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公主有片刻的慌乱,随即冷静了下来。
“有记录又怎样?本宫上交的可是真金白银。”
长宁公主一脸讥讽的说道:“顾尚书该不会是监守自盗,将本宫缴上去的银子调换了,如今东窗事发,就想找本宫做替罪羊。”
“长宁公主此言差矣,这是百万两银子,可不是百两银子,上百口银箱,怎么可能做到神不知鬼不觉的掉包?”
宋时玥不紧不慢的说道:“别说顾玉宸只是个小小的尚书,就算是皇上,想要调换银两,也绝不会做到毫无痕迹。”
银库是归户部管,但看守的是皇家禁卫军,国库内外更是有重兵把守,如何能够轻易的调换?
只能是从入库之初,就是收的假银子,而问题只能是出在清点检验的人身上。
百官也都觉得,只有那个时候,是问题的关键,可长宁公主却不以为然。
“说不定就是你们内外上下勾结,故意设了这个局,要陷害本公主。”
听到她强词夺理,胡攀乱咬,景仁帝异常愤怒。
“长宁,你竟然会想出如此荒谬的想法,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说什么上下内外勾结?是想说他这个皇帝故意让人掉包,栽赃给她吗?
长宁公主淡淡一笑,“怎么?皇兄,只能你们随意栽赃我,就不能我控诉你们了?”
“你这不是控诉,而是为自己狡辩,证据在此,容不得你胡攀乱咬。”
长宁公主依旧蛮横道:“证据?就凭这些户部的记录,能说明什么?本宫以为,这记录完全可以造假。”
长宁公主这是将户部所有人都污蔑进去了。
宋时玥笑道:“别急啊,证据可不止有这些,还有证人呢。”
长宁公主冷笑一声,“你所谓的证人,就是金部郎中周海?本宫连见都没见过他,他要如何指证?该不会是你们事先安排好的吧?”
景仁帝双拳紧握,这个长宁是打定主意不认账,更有可能人证物证俱全,她都要抵赖掉!
宋时玥说道:“长宁公主,一个人指证也许不够力度,但若是几十个人呢?上百个人呢?”
长宁公主有些意外,她轻蔑的笑道:“上百个人?灵毓好大的本事,可以买通这么多人,就算有上千人指证,本宫也不意外咯。”
“长宁公主,事实证据在此,容不得你狡辩抵赖。”
宋时玥冲着大殿外的赤影点了点头,片刻后,一行十人被带到了大殿上。
“父皇,这些人是去年五月二十日,帮着长宁公主将罚银送往国库的人。”
宋时玥指着那些人道:“他们中有侍卫,有搬运工,有车马夫,还有公主府自己的护卫,当然不止这些人,参与押送银两的人,多到百余人。”
不可能将所有人都,带进来面圣,只能选择其中小小的负责人。
长宁公主看到自己府中的护卫时,心底掀起了惊涛骇浪。
宋时玥对那位护卫说道:“这几口箱子,你可认识?”
那个护卫看了看,回道:“小的认识,这箱子出自公主府。”
长宁公主闻言,正要发怒,刘文栋抢先问。
“这箱子表面看去就是个普通箱子,你如何能够分辨出是出自公主府的?”
“回大人,这些箱子的木料,是出自俪州特产的松木,上漆的时候,要比别处的松木费料,故而漆出来的颜色,会比普通的松木箱子颜色深很多。”
工部的王大人听到这话,主动上前分辩。
“不错,这些箱子的确是松木所制,漆色也比一般的较深。”
长宁公主怒道:“那又怎样?产自俪州的木箱多的是,并不能说明是我公主府的。”
宋时玥轻轻一笑,问其中的两位搬运工,“你们两位是当时参与搬运银箱的人,可有什么要说的?”
一位黑脸壮汉有些胆怯的说道:“回贵人的话,小人记得当日往国库搬放银箱时,曾看到箱子底部刻有统一的图案。”
这下,长宁公主有些慌了。
怎么可能?她公主府的箱子,的确刻有自己的标志,可她记得,当时她吩咐底下人要用外面买的箱子装银子,怎么会有她公主府的标志呢?
宋时玥命人将箱子翻了过来,抬进大殿的几口箱子底部,明明白白的刻着相同的“宁”字。
景仁帝厉声喝道:“长宁,你还有何话说?”
“当然有,权贵之家,都会在箱子上做标识,熟悉我长宁的人都知道,我府上的标识刻在箱底,这是有人仿制的。”
长宁公主指向顾玉宸和宋时玥,“是他们,是他们故意仿制,故意栽赃本宫。”
就在这时,户部的一位主事,从怀里掏出一本册子。
“皇上,微臣这里还有一本记录册,原以为用不到,但现在看来,必须呈上了。”
景仁帝问:“什么册子?”
“这是微臣小小的癖好,在清点国库时,喜欢记录那些箱子的大小,外形,特征。原本只是为枯燥的清点差事多一些趣味,没想到,今日会派上用场。”
福公公接过册子,递给景仁帝。
只看册子表面磨损的程度,就知道这不是一夜之间造出来的。
内里的记录,虽然很有条理,但字迹潦草,一看就是随心所欲而成。
景仁帝翻看完,将册子传了下去,让百官阅览。
“呀,这上面可清楚的写着,五月二十收入罚银百万两。”
“这上面写明了装银子的箱子,用的是俪州松木。”
“看这儿,这里写着箱底刻有长宁公主府的标识。”
在记录旁边,还画着长宁公主的标识,与现场箱子底部的“宁”字标识,完全一致。
长宁公主听着百官的议论,气愤道:“顾玉宸,你可真是费劲了心思算计本宫,竟然还派人假造图册。”
顾玉宸挑挑眉,“长宁公主,当着皇上和文武百官的面,就敢污蔑本官,可有将大楚律法放在心中?”
“哼!大楚律法?就许你栽赃本宫吗?”
“长宁公主,你不妨也去看看这本册子,那上面的记录,可不是只有一年的。”
那位户部主事温和的点头,“是啊,臣这爱好是多年积累下来的,那册子上的记录,是十多年积累的。”
(https://www.eexsvv.cc/135220/9040689/)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