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言情小说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783章 条约!条约!还是他妈的条约!

第783章  条约!条约!还是他妈的条约!
{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
{我是谁?我在哪儿?我在干什么?一定是打开奏折的方式不对!}

{叶名琛的所作所为,被时人讥讽为:“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相臣度量,疆臣抱负,古之所无,今亦罕有。”}
{庸臣受倚仗,能臣被排挤,大清何愁不亡?}

{叶名琛,确实挺有其个性的,他学识渊博,个人整理政务的能力也很强,在十年之内连升数职,文武双全,带兵作战的能力也十分令人敬佩。}
{但是与此同时,他也是深受传统儒学的滋养,对于很多事情难以用国际的视角去看待,去评定,而是妄自尊大,盲目评判。}
{他确实很有责任感,国难当头以天下为己任,也援助其他的省份,但是他也欺君枉法混淆视听,确实是很立体的一位大臣啊,功败垂成。}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讨厌清朝,但他现在也觉得咸丰有点过于苦逼了。

“用人识人是君主的第一大政。”

“能让心腹大臣骗成这副模样……不能说没有,但也屈指可数了。”

关键都是亡国之君较多啊。

“不怕人蠢,也不怕人坏,就怕碰上这种又蠢又还觉得自己为君分忧鞠躬尽瘁的忠臣。”

卫子夫费了好大的毅力才把容易挨刀子的话咽下去。

小刘据则稚声道:
“有能力的受到猜忌排挤,没能力的凭着顺着圣意步步高升。”

“真是黑白不分,昏聩呀!”

卫子夫眼睛一亮,暗竖大拇指。

好儿子!说得好啊!

刘彻揉着小刘据的头,笑着道:
“聪敏。”

小刘据表示自己只是有感而发。

霍去病坐在一边看着这一幕,微微往外挪了挪屁股。

离远点吧还是。

……

炎汉·光武帝时期

“欲有作为,则无兵无响,欲要退步,则圣命在前。”

刘秀以悲悯心看到清朝官员的两难。

“欲以实告,则前途难料。”

“骑虎难下,骑虎难下。”

即是死局,又该如何去破呢。

“生在此山中,不得全貌啊。”

“哪怕叶名琛据实上奏,结果也只是罢官换人,改派另一个温和派,不过是第二个耆英的下场。”

“改派一个强硬派,又是第二个林则徐。”

“山高皇帝远的咸丰,并不能给叶名琛一个更为务实的决策。”

“在巨大的军事实力面前,所有这些决策都会变成无关紧要的细节,最后都会以丧权辱国告终。”

刘庄静静听着。

这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悲哀。

一个闭关锁国几百年的古老国度。

最聪明的一群人却做着最落后的事。

上到整个官僚体系,下到贩夫走卒,是全方位的认知差异。

这已经与个体的聪明程度无关了。

……

季汉。

刘备看着天幕里最后也不失气节的叶名深,微微叹息着:

“从今视古,从古视今。”

“这其实并非叶名琛一人之过。”

“设身处地想想,对上对外对下都要有交代。”

“值此时代危局,能保持气节,没有谄媚投降,这点就比很多背主之辈好多了。”

麋竺感受到众人的视线,心中再次对糜芳起了杀意。

而刘备说完这番话也想到了不妥之处。

但此时遮掩又有欲盖弥彰之意。随即又道:
“不过时事变化不定,良禽择木而栖。”

“所谓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罢了。”

曹操冷眼旁观着。

有意思……可惜……

他瞄了一眼刘备腰间的双股剑。

又惆怅的看了一眼关羽。

默默饮下苦酒。

……

大清·咸丰时期
“哗啦!”

瓷碗从手中跌落,摔碎在地。

懿贵妃忍不住惊呼一声。

而咸丰则坐在锦榻上,身体前倾,瞪着一双红眼,脖子上暴起青筋,怒声道:
“反啦!”

“老匹夫!”

“安敢如此欺朕!误朕!”

“误朕!!!!”

二十一天!
这一份奏折整整在路上走了二十一天!
“朕千刀万剐都难解朕心头之恨啊!!!”

咸丰捶着锦枕,怒不可遏!

因为算时间……

广州城已破……叶名深已经被俘了……

……

【广州城失陷后,咸丰将叶名琛革职,以前四川总督黄宗汉继任,黄未到任前,由广东巡抚柏贵署理。】

【而他发给柏贵的第一道训令是:英国等国所恨者为叶名琛,现在叶名琛已经革职,柏贵与英人“尚无宿怨”,正可以出面“以情理开导”。】

【如果英国退还广州,请求通商,“可相机筹办,以示羁縻”。】

【如果英国仍肆猖獗,“惟有调集兵勇与之战斗”】

……

大明·永乐时期
“也不能说错……”

朱棣咂摸了两下嘴。

“就是用错了对象了。”

朱瞻基现在都明白了。

剿、抚两手并用的这种对付传统边患的统治术不好使了。

现在的外交关系早已变了!
“南京条约也签了二十年,既不做军事与政治的革新,如何能够剿列强?”

“也不去了解列强之间的游戏规则,幻想用天朝的思路去抚……”

“那这下场……”

爷俩沉默了一下。

朱棣看着天幕,悠悠道:

“抵抗不过不丢人,丢人的是你打输了还觉得自己其实赢麻了。”

“不去总结战争为什么打输的教训,也不去革新军事装备、战术与思想。”

“只会浑浑噩噩苟且度日,这才最可怕的。”

……

大清·道光时期
道光惊得睁大眼睛。

他仔细看了两遍,最后绝望的发现。

这蠢货的手法跟自己一样!
从某种程度上……还真是自己种啊……

而且……

道光无奈的闭目呢喃着:

“全国陷于内战的困境中,又何来可战之兵、可筹之饷?”

……

【不过,广州局势又有变化。】

【英法联军占领广州后,急于恢复秩序,以防民众小股骚扰,袭击英法士兵。】

【咸丰七年十一月二十五(1858年1月9日)被英法联军羁留于观音山的柏贵,在刺刀的簇拥下回到巡抚衙门“复职”,与所谓的“英法总局”共同治理广州。】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西方殖民者建立的傀儡政权。】

【柏贵尽管名为“巡抚”,然已无行动自由,旁人前往探视亦不得。】

【咸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八(1858年2月11日),英法联军自行宣布解除封锁,恢复了中断一年多的对外贸易。】

【由于湖南巡抚骆秉璋等人的奏折,咸丰得知柏贵已被“胁制”。】

【于是,他命令骆秉璋派专差去广东,将一密诏送交给广东在籍侍郎罗惇衍等人,要求他们“传谕各绅民,纠集团练数万人”,将英军(直至此时咸丰尚不知法国已对华开战)逐出广州,“然后由地方官出为调停,庶可就我范围”】

【咸丰以为,英军只有数千,团练能集数万,以十当一,又何不胜之?】

……

大唐·玄宗时期
“以松散的团练来正面攻击训练有素的英军。”

“这种军事上的失策最终只会导致结局是一败涂地。”

一身紫袍的李泌看了一眼不远处当个石像的杨玉环,对着李隆基拱手道:

“但更荒唐的是,恐怕此时在咸丰的心目中,中英两国之间的战争,还可以转化为民、夷之间的战争。”

“最后由清廷出面充当中立者,出面调停交战双方的冲突。”

“这种手法,此前此后历代皆有运用。”

李隆基无视李泌眼中的探寻之色,自顾自道:
“是啊,其一,他没有认识到双方军事实力的悬殊。”

“其二,他对于敌方军情十分不了解,甚至连参加战争的有几国都不知情。”

“其三,他没有意识到英军这场战争的本质目的,竟还妄想着靠地方管出面调停。”

李泌接过话头,垂眸道:

“天子的圣旨是绝对正确的,谁也不能对此有丝毫的怀疑。”

“但咸丰一朝,皇帝的神圣地位已经动摇了。”

“抗旨虽为不敢为之的事。”

“但颂扬圣明之后又欺瞒上听,也无伤大雅了。”

李隆基听着,坐立不安。

他看了一眼杨玉环,又看了一眼李泌。

心知对面这人是误会了。

“来来,你过来。”

李隆基冲李泌招了招手。

李泌皱着眉走上前。

李隆基附耳小声蛐蛐着。

李泌严肃、李泌震惊、李泌茫然。

李隆基说完,往后一仰,双手一摊,无奈道:
“现在,你明白了吧。”

李泌什么也不说了,后退一步,长躬一礼。

“陛下,保重!”

随后转身离去。

我勒个亲娘诶!

这消息太劲爆了!
杨玉环看着充满压迫力的大臣走了,蹭了过来,好奇道:
“三郎说什么了?”

李隆基本正似笑非笑的看着李泌离去的身影,闻得杨玉环询问,大笑道:
“哈哈哈哈哈哈!”

“朕说,我们是一伙的了!”

“哈哈哈哈哈哈!”

……

【广州城陷的消息,随着南来北往的商船,很快就传到上海,引起了一阵小小的恐慌。】

【此时的两江总督何桂清恐战火北延,主动派下属去与英、法等国领事联络,宣布了一项让英、法都感到诧异的消息:“粤事应归粤办。上海华夷并无嫌隙,应当照常贸易。”】

【而何桂清的主张得到了咸丰的批准。】

【由此而出现了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观。】

【中国的一部分与英、法两国处于战争状态,而另一部分却与英、法和平共处。】

【本来按照国际惯例,两国交战,应该撤退平民、中断商贸、向对方封锁港口,并在一切陆地和水域进行全力拼死的战斗。】

【而在吴淞、宁波、福州、厦门却出现另一番景色,酒杯照举,生意照做,一切与平时并无二致。它们是交战国中的“和平区”。】

【而吴淞尤其突出,清朝的官员与英、法官员往从甚密,有时还称兄道弟。】

【吴淞港依旧向英、法军舰张开怀抱,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侵略军北上南下的中转站和补给基地。】

……

{哎哟我去!之前还疑惑过侵略军深入内地,补给从哪儿来?这下可好,还有这样给敌人输送给养的……仗打成这样也是没谁了……}
{不管是额尔金伯爵还是蒙托邦将军都提到因为联军士兵买东西付现钱,所以中国居民都非常乐意跟他们交易,根本不愁补给……只能说天津人也干了。}
{这就是当时那些沿海疆吏的观念“粤事应归粤办”}
{他们将英法两国在广州的军事行动,看作是广东省与英、法之间的战争。}
{既然江苏官员与英、法关系和好,上海就不应当开战而成为第二个广州。}
{这也是没有现代国家概念,只有地方和天下观念的后果吧?}
……

【广州是英法联军的占领区,咸丰既不派兵也不拨饷,只是让当地官绅“自救”,因而大体处于和平状态。】

【上海等四个口岸又是咸丰特批的“和平区”,英法军舰和部队可以自由地进进出出,没有任何战争的迹象。】

【那么,战区又在哪儿呢?】

……

天幕上。

“轰!”

百门大炮齐鸣。

炮弹划过天空。

隆隆的炮声惊醒了大沽口的百姓。

巨大的火光让每个人都惊慌不已,惊天的爆炸声震荡着每一个人的耳膜。

……

【咸丰八年四月初六(1858年5月18日)英、法专使及其海陆军司令会商,决计武力攻占大沽,前往天津。】

【四月初八(5月20日)英、法限清军两小时交出大沽,被拒绝后,遂以炮艇十二艘、登陆部队约一千两百人人进攻大沽南北炮台。】

【两个多小时的激战,守军不支而溃。】

【四月十四(5月26日)英法联军未遇任何抵抗,进据天津。】

【四月十八(5月30日)四国使节要求清朝派出“全权便宜行事”大臣,前往天津谈判,否则将进军北京】

【四月二十(6月1日)咸丰授东阁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便宜行事大臣,前往天津,与各国谈判。】

【四月二十一(6月2日)召见前文渊阁大学士耆英,当日授这位已革工部员外郎为侍郎衔,命赴天津参与谈判。】

【四月二十二(6月3日),咸丰下旨,命直隶总督谭廷襄主持“剿办”,命侍郎衔耆英主持“议抚”。】

……

大明·正德时期
“几乎与哄弄孩童无疑。”

少年的朱厚熜觉得咸丰读书应该是读傻了。

或者就是道光根本没教他什么真本事。

但转念一想,那个道光皇帝他……

可能也是真没什么本事能够教给他。

朱厚照都看出来了,指着天幕道:
“让桂良等人唱白脸,让耆英来扮红脸。红脸白脸,有恩有威。”

“想法挺好,但他是不是忘了。”

“他爹是怎么挨打的了?”

……

【桂良、花沙纳到达天津之后,会见了四国使节。】

【英、法、美态度强硬,俄国公使却设下了一个圈套:若同意应允俄国的条件,可以代向英、法说合。】

【而对于耆英,英、法专使以其无“便宜行事”头衔,只派出两名翻译接见。】

【原来英法联军攻陷广州之后,劫掠了两广总督衙署的档案,对耆英当年阳为柔顺、实欲钳制的底牌了解得一清二楚。】

【会见时,这两名年轻的翻译手执档案,对耆英讥讽怒骂,大肆凌辱。】

【耆英不堪忍受,便从天津返回北京。】

【还剩下桂良和花沙纳。他们手无可战之兵,更无权屈和,便曾多次请求态度相对温和的俄、美使节出面说合。】

【俄、美乘机伪饰调停而最先获利。】

【咸丰八年五月初二(1858年6月13日)《中俄天津条约》签订。】

【五月初八(6月18日)《中美天津条约》签订。】

【而在五月初三(6月14日)咸丰又收到黑龙江将军奕山的奏折,得知奕山与俄国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签订了《瑷珲条约》】

……

天幕上。

咸丰看着奏折,忿恨道:

“化外蛮夷,不知图报。”

“传旨给桂良,让他告诉俄国公使。”

“今俄国已准五口通商签订了《天津条约》,又在黑龙江定《瑷珲条约》,诸事皆定!”

“理应为中国出力,向英、法二国讲理,杜其不情之请!”

“速了此事,方能对得住中国!”

……

{……你等会儿,这奏折他他妈看没看啊?《瑷珲条约》?!黑龙江以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土地都割让给俄国了!}

{我记得恩格斯在《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一文中说: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除了分占英法所得的一切明显的利益以外,还得到了黑龙江沿岸地区”}
{俄国“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
{这傻逼应该是觉得几千里外的不毛之地,比起近在咫尺的军事威胁自然算不上什么。}
{但墨迹未干的中俄、中美《天津条约》,皆有措辞严密的无限制最惠国条款,英、法抢到的一切利益,俄、美都可“一体均沾”。}
{帝制君主的脑袋是只有自身利益的。}
{很少有国家利益。}
……

【咸丰八年五月十二(1858年6月22日)英国专使额尔金照会桂良,如若继续迟疑不定,即进军北京。】

【五月十五(6月25日)英方提交和约草案五十六款,“非特无可商量,即一字也不容改”。】

【咸丰闻此消息,准备决裂开战。桂良等人心知,开战必遭失败,至时更不可收拾,便不顾旨意,于次日(6月26日)与额尔金签订了《中英天津条约》。】

【五月十六(6月27日)葛罗签订了《中法天津条约》】

【条约签订之后,桂良才上奏,力言“战之不可者”五端,宣称“天时如此,人事如此,全局如此,只好姑为应允,催其速退兵船,以安人心,以全大局”。】

【炮口下的谈判,结果只能如此。】

【咸丰胸中积郁着一股怒气,却只能将气撒在替罪羊身上。】

【他下令耆英自尽,罪名是“擅自回京”】

【而条约签订后,咸丰后悔了。】

【但他不是因为巨额的赔款和失去的一系列主权后悔,而是另有原因。】

(本章完)

(https://www.eexsvv.cc/107035/36792205/)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