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局势,总算真的稳定了。”
“看来他们接受了新秩序。”
看着锦衣卫传来的奏报,朱由检满意道。
他对苏州的局势一直很关注,也知道一些被收回官田、释放奴婢的苏州士绅心有不甘。
不过在见到他们一直没有搞出更大动作后,明白这些人大多已经认命。开始在新的礼法秩序中,寻找自己的地位。
既然如此,朱由检就不为已甚,打算花时间沉淀一下,让更多的人适应。
现在他要做的,就是把这件事形成共识,不让政策反复。
为此,他在十月二日,今年的最后一次经筵上,提出一个问题,让参加的臣子探讨:
“小康之世的标准什么?”
“人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请诸位试着讲解!”
这让群臣心中一震,知道皇帝又要有大动作。
上次皇帝提到大同和小康,确定了重制礼乐这个国策。
到现在重制礼乐已经成为了共识,群臣都迫切地盼望定下《大明礼法公约》。
不过这部礼法因为太过重要,如今还只是确定了几个条款。很多人还对拟定的条款提出各种意见,斟酌每个字句。
若非刘宗周在天下的名望够,能镇得住场子。估计群臣会吵吵嚷嚷,连草拟的条文都无法写出来。
如今,皇帝又提到了小康,让他们认识到这必然关乎重制礼乐。
作为重制礼乐的负责人,又是知经筵官,刘宗周率先说道:
“小康之世,以礼义为纪,用以正君臣、笃父子、睦兄弟、和夫妇、设制度、立田里。”
“臣以为小康之世,必有完善礼法,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天下皆有秩序。”
这是《礼记》的说法,朱由检微微点头,说道:
“礼法是最重要的,还有呢?”
“韩先生,你是辅政的首辅,试着说一下如何实现小康之世。”
“小康之世的民众,会是什么样子?”
韩爌作为首辅,也是知经筵官。他知道皇帝必然会问自己,刚才已经开始思考这件事。
听到皇帝点了自己的名字,当即道:
“小康之世,货力为己。”
“臣以为当让民众劳动后有收获,无论士农工商,皆可靠劳作生存。”
这个说法,让朱由检有些惊喜,满意道:
“韩先生所言不错,确实应该让民众劳有所得。”
“刘先生,把这点写入礼法公约:大明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包括但不限于士农工商等从事劳作活动的大明公民,有通过劳动获得报酬的权利,并有义务参加劳役。”
“再用具体的工律,把劳动者的权力和义务确定下来。让他们能够劳有所得,获得劳动报酬生存。”
这点得到刘宗周和群臣认同,韩爌也有些欣喜。
他只是看皇帝注重雇工,所以才提出了这一点。没想到皇帝这么认可,竟然要写入礼法公约。
以后人们提起这一条,就必然提到他韩爌。将来他会因此,在礼法公约中留下印记。
群臣羡慕地看着他,礼部尚书成基命不甘示弱道:
“臣以为还应该让每个公民,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力。”
“所有大明公民,皆应学有所教,可以参加科举。”
朱由检点头认可,对他从劳有所得衍生出学有所教,感到非常欣喜。说道:
“这一点同样要写入礼法公约:大明公民有接受教育的权力和义务,朝廷鼓励发展教育事业,鼓励公民学习。”
“而且在教育的时候,要使用大明正音、大明正字,还有翰林院和各大学堂制定的规范教材。”
“这些都要写入《大明律礼律》里。”
礼法中的条文,又多出了一条。
群臣见此更加热心,提出各种建议。
户部尚书毕自严,提出要幼有所育、老有所养、死有所葬,完善各地养济院和漏泽园、义冢。
朱由检把养济院划给民政司管理,又专门设立孤儿院,鼓励设立托儿所、幼儿园,让皇后负责的妇幼保健协会参与。
至于漏泽园和义冢,则交给了城隍司——
凡是和死亡有关的事务,都由城隍司管理。
这些都被写入了《大明礼法公约》,最终确立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死有所葬、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八项。从生到死,涵盖方方面面。
小康之世的愿景,也在君臣讨论中,逐渐浮现出来。
朱由检虽然没主动提出什么,却牢牢把握了主导权,引导群臣摸索如何建成小康社会。
群臣却对此都很满意,认为皇帝接受了他们的观点,是一位善于纳谏的明君。
不过也有人有些不甘,那就是钱谦益。他本来自忖能主持重制礼乐的除了刘宗周就是自己,没想到这次自己还没发言,负责各项事务的大臣就把这些礼法提了出来。
这让他心里十分焦急,想着皇帝近期的做法,说道:
“大同之世,男有分,女有归。”
“小康之世虽然不如大同之世,却也应该男耕女织,都能安居乐业。”
“臣以为应该给男子分配土地,给女子分配织机。”
“如此就实现了‘男有分,女有归’的第一步,让民众安居乐业。”
这个说法,让群臣瞪大了眼睛,没想到钱谦益能提出这个建议。
朱由检也是惊讶地看着他,没料到钱谦益竟然敢这么提。
户部尚书毕自严道:
“分配土地、织机,实在是太难了。”
“朝廷没那么多土地,也没那么多织机。”
钱谦益这下得意了,悠然自得地道:
“境内没有,境外呢?”
“海外、塞外那么多土地,怎么会分配不过来?”
“朝廷本就给迁往境外的移民分地,如今应该用礼法定下来。”
“至于织机,臣以为可以用租税代替购买,让女子用纺织的布匹缴纳租税,达到一定数量后拥有织机。”
这是朝廷在苏州实施的政策,钱谦益非常熟悉。
苏州迁移出的民众都被分配了土地,织工也被苏州织造租售了织机。
他认为完全可以写入礼法,作为礼法条文。(本章完)
(https://www.eexsvv.cc/107143/36792232/)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