,能启用一个八百年没人用过的规矩已经显得很突兀。

与传用了八百年的谥号相比,庙号反而显得是个时兴的东西。

在刘邦死后,大臣们按礼法为刘邦立了个庙,也就是高庙。

一直到了汉景帝时期,情况才发生了变化。}

这发生了什么变化,各朝人士也都是知道的,前一个孩子已经解释过了,这不管是每一次上庙号都带着政治动机的。

别说是普通百姓了,就连不少书生的收获都很多,换个思路想问题,事情又会不一样了。

西汉的皇帝们态度基本上差不多。

刘邦一点不在意这些,只要子孙后代的皇位稳固,管他们立什么庙号谥号的,无外乎都是一种政治手段罢了,只要能达到目的就是好事情。

{刘启为他爹立庙,因为他爹刘恒并不是遵循礼法得到的皇位,相当于是被推上了皇位。

加上当时诸侯王势大,为了堵住悠悠众口,也为了给他爹找合法性,就给刘邦尊为太祖,刘恒尊为太宗。

等到了刘彻登基,他的皇位是来他爹汉景帝刘启,他爹得位没问题,他自然也没问题,就没有立庙的必要。

汉昭帝同样没给他爹刘彻立庙,因为他是汉武帝钦定的继承人。}

大禹看了半天也弄明白了,但对于他们来说,用不着这玩意儿,有这功夫,多种地多收获才是大事情。

姬发还很有感触的说道:“这不管是庙号还是谥号,不过都是为统治服务的罢了。

嬴政看了一会儿光幕就不管了,庙号这东西,他倒是不在意,所以大秦要不要弄这个,就看后代子孙自己的意愿。

读书人们一边聊着汉朝的庙号,顺带也说说其他朝代的,至于自己本朝的,不管是谈论也好、吐槽也罢,他们还没那么大的胆子。

汉朝的皇帝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后,也不在意了。

{到了汉宣帝登基,他的情况和汉文帝差不多,也是被推上的皇位,因为他祖父被刘彻否定了合法性,他自己在礼法上也缺少了继承的合法性。

他给自己祖父的谥号是‘戾’,就是在告诉大家自己的皇位和祖父无关。

另外还给武帝立庙,表明法统来自武帝这一脉。

到了汉元帝登基,他爹都已经表明了自己继位的合法性,他也没必要给他爹弄个庙号了。

至于后面的平帝哀帝这些,都是从元帝这里来找合法性。

等到刘秀再造大汉,庙号才规范起来。

所以并非是汉武帝对他爹没什么感情,才不给庙号,毕竟他可是他爹的掌上明猪}

刘启:...

刘彻:...

刘邦激动的一口水喷出来,对面的刘盈就遭殃了,满脸都是他爹喷出来的茶水。

刘盈哀怨的看了他爹一眼,“爹,你悠着点。”

刘恒掩着嘴角,眼里带着笑意,“掌上明猪?有点意思”。

刘启气得跳脚,“把朕当什么人了,猪爹?”

王皇后听到这话都僵硬了,猪爹,那她岂不是猪娘?

刘彻背着手气得不轻,神特么掌上明猪啊,他的剑呢,看他不把这兔崽子砍了。

当然,汉朝的大臣、百姓们要不是有点顾忌,早就笑开了。

霍去病低着头笑得一抖一抖的。

但其他朝代就不一样了,原本都看得好好的,结果被刘彻这个掌上明猪逗乐了。

嬴政勾了勾嘴角,好在他不是这头猪。

李世民捂着肚子笑弯了腰,“哈哈哈哈哈”,看得一旁的长孙皇后都无奈了,陛下还是这么孩子脾气。

赵匡胤还很庆幸,后世人说他赵大已经不错了,至少没给他取什么奇奇怪怪的绰号,不然可就尴尬了。



{假如明天丧尸爆发,这剩下的几小时你要做什么?}

看到新帖子,祖辈们也在思考,大家也是知道丧尸是什么,之前看过的末日丧尸电影还历历在目。

甚至于当时有不少孩子被惊吓到,连续好几天做噩梦的。

赶车的大叔很是认真的说道:“肯定是赶紧跑啊,逃命要紧,吃的穿的用的全部带上,跑到没人的地方去。”

卖货的商人脱口而出,“带上吃的用的,躲得越远越好,不然被咬到就没命了。”

......

先辈们虽然知道这只是一种假设,但发散思维想想还是很有意思的。

{网友一:都没几个小时了,那肯定先去超市,把压缩饼干、速食、水这些必需品备好,还有能吃好几年的粮食、药品、各种管制刀具来一沓,开车离开城市往农村去,农村人少,也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尸群}

各朝人士还看得连连点头,看得出来,这娃已经是研究很深了,瞧瞧都想得很清楚。

百姓们还有经验之谈,这不管是真的丧尸爆发,还是打仗战乱什么的,他们以前逃难,那也是跑,吃的用的啥都要带上,这都是生存下来的关键。

“东西还得藏好了,不然啊被人抢了,那也是惨啊。”

“这倒是,双拳难敌四手,若是丧尸的话,躲进山里,再准备好充足的食物,还是很安全的,过几年也没问题。”

......

{网友二:给亲人朋友们打电话,把想说的话都说了。

然后联系相关部门,把丧尸要爆发的事情说了。

真的爆发,我就是救世主。

不爆发,那就算了}

祖辈们:...

要是不爆发的话,那这小崽子就惨了,散布谣言,可是要关进大牢的。

当然大家也看得出来,这娃比较感性,甚至都没想过逃命,也有可能是离家太远,几个小时也来不及逃回去。

{网友三:丧尸爆发有什么好怕的,要相信咱兔子家的军人,只要备上半个月的食物和水,关好门好好生活,半个月后,就等着胜利吧}

光幕下

不少人纷纷恍然大悟,他们还真把后世的军队忘记了。

这说到后世的国家,老祖宗们还真是一点不担心,即便真的有什么丧尸,后世的武器又不是拿来看的,干就完了。

先辈们也很有自信,除非这些非人类刀枪不入,但几个导弹下去,也轰成渣了。

{网友四:该买的都买了,然后去附近部队的驻扎地搭帐篷}

各朝人士不得不感叹这娃很聪明,知道去这里比较安全。

但也有不少人反驳,如果情况太严重的话,也怕那边出现影响,反而麻烦了。

{网友五:我肯定是马上开车回老家,远离城市才是最好的逃生办法。

顺便在路上联系家里人,让他们把该买的药品、食物、粮食、蜡烛这些都买回来,把院子进行加固,封好大门,接下来就静待天意吧}

各朝人士悠闲的看着后世人的各种奇思妙想。

对这个办法,不少人也赞同,因为对于普通人,这个办法也是最容易做到的其中一种。

大娘一副过来人的语气说道:“我看呐,还是要学会存粮,不然真出什么事情了,想买都买不到。”

旁边的小媳妇也附和着,“后世好像都喜欢现买现吃,这为了预防各种突发情况,多买点东西放着也是有必要的。”

……

{网友六:我先好吃好喝一顿,然后网上散播丧失来临的消息,等蜀黍找到我,连夜把我带回去关起来,我就美美的睡一觉。

等第二天,就有人保护我了}

这一番发言,引得不少人哭笑不得。

古代的年轻人都惊呆了,他们看样子还是不够了解后世的年轻人啊,这蹲大牢的想法都出来了。

小伙连忙摇了摇头,“这只适合后世,像咱们现在的大牢,那可不是人待的,而且进去得扒一层皮。”

少年倒是觉得这办法可行,“其实好像也不错啊,前一天美美的吃了一顿,第二天即便是被丧尸咬死了,好像也不亏吧。”

......

衙役们都还处在愣神中,这、大牢还能这样用,他们也是第一次知道。

先辈们默默移开眼睛,他们永远想不明白这些娃的脑瓜子到底是怎么长的,也是没谁了。

(https://www.eexsvv.cc/140687/10947363/)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