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 言情小说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788章 辛酉政变两宫太后

第788章  辛酉政变·两宫太后

    大唐·高祖时期

    李世民清楚君与臣对立。

    咸丰若还活着,肃顺当然可敌天下。

    但咸丰龙驭宾天,肃顺在理论上就得听命于新皇帝。

    一个幼童。

    而这个男孩又紧紧依偎在其生母那拉氏的怀里。

    搂着唯一皇子的那拉氏与权倾朝野的肃顺,是天然对立的敌人。

    那拉氏毕竟不是真正的皇后。

    “八大臣这边居然没第一时间抓军权……”

    李世民对这点确实很匪夷所思。

    “肃顺他们还是太自负于大行皇帝遗诏这类废纸了。”

    “执着于跟两个孀妇斗嘴夺权。”

    “任何政变一是抓军队,二是抓舆论,三是慑服百官接受现状,四才是对几个孤儿寡母的。”

    “肃顺他们政治斗争经验真的是还就是个臣子角色。”

    李建成叹声道:

    “也不能赖他们,这清朝到咸丰死都两百年,从来没人能军事政变成功。”

    “不知道军权就是君权的保证。”

    李渊在身后看一眼折子,又看一眼交流“政变”心得的两个儿子。

    一个“未来”成功政变。

    一个“未来”摸不着头。

    这两人坐一起交流这东西……

    太黑暗了。

    ……

    【等奕訢在北京收到不许他去热河的谕旨后,又接待了两宫皇太后派来的密使,嘱其奔赴热河商议大计。他立即上奏,请求奔丧。】

    【七月二十五(8月30日)他收到了获准的谕旨,他知道,两宫皇太后开始发力了。】

    【咸丰十一年八月初一(1861年9月5日)奕訢到达行宫。一头扑向咸丰帝的梓宫,放声大哭。】

    【祭礼刚刚结束,就传来懿旨,两宫皇太后召见恭亲王奕訢。】

    【对于奕訢的到来,肃顺一开始是有警惕的。对于两宫的召见,肃顺原想阻挡,但奕訢到热河后对“赞襄政务”各位大臣的毕恭毕敬,出乎其意料。】

    【他原以为奕訢会因为未列“赞襄”而大吵大闹,甚至准备了对付的言词。见到奕訢大方地邀请他陪同入见,反觉得不好意思起来。他对奕訢笑道:“老六,你与两宫是叔嫂,何必让我辈陪呢?”】

    【便允奕訢单独入见。】

    ……

    曹魏·(司马家时间线)

    司马昭对天上这顾命大臣的脑子抱有深度的怀疑。

    “他想什么呢?”

    司马懿闭目养神,老神在在道:

    “看到了吧。”

    “这就是满招损,谦受益。”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能屈能伸为大丈夫。”

    司马昭扣了扣耳朵,吹了口气,继续道:

    “我其实只想知道。”

    “这帮子什么顾命大臣,就没一个想着去争兵权的吗?”

    “他们把留在京师的官员当死人啊?”

    “一王爷和一帮官员留在一起。”

    “用屁股想也知道这帮人会勾搭一起了。”

    司马懿依然闭着眼睛道:

    “明清跟汉唐还是不一样的。”

    司马昭等了半天下文,然后就听见一声呼噜声响起。

    司马昭:……

    “我就多余有期盼。”

    ……

    【奕訢与两宫皇太后的会面,达两个多小时之久。当时极为机密的商谈内容,今日已经大白。】

    【其中最重要一点是,奕訢请两宫皇太后携小皇帝迅速回銮北京,至时再除“肃党”。】

    ……

    天幕上。

    奕訢与几名大臣来到军机处所在的乾清门,扬了扬手里的一道谕旨。

    “乾清门侍卫在哪儿?”

    刚一声喊,从隆宗门进来一班侍卫,一起给恭王请了安,垂手肃立。

    “你们听仔细了,奉旨:将载垣、端华、肃顺革去爵职,拿交宗人府。”

    一众侍卫转身就进了军机处。

    几名官员被扭着押了出来。

    一名大臣高声喊道:

    “我们没有在御前承旨,哪里来的旨意?!”

    “哼!”

    奕訢冷笑一声:

    “只问你们,奉不奉诏就是了!”

    那大臣不敢再作声,另一位大臣又叫道:

    “这是乱命……”

    一句话未完,已有侍卫堵上他们的嘴。

    同时把他们的暖帽从头上摘了下来。

    看着挣扎的大臣们。

    奕訢又回头道:

    “肃顺扈从梓宫,已过了青石梁,将到密云。”

    “派睿亲王仁寿、醇郡王奕譞将肃顺拿住,押解来京。”

    ……

    【咸丰十一年九月二十三(1861年10月26日)咸丰皇帝的梓宫由热河移返北京。】

    【两宫皇太后携小皇帝目送了大行皇帝上路后,坐上了马车,由载垣、端华伴随,分道先回北京。】

    【肃顺亲送梓宫在后。】

    【九月二十九(11月1日)两宫皇太后与皇帝载淳到达北京,奕訢率文武百官出城跪迎。在迎候的仪式中,奕訢密告:政变的准备工作一切就绪。】

    ……

    大唐·高宗时期

    李治看不懂咸丰的设计。

    虽然他明白咸丰是为了保持朝廷平衡。

    但还是看不明白。

    “咸丰的临终安排是把近支宗室、中枢大臣、领兵将领全部排除出权力核心。”

    “这必然会导致这三个团体的集体反扑……”

    托孤大臣没个领兵的,这权力结构根本不稳。

    但话又说回来,有那么多“权臣”例子在前面。

    任何一个皇帝都不会随意给核心权力圈的人随意使用军权的权利。

    毕竟如果他又能拟旨又能指挥军队,那篡权夺位还不是看他心情的事?

    相比之下,两宫太后对比顾命大臣对皇权的威胁性还是要低得多的。

    “不过……”

    长孙无忌听着两字,眼皮子一跳。

    皇帝肯定没想好事。

    ……

    武周。

    “我打赌!”

    太平公主兴致勃勃的拉着李旦,眼睛发亮。

    “两宫太后必有一争!”

    “并立前期她俩利益一致,但顾命八大臣没了!”

    “她俩的利益一定会犯冲!”

    “一个生母,一个嫡母!”

    “哇!好刺激啊!”

    李旦被太平公主揪着袖子,像不倒翁一样摇晃着,他拉住太平的手。

    白着脸道:

    “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妹,你先放开兄……我……我要吐了!”

    太平立刻撒手退避三舍。

    “你可别吐我身上!新做的衣裳呢!”

    李旦拍了拍胸口,缓了口气道:

    “两宫太后有没有争斗不好说。”

    “恭王是活不成了。”

    太平公主脸色一变,一巴掌盖在李旦嘴上。

    紧张的探头向后看了看,松开手,急速且小声道:

    “不要命啦!”

    “母后还在屋里呢!”

    ……

    【九月三十日(11月2日)文武百官向小皇帝朝拜请安之后,奕突然站出来,让侍卫将载垣、端华等人拿下,并宣读了早就拟好的谕旨。】

    【事情来得太过突然,几位顾命大臣还没反应过来,就被侍卫们一拥而上拿下了。八大臣被解职,交宗人府定罪。】

    【此时,肃顺还在返京的路上,才行至密云境内,对京城发生的一切还一无所知。】

    【当日晚上,睿亲王仁寿、醇郡王奕譞带兵赶至百里之外的密云,将肃顺从床上抓了出来。】

    【十月初一(11月3日)两宫皇太后以皇帝的名义颁旨:授奕訢为议政王;由奕訢、桂良、沈兆麟、文祥、宝鋆、曹毓英组成新的军机处。】

    【两宫垂帘、恭王辅政的新体制建立起来。】

    【而咸丰临终重托的八位顾命大臣,五个人革职,三人斩首。】

    【十月初五(11月7日)在太和殿,新皇帝载淳举行了即位仪式,废除“祺祥”年号,改用“同治”年号】

    【同时,为两位皇太后加徽号,钮钴禄氏东太后“慈安”,那拉氏西太后“慈禧”。】

    【两宫太后开始正式垂帘听政。】

    【因为当时正处祺祥年号,这场政变遂被称为“祺祥政变”】

    【因为这一年是辛酉年,也被称为“辛酉政变”】

    ……

    {清朝的政治稳定性真是空前的强,这样政变竟然只死了三个人。}

    {百家讲坛看过,肃顺这个人真的是有国家意识而不是皇室意识,主张大力提拔汉族官员。}

    {就是过于独断专行,得罪人太多。}

    {从结果来看,八大臣结局最好的是景涛,辛酉政变后只被削了职位,保留了公爵和驸马的品级,第二年又被启用,活了六十多岁生了十二个儿子}

    {他就是咸丰留给慈禧未来除掉顾命大臣们的。他很聪明,看懂了咸丰的布局。}

    {咸丰想让肃顺压制恭王,用给宗室远支红利防止宗室倒向恭王。同时让两宫太后凭借盖章以自保,让肃顺和两宫太后合作,又以慈安制衡慈禧。}

    {但是,慈安并无子,只想善终,并没有太多政治野心。恭王不肯坐以待毙,慈禧看出了肃顺的野心,或杀慈禧,联合东太后专权。或与东太后另立新君。}

    {无论肃顺选哪种,只要肃顺不死,慈禧和小皇帝就迟早要死。}

    {世界上的一切权臣似乎都难以保全,是因为他们本人并无权,凭借君权作威。}

    {君主一变动,他们就万分危险了。}

    ……

    曹魏。

    “孤,可不在此列。”

    曹操饮了一口酒水,漫不经心。

    因为他就是那个有权的“君”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孤的权可不是皇帝给的。”

    “反而是皇帝要依靠孤的权。”

    他只是要借皇帝的正统之名罢了。

    “叡儿,你要记住。”

    曹操华丽无视了跟个木偶一样的曹丕,对小曹叡道:

    “鸟可以站在树枝上闭眼睡觉。”

    “这不是因为鸟相信树枝的牢固。”

    “而是它相信自己的翅膀。”

    ……

    季汉。

    “八大臣其实也没什么错吧,的确是严格按照咸丰的遗嘱办事,反倒两宫太后严重越权了。”

    殿内众人议论纷纷。

    荀彧跟法正等人也聚在一起谈论着:

    “这咸丰皇帝的临终布局本就没可能持续。”

    “近支宗室和京师的留守官员绝无可能接受自己被排斥于权力中枢之外。”

    于禁、张辽一左一右夹着关羽,喝得脸红脖子粗,大声道:

    “咸丰这人不仁义!那外夷打了过来自己应付不了,就拿弟弟顶上!”

    “结果用完了人家,又把人晾在一边!”

    “像这种有能力的人怎么可能乖乖坐以待毙!”

    关羽默默捋着长须不语。

    诸葛亮轻摇羽扇,将一切局势纳入眼底。

    嘴角泛起一丝笑意。

    天下英雄尽入汉中。

    大汉当兴!

    刘备则在那感叹着:

    “这把留京官员排除权利之外,确实太傻了。”

    诸葛亮瞥了一眼刘备。

    其实有时候,刘禅确实挺像主公的。

    ……

    刘宋。

    刘裕看着天幕里尘埃落定的一幕,又想咸丰。

    “生前事事不能敞志的倒霉蛋。”

    “临终前的安排,在其尸骨尚未送到京师前又被推翻了。”

    真是悲剧的一生。

    ……

    【在整顿官场腐败一事上,肃顺表现得相当积极。】

    【咸丰八年(1858),他查办“戊午科场收贿案”,杀了包括大学士柏葰在内的五位中央官员,数十名高官与新中举人被革职或者流放。】

    【咸丰十一年(1861),户部为逃避肃顺对“宇字五号案”的追查,纵火焚烧户部档案,大火持续了十二个小时,相关文档字据全部付之一炬。】

    【户部被逼到这种程度,可见肃顺反贪是在玩真的。】

    【大火之后,该案仍有数十名高官被革职抄家。】

    【此外,肃顺在倒台前夕,还曾“奏减八旗俸饷”,理由是“满人糊涂不通,不能为国家出力,惟要钱耳”。他认为满人不足以充当清廷的统治基础,反要消耗清廷许多财政收入。】

    【凡此种种,都是对官僚集团的侵害。】

    【所以,处决肃顺的消息传出后,京城的官僚们欢欣鼓舞,囚车经过之处,“其怨家皆驾车载酒”前往围观,还有人指使儿童朝囚车扔泥土瓦块,痛骂“肃顺亦有今日乎!”】

    【肃顺既死,皇权对官僚集团的高压也随之消失,奕訢、慈安与慈禧组成了新的执政中枢。】

    【但肃顺虽死,高压也消失,可皇权与官僚集团并没有和解。】

    【于是,1862年,也就是同治元年,清廷正式启动内政与外交的改革。】

    【自这一年开始,清朝正式进入由恭亲王奕訢与两宫太后共同执政的双头体制时代。】

    ……

    (本章完)

(https://www.eexsvv.cc/107035/36792200/)


1秒记住E小说网:www.eexsvv.cc。手机版阅读网址:m.eexsvv.cc